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企业绿色债券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6928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企业绿色债券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外企业绿色债券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外企业绿色债券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外企业绿色债券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外企业绿色债券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外企业绿色债券发展.docx

《国外企业绿色债券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企业绿色债券发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企业绿色债券发展.docx

国外企业绿色债券发展

一、绿色债券的基本情况

(一)绿色债券的概念

绿色债券(greenbonds),泛指融资资金投资于气候或环境保护项目和计划的债券产品(ICMA,2014),直接或间接为绿色项目融资是绿色债券区别于传统债券的最突出特征。

狭义的绿色债券仅指那些经由独立的中介机构(secondparty)对投资项目或所涉及资产的绿色特性进行评估,并通过第三方如气候债券标准委员会(ClimateBondStandardBoard)获得绿色债券资质认证的债券,以下简称绿标债券(greenlabeledbonds)。

这类债券具有更高的市场透明度和认知度,目前市场规模约为659亿美元。

作为绿色金融中的代表,绿色债券与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相比更容易理解和实施。

根据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制定的《绿色债券原则2014》(GreenBondPrinciples2014),绿色债券是指募集资金专门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现有或新建绿色项目的债券工具,绿色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可再生能源、节能、垃圾处理、节约用地、生态保护、绿色交通、节水和净水等七大类。

世界银行将绿色债券定义为,向固定收益类投资者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缓释气候变化或帮助受此影响的人们适应变化的项目。

各方在定义绿色债券时各有侧重,但不管是强调可再生能源还是气候变化影响,将募集资金专门用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项目是绿色债券的基本属性。

债券种类

资金用途

债务追索权

典型案例

绿色用途债券

(GreenUseofProceedsBond)

绿色标示项目

向发行者全权追索,信用评级适用于发行者的所有债券

欧洲投资银行发行的气候意识债券(ClimateAwarenessBond)

绿色收入债券

(GreenUseofProceedsRevenueBond)

绿色标示项目

以发行者的现金流(包括费用、税收收入等)为抵押

美国夏威夷州发行的以电费收入为抵押的绿色债券

绿色项目债券

(GreenProjectBond)

指定的绿色项目

以指定项目的资产和收入为抵押

美国Alta风电公司发行的风电项目绿色债券

绿色证券化债券

(GreenSecuritizedBond)

绿色标示或指定的绿色项目

通常以一系列绿色项目资产或贷款为标的

加拿大北方电力公司(NorthlandPower)发行的太阳能电厂证券化债券

绿色债券的种类

根据资金用途和追索权的不同,绿色债券可细分为绿色用途债券、绿色收入债券、绿色项目债券和绿色证券化债券。

从发行情况看,绿色用途债券在市场中占比相对较高。

欧洲投资银行、世界银行等开发性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债券基本都属于绿色用途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绿色标示项目但不指定具体项目。

(二)绿色债券的特征

为了增强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自愿性指导方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nternationalCapitalMarketAssociation,ICMA)联合130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出台了《GreenBondPrinciples,GBP》(绿色债券原则),其中指出,绿色债券是绿色基础设施融资的主要工具,是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等绿色项目融资或再融资的债券工具(见下表)。

募集资金用途

发行人应当在债券法律文件对资金用途进行恰当描述,并对绿色项目的可持续环境效益进行明确、量化的评估

项目评估流程

发行人应列出确定项目符合条件的具体流程,包括判断这些项目如何符合绿色债券准则中关于合格绿色项目类别定义的流程,使项目符合使用绿色债券收益的标准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募集资金追踪管理

绿色债券净收益应该被记在专门账户中,并计入发行人的自投资组合,或者由发行人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追踪并通过正式的内部流程来表明这些资金用于绿色项目的投资运作。

出具年度报告

除了对募集资金使用进行报告,发行人还应提供至少一年一次的绿色债券项目清单,包括项目支出总额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简要介绍。

担保(可选)

发行人应该运用外部担保来确保绿色债券关键性特点的真实准确性,包括第二意见、审计以及第三方认证。

绿色债券的投向主要包括可持续交通、可再生能源、水利、生物发电、城镇垃圾及污水处理、能源效率改进(建筑和工业领域)等绿色项目以及其他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1.发行人需要说明其支持项目的“绿色”属性。

这是绿色债券区别于其他债券的基本特征。

对于绿色债券投资者而言,除了发行人的信用评级外,最关心的是发行人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即是否投向了符合绿色发展的项目上。

因此,一般在发行前,发行人需先制定绿色项目选择指引,向投资者详细说明资金的主要用途、绿色项目的挑选原则以及内部管控的具体流程。

即使在发行后,发行人也需要聘请专业咨询或审计机构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评估,并以年度可持续报告等方式及时向公众披露结果。

2.需要专业第三方对绿色债券进行独立认证。

除了普通债券发行需要的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外,还需要专门的研究或咨询机构对所发行债券进行绿色认证,称之为“第二意见”(secondopinion)。

目前,公信力较高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有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CICERO)、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等。

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发行的300多只绿色债券中,63%的发行人进行了国际绿色认证,其中54%的发行人选择CICERO出具第二意见。

3.有必要对所支持项目的环境效益进行量化。

发行方建立绿色债券实施框架,明确绿色项目的筛选标准,当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指定绿色项目时,提供可量化的环境评价数据更有利于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比如,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聘请北威州太阳能与氢气研究中心(CSEHRBW)对其绿色债券进行了环境效益量化评估。

根据评估,投资者的每一百万欧元投资,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800吨/年,减少能源进口6.8万欧元/年,并创造9个就业岗位/年。

这些量化指标使投资者能够准确了解其投资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绿色债券的发行期限普遍较长且成本较低。

绿色项目普遍盈利性较低,拉长投资回报期是实现商业可行的基本途径,较长期限的绿色债券正好能够与此匹配,有效回避了绿色信贷存在的期限错配问题,有利于在防控风险中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同时,由于绿色项目往往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能够享受财政、税收、专营等政府专项支持政策,使得绿色债券的发行利率要比普通债券低。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2014年发行的两只绿色债券,与其同期发行的普通债券相比利率分别低50BP(欧元债券)、12BP(美元债券)。

(二)绿色债券的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为各国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了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2007年以来,绿标债券的数量从无到有,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如图)。

2007年发行规模不到10亿美元,2013年发行量超过100亿美元,2014年全年发行366亿美元,增长了30多倍,全球累计未清偿面额达562亿美元,截至2015年6月全球未清偿规模达到659亿美元;广义的绿色债券规模更为庞大,截至2014年年底,400多家发行人发行了接近2800只债券,未清偿规模约5977亿美元。

与此同时,绿色债券的认证率不断提升,2014年约32%的新发行债券获得了绿色认证。

当然,在全球债券市场每年数以万亿美元的庞大发行量面前,绿色债券市场占比仍不足5%,存量更是微不足道,意味着债券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绿标债券数据(资料来源:

CBI(2015))

从资金投向来看,广义绿色债券中90%的融资投向交通(4188亿美元)、能源(1184亿美元)、建筑与工业(196亿美元)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其他还包括农林业、废弃物处理、水利等项目,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绿色债券市场的参与者日益多元化,市场专业化程度增强。

绿色债券发行人包括多边开发银行、地方政府和市政机构、公司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多边开发银行和区域开发银行是绿色债券发行的主力,2007至今融资量合计占比超过半数,代表性的如欧洲投资银行(EIB,2014年发行量115亿美元)、世界银行集团(包括国际金融公司,2014年发行量约115亿美元)、非洲发展银行、挪威发展银行等。

2014年以来,公司债和地方政府(市政)债发行规模迅速上升,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辛辛那提大学等为绿色建筑发行绿色债券;华盛顿、印第安纳、芝加哥和渥太华等市政部门项目等。

公司债券的发行也呈上升趋势,2014年已经占到全部债券的1/4以上。

商业银行也加入发行者行列: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是最早为应对日本私募市场需求发行绿色债券的商业银行,且在2015年年初成为第一家拥有绿色债券认证的银行,美国银行等也纷纷开展为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的项目债券。

另一方面,绿色债券的投资者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既有养老基金,也有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如高盛、黑石、苏黎世保险)、知名公司(如微软、福特汽车)和中央银行等;围绕绿色债券发行的绿色认证、绿色评级、环境影响评估和持续监督的中介发展迅速,证券交易所也大力推动绿色信息披露、绿色指数和相关产品开发,增强了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透明性,使债券的“绿色”特征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3.债券类型和品种日益多样化。

绿色债券早期主要是对发行主体具有追索权的一般义务债券,之后融通资金专门用于特定绿色或可持续项目的项目债券和收益债券发行逐步增多。

一些符合减排技术要求的新能源公司(如太阳能公司)可将特定的项目作为抵押发行债券,债券持有人对发行人没有追索权;也可以发行收益债券,以项目获得的现金流为还本付息的保障,在此基础上,资产证券化债券也逐步兴起。

2014年,丰田公司以汽车租赁的现金流为抵押,发行了第一款资产证券化形式的绿色债券,规模为17.5亿美元。

2014年11月,美国夏威夷州商业、经济开发与旅游局(DBEDT)发行了规模达1.5亿美元的AAA级市政债券,以绿色基础设施费(当地居民电力附加费)为抵押进行融资,债券发行收入将用于支持绿色能源市场证券化项目,后者面向消费者提供安装太阳能设施的资金。

2015年不动产抵押银行BerlinHyp发行了5亿欧元的绿色保证债券(greencoveredbond),投资者对发行人及其用以保证的资产具有双重追索权。

在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大力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激励下,绿色债券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政策工具可以通过建立对绿色项目和绿色债券市场的监管和扶持框架,支持启动绿色债券市场,而市场参与主体则应自下而上推动市场建设。

二、国外绿色债券的发展情况

(一)绿色债券发行总体情况

由于绿色债券既可以满足政府、企业等发行方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现实的融资需求,也能够满足投资者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愿望,近年来受到市场广泛青睐,成为绿色项目的重要融资工具。

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EIB)成功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只绿色债券,到2012年末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为124亿美元。

近两年,绿色债券发行量突飞猛进,2013年全球发行了118亿美元绿色债券,2014年全球发行量更是高达365.9亿美元。

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limateBondsInitiative)的统计,2015年前10个月全球已经发行330亿美元绿色债券,截止11月初全球发行的气候相关债券已达5977亿美元。

绿色债券的发行者既有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开发性金融机构,也有商业银行和工业企业。

债券规模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投资者的积极参与,近年来养老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大型机构投资者加大了对绿色债券的配置比例,有些机构还对外发布了支持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声明。

(二)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绿色债券的发展中,开发性金融机构功不可没,它们不仅是绿色债券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市场上的主要发行人。

欧洲投资银行(EIB)是目前绿色债券的最大发行体,已累计发行234只绿色债券,募集资金116亿美元;世界银行会同其子公司合计发行100多只,发行规模超过110亿美元。

在亚洲市场上,开发性金融机构同样走在前列,亚洲开发银行(ADB)已累计发行15亿美元绿色债券;2014年10月日本开发银行(DBJ)发行了2.5亿欧元绿色债券,成为日本首家发行绿色债券的金融机构。

近年来绿色债券的发行情况

2014年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启动绿色债券发行工作,7月份完成了首次发行,原计划募集资金10亿欧元,由于投资者认购积极,最终成功募集15亿欧元;10月份又发行了第二只绿色债券,募集资金2.48亿美元。

2015年KfW继续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目前已累计发行40亿美元,在短短一年内成为世界第三大绿色债券发行体。

从金融市场角度看,开发性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丰富了债券产品,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市场稳定。

2013年韩国债券市场的平均利率上涨了0.6个百分点,但韩国进出口银行(EIBK)发行的绿色债券仅上涨了0.1个百分点。

从机构自身来看,绿色债券还有利于优化其投资者结构。

比如,非洲开发银行(AfDB)的普通债券主要由各国央行和官方投资机构认购,但其发行的绿色债券,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的认购量超过70%。

(三)各发行主体的资金投向相对集中

尽管绿色项目的范畴非常广泛,但在实践中各发行主体在绿色债券资金使用上相对集中,再生能源和节能是多数开发性金融机构共同支持的重点领域。

比如,欧洲投资银行(EIB)重点投向了再生能源(80.6%)和节能领域(17.4%),两者合计占比98%;国际金融公司(IFC)主要集中在清洁能源(54%)、资源再利用(40%)两个领域;非洲开发银行(AfDB)几乎全部用于再生能源领域,占比高达96%,其余4%为农林开发类绿色项目;即使业务广泛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在资金使用上也体现了突出重点和相对集中,70%都投向了节能、农业开发和绿色交通三大领域。

(四)发行主体和产品种类都呈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市场对绿色债券认可度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尝试发行绿色债券,特别是非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积极推进产品创新,以差异化产品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比如,2014年3月丰田金融服务公司(TFS)推出汽车行业首只绿色债券,该债券为资产支持型绿色债券,以混合动力和替代能源汽车的购买、租赁合同为基础资产池,募集资金17.5亿美元,超出计划5亿美元。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2014年9月为绿色建筑再融资而发行3.7亿美元绿色债券后,印第安纳大学、亚利桑那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发行了用于绿色建筑的绿色债券。

三、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经验

(一)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政策安排与支持

1.全方位扶持绿色项目。

这类政策能够降低绿色项目的成本,提高绿色项目的收益,从而提升发行和投资绿色债券的吸引力。

具体政策包括:

绿色贷款贴息和担保、价格补贴、政府采购等方式。

目前,超过50个国家政府通过价格补贴(feed-intariff),给清洁能源企业、团体或个人投资者一个长期保证购买其产出的固定回购价格,普遍应用于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如太阳能项目产生的新能源电价提供10~25年的固定价格回购;欧盟明确倡导绿色政府公共采购(greenpublicprocurement),鼓励成员国政府签订绿色合同,采购的绿色产品占比应在50%以上,相应的企业现金流得到保障,提高了债券吸引力。

美国马萨诸塞州1亿美元的绿色债券除了投入到“加速能源计划”外,还用在以下四个领域:

清洁水和饮用水项目、州属建筑能效改善和节能项目、土地购买、开放地区的保护与环境修复项目以及河流治理和栖息地恢复项目。

通常政府可以用节能收益及财政收入给绿色债券投资者支付回报。

2.明确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环境法律责任和环境披露义务,规定机构绿色投资使命。

例如,1980年,美国出台了《全面环境响应、补偿和负债法案》(CERCLA),提出贷方责任(lenderliability)原则;一些国家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责任信息,例如英国金融时报综合指数中的443家英国公司均通过年报、社会责任报告等不同形式披露了本企业的环境信息,并量化环境影响;挪威则要求其主权财富基金在其固定收益资产组合中纳入绿色债券等。

3.政府和公共机构推广绿色债券发行,发挥示范效应。

各国地方政府和相关市政机构发行债券筹资,直接将资金用于绿色目的,例如瑞典的哥德堡和斯德哥尔摩、法国普罗斯旺地区、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华盛顿特区以及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发行的地区一般责任债券;还有收益担保债券,如夏威夷地区发行的绿色基础设施收益债券,通过电费附加费加以偿还等。

绿色债券的项目通常涉及如下领域:

(1)提高能源效率。

如马萨诸塞州总额1亿美元的绿色债券中有一部分投入到了“加速能源计划(AEP)”项目,使700多个州属建筑物/场址的能耗总体缩减了20%~25%;

(2)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

如美国银行发行的5亿美元的绿色债券中就有相当一部分用在支持可再生能源的银行业务中;(3)推广绿色交通。

如在哥伦比亚和墨西哥,世界银行的绿色债券发行后所得资金支持建立了高效的大运量公交系统(BRT);(4)促进水资源管理(包括提供清洁饮用水)。

如在突尼斯地下水资源紧张的农村地区,世界银行发行的绿色债券帮助提高了灌溉和供水效率;(5)促进农业与林业的可持续管理(包括可持续的土地利用);(6)促进废弃物管理;(7)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4.通过税收减免、利息补贴和担保等方式提升绿色债券吸引力。

以美国为例,2013年马萨诸塞成为第一个自主发行免税绿色债券的州政府,债券发行所得资金直接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清洁可再生能源债券和合格节能债券计划则给予债券持有人税收减免或对发行人支付利息进行补贴。

2014年8月,英国政府的基础设施基金为绿色生物发电项目提供4850万英镑的债券发行贷款担保,这类措施有助于降低发行人的利息成本,增加债券吸引力。

此外,在国际范围内,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绿色投资和绿色债券市场也进行了大力推动。

联合国发起负责任投资原则计划(UnitedNations’PrinciplesforResponsibleInvestment,PRI),联合世界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强调投资者需要在投资过程中考虑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以及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等因素。

通过联合国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以及其强大的技术支持网络,有效地推进了绿色投资者网络的建设步伐。

国际金融公司、主要国际开发银行也成为绿色债券市场的重要发行者,大力推动了绿色债券的全球发展。

(二)市场主体推动自下而上的市场机制建设

1.绿色债券的定义在实践中逐步清晰化,形成了公认的自愿准则,推动了绿色债券市场的标准化和透明化。

为了统一绿色债券认定标准,2014年2月,在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nternationalCapitalMarketAssociation,ICMA)主持下,近百家机构联合发布了绿色债券原则(GBP2014,后修订为GBP2015),规范了绿色债券认定、信息披露、管理和报告流程。

有助于确定绿色债券的统一标准,增进信息透明度,为发行者提供指导原则。

2.绿色债券的认证、评估和评级日趋完善。

专业的环境评估和第三方认证机构在判断项目是否符合“绿色”标准,评估项目带来的环境效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代表性的包括CICERO(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Vigeo评级、DNVGL集团、CBI(气候债券行动组织)、Oekom研究中心,KPMG(毕马威)、Sustainalytics和Trucost公司等。

在发行绿色债券之前,这些机构提供绿色债券认证,出具“第二意见(secondopinion)”,详细说明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的投向,增强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典型的如CBI(气候债券行动组织)制定的绿色债券标准(GreenBondStandard),对绿色项目涉及的众多领域,提供第三方认证。

在绿标债券发行后,中介和组织还进一步提供对资金用途和节能减排效益的监督报告和评估,有助于市场评价发行主体和债券所投资项目的环境表现。

此外,专业的债券绿色评级也在开展实践。

3.交易所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和信息披露,开发绿色投资产品。

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2015年的一份调查问卷(WFE,2015)显示,几乎所有大型交易所和3/4的公开上市交易所参与了各类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交易所联合会2014年发起了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在债券和股票公开发行过程中,32家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其中20家明确要求披露环境信息,大大增强了市场透明度,便利了绿色债券的发行;17家交易所已公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推出以美国道琼斯环境指数、日本日经碳效率指数等为代表的可持续发展或环境相关指数约22种,交易所开发了相关的衍生品,为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CBI(ClimateBondInitiative),2015.BondsandClimateChange:

TheStateoftheMarketin2015[EB/OL]..

ICMA,GreenBondPrinciples2014,Jan.13,2014,p.2-5.

ICMA(InternationalCapitalMarketAssociation),2015.GreenBondPrinciples,2015:

VoluntaryProcessGuidelinesforIssuingGreenBonds[R].

WFE(WorldFederationofExchange),2015.ExchangesandESGInitiatives———SWGReportandSurvey[R]

AltafNanji,etal.,GreenBonds:

Fiftyshadesofgreen,RBCCreditResearchPaper,p.4-8.

ClimateBondsInitiative,BondsandClimateChange:

TheStateoftheMarketin2015,ResearchReport,p.2-9.

CICERO,SecondOpiniononADB’sGreenBondframework,Nov.5,2014,p.4-5.

Greenbonds:

Greengrowthemarkets,TheEconomist,Jul.5,2014.

KfW,AnnualReport2014,p.153-155.

SophiaGrene,Firstgreenbondsstandardslaunched,FinancialTimes,Nov.20,2011.

IFC( InternationalFinanceCorporation)www.ifc.org/investors.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