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docx
《沁园春雪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雪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精选多篇)
《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方法,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2、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3、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4、熟练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
2、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练习朗读,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和作者抒发的革命豪情。
2、难点:
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
学情分析:
诗词的教学要强调朗读,但学生们朗读的技巧能需改进,在朗读中体会和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
学生对于精炼优美的语言理解也应注意。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回顾写雪名句: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
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等等,不胜枚举。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咏雪名篇:
《沁园春雪》。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念,学生明确。
三、简介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
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
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
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
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恢弘的词作,让我们先通过朗读来领略一下它的魅力!
现在请
同学们看一段影片,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可以
小声跟读。
多媒体出示《沁园春雪》的影像资料,学生欣赏范读。
欣赏完引导学生思考:
1、初听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谁能来谈一谈?
明确:
豪迈、气势磅礴、激昂有力等。
2、教师引导:
想象一下,诗人站在海拔千米的塬上,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展现在眼前,心
中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
自豪、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怎样朗读才能读出这种激情呢?
结合刚才的范读,你认为朗读这首词都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
语速不能过快,注意抑扬顿挫,语调激昂处应充分表现出,关键性的
字句应重读,停顿应适当等等。
4、学生根据这些要求,开始练习朗读。
教师指名朗读,并适当评价,也可学生互评。
学生再读,注意朗读技巧,不断改进。
五、细读课文,研读赏析:
、学习上阙:
1、集体朗读上阙。
2、多媒体出示题目,学生思考:
①、词的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那几句话是总写?
②、“望”字在词中的有什么作用?
望到了什么?
③、望到的景色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
这里有两个比喻句很精彩,你能找
出来吗?
它们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①词的上阕写北国雪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是总写。
②统领下文,,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③长城、黄河是静景,山脉、高原是动景。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精彩,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让山、原
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精神奋发的感觉。
3、上阕末尾三句诗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这三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意
境?
学生回答,明确:
是虚景。
从“须”能看出,“须”是等到的意思。
这里是在写作者想象雪后天晴,红日照耀下
的美景。
4、上阙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回答明确:
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5、齐读上阕,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下阙:
1、自由朗读下阙。
2、教师提问:
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描绘雪景过
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3、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
由哪个字领起?
包含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由“惜”字领起。
有“可惜,惋惜”的感情。
首先,肯定了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其次,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
多。
另外,“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
信念。
4、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明确:
今朝的风流人物。
“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真正的英雄人物是当
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人民群众。
这里主要是作者自况,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
英雄的壮志和抱负。
5、讨论最后这三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明确:
表明真正的英雄人物应该是当今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无数的人民群众。
揭示中心思想。
6、朗读下阕,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
分析完思想主旨,我们再一起领略一下词的艺术特色。
1、这首词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
找出例句。
学生回答明确:
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上阕主要是描写,也渗透了抒情。
下
阕主要是议论抒情。
2、这首词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找出例句。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六、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1、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
壮,强烈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下面我们一
起从古诗词中搜集能表达作者远大抱负的诗句。
学生热烈讨论,交流搜集的诗句,总结: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听准音。
听朗读节奏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
3.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指导分析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
感情基调是喜悦的。
朗读语调是轻快的。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6.指导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熟读成诵。
7.指导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整体感知诗歌中塑造的“雨”的形象特点。
明确:
文中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而淅淅沥沥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
课文中突出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雨”的形象,这种手法运用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诗歌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这种手法拓深了“雨”这个形象的深层含义,而且全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情趣。
理解诗歌开头括号中的话的含义。
明确:
“四月”点明时间是春天,“等待久了”表明了对春雨的渴盼。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指导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领悟诗中传递的思想与情感来学习了《雨说》这首诗。
春雨已经对我们说了这么多的话,现在,我们不妨也对春雨说几句话,说几句你心里最想说的话或写几行诗都行。
你可以写,我心中的分流人物,是具有敏锐头脑和杰出洞察力的人,并且,有挑战一切既有的陈规的勇气的人,是具有伟大领导能力的人,是会巩固一切友谊,宽容所有敌人的人,更是一个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而从不言败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在我心中堪称“风流人物”。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读准“沁、莽、裹、娆、逊、分、汗、数”等词的字音。
3.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能力目标1.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2.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议论的写法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展示毛泽东手笔《沁园春.雪》,欣赏毛泽东的书法艺术
三、朗诵:
先学生朗读背诵对比,后与播放录音对比效果
四、读一读:
沁莽裹娆逊分汗数
五、深入阅读,理解词的思想和艺术
上阙:
1.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
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
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北国赏雪的豪迈情怀。
2.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请你支持:
.HAooRd.)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3.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
虚景,“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清朗、娇艳、多姿多彩的景象。
4.找出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明确: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绵起伏,原的高大雄伟。
5.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他怎样的胸怀?
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
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
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下阙:
1.上下阕是如何过度连贯起来的?
找出有关句子。
怎样理解“折腰”?
明确:
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2.“引”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
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但他们都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3.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第一,惜中含褒。
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4.诗人认为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5.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6.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六、小结这首词,上阕描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七、概括文章主旨
本文借景抒怀,通过描写北国雪景,纵论历代英雄,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
探究:
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应具备哪些素质?
八、课外拓展:
欣赏毛泽东的词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板书设计
上阙:
描绘北国雪景
实景:
望
虚景:
看
抒情:
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下阙:
评古颂今,抒发个人抱负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自己认为最成功之处有
1.整个课堂设计显得有秩序、有重点。
2.重视了有感情的朗读。
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3.通过找句子、析词语、悟风格。
明白雪景的特点是“壮美”,其风格是豪放。
并对秀美、纯美、凄美风格作延伸。
通过比较,加深对意境的领会,重点突出对动词和修辞的教学。
4.读诗词,讲积累。
毛泽东其他诗词选读。
不足之处:
整节课小组合作讨论少,师生互动和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对一”的问答。
教学形式单一,加之学生对诗词语言悟性不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第七届课改优质课评选课堂教学优秀等级复评教案
授课时间:
2014年6月5日授课班级:
七年级班授课教师:
马雪云授课内容:
《沁园春·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2、结合相关词句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情感目标: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1、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理解文章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作品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
2、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设想:
1、课时安排:
一课时
2、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联想想象法研讨点拨法3、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引入新课
由毛泽东诗词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
1、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
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2、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
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
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
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a、听配乐诗朗诵,要求听准每一个字音,把握节奏,并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小声跟读。
b、指名朗读自由朗读。
c、集体朗读。
2、概括词上下两片的主要内容。
四、研读课文1、设问思考:
、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的壮丽的雪景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正因为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诗人又是如何评价这些英雄的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2、同桌讨论。
3、集体交流归纳。
五、揣摩运用1、思考: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给你怎样的感受?
、文中一个“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2、分小组讨论。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六、拓展延伸
1、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应具备哪些素质?
2、列举几位你认为能够称得上今朝“风流人物”,并介绍一下他们的业绩。
3、欣赏歌曲,再次感受诗词《沁园春雪》的感人魅力。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抄录《沁园春雪》
2、抄录几首写雪的诗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作比较,并谈谈你的理解。
教案背景:
语文新课标指出: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
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在诵读感悟中积累咏雪名句。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居单元之首。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因此,我把名句积累和体会革命家的英雄气概作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教学方法:
叶老说: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
走进文本,初读感知——研读文本,指导朗读——品读文本,激扬文字——诵读全词,升华感情;从方式上看,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试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
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2、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巩固提高。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积累重要字词,有感情地朗诵本词。
(二)能力目标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积累咏雪名句。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
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教学重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感悟毛泽东宏大雄伟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型、课时和基本思路
1、教学课型:
教读课
2、教学课时:
一课时
3、基本思路:
依据本词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兴趣导入——诵读感知——研读探究——延伸拓展”的思路。
教学的各环节注重积累和联想。
教学步骤:
课前播放视频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创设学习情境。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雪,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有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咏雪之作在1945年**的《新民晚报》发表后引起了极大轰动,蒋介石气急败坏地命令他的御用文人写出气势、意境上都压倒对方的诗,但那些御用文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也未能如愿,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兼诗人就是毛泽东,他的咏雪之作就是《沁园春雪》。
二.教学新课
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检查预习:
分娆逊数汗
解词:
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听读感知
1.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思考:
你感受到了----------------------------的毛泽东形象。
2.学生试读,师生评价。
4.教师讲解: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读积累其中的咏雪名句。
研读积累
1.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难。
3.分析示例:
例一: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也写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
例二: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飞舞、在奔驰,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例三: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4.齐背咏雪名句。
探究主旨
1.简介写作背景:
1935年,遵义会议奠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