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7265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整理.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整理.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单选题

1.在事物的转化过程中C、有些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些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2.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B、生产关系

3.人的本质是指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D、科学技术

5.反映生产关系性质的是B、经济制度

6.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B、生产

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10.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1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3.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C、人的实践活动

14.表象D、属于感性认识,是对知觉的再现

1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种。

这一情况说明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16.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17.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1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9.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

20.感觉是认识的起点C、既可能是唯物主义观点,也可能是唯心主义观点

1、“文化蕴藏关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

”这一说法表明A、文化具有培养和塑造人的功能    

2、列宁说:

“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无耻之徒。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3、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4、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

“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这一“斯芬克斯之谜”。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6、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现是()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7、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B、培根   

8、20世纪哲学的两大潮流是人文主义和()D、科学主义

9、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的核心思想或核心范畴是()A、范式   

10、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奠基人及其代表作是()B、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

1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4、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6、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17、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18、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0、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D、把握事物的度

2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2、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23、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

24、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消灭利益差别

25、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26、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27、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29、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C、马克思主义理论

30、无产阶级要最终实现自身解放,只有()D、解放全人类

31、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从根本上说必须() B、适应生产力变化的要求

3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是()B、生产工具   

33、从劳动过程看,正在修配厂检修的汽车是()     D、劳动对象

34、商品是() D、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3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6、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C、观念上的货币 

37、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D、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38、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   

39、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A、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40、简单商品生产的条件是() A、社会分工和个体私有制   

简答题

1、什么是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⑴从实践到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⑵从认识到实践。

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理论是否正确,在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中,得不到证实。

通过实践的检验,认识使自身得到发展。

没有这个过程,认识就没有完成。

⑶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这个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⑴恩格斯指出: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⑵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句所复写、摄影、反映。

⑶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如何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

⑴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⑵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①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②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第一,如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③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⑶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4、如何理解“新事物”?

⑴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⑵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⑶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

①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②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5、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⑴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⑵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⑷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论述题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最深刻的根源。

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和辩证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

我国原有体制中生产力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

所以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3)十多年来,经过从农村到城市的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性变化。

实践证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点。

现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乃至环境保护,都跨越了国界。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同时,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大环境有利于我国持续快速发展。

第一,有利于我国从外部获得短缺的资金;第二,有利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有利于我国继续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第四,有利于我国更多地获得国际分工利益,逐步形成核心技术开发能力。

一句话,有利于我国在未来20年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⑶经济全球化在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首先,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全球经济和一些主要国家经济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传导到我国,引起国内经济的波动。

其次,在开放型经济中,政府对本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需要权衡的因素增加。

第三,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一是跨国公司垄断市场的可能性,二是战略性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

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对风险要充分估计并做好应对。

3.“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

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心力是爱”,因此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

这是人本主义哲学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这一命题认为一个完善的人必须具备理性、意志和情感是合理的,但它把人的理性、意志和心归结为人的本质是错误的。

它把人看成脱离一定社会关系的抽象的、自然的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类共同的“自然本质”,反映了抽象人性论的观点。

从这种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去解释历史,必然导致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迫使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凭借国家的力量来加以缓解。

  

(2)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基本产品、开发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主要是为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非直接为获取丰厚的利润。

  

5.试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1)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

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和,其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最根本的,这个矛盾只能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不断解决。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和实际状况,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条件。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

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是一种可供测量的客观标准。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这是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生产力标准在新时期的具体运用。

6.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把它摆成两摞五十的,也可以把它摆成四摞二十五的,还可以把它摆成十摞十个的。

(1)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决定历史发展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使历史的发展进程呈现出一种必然的趋势。

(2)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人的主观意识对于历史的发展过程是起作用的。

但是,这并不是说,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左右历史,改变历史的进程。

人的意识能否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符合规律,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3)本命题用一种比喻鼓吹唯意志论。

唯意志论夸大了个人的作用,否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

唯意志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7.诡辩家欧布里德向邻居借了一笔钱,过了很长时间仍不归还,邻人只好前去讨账。

欧布里德洋洋自得地说:

“不错,我是向您借过钱。

不过,您应知道,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你凭什么叫现在的我替过去的我还账呢”?

邻人一听,火冒三丈,操起棍子把他狠狠打了一顿。

欧布里德恼羞成怒,要告官。

邻人笑道:

“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不是此时的我,因此我并没有打你呀。

试用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予以分析。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2)然而宇宙中同时存在着相对静止。

相对静止有两种情形:

其一,事物在绝对运动状态之中,相对于某种特定的参照系而言,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其二,事物处于量变状态的时候,保持着质的稳定性。

相对静止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3)“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有合理之处,表明“过去”不同于“现在”,“我”已发生变化,体现着运动的绝对性;但是,“我”仍然是“我”,依然处于相对静止之中,保持着质的稳定。

既然“我”仍然是“我”,那就有还账的义务,毕竟,人的历史不能彻底割断,不能绝对否定。

(4)借口“我”已变化而彻底割断、绝对否定过去,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相对主义必然导致诡辩论。

显然,欧布里德就是一位相对主义者,而邻人痛打欧布里德之后予以否认的理由,也是相对主义的,这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8.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

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

穆公问:

何马也?

九方皋答道:

是一匹黄色的公马。

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

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

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

伯乐答道: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

《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

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

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做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

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