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681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docx

《创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docx

创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创新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度重视和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争脱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从融资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创新上加强中小企业改革创新,不断拓展发展企业新空间,大力开拓和巩固市场,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最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然而,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却是一种比较相对的概念,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尽相同的,企业所处的环境也千差万别,既使处于同一国家和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总的来说分为两类:

一种是以企业的经济特征和控制方式加以定义;一种是以若干指标衡量企业规模大小。

前者是定性,能从实质上反映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的特点;后者是定量,能给人直观的印象。

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是定量定义,即:

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上为大型企业,其中,特大型企业标准定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在50亿元以上;中型企业标准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其余均为小型企业。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

  1、中小企业是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中小企业比重大多在90%以上,大约有50%左右的GDP是中小企业创造的。

如美国,现在有XX万家中小企业,所创造的GDP占全国的40%左右,在我国,近40万个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95%是中小企业,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来自中小企业。

  2、中小企业是促进高新技术项目转化的重要基地。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在德国,大约有2/3以上的专利技术是中小企业申请注册的。

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大约有70%的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作用有逐步增强的趋势。

  3、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通常,中小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比较低,同样的资本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在美国,中小企业的就业人员占整个劳动力人数的60%,在新增的就业机会中有2/3是中小企业创造的。

据统计,我国1998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10万人,有418万在中小企业中再就业,占国企下岗职工总数的%。

  4、中小企业是我国利税的主要来源。

  1998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和%,均高于大中型企业。

根据第八届APEC中小企业会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的比重分别达到60%和40%。

  二、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不公,市场无序。

  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

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

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

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

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秩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二)所有权、经营权模糊,法人财产权落实难。

  国有、集体性质的中小企业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政府的行政职能和资产管理职能不分,企业的法人财产权难以落实,政府和企业的职责模糊,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不善,企业亏损,不知是谁的责任。

  (三)服务系统尚待完善。

  当前各个方面为中小企业设立了不少服务机构,但工作重点都放在招商引资上,重收费、轻服务,重税收大户、轻困难小户,重返绩、轻培育,中小企业的政策和市场信息不灵,在诸如市场开发、产品定位、技术引进等方面得不到帮助,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困难。

  (四)融资困难,资本不足。

  一是供应不足。

我国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

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大。

二是保证缺乏。

银行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难。

三是辅导薄弱。

中小企业贷款难、寻保难与其资信等级不够有关。

此外,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高,也影响了其融资能力。

去年有关方面对1000家中小企业调查中,有69%认为是贷款难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有64%的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不到60%,只有21%能够得到贷款支持。

从停产的中小企业看,有47%是因为缺少资金供给。

  (五)自身的弱点也制约着自身发展。

  主要表现在:

一是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以致产品合格率低,造成生产成本高。

二是经营管理水平低,管理手段落后,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缺乏对市场的适应和把握能力。

三是人员素质低,技术人员缺乏,致使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开发能力不强,产品更新换代难。

四是中小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弱,欲望不强。

  三、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

  由于种种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必须从创新上寻求发展的空间。

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融资创新

  中小企业融资难,这是一个近几年来出现频率非常之高的话题,也是一个关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

对此,我国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作了大量有益的研究与实践,但研究和实践成果大多是"大路货",缺乏深度探索和广度扩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我们必须找出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加以解除,探索新道路,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金融创新。

  首先,进一步提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仅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当前扩大资产规模和

  [1][2][3][4]

  盈利总量的现实需要,还是商业银行为将来培植金融资源和大中型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财税部门、证券委、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内在责任心和积极性。

  其次,搞好摸底工作。

一是要以国家下发的《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为依据,调查摸清各区域的中小型企业数量和具体名单。

二是调查摸清各中小型企业在融资上有无困难,是何种融资方式发生了困难,以及融资难的程度和构成情况。

  第三,有的放矢,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承办主体。

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问题的核心内容是制度性障碍,而直接融资的法定管理者是证监委和中央银行,应把证监委和人民银行列为解决直接融资难问题的承办主体。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核心成份是商业银行放贷行为性障碍,而商业银行放贷行为又与社会信用环境、财税政策、内部信贷政策与流程高度相关,应当将司法部门、财税部门、商业银行列为解决间接融资难问题的承办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致力完成各自相关的改善任务。

  第四,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融资难问题。

一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要体现区别对待,其政策扶持的重点应是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

对于污染环境、能源消耗高、质量低劣的中小企业,要下决心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关闭。

同时,对于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二是对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财税部门应给予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增强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能力;人民银行应当积极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筹借生产经营资金,以解决中小企业自筹资金困难。

三是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国家(证券委)应当积极搭建直接融资平台,打通直接融资通道。

政府必须大力推动具有较强成长性、技术要素丰厚的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四是要通过改善信贷业务发展的法治支持环境,实行中小企业信用公示制度,财税部门对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实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更有效地调动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积极性。

  

(二)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

  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在管理机制方面保持更大的灵活性和优越性,这必然要求其不断地实施管理创新。

那么,中小企业如何实施好管理创新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切实抓好经营管理思想观念的转变。

  典型的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冒险主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观念陈旧、管理创新观念淡薄往往是中小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无突破性进展的深层次根源。

因此,要想实施好管理创新,首先应抓好管理思想观念的转变。

一是要彻底摒弃经验主义,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武装头脑。

要生存并稳定的发展必须放下架子,积极学习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武装头脑。

二是克服“创新无用论”,真正重视管理创新。

三是要走出中小企业机制优越的误区。

中小企业确实存在机制优势,如中小企业不过多涉及国家管理体制问题,企业的一些遗留问题少等,但这种优势仅是暂时和相对的。

中小企业应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管理问题,真正正视自身机制的弱点,重视对改革创新工作的投入。

  二是要围绕培养企业核心能力来实施管理创新。

  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不断的发展,必须具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能力。

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能不断地产生综合优势或某方面的绝对优势,为企业源源不断地带来效益的能力。

具体讲,就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资金运作能力、员工激励能力等。

从三株、巨人、太阳神等“星级”中小企业“殒落”轨迹看,企业核心能力差是其失败的主要根源,因此,中小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重点,应放在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上。

从技术创新、人才开发、体制完善、资本运作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地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

  三是注重

  实效,扎扎实实地实施管理创新。

  就某项大型的管理创新活动而言,切实可行的方案出台往往需要付出许多艰辛的劳动,其实施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性工作。

因此,中小企业要真正抓好管理创新工作,取得管理创新成果,必须掌握好科学的方法,注重效果,踏踏实实地做好其每项工作。

  (三)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大中企业相比优势有以下几点:

①大企业比中小企业有更复杂的管理机构,与中小企业相比决策层一般情况下更趋于保守,其官僚体制不利于创新的风险投入,而中小企业领导层比较精干灵活,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决策;②创新活动一般需要较宽松自由的环境,大企业的层级制度与之相悖,而中小企业灵活简便的一贯作风有利于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③大企业对研究人员的最好奖励往往是把他们调到管理层去,而中小企业却把创新作为他们竞争的战略核心;④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和效率同样优于大企业,它们的创新成本微乎其微,它们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水平的专业知识。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同样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①国企改革的重点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因此在资金方面,如国家投资、银行贷款、财政借款及拨款等也向大中型企业倾斜,有限的财力使国家无暇顾及到中小企业,从而造成技术创新资金不足;②大企业具有庞大的科研队伍,较健全的科研开发体制以及完善的信息网、资金筹措和投入保障体系、人才培训和激励制度及营销体系,在这方面,中小企业无法与之相比。

中小企业技术力量极其薄弱,仅技术人员人数少,而且质量也不高;不仅缺乏技术开发人才,且也缺乏市场的分析与预测人员;③中小企业对外部技术、技术力量的依赖性过大,而且好多依赖同一个“技术源”,这就很难在技术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为技术创新带来一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