施工电梯基础加固接料平台及外防护搭设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8282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电梯基础加固接料平台及外防护搭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施工电梯基础加固接料平台及外防护搭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施工电梯基础加固接料平台及外防护搭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施工电梯基础加固接料平台及外防护搭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施工电梯基础加固接料平台及外防护搭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电梯基础加固接料平台及外防护搭设方案.docx

《施工电梯基础加固接料平台及外防护搭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电梯基础加固接料平台及外防护搭设方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电梯基础加固接料平台及外防护搭设方案.docx

施工电梯基础加固接料平台及外防护搭设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1.1设计图纸

1.1.2SCD200/200TD型升降机使用说明书

1.1.3本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1.1.4中建五局现场施工红线管理规定

1.1.5中建五局《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图集》(WJBZ-CS0001-2011)

1.1.6本施工方案涉及的有关的国家(地方)或行业规范、规程、法规、标准、图集,主要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等。

1.2编制审核人员

编制人员:

段辉

审核人员:

冯建周冯轩周竹坚杨勇廖红

1.3本施工方案发放范围

分公司:

工程部、技术部、安全部、商务部

项目部:

工程部、技术部、质量部、安全部、机电部、合约部、物资部、生产经理、技术经理

2工程概况

2.1.1、珠江御景湾三期项目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光华大道北侧(原花博会主场馆后),东侧为御景湾二期,南侧为御景湾E3-E6#楼,西侧为御景湾E1-E2#楼,北侧为江安河。

总建筑面积约19.5万平米,地下建筑面积5.5万平米,由两层地下室组成,其中局部三层;地上建筑面积14万平米,由9栋塔楼组成,其中A1-A4栋31层,首层6m,其它层高3m,建筑高度为96.3m;B1栋31层,首层6m,层高3.1m,建筑高度为99.3m;D1-D4栋32层,首层6m,层高3m,建筑高度为99.3m。

本工程于2012年初停工,现场塔楼A1-A4、B1、D1-D4栋均只做到2层梁板,中庭预留纯地下室未施工完。

现业主要求复工A1-A4栋,后续栋号待业主指令复工。

2.1.2、本工程A1-A4栋1-7层采用双排落地式脚手架接料平台、8层以上悬挑式脚手架接料平台,8-15层悬挑第一段,16-23层悬挑第二段,24-31层悬挑第三段,每段悬挑24米。

3施工部署与设计

3.1施工电梯定位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A1A2配备1台与A3A4配备1台SC200/200TD型施工电梯,施工电梯基础直接采用锚栓固定在地下室顶板上。

人货电梯具体布设位置见下图(具体布置以电梯安装单位现场放线为准):

图1施工电梯定位图

 

3.2基础加固

由于顶板设计荷载不能满足施工电梯基础承受的荷载,在施工电梯基础底部的结构梁板下设置脚手架回顶,保证施工电梯基座的稳固。

基座固定预埋位置及顶板加固区域见下图:

图2负一层架管加固布置图

图3负二层架管加固布置图

3.2.1负一层3.6m层高选择3.3m架管,立杆纵横间距600mm(导轨下方如图所示立杆纵横间距加密至400mm*600mm以电梯安装单位放线为准)、横杆纵横步距800mm。

负二层6.75m层高处选择4m、2.5m架管错开对接,4.65m层高处选择3m、1.5m架管错开对接,立杆纵横间距800mm(导轨下方如图所示立杆纵横间距加密至400mm*800mm以电梯安装放线为准单位)、横杆纵横步距900mm。

立杆下采用100mm*100mm模板垫块。

顶部采用顶托支撑,顶托内托梁为木枋。

3.2.2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设剪刀撑;

b.负二层从最低处沿3.5m处中间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剪刀撑一道,且须与立杆连接;

c.在任何情况下,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底部扫地杆离地200mm高,顶部水平杆距板底不超过300mm,顶部顶托支撑点距顶部水平杆不得大于300mm。

3.3人货电梯接料平台搭设

本工程A1A2A3A4栋1-7层采用落地式脚手架接料平台,8层至屋面采用悬挑式脚手架接料平台,分别在8层、16层、24层预埋工字钢设悬挑架。

3.3.1落地式脚手架接料平台

a.施工电梯接料平台脚手架与外架完全分开。

脚手架接料平台脚手架选用Ф48×2.8规格钢管,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进行连接,立杆排距800,纵向间距、横杆步距详见示意图。

立杆下采用100mm*100mm模板垫块。

b.施工电梯平台脚手架两侧设置“之”字斜撑,每层平台两侧均设置2道防护栏杆,上道高1200mm,下道高600mm,底部设置200mm高18mm厚木胶合板挡脚板。

挡脚板和防护栏杆均刷红白相间警示油漆,间距400mm,立杆内侧满挂密目安全网(防护门位置除外),平台下方满挂水平密目安全网。

c.最外侧横杆距人货电梯內笼边100mm,连墙件每层楼每跨设置,采用Ф48厚钢管预埋至结构中,埋入深度为200mm,外露长度为200mm。

接料平台横向铺木方间距350并固定,上面再铺设模板,防护门采用公司统一标准样式,设置在最外排立杆位置,防护门刷中建蓝油漆。

d.施工电梯平台两扇门中间用模板封闭,内外刷中建蓝油漆,喷楼层标识。

图4施工电梯落地脚手架布置图

图5施工电梯平台脚手架正立面图

图6施工电梯侧立面示意图

3.3.2悬挑式脚手架接料平台

本工程8层到屋面采用悬挑式脚手架接料平台,分别在8层、16层、24层楼层采用16#工字钢悬挑,并采用16#钢丝绳斜拉卸荷,做法同悬挑外架。

脚手架分别在12层、20层、29层用16#钢丝绳斜拉卸荷。

脚手架其他做法同落地式脚手架接料平台。

图7施工电梯悬挑架布置图

图8工字钢悬挑梁立杆定位设置

图9固定工字的钢预埋件详图图10拉环详图

 

 

 

图11悬挑钢梁穿墙、楼面示意图

图12悬挑脚手架钢丝绳卸荷示意图

悬挑梁上设置定位点,使架体底部立杆及卸载钢丝绳与悬挑梁连接牢靠,不得滑动或窜动,外立杆定位点离悬挑梁端部不应小于100mm。

架体底部应设双向扫地杆,扫地杆距悬挑梁顶面150—200mm。

锚固型钢悬挑梁的锚固螺栓直径为20mm,用于锚固的螺栓采用冷弯成型。

锚固螺栓与型钢腹板两侧间隙应用钢楔或硬木楔楔紧。

接料台设置采用φ48×2.8钢管两排搭设方式,接料台大小具体根据施工电梯使用位置搭设,除搭设工字钢层外,每层接料台与结构面平齐,接料台与电梯笼正对面设置外开闭安全防护门。

楼层挑架采用16#工字钢悬挑,并采用16号钢丝绳反拉卸荷,做法同外架。

每段悬挑架中部设置一道16#钢丝绳卸荷,吊点选择在立杆、小横杆、大横杆的交点位置。

平台上铺木方,平台铺板与电梯吊笼间的水平距离为10mm。

电梯防护门采用我公司工具式防护门,固定在最外侧立杆上。

4脚手架的搭设

4.1立杆

立杆长为4m和6m(将接头错开),以后均用6m杆。

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接头,两个相邻立杆接头不能设在同步同跨内;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500mm。

最高处立杆顶端高出顶层操作层至少1.5m。

4.2大横杆

大横杆长度为4.8m,与立杆交接处用直角扣件连接,不得遗漏,大横杆间距如图示布设。

为了方便接料平台的铺设,在各楼层的操作层每排还应增设大横杆,每跨增设一根1根小横杆。

4.3小横杆

贴近立杆布置,用直角扣件扣紧挂于大横杆之上,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拆除作为基本构架结构杆件的小横杆。

每一立杆与大横杆相交处都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不大于150mm。

小横杆伸出外排大横杆边缘距离10cm,与人货电梯外侧对齐。

4.4脚手板

作业层铺木方@350mm,木方两端与钢管绑扎牢固,木方上端再铺一层模板,通道两侧铺20cm高挡脚板。

4.5连墙件

连墙件的设置采取在架体的两侧立杆上用小横杆设置连墙,每层每跨设置,楼板上预埋管做连墙件,由于2-7层未预埋连墙件及有些部位漏埋连墙件,采用架管与铁板焊接,用膨胀螺栓锚入结构中。

图13连墙件预埋节点大样

图14已浇筑混凝土无法预埋钢管时连墙件节点大样

4.6防护

每层平台两侧均设置2道防护栏杆,上道高1200mm,下道高600mm,底部设置200mm高18mm厚木胶合板挡脚板。

接料平台的两侧须挂设密目安全网,密目安全网采用网绳绑扎在立杆内侧。

5脚手架搭设的注意事项

1、搭设之前对进场的脚手架钢管、配件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使用规格和质量不合格的钢管配件。

2、脚手架搭设必须统一交底后作业,必须统一指挥,严格按搭设程序进行。

3、连墙件等整体连接杆件随搭设的架子及时设置。

4、接料平台上面木方须铺平、铺稳,并用8#铅丝绑扎固定,下兜大眼网。

5、设置连墙杆时,掌握其松紧程度,避免引起杆件的显著变形。

6、工人在架上进行搭设作业时,作业面上需铺设临时木跳板并固定,工人必须戴好安全帽和佩挂安全带,不得单人进行较重杆件和易失衡、脱手、碰接、滑跌等不安全作业。

7、在搭设过程不得随意改变构杆设计、减少配件设置和对立杆、纵距作≥100mm的尺寸放大,确实需要调整和改变尺寸,应提交审核单位的技术主管人员协商解决。

8、扣件一定要拧紧,拧紧力矩符合规范要求,严禁松拧或漏拧,脚手架搭设后应及时逐一对扣件进行检查。

6拆除施工工艺

1、拆除作业应按确定的程序进行拆除:

安全网→挡脚板及木跳板→防护栏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

2、不准分立面拆除或在上下两步同时拆除,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3、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件。

拆除大横杆,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件。

4、所有连墙杆必须随脚手架拆除同步下降,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于两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5、拆除后架体的稳定性不被破坏,如附墙杆被拆除前,应加设临时支撑防止变形,拆除各标准节时,应防止失稳。

6、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钢管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临时抛撑加固,后拆除连墙件。

7、拆除前应检查架子上的材料,杂物是否清理干净,拆下的材料转到上面楼层,严禁从高空抛掷。

下面楼层一定要搭设水平安全网,搭、拆架子均应划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并用尼龙绳围拦,在地面安排专人负责警戒。

7脚手架使用注意事项

1、脚手架必须经过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作业人员必须认真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2、脚手架上只允许人员及运输工具通过,严禁堆放施工材料或其他重大荷载;等待施工电梯时,也应尽量避免在脚手架平台上站太多人,不得超过施工电梯额定的2t的载荷,安全防护门严禁随意打开,只有施工电梯到达该楼层时,才能打开安全防护门。

3、在架子的使用过程中,要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派专门人员定期检查钢管、扣件、竹笆及安全网的使用情况,遇有问题及时解决。

4、其他未尽事宜详见《施工电梯安装方案》、《外架方案》及《中建五局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图集(WJBZ-CS0001-2011)》。

8计算书

附件一施工升降机计算书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本工程施工图、施工升降机说明书、《施工升降机》(GB/T10054-2005),《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GB10055-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等编制。

一、参数信息

1.施工升降机基本参数

施工升降机型号

SCD200/200TD

吊笼形式

双吊笼

架设总高度(m)

98

标准节长度(m)

1.508

基础长(m)

4.4

基础宽(m)

3.8

标准节重(kg)

170

对重重量(kg)

0

单个吊笼重(kg)

2200

吊笼载重(kg)

4000

外笼重(kg)

1480

2.楼板参数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楼板长(m)

5.95

楼板宽(m)

3.73

楼板厚(m)

0.18

梁宽(m)

0.5

梁高(m)

1.2

板中底部短向配筋

HRB33512@200

板边上部短向配筋

HRB33514@200

板中底部长向配筋

HRB33512@200

板边上部长向配筋

HRB33514@200

梁截面底部纵筋

6×HRB40025

梁中箍筋配置

HPB23510@100

箍筋肢数

4

3.荷载参数:

施工荷载(kN/m2)

9(包括落地架荷载)

二、基础承载计算:

导轨架重(共需67节标准节,标准节重150kg):

170kg×67=11390kg,

施工升降机总自重:

G=2200×2+1480+11390+4000=21270kg;

基础承载等于:

P=G×0.02KN=21270×0.02KN=425.4kN

三、地下室顶板结构验算

验算时不考虑地下室顶板下的钢管的支承作用,施工升降机的全部荷载由混凝土板来承担。

根据板的边界条件不同,选择最不利的板进行验算

楼板长宽比:

Lx/Ly=3.73/5.95=0.63

1、荷载计算

楼板均布荷载:

q=425.4/(4.4×3.8)=25.44kN/m2

2、混凝土顶板配筋验算

依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Mxmax=0.036×25.44×3.732=12.74kN·m

Mymax=0.0202×25.44×3.732=7.15kN·m

M0x=-0.089×25.44×3.732=-31.50kN·m

M0y=-0.075×25.44×3.732=-26.55kN·m

混凝土的泊桑比为μ=1/6,修正后求出配筋。

板中底部长向配筋:

Mx=Mxmax+μMymax=12.74+7.15/6=13.93kN·m

αs=|M|/(α1fcbh02)=13.93×106/(1.00×14.30×3.73.×103×155.002)=0.010;

ξ=1-(1-2×αs)1/2=1-(1-2×0.010)0.5=0.010;

γs=1-ξ/2=1-0.010/2=0.995;

As=|M|/(γsfyh0)=13.93×106/(0.995×300.00×155.00)=301.08mm2。

实际配筋:

678.58mm2>301.08mm2

板中底部长向配筋满足要求。

板中底部短向配筋:

My=Mymax+μMxmax=7.15+12.74/6=9.27kN·m

αs=|M|/(α1fcbh02)=9.27×106/(1.00×14.30×5.95×103×155.002)=0.005;

ξ=1-(1-2×αs)1/2=1-(1-2×0.006)0.5=0.005;

γs=1-ξ/2=1-0.005/2=0.998;

As=|M|/(γsfyh0)=9.27×106/(0.998×300.00×155.00)=199.75mm2。

实际配筋:

678.58mm2>199.75mm2

板中底部短向配筋满足要求。

板边上部长向配筋:

M0x=M0xmax+μM0ymax=(-31.5)+(-26.55)/6=-35.93kN·m

αs=|M|/(α1fcbh02)=35.93×106/(1.00×14.30×3.73×103×155.002)=0.028;

ξ=1-(1-2×αs)1/2=1-(1-2×0.037)0.5=0.028;

γs=1-ξ/2=1-0.035/2=0.986;

As=|M|/(γsfyh0)=35.93×106/(0.986×300.00×155.00)=783.66mm2。

实际配筋:

923.62mm2>783.66mm2

板边上部长向配筋满足要求。

板边上部短向配筋:

M0y=M0ymax+μM0xmax=(-26.55)+(-31.50)/6=-31.8kN·m

αs=|M|/(α1fcbh02)=31.8×106/(1.00×14.30×5.95×103×155.002)=0.016;

ξ=1-(1-2×αs)1/2=1-(1-2×0.016)0.5=0.016;

γs=1-ξ/2=1-0.026/2=0.992;

As=|M|/(γsfyh0)=31.8×106/(0.992×300.00×155.00)=689.39mm2。

实际配筋:

923.62mm2>689.39mm2

板边上部短向配筋满足要求。

3、混凝土顶板挠度验算

板刚度:

Bc=Eh3/(12(1-μ2))=3×104×1803/(12×(1-(1/6)2))=1.5×1010

q=25.44kN/m2=0.03N/mm2

L=3730mm

板最大挠度:

fmax=ωmaxql4/Bc=0.00316×0.03×37304/(1.5×1010)=1.22mm

fmax/L=1.22/3730=1/3057.38<1/250

板配筋和挠度变形完全满足支承施工升降机荷重要求。

4、混凝土梁配筋验算

由于施工升降机自重主要通过中央立柱传递给大梁,所以可以看作一个集中荷载。

楼板自重传来荷载0.18×3.73×25=16.79kN/m

梁自重1.2×0.5×25=15kN/m

静载16.79+15=31.79kN/m

活载9×5.95=53.55kN/m

作用于梁上的均布荷载:

q=31.79×1.2+53.55×1.4=113.12kN/m

作用于梁上的集中荷载:

p=425.4/2=212.7kN

M=ql2/12+pl/4=113.12×5.952/12+212.7×5.95/4=650.12kN·m

梁截面积:

b×h=0.5×1.2=0.6m2

h0=h-25=1200-25=1175mm

αs=|M|/(α1fcbh02)=650.12×106/(1.00×14.30×0.50×103×1175.002)=0.066;

ξ=1-(1-2×αs)1/2=1-(1-2×0.066)0.5=0.068;

γs=1-ξ/2=1-0.068/2=0.966;

As=|M|/(γsfyh0)=650.12×106/(0.966×360.00×1175.00)=1591.02mm2。

实际配筋:

2945.25mm2>1591.02mm2;

梁截面底部纵筋满足要求!

5、混凝土梁抗剪验算

梁所受最大剪力:

Q=p/2+ql/2=212.7/2+113.12×5.95/2=442.89kN;

Asv1=((Q-0.7ftbh0)/(1.25fyvh0))×s/n=((442.89×103-0.7×1.43×500×1175)/(1.25×360×1175))×100/4=-6.87mm2;

梁箍筋满足要求!

四、梁板下钢管加固验算:

支撑类型

扣件式钢管支撑架

支撑高度h0(m)

3.65

支撑钢管类型

Ф48×2.8

立杆纵向间距la(m)

0.6

立杆纵向间距lb(m)

0.6

立杆水平杆步距h(m),顶部段、非顶部段

0.3、0.8

剪刀撑设置类型

普通型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2.5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2.1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

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

0.2

立柱截面回转半径i(mm)

15.9

立柱截面面积A(mm2)

424

偏于安全考虑,不计算梁板的承载能力,只考虑支撑钢管的承载能力,按25.44kN/m2计算。

现场根据实际情况顶撑架体的立杆纵、横向间距均按600设置,水平杆步距为900,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四版)得知每根ø48×2.8(偏安全考虑)的钢管立杆容许荷载[N]=26.8kN;计算单元为(1.8m×1.8m=3.24m2)共计9根立杆如下图所示:

 

 

每根立杆的实际承载力N=25.44kN×3.24m2÷9=9.16kN<[N]=26.8kN   

满足要求!

计算支撑架的受压应力及稳定性:

1、根据荷载25.44kN/m2,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

N=0.6×0.6×25440N/m2=9158N

2、钢管面积:

A=424mm2

3、立杆的受压应力为:

σ=N/A

σ=9158/424=21.60N/mm2

4、立杆受压稳定性:

σ=N/фA≤f

长细比   λ=L/i

钢管回转半径查表i=15.8 

λ=800/15.8≈50.63

按λ=51查轴心受压杆的稳定系数ф=0.849 

σ=9158/0.849×424=25.44N/mm2<205N/mm2 

满足要求!

附件二落地式扣件钢管脚手架计算书

依据规范: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计算参数:

钢管强度为205.0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24.0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立杆的纵距1.45米,立杆的横距0.60米,内排架距离结构0.80米,立杆的步距2.00米。

钢管类型为φ48×2.8,连墙件采用2步2跨,竖向间距4.00米,水平间距2.90米。

施工活荷载为3.0kN/m2,同时考虑2层施工。

脚手板采用木板,荷载为0.35kN/m2,按照铺设6层计算。

栏杆采用木板,荷载为0.17kN/m,安全网荷载取0.0100kN/m2。

脚手板下小横杆在大横杆上面,且主结点间增加一根小横杆。

基本风压0.30kN/m2,高度变化系数0.7400,体型系数1.1300。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5kN/m2,基础底面扩展面积0.250m2,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1.00。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I=π(D4-d4)/64,抵抗距计算采用W=π(D4-d4)/32D。

一、小横杆的计算:

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小横杆在大横杆的上面。

按照小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

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6kN/m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350×1.450/2=0.254kN/m

活荷载标准值Q=3.000×1.450/2=2.175kN/m

荷载的计算值q=1.2×0.036+1.2×0.254+1.4×2.175=3.392kN/m

小横杆计算简图

2.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计算公式如下:

M=3.392×0.6002/8=0.153kN.m

σ=0.153×106/4248.0=35.933N/mm2

小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计算公式如下:

荷载标准值q=0.036+0.254+2.175=2.464kN/m

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5.0×2.464×600.04/(384×2.06×105×101950.0)=0.198mm

小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二、大横杆的计算:

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