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6926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docx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docx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精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灵岩①陪庾幕诸公游

吴文英②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 ①灵岩:

此有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遗址。

②吴文英:

四明(今宁波)人,处南宋偏安时代,身为幕僚门客。

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吴王沉醉失国的感慨之情。

②对古今兴亡的感叹之情。

③联想北宋失国的历史,对南宋朝廷不能振作,恐重蹈覆辙的忧虑之情。

④对自己华发无成的无奈之情。

⑤以酒化解,登高望秋的豁达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置酒

宋 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中间两联描写了哪些内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颔联,写登高和饮酒两个场面。

“邀欢”“促饮”写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表现了诗人和朋友饮酒尽欢的情感。

②颈联,写登山所见。

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经过秋雨刷洗之后,溪水澄澈、日光清淡,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

王昌龄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②。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注 ①潞府:

潞州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

客亭:

旅馆。

崔凤童:

作者新结识的友人。

②依然:

形容思念依恋。

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孤独寂寥。

作者独处萧条郡城的空寂旅馆,备感寂寥。

②惊喜欢乐。

偶遇新知,斗酒相娱,获得了意外的欢乐。

③思友惆怅。

结尾写清风满川,胜景堪赏,而良友不在,徒增无限的惆怅与思怀。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无 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①生涯原是梦,小姑②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③。

注 ①神女:

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

②小姑:

古乐府《神弦歌·青溪小姑曲》有“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③清狂:

犹今所谓痴情。

诗的尾联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主人公虽爱情遇合如梦、身世遭逢不幸,但她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

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

使得诗中的相思之情不流于感伤,深化了自伤不遇的情感,点睛之笔,提升了全诗的意蕴格调。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 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

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请概述词人的情感发展过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酒醒之后的迷离——幽梦无人说的孤苦——对仕宦奔波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郎士元①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 ①郎士元:

唐代诗人,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

西晋末年,中原士庶大举迁居东南,史称“衣冠南渡”。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表达了思乡望国的痛苦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

毛滂①

池上山寒欲雾。

竹暗小窗低户。

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

  白酒浮蛆鸡啄黍。

问陶令②、几时归去。

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

注 ①毛滂:

北宋词人,一生仕途失意。

本词作于作者自衢州推官改任武康县令之时。

②陶令:

陶渊明。

下片中“问陶令、几时归去”一句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以陶渊明自比,一方面表达了自己要像陶渊明一样保持高洁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怀;另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思乡归里、向往田园生活的急切心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睦州四韵①

杜 牧

州在钓台②边,溪山实可怜。

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

残春杜陵客③,中酒落花前。

注 ①这首诗是作者在睦州刺史任上所作,时已迁官外放多年。

睦州:

治所在今浙江省建德县。

②钓台:

东汉名儒严子陵垂钓处,位于富春江畔。

③杜陵客:

杜牧自谓。

杜牧家在长安万年县杜陵原。

尾联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惜春、伤春之情。

睦州地处江南,风光秀丽,而适逢残春时节,落花飘零,春天的逝去令人伤感不已。

②思乡怀人之情。

作者远离故乡,适逢残春,孤寂的他不禁忆起阔别多年的家园和亲人。

③仕途坎坷的无奈。

作者长期迁官外放,仕途不顺,只能借酒消愁,排遣内心的失意落寞。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道间即事

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①。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②。

注 ①麦秋天:

农历四月麦收季节。

②地行仙:

原是佛典中记载的长寿佛,后指人间安乐长寿的人。

诗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抒发了作者闲适容与、不慕荣利之情。

颈联通过写作者小村酒店沽酒的无意挑剔和在客舍的墙壁上即兴题诗,反映了作者随遇而安、恬然自适的心境。

(或:

“谁能择”隐隐透露出作者的无奈。

在邮馆客舍的墙壁上,即兴题诗,把偶然的感受信手写出,体现了作者旅途的寂寥。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恬淡、旷达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①

重阳日,宣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 ①黄庭坚仕途多舛,晚居僻远的广西宜州。

《道山清话》载:

“崇宁四年重九日,登郡城之楼,听边人相语:

‘今岁当鏖战取封侯。

’因作此词。

”②戏马台:

在今徐州。

东晋时大将刘裕(即后来的宋武帝)因北伐立功被封宋公,于重阳节在戏马台大会群僚。

金络头:

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配饰。

这首词用到“戏马台”的典故,有什么用意?

“催酒”和“白发簪花”的行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写当年宋武帝刘裕创建的英雄业绩,都“尽随风雨去”,流露出作者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寄托了看淡是非得失、升降荣辱的思想感情。

(2)作者豪兴勃发、催杯劝酒的举动,不畏嘲笑、白发簪花的行为,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豪放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不消沉、不服老的倔强精神。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秦川①

李 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②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 ①此诗为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途中所作。

②五陵:

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

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四句描写的景物明净、壮丽,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生活的留恋、不舍。

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条、清冷,表达了作者去官途中的怅惘。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张孝祥①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②燃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④,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 ①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

此年遭弹劾回芜湖(古属楚地)赋闲,喜闻好友虞允文在采石矶水战,大败金兵,即赋此词。

②剩喜:

甚喜,非常喜。

③燃犀处:

指采石矶。

④谢:

谢玄,东晋淝水之战打败苻坚的大将之一,年少时爱佩戴紫色香囊。

(1)“剪烛看吴钩”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典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请谈一谈本词的下片是怎样借典抒情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此句表达了作者不愿再在后方(楚地)赋闲,愿意亲自参与军事,恢复国土,报效国家的热望。

②此句意思是,作者在晚上反复剪去灯花查看自己锋利的弯刀。

③前方传来喜讯,宋军大败金兵,无奈“风约楚云留”,风和云却把作者阻留在了此地。

放眼山河,平生怀着豪迈的抗金志气却无法施展,他手握钢刀,想象采石矶掀起惊涛骇浪,壮阔的战斗场面让作者情不自禁。

(2)①先是借周瑜和谢玄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②接下来,借周瑜赤壁矶头落日残照、谢玄淝水桥边荒芜不堪来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令作者忧伤。

③最后借宗悫和祖逖的典故抒发了作者豪情满怀志在恢复河山的决心。

(宗悫和祖逖说出一人即可)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教材梳理册子必修二

一、文言实词

1.多义实词

(1)引

(2)期

(3)次

(4)修

答案:

(1)导引/拉开/调转/引用/延请/率领;

(2)至、及/满一年/约定/期望;(3)旁边/编次/驻扎;(4)高/寿命长/修理,修补/整饰/修建/整治。

2.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

答案:

“悟”通“晤”,面对面。

3.古今异义词

(1)列坐其次

今义:

次第较后;第二

古义:

 

(2)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

物品的种类

古义: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今义:

低头抬头

古义:

 

(4)所以游目骋怀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

 

(5)信可乐也

今义:

指书信

古义:

 

(6)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

文雅

古义:

 

答案:

(1)它旁边,是两个词;

(2)指自然界的万物;(3)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4)用来;(5)实在;(6)这次集会的诗文。

4.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      )

(2)不知老之将至(      )

(3)所以游目骋怀(      )

(4)所以兴怀(      )

(5)齐彭殇为妄作(      )

(6)况修短随化(      )

(7)死生亦大矣(      )

答案:

(1)形容词作名词,贤才;

(2)形容词作名词,老年;(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放开,敞开;(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5)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6)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7)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二、文言虚词

1.于

2.以

答案: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介词,对或在;介词,到。

2.介词,把;连词,用来;介词,因为。

三、文言特殊句式

1.死生亦大矣(      )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答案:

1.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4.定语后置句。

四、文言句子翻译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

 

4.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

 

5.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文:

 

答案:

1.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2.尽管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深内藏的感情。

3.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4.因此我一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

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旧迹了,仍然不能不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五、文言素读断句

请用“/”给下列课内文段断句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一、文言实词

1.多义实词

(1)望

(2)如

(3)歌

答案:

(1)名词,农历每月十五/动词,眺望,远看;

(2)动词,往/副词,像;(3)动词,吟诵/名词,歌词/名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2.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2)山川相缪(      )

答案:

(1)“冯”通“凭”,乘;

(2)“缪”通“缭”,盘绕。

3.古今异义词

(1)凌万顷之茫然

今义: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古义:

 

(2)徘徊①于斗牛②之间

①今义:

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古义:

 

②今义:

一种娱乐活动

古义:

 

(3)望美人兮天一方

今义:

美貌的人

古义:

 

答案:

(1)旷远的样子;

(2)①明月停留 ②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3)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4.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

(2)侣鱼虾而友麋鹿(      )

(3)正襟危坐(      )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6)不知东方之既白(      )

答案:

(1)名词作动词,吟诵;

(2)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3)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4)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5)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6)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2.之

3.于

4.乎

答案:

1.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

2.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代词,它;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代词,它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介词,在;介词,从;介词,在;介词,在;介词,被;介词,在;介词,在;介词,在。

4.形容词词尾,可不译,……的样子;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词,表示疑问;介词,在。

三、文言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

3.徘徊于斗牛之间(      )

4.凌万顷之茫然(      )

5.渺渺兮予怀(      )

6.客有吹洞箫者(      )

7.何为其然也(      )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9.固一世之雄也(      )

10.而今安在哉(      )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12.而又何羡乎(      )

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答案:

1.状语后置句;2.状语后置句;3.状语后置句;4.定语后置句;5.主谓倒装句;6.定语后置句;7.宾语前置句;8.判断句;9.判断句;10.宾语前置句;11.状语后置句;12.宾语前置句;13.判断句。

四、文言句子翻译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文: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

 

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译文: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文: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

 

1.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2.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停留。

3.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4.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他按着歌的声调和节拍同声相应。

5.(箫声)使潜藏在深谷里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6.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7.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8.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五、文言素读断句

请用“/”给下列课内文段断句

1.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

莫取

游褒禅山记

一、文言实词

1.多义实词

(1)道

(2)盖

(3)舍

(4)然

答案:

(1)路,道路/说,讲/道理/主张,思想,学说/正确的方法/取道/道义/天道,自然的规律;

(2)用在句首,表推测,相当于大概/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古称伞/遮盖、掩盖;(3)筑舍定居/舍弃/安置住宿/房屋、住宅/停止;(4)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而,但是/如此,这样/对,正确。

2.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

答案: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3.古今异义词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今义: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义:

 

(2)于是余有叹焉

今义:

合用为一个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古义: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今义:

表示另提一件事或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古义:

 

(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今义:

指十一这个数目

古义:

 

答案:

(1)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2)“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3)到,到了;(4)十分之一。

4.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

(2)名之曰“褒禅”(      )

(3)有泉侧出(      )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5)而其见愈奇(      )

(6)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7)火尚足以明也(      )

(8)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9)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1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答案:

(1)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2)名词作动词,命名,称呼;(3)名词作状语,从旁边;(4)深:

形容词作名词,深度;穷:

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头;(5)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6)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7)形容词作动词,照明;(8)形容词作动词,尽兴;(9)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

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文言虚词

1.乃

2.而

3.其

4.以

答案:

1.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为”;副词,竟,竟然,居然;副词,于是;副词,才。

2.连词,表示转折,却;连词,表示因果,因而;连词,表示并列;连词,表示递进。

3.代词,那,指慧褒埋葬之时;代词,这,指慧空禅院;代词,代“仆碑”;前“其”:

代词,它,代“穴”;后“其”:

代词,那些;前“其”:

代词,它,代后洞;后“其”:

代词,那些;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指自己;代词,洞,洞壁;代词,它,代指碑;代词,那些,指欲出者;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助词,无义。

4.介词,因、由于;连词,来;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助词,和某些方位词、时间词连用,表示方位和时间。

三、文言特殊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3.不随以止也(      )

答案:

1.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省略句。

四、文言句子翻译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文: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文:

 

5.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文: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文:

 

7.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

 

8.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

 

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