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作用副作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7842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病毒药作用副作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抗病毒药作用副作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抗病毒药作用副作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抗病毒药作用副作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抗病毒药作用副作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病毒药作用副作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

《抗病毒药作用副作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病毒药作用副作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病毒药作用副作用Microsoft Word 文档 9.docx

抗病毒药作用副作用MicrosoftWord文档9

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贺普丁)、替米夫定都属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其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0%的患者服用后有短暂的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升高,并可能造成肝脏等其他器官组织的损伤。

(2)乙肝病毒高复制期,血清谷丙转氨酶可升高数倍,此时需服用中药葵花护肝片辅助治疗,不仅能够协同降酶,还能促进肝细胞修复与再生,抑制肝纤维化。

(3)长期服用,一般是治疗超过6个月以上的患者,可能会出现HBV病毒DNA聚合酶的变异。

(4)少数患者服用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停药反弹及肝功能衰竭,甲沟炎,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血友病出血。

适应症拉米夫定片适用于伴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和病毒活动复制的、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治疗。

[详情]

用法用量本品应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推荐剂量为每次0.1g(一片),每日一次,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

疗程对于HB...[详情]

拉米夫定说明书

  

  【别名】贺普丁,拉米夫定

  【外文名】Lamivudine,Heptodin

  【药理毒理】拉米夫定是核苷类抗病毒药,对体外及实验性感染动物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拉米夫定可在HBV感染细胞和正常细胞内代谢生成拉米夫定三磷酸盐,它是拉米夫定的活性形式,既是HBV聚合酶的抑制剂,亦是此聚合酶的底物。

拉米夫定三磷酸盐掺入到病毒DNA链中,阻断病毒DNA的合成。

拉米夫定三磷酸盐不干扰正常细胞脱氧核苷的代谢,它对哺乳动物DNA聚合酶α和β的抑制作用微弱,对哺乳动物细胞DNA含量几乎无影响。

拉米夫定对线粒体的结构、DNA含量及功能无明显的毒性。

对数乙型肝炎的血清HBVDNA检测结果表明,拉米夫定能迅速抑制HBV复制,其抑制作用持续于整治疗过程。

同时使血清转氨酶降至正常,长期应用可显著改善肝脏坏死炎症性改变并减轻或阻止肝脏纤维化的进展。

  【药动学】拉米夫定口服后吸收良好,成人口服拉米夫定0.1g约1hr左右达血药峰浓度Cmax1.1-1.5μg/mL,生物利用度为80-85%。

拉米夫定与食物同时服用,可使Tmax延迟0.25-2.5hr,Cmax下降10-40%,但生物利用度不变。

静脉给药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平均分布容量为1.3L/Kg,平均系统清除率为0.3L/h/kg,拉米夫定主要(>70%)经有机阳离子转运系统经肾清除,清除半衰期为5-7hr。

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拉米夫定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呈线性关系,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体外研究显示与血清白蛋白结合率<16-36%。

拉米夫定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

拉米夫定主要以药物原型经肾脏排泄,肾脏排泄约占总清除的70%左右,仅5-10%被代谢成反式硫氧化物的衍生物。

患者肾功能不全会影响拉米夫定的排泄,对肌酐清除率<30mL/分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本品。

肝脏损害不影响拉米夫定的药物代谢过程,对于因年龄增大而肾脏排泄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拉米夫定代谢无显著变化,只有在肌酐清除率<30mL/分时,才有影响。

  【适应证】乙肝、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

  【不良反应】患者对本品有很好的耐受性。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头痛、恶心、身体不适、腹痛和腹泻,症状一般较轻并可自行缓解。

  【相互作用】[联合用药的考虑]在综合研究中将拉米夫定或α-干扰素单一治疗的患者与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的患者相比较,发现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多,在所有接受过α-干扰素治疗的病人中约有2/3发生"流感样"副反应。

拉米夫定和干扰素的联合应用并未改善α-干扰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总之,除了治疗后ALT升高的发生率略高之外,拉米夫定100mg每天一次安全性与安慰剂相似。

且在些有ALT升高的病人中,绝大多数是无临床症状的。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0.1g,每日一次。

儿童慢性乙肝患者的最佳剂量为3mg/kg,每天一次。

12岁后,须用成人剂量100mg每天一次。

  【疗程】·根据病情恢复情况而定,达显效病人,继续用药3-6个月,经复查仍为显效者,可停药观察。

·有前C区变异患者,不能以HBeAg血清转换作为疗效考核标准,疗程应适当延长,可考虑血清HBVDNAPCR转阴且伴肝功能正常后3-6个月,经复查后考虑停药观察。

  【注意事项】对拉米夫定和本品中其他成分过敏者禁用。

治疗期间应对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病毒学指标进行定期检查。

少数患者停止使用本品后,肝炎病情可能加重。

因此如果停用本品,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若肝炎恶化,应考虑重新使用本品治疗。

对于肌酐清除率<30mL/分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本品。

本品治疗期间不能防止病人将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源性传播方式感染他人,故仍应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尚无16岁以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资料。

对妊娠和哺乳的影响妊娠期间一般不应使用本品,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医生考虑使用本品对孕妇有利,妊娠最初三个月的患者不宜使用本品。

哺乳妇女服用本品时不必停止哺乳。

除非拉米夫定对婴儿的潜在危险超过对母亲的益处。

目前尚未资料显示孕妇服用本品后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故仍应对新生儿进行常规的乙型肝炎免疫接种。

  【病人的选择】1.适合治疗对象慢性乙型肝炎;按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性别不限,年龄16岁或以上,并且符合下列标准。

·HBeAg阳性,HBVDNA阳性(HBVDNA阳性系指斑点杂交法,不是PCR法阳性,有条件者可作HBVDNA定量测定。

没有条件检测HBVDNA的地方,可以HBeAg阳性为准)。

·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DNA阳性者,考虑有前C区变异情况也适于治疗。

·ALT高于正常,胆红素低于50μmol/L(3.0mg/dL)。

2.不适应治疗对象·自身免疫性肝病。

·遗传性肝病:

如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血色病、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骨髓抑制:

血红蛋白<10g/L、白细胞<4x109/L、血小板<80x109/L(迄今为止,在临床研究中并未发现拉米夫定有骨髓抑制作用。

对于有骨髓抑制倾向的患者严格遵照医嘱)。

·有明显心、脑、神经、精神病和不稳定糖尿病。

·妊娠妇女。

  【注意事项】1.治疗期间应由有经验的肝炎专科医生对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病毒学指标进行定期检查2.少数患者停止使用本品后,肝炎病情可能加重。

因此如果停用本品,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若肝炎恶化,应考虑重新使用本品治疗。

3.对于肌酐清除率<30毫升/分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本品。

4.妊娠期间一般不应使用本品,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医生考虑使用本品对孕妇有利,妊娠最初三个月的患者不宜使用本品哺乳妇女服用本品时不必停止哺乳。

除非拉米夫定对婴儿的潜在危险超过对母亲的益处。

5.目前尚无资料显示孕妇服用本品后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故仍应对新生儿进行常规的乙型肝炎免疫接种。

6.本品治疗期间不能防止病人将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源性传播方式感染他人,故仍应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7.拉米夫定与具有相同排泄机制的药物(如:

甲氧苄啶)同时使用时、拉米夫定血浓度可增加40%,无临床意义,但有肾脏功损害的患者应注意。

8.目前尚无16岁以下患者的疗效的安全性资料。

9.酗酒者在用药开始前,首先要戒酒;吸毒者在治疗用药前应严格戒毒;10.对拉米夫定和本品中其他成分过敏者禁用。

  【停药标准】·治疗一年无效者。

·治疗期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

·治疗期间合并妊娠者。

·出现病毒变异和耐药性,伴有临床恶化者。

·病人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服药者。

停药后,继续随访观察6-12个月复查HBVDNA、HBeAg、ALT、AST等。

  【规格】100MG/片。

替比夫定

分子量:

242.23

【性状】

本品为薄膜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至微黄色。

【适应症】

替比夫定用于有病毒复制证据以及有血清转氨酶(ALT或AST)持续升高或肝组织活动性病变证据的慢性乙型肝炎成人患者。

本适应症基于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代偿性慢性乙型肝炎成年患者治疗1年后的病毒学、血清学、生化和组织学应答的结果。

【规格】

600mg

【用法用量】

成人和青少年(≥16岁)

本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推荐剂量为600mg,每天一次,口服,餐前或餐后均可,不受进食影响。

最佳治疗疗程尚未确定。

肾功能受损者

本品可用于有肾功能受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对于肌酐清除率≥50mL/min的患者,无须调整推荐剂量。

对于肌酐清除率<50mL/min的患者及正接受血透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需要调整给药间隔(表1)。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应在血透后服用本品。

表1替比夫定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给药间隔调整

肌酐清除率(mL/min)

替比夫定剂量

≥50

600mg每天一次

30–49

600mg每48小时一次

<30(无须透析)

600mg每72小时一次

ESRD*

600mg每96小时一次

*ESRD:

终末期肾疾病

肝功能受损者

对于有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无需调整替比夫定推荐剂量。

【警告】

停止治疗后的病情加重

在停止抗乙型肝炎治疗的患者中,已经发现有重度急性肝炎发作的报道。

对于停止抗乙肝治疗的病人的肝功能情况应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严密监察,并且至少随访数月。

如必要,可重新恢复抗乙肝病毒的治疗。

(参见【不良反应】停止治疗后肝炎病情的加重)

骨骼肌

在开始治疗之后的几周到数月报告了使用替比夫定出现肌病的病例。

使用这类药物的其他药物也有出现肌病的病例报告。

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的患者中有无并发症的肌痛(uncomplicatedmyagia)发生的报告(参见【不良反应】)。

肌病定义为原因未明的持续性肌肉疼痛和/或肌无力伴随肌酸激酶(CK)升高,任何出现弥漫的肌肉疼痛、肌肉触痛或肌无力的患者均应考虑发生了肌病。

在发生替比夫定相关的肌病患者中,CK升高的程度或时间并没有一致的规律。

另外,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患者发生肌病的易感因素尚不清楚。

建议患者出现原因未明的肌肉酸痛、疼痛、触痛或肌无力时及时就诊。

如果怀疑发生肌病则应该中断替比夫定治疗,而如果诊断为肌病,则应停止替比夫定治疗。

在使用这类药物的同时给予其他一些与发生肌病有关的药物,例如皮质类固醇、氯喹、羟氯奎、某些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苯氧酸类衍生物、青霉素、齐多夫定、环孢菌素、红霉素、烟酸和/或吡咯抗真菌药时,是否会增加发生肌病的风险尚不清楚。

如果使用其它与肌病发生相关的药物进行伴随治疗,医师们应该仔细权衡可能发生的益处和风险,且应该监控患者出现任何原因未明的肌痛的体征或症状。

曾报道核苷或核苷类似物单用或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可导致乳酸性酸中毒和重度的肝肿大伴脂肪变性,包括死亡病例的报告。

【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中,已有约1,500名受试者接受替比夫定治疗。

评价不良反应主要依据关键性的007GLOBE研究,本研究中有1367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每天600mg(n=680)或拉米夫定每天100mg(n=687)的104周双盲治疗。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的中位数为60周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研究还在进行中),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的安全性大致相似。

表2按系统器官和发生频率列出了在007GLOBE研究中,52周治疗过程中所记录的不良反应。

发生频率定义为:

常见(≥1/100;<1/10)、不常见(≥1/1,000;<1/100)和罕见(≥1/10,000;<1/1,000)。

在每个发生频率的分组中,按照严重性降低的顺序排列。

表2007GLOBE研究截至治疗52周时报告的替比夫定600mg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

常见头晕1头痛

胃肠道

常见血淀粉酶升高,腹泻,脂肪酶升高,恶心

肝胆系统

常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

不常见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

皮肤及皮下组织

常见皮疹

肌肉骨骼,结缔组织和骨组织

常见血肌酸激酶(CK)升高

不常见关节痛,肌痛

全身性疾患和给药部位不适

常见疲劳2

不常见身体不适

1头晕:

轻度(10/680;1.5%)

2疲劳:

轻度(27/680,4%),中度(2/680,0.3%)

临床不良事件

在临床研究中,替比夫定的耐受性普遍良好,大部分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与替比夫定治疗无关。

在007GLOBE研究中治疗52周时,由于不良事件、临床疾病进展或缺乏疗效而停止治疗的患者在替比夫定组占0.6%,拉米夫定组占2.0%。

不考虑与替比夫定治疗的相关性,经常发生的不良事件有上呼吸道感染(14%)、疲劳和不适(12%)、腹痛(12%)、鼻咽炎(11%)、头痛(11%)、血肌酸激酶升高(9%)、咳嗽(7%)、恶心和呕吐(7%)、流感和流感样症状(7%)、术后痛(7%)、腹泻和稀便(7%)、咽喉痛(5%)、发热(4%)、关节痛(4%)、皮疹(4%)、背痛(4%)、眩晕(4%)、肌肉疼痛(3%)、失眠(3%)和消化不良(3%)。

不考虑与拉米夫定治疗的相关性,经常发生的不良事件有头痛(14%)、上呼吸道感染(13%)、腹痛(13%)、疲劳和不适(11%)、鼻咽炎(10%)、流感和流感样症状(8%)、血肌酸激酶升高(7%)、咳嗽(6%)、术后痛(6%)、恶心和呕吐(6%)、消化不良(5%)、腹泻和稀便(5%)、眩晕(5%)、咽喉痛(4%)、皮疹(4%)、肝区/右上腹痛(4%)、关节痛(4%)、背痛(4%)、发热(3%)、鼻液溢(3%)、ALT升高(3%)和瘙痒(3%)。

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受试者发生肌酸激酶(CK)升高更为频繁。

CK升高在两个治疗组中均有发生,但是52周替比夫定治疗组的CK中位数水平较高。

72%的替比夫定治疗的患者和42%的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发生1-4级CK升高,9%的替比夫定治疗的患者和3%的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发生3-4级CK升高。

大部分CK升高是无症状的,而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受试者的平均恢复时间比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受试者要长。

在出现1-4级CK升高的患者中,分别有8%的替比夫定治疗的和6%的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发生了CK相关的不良事件1(在30天的窗口期之内),但不良事件的类型以及与CK升高的时间间隔并无一致的规律。

在发生CK相关的不良事件的患者亚组中,9%的替比夫定治疗的患者随后中断或停止使用研究药物,并在中断或停用研究药物后恢复正常。

不到%(n=3/680)的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受试者被诊断为肌病伴随肌无力;这些患者也在停用研究药物后恢复正常(参见【警告】骨骼肌)。

包括的术语:

背痛、胸壁痛、非心脏性胸痛、胸部不适、侧腹痛、肌肉痉挛、肌无力、肌肉骨骼痛、肌肉骨骼性胸痛、肌肉骨骼不适、肌肉骨骼强直、肌肉疼痛、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肌病、肌炎、颈痛和肢端疼痛。

ALT反跳的发生率,替比夫定组与拉米夫定组在治疗的前6个月内相似,但24周后替比夫定组的发生率低于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和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持续升高的肝功能代偿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规格】

10mg

【用法用量】

口服。

患者必须在有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本品。

成人(18~65岁)

本品的推荐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10mg(1片),饭前或饭后口服均可。

治疗的最佳疗程尚未确定。

勿超过推荐剂量使用。

患者应当定期监测乙型肝炎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和血清标志物,至少每6个月1次。

【不良反应】

国外临床研究中常见不良反应为虚弱、头痛、腹痛、恶心、(胃肠)气胀、腹泻和消化不良。

国内临床研究中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轻度)、腹泻(轻度)和脱发(中度)。

临床研究中发生1例严重不良事件,为服用本品治疗29周后的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经研究者判断与本品无关。

【禁忌】

阿德福韦酯禁止用于已证实对本品的任何组分过敏的病人。

【注意事项】

(1)病人停止乙肝治疗会发生肝炎急性加重,包括停止使用阿德福韦酯。

因此,停止乙肝治疗的病人应密切监测肝功能,若必要,应重新进行抗乙肝治疗。

(2)对于肾功能障碍或潜在肾功能障碍风险的病人,使用阿德福韦酯慢性治疗会导致肾毒性。

这些病人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并适当调整剂量。

(3)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应对所有病人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查。

使用抗乙肝治疗药物,如阿德福韦酯,会对慢性乙肝病人携带的未知或未治疗的HIV产生作用,也许会出现HIV耐药。

(4)单用核苷类似物或合用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会导致乳酸性酸中毒和严重的伴有脂肪变性的肝肿大,包括致命事件。

(5)因为对发育中的人类胚胎的危险性尚不明确,所以建议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育龄妇女要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未对孕妇和阿德福韦酯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进行研究,因此,应对婴儿进行免疫,阻止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目前尚不知道阿德福韦是否会分泌到人的乳汁,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应避免授乳。

【儿童用药】

阿德福韦酯在18岁以下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明确。

本品不宜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老年用药】

阿德福韦酯在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阿德福韦酯在体内快速转化为阿德福韦。

在浓度显著高于体内观察到的浓度时(>4000倍),阿德福韦对任何一种下列常见的人体CYP450酶都无抑制作用:

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和CYP3A4。

阿德福韦不是这些酶的作用底物。

但是,尚不清楚阿德福韦是否诱导CYP450酶。

根据体外实验的结果和阿德福韦的肾脏消除途径,阿德福韦作为抑制剂或底物、由CYP450介导与其它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小。

阿德福韦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的方式经肾脏排泄。

10mg阿德福韦酯与其它经肾小管分泌的药物或改变肾小管分泌功能的药物合用可以增加阿德福韦酯或合用药物的血清浓度。

10mg阿德福韦酯与100mg拉米夫定合用,两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都不改变。

10mg阿德福韦酯与经肾小管主动分泌的药物合用时应当慎重,因为两种药物竞争同一消除途径,可能会引起阿德福韦或合用药物的血清浓度升高。

【药物过量】

每日服用阿德福韦酯500mg两周和250mg十二周会引起胃肠道副反应。

如果发生过量服药,应对毒性反应进行监测并进行必要的治疗。

如果发生药物过量,必须监测患者是否有中毒的证据,必要时采取标准的支持疗法。

可以通过血液透析清除阿德福韦,阿德福韦经体重校正后的血液透析清除率中位数为104mL/min。

尚未进行腹膜透析清除阿德福韦的研究。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阿德福韦是一种单磷酸腺苷的无环核苷类似物,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即阿德福韦二磷酸盐。

阿德福韦二磷酸盐通过下列两种方式来抑制HBVDNA多聚酶(逆转录酶):

一是与自然底物脱氧腺苷三磷酸竞争,二是整合到病毒DNA后引起DNA链延长终止。

阿德福韦二磷酸盐对HBVDNA多聚酶的抑制常数(Ki)是0.1μM,但对人类DNA多聚酶α和γ的抑制作用较弱,Ki值分别为1.18μM和0.97μM。

抗病毒活性:

在转染HBV的人肝瘤细胞系中,阿德福韦抑制50%病毒DNA复制的浓度(IC50)为0.2~2.5μM。

耐药性:

对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仍然可检测到血清HBVDNA的患者进行了长期耐药性分析(96~144周),确定了rtN236T和rtA181V变异与阿德福韦耐药有关。

体外研究发现rtN236T变异导致HBV对阿德福韦的敏感性降低4~14倍,产生这种变异的6/6名患者的血清HBVDNA发生反跳。

rtA181V变异导致HBV对阿德福韦的敏感性降低2.5~3倍,产生这种变异的2/3名患者发生反跳。

与阿德福韦耐药相关的变异发生率0~48周为0%(0/629),49~96周为2%(6/293),97~144周为1.8%(3/163),3年的累计发生率为3.9%。

交叉耐药性:

在HBVDNA多聚酶基因上含对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突变(rtL_180M,rtM204I,rtM204V,rtL180M+rtM204V,rtV173L)的重组HBV变异株,在体外对阿德福韦敏感。

在含拉米夫定耐药相关变异HBV的患者中,阿德福韦酯也显示了抗HBV作用,其血清HBVDNA下降的中位数为4.3log10拷贝数/毫升。

含DNA多聚酶突变(rtT128N和rtR153Q或rtW153Q,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耐药相关)的HBV变异株,在体外对阿德福韦敏感。

体外研究显示,表达与阿德福韦耐药相关的rtN236T突变的HBV对拉米夫定的敏感性降低2~3倍,而与阿德福韦耐药相关的rtA181V突变的HBV对拉米夫定的敏感性降低3倍。

毒理研究:

慢性毒性:

在动物试验中,以组织学改变和/或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升高为特征的肾小管肾病,是阿德福韦酯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

在动物试验中观察到的肾毒性发生的暴露量约为推荐的人治疗量(10mg/天)下的3~10倍。

遗传毒性:

在体外小鼠淋巴细胞瘤试验中(有或无代谢活化),阿德福韦酯有致突变作用。

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试验中,无代谢活化时,阿德福韦酯能诱导染色体畸变。

阿德福韦酯小鼠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阿德福韦在有或无代谢活化时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

生殖毒性:

当暴露量大约为人治疗剂量下暴露量的19倍时,未见对大鼠生育力的影响。

大鼠和家兔经口给予阿德福韦酯(暴露量分别约为人治疗剂量10mg/天下的23和40倍),未见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

妊娠大鼠静脉注射给予阿德福韦,在能产生明显母体毒性的剂量时(相当于人体暴露量的38倍),胚胎毒性和胎仔畸形(全身性水肿,眼泡凹陷,脐疝和尾巴扭结)的发生率增加。

在静脉注射剂量相等于人暴露量12倍时未见不良影响。

致癌性:

小鼠和大鼠经口给予阿德福韦酯,剂量分别相当于人治疗剂量时暴露量的10倍和4倍时,未见致癌作用。

【药代动力学】

文献报道:

健康志愿者与慢性乙肝病人服用阿德福韦酯的药代动力学相似。

单剂口服阿德福韦酯的生物利用度约为59%,服用0.58-4.00h(中值=1.75h)阿德福韦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18.4±6.26ng/mL。

AUC0-∞为220±70.0ng·h/mL。

血浆阿德福韦以二房室方式消除,末端消除半衰期为7.48±1.65h。

阿德福韦在浓度范围为0.1-25μg/mL时体外与人血浆或血清蛋白结合≤4%。

静脉注射1.0或3.0mg/kg/天稳态分布体积分别为392±75和352±9mL/kg。

口服给药后,阿德福韦酯迅速地转化为阿德福韦。

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稳态24h从尿中回收阿德福韦45%。

健康中国男性受试者空腹口服单剂量10mg阿德福韦酯的研究结果分别为:

AUC0-t为(224.75±69.67)ng·h/mL;AUC0-(为(251.01±75.43)ng·h/mL;Cmax为(21.24±7.87)ng/mL;Tmax为(1.97±0.99)h;T1/2为(9.68±5.01)h。

与国外研究结果相近似。

轻度肾损害(肌酐清除率≥50mL/min)对阿德福韦酯的代谢影响不大。

中度和重度肾损害病人(肌酐清除率<50mL/min)或肾病末期病人需进行血液透析和调整服药间隔(见下表)。

恩替卡韦(博路定)

恩替卡韦片是一种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是环戊酰鸟苷类似物,是治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药,以通过降低患者的病毒载量,减少其向肝硬化及肝癌发展的危险。

其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有肝脏组织学显示活动性病变的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恩替卡韦片说明书-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