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存货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6672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存货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3章存货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章存货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3章存货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3章存货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章存货1.docx

《第3章存货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存货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章存货1.docx

第3章存货1

第一节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性质与分类

1.存货的含义:

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为生产消耗而持有,处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指出,存货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存货具体包括:

(1)原材料

(2)在产品(3)半成品(4)产成品(5)商品(6)包装物

(7)低值易耗品(8)委托代销商品

确认的基本标准:

在盘存日期,只问法定所有权,不问存货地点。

♦一些特例:

代销商品、委托加工材料、在途商品(目的地交货;起运站交货)、购货约定:

对于约定未来购入的商品,由于企业没有实际的购货行为发生,因此,不作为企业的存货,也不确认有关的负债和费用。

交款提货销售商品

●存货与固定资产的区别

2.存货的性质存货属于有形资产。

存货通常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被消耗或经出售转换为现金、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具有明显的流动性,属于流动资产。

在大多数企业中,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存货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分:

⑴销售用存货:

①产成品②商品

⑵生产用存货:

①原材料②在产品③外购半成品

⑶其他存货:

①包装物②低值易耗品

2、按存放地点分:

⑴库存存货⑵在途存货⑶委托加工存货⑷委托代销存货⑸寄存的存货

3、按来源分:

⑴外购存货:

①外购原材料②外购半成品③外购商品

⑵自制存货:

①自制材料②在产品③产成品

⑶委托外单位加工存货:

①委托加工材料②委托加工商品

二.存货的范围

(一)确定存货范围应注意的四点

1、凡开出销售发票售出,所有权及相应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的物品,即使暂放在本企业仓库,也不能作为本企业存货。

如开票售出的待运商品。

2、凡未转移所有权及相应风险和报酬的发出物品,即使未存放在本企业,也应作为本企业存货。

如委托外单位代销产品,未出售的外出展销物品。

3、凡未所有权及相应风险和报酬已经归属本企业的购入物品,即使未存放在本企业,也应作为本企业存货。

如已购入的在途物品。

4、凡不属于本企业所有权以及相应风险和报酬未转移到本企业的接受物品,即使存放在本企业,也不能作为本企业存货。

如受托代销物品、受托加工物品。

(二)存货的范围

⏹企业存货重要包括下列各项:

1、库存待售的存货

2、库存待消耗的存货

3、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及处在加工过程中的存货

4、购入的正在运输途中的存货和结算凭证已到而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存货。

5、委托其他单位加工、代销的存货

⏹企业存货不包括下列各项:

1、库存的依照合同开出发票账单,但客户尚未提走的存货

2、库存的接受其他单位委托代销、代加工的存货

3、约定未来购入的存货

三.存货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

⏹会计科目设置:

“在途材料”或“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采购”或“物资采购”,“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包装物”,“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存货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

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存货”项目列示。

第二节存货入账价值

一般增加的存货应按其成本入账,其成本包括:

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它成本.

一、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它包括购货价格和税费、采购费用等附带成本.

1、购货价格(进货成本)

总价法:

(我国用)P58

(1)购货时按总价:

借:

在途物资(扣除商业折扣后,含现金折扣)

应交税费

贷:

应付账款

(2)享受折扣(折扣期内付款):

借:

应付账款

贷:

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现金折扣)

2、计入采购成本的相关税费

指存货采购成本中除购买价格外,发生的各项税费.包括计入成本的税金(关税、消费税、小规模纳税人支付的增值税等),附带费用.

小规模纳税人和购入物资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购入物资支付的不可抵扣增值税,计入所购物资成本。

3、其他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主要是指采购过程发生的运杂费,包括:

运输费、仓储费、包装费、运输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等。

如果是几种存货共同发生的采购费用可按一定方法分配计入各存货成本.(分配标准如:

买价、数量等)

二、自制存货的入账价值

1、消耗的材料成本

一般指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成本可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确定。

2、发生的加工成本

是指企业为加工生产某产品而消耗的除原材料以外应计入加工产品成本的支出.主要包括直接人工及按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第三节原材料

一、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一)帐户设置P115

1.“在途物资”帐户2.“原材料”帐户

3.“生产成本”帐户4.“委托加工物资”帐户

(二)总分类核算

1.外购材料的核算

(1)先付款、后收料的核算:

多为向外地购材料,用“托收承付”或“商业汇票”等结算方式。

例1、企业向外地A企业购入材料一批20,000元,A企业代垫运费1000元,保险费200元,增值税3,400元,收到结算凭证,企业开出一张商业汇票给A企业,材料尚未运达.

运费准扣税额=1000×7%=70(元)共计税=3400+70=3470(元)

材料采购成本=20,000+(1000-70)+170=21,100(元)

借:

在途物资21,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70

贷:

应付票据—A企业24,570

例2、向A企业购入的材料运达已验收入库。

借:

原材料21,100

贷:

在途材料21,100

(2)先收料、后付款的核算

例1、3月28日企业向外地A企业购入材料一批20,000元,A企业代垫运费1000元,保险费200元,增值税3,400元,收到结算凭证,材料运达入库,企业尚未付款.

借:

原材料21,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70

贷:

应付帐款—A企业24,570

例2、4月10日企业向A企业支付3月28的的欠款。

借:

应付帐款—A企业24,570

贷:

银行存款24,570

例3、若企业按合同单价10元,向A企业购入的2000公斤材料,于3月28日运达入库,结算凭证尚未收到。

(1)4月26日,因未收到结算凭证,暂不作账。

(2)若4月30日之前,企业收到结算凭证内容同例1,并当即付款.

此时其会计处理为:

借:

原材料21,100

应交税费3,470

贷:

银行存款24,570

(3)若到4月30日,企业仍未收到结算凭证,则按暂估价入账.

借:

原材料20,000

贷:

应付帐款—A企业(暂估应付款)20,000

(4)5月1日,用红字冲消上月末的暂估数,继续等结算凭证.

借:

原材料20,000

贷:

应付帐款—A企业(暂估应付款)20,000

(5)5月4日收到结算凭证内容同例1,当即付款.

借:

原材料21,100

应交税费3,470

贷:

银行存款24,570

(3)收料、同时付款的核算

例4、3月28日企业向外地A企业购入材料一批20,000元,A企业代垫运费1000元,保险费200元,增值税3,400元,收到结算凭证,材料运达入库,企业付清全部款项.

借:

原材料21,100

应交税费3,470

贷:

银行存款24,570

2.委托加工材料P123

(1)拨出材料用以加工时:

借:

委托加工材料—某加工厂

贷:

原材料

(2)支付运费:

借:

委托加工材料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现金(银行存款)

(3)支付加工费:

借:

委托加工材料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4)完工材料运回:

a.支付运费:

核算同

(2)

b.完工材料运回入库:

借:

原材料

贷:

委托加工材料

3.自制材料和废料入库的核算:

借:

原材料

贷:

生产成本

4.材料发出的核算:

P124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辅助生产车间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委托加工物资

在建工程

贷:

原材料

(三)明细分类核算

1.材料收入明细分类核算

2.材料发出实际成本的计算

(1)先进先出法:

指存货发出时,按最先购进的那批存货的单价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⑵后进先出法:

指存货发出时,按最近一次购进的那批存货的单价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⑶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是以本期全部购入存货数量与月初存货数量之和为权数,将起初存货成本和本期各批购入存货成本相加除以其总数量,计算出平均单价对本期发出存货计价的方法。

存货平均单价=(月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数量)

⑷移动加权平均法:

指在每次购入存货后,据账面结存数量与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用于对发出存货计价的一种方法。

移动平均单价=(原有存货成本+本次购入存货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次购入存货数量)

⑸个别计价法:

是以每批存货实际购入单价作为其发出存货的单价来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二、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一)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的特点

1、材料入库时按计划成本入账

材料明细账中只记收入数量,不记金额,结合计划单位成本计价。

2、材料发出时也按计划成本入账(方法同上)

3、材料计划成本与其实际成本的差额,单独设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

4、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因材料收发都按计划成本计价,应定期(期末)将材料成本差异在发出材料和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将发出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并确定期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

(1)将发出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2)将期末结存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二)核算的账户设置

二、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一)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的特点

1、材料入库时按计划成本入账

材料明细账中只记收入数量,不记金额,结合计划单位成本计价。

2、材料发出时也按计划成本入账(方法同上)

3、材料计划成本与其实际成本的差额,单独设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

4、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因材料收发都按计划成本计价,应定期(期末)将材料成本差异在发出材料和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将发出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并确定期末结存材料实际成本。

(1)将发出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2)将期末结存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二)核算的账户设置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下应设置“原材料”、“物资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以进行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

并通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以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

     ↓        ↓            ↓

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  借方表示超支(实际>计划)、贷方表示节约

材料(物资)采购(实际成本)原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

⏹计划成本核算是手段(中介),不是目的;实际成本核算才是目的!

所以,最终要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

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的方法——存货的收发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存货收发凭证均为计划成本

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的方法——存货的收发均按实际成本计价,存货收发凭证均为实际成本

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方法的账户设置银行存款等

材料采购原材料生产成本

①购入材料②验收入库②收入材料⑤发出材料

实际成本材料的计划成本计划成本计划成本

期末结存的④验收入库③验收入库

在途材料材料节约差异材料超支差异

实际成本期末库存材料

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

③验收入库④验收入库

材料超支差异材料节约差异

⑤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

(节约差异用红字表示)

期末结存材料期末结存材料

的超支差异的节约差异

(三)原材料收发核算的一般方法和程序

1、购入材料时,按实际成本:

借:

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应付帐款或:

银行存款

2、材料 入库时:

①按计划成本:

借:

原材料

贷:

材料采购

 ②结转差异:

按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差额:

借:

材料成本差异

贷:

材料采购

 或:

按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差额:

借:

材料采购

贷:

材料成本差异

注意:

由企业自备运输部门以自备运输工具将外购材料运回企业,则对此运费:

借:

材料采购

贷:

生产成本

3、 发出:

①发出时按计划成本:

借: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在建工程

贷:

原材料

 ②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调整:

将发出用于成本、费用的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即:

期末对材料成本差异进行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均从贷方转出,若为借方余额,则用蓝字;若为贷方余额,则用红字。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成本差异额+本期购入材料成本异 额  Ⅹ100%

期初材料计划成本+本期购入材料计划成本

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成本差异额  Ⅹ100%

期初材料计划成本

本月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月内某次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本次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

会计分录:

借: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超支用兰字、节约用红字)

管理费用

贷: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用兰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

本期发出材料实际成本=本期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本期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额

库存材料实际成本=库存材料计划成本±库存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额

(四)原材料收发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自制原材料、委托加工收回的原材料等,均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与实际成本核算法比,有以下特点:

(1)外购材料不通过“在途材料”科目核算,而是以“材料采购”科目核算。

其明细账采用横行登记法。

(2)收入材料时,“原材料”账户按计划成本记录,同时将计划与实际成本的差额转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3)因原材料总账与明细账都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因此原材料明细账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金额,月末根据结存数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计算期末结存材料计划成本。

2、计算发出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时,可按当月成本差异率算,也可按上月末(本月初)的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1)按本月成本差异率计算时,平时一般不分摊材料成本差异,月末将本月所有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一次结转。

该法一般适用于本月发出的材料大部分为本月购入的情况。

(2)按上月成本差异率计算时,每发出一次材料,即可结转发出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并反映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该法一般适用于本月发出的材料大部分为月初结存的情况。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计算分摊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在计划成本过多的偏离实际成本时,应及时对计划成本进行修订。

3、为比较客观的反映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情况,企业应科学的组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明细核算。

一般应按材料的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4、企业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将已验收入库,但尚未办理结算手续的原材料计划成本作为计算依据之一。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也将未产生成本差异的已验收入库但尚未办理结算手续的原材料计划成本作为计算基数,只有在这类入库材料的数额十分巨大,对成本差异分摊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特殊情况下,才不将其计入。

5、结转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的过程,就是将发出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过程。

(五)核算举例

1、材料收入的核算

(1)外购材料的核算

①先付款,后收料的核算:

例1、甲厂某年1月10日购进A材料1500公斤,每公斤10元,单位计划成本12元,以转帐支票支付材料款15000元,运杂费500元,增值税2550元。

a、付款时:

借:

材料采购—A材料15,500

应交税费—增(进)2,550

贷:

银行存款18,050

b、1月11日材料验收入库,按计划成本

借:

原材料—A材料18,000

贷:

材料采购—A材料15,500

材料成本差异2,500

也可将此复合会计分录分作两步:

a、入库时:

借:

原材料—A材料18,000

贷:

材料采购—A材料18,000

b、结转成本差异:

借:

材料采购—A材料2,500

贷:

材料成本差异2,500

②同时收料,付款的核算

例2、该甲厂本月20日又购进A材料2000公斤,单价13元,运费1000元,增值税4420元,款已经支付,材料也已验收入库。

a、付款时:

借:

材料采购—A材料27,000

应交税费—增(进)4,420

贷:

银行存款31,420

b、材料验收入库,按计划成本入账:

借:

原材料—A材料24,000

贷:

材料采购—A材料24,000

c、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

借:

材料成本差异3,000

贷:

材料采购—A材料3,000

③先收料,后付款的核算

例3、甲厂本月28日购进B材料1000公斤,单位计划成本19元,收到发票账单列单价20元,增值税3400元,代垫运杂费5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款尚未支付。

a、按实际价:

借:

材料采购—B材料20,500

应交税费—增(进)3,400

贷:

应付账款23,900

b、材料入库,按计划成本入账:

借:

原材料—B材料19,000

贷:

材料采购—B材料19,000

c、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

借:

材料成本差异1,500

贷:

材料采购—B材料1,500

d、本月或下月付款时:

借:

应付账款23,900

贷:

银行存款23,900

例4、若例3的28日没有收到发票账单,其他不变。

a、材料入库而没有收到发票账单时暂不作账。

b、若月末仍未收到发票账单,则按计划价暂估入账:

借:

原材料—B材料19,000

贷:

应付账款19,000

c、下月初用红字冲消:

借:

原材料—B材料19,000

贷:

应付账款19,000

d、下月收到发票账单时,作三个分录:

借:

材料采购—B材料20,500

应交税费—增(进)3,400

贷:

银行存款23,900

借:

原材料—B材料19,000

贷:

材料采购—B材料19,000

借:

材料成本差异1,500

贷:

材料采购—B材料1,500

思考:

若b改为月末收到了发票账单,又该怎样处理?

若月末收到发票账单时,则作三个分录:

借:

材料采购—B材料20,500

应交税费—增(进)3,400

贷:

银行存款23,900

借:

原材料—B材料19,000

贷:

材料采购—B材料19,000

借:

材料成本差异1,500

贷:

材料采购—B材料1,500

(2)自制材料、废料、余料入库的核算

例5、企业自制A材料1000公斤入库,实际单位成本为9元,计划单位成本为10元。

借:

原材料—A材料10,000(计划价)

贷:

生产成本9,000(实际价)

材料成本差异1,000(差额)

另外,由车间生产产品的废料、余料退回仓库时,其处理方法同例5。

2、材料发出的核算:

例6、甲厂材料存货按计划成本记账,某年1月份“原材料”账户中A材料期初余额为56,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初余额为借方4500元,A材料单位计划成本12元。

本月10日进货1500公斤,单价10元,运杂费500元,增值税2550元。

20日进货2000公斤,单价13元,运杂费1000元,增值税4420元。

本月15日和25日车间生产产品各分别领用材料2000公斤。

月末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①1月15日领料时:

借:

生产成本24,000

贷:

原材料24,000

②1月25日领料时:

借:

生产成本24,000

贷:

原材料24,000

③1月31日计算分摊本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时: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4500-2500+300)/(56000+18000+24000)=5.1%

本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24000+24000)×5.1%=2448

作分录调整:

借:

生产成本2448

贷:

材料成本差异2448

 

第四节存货清查

一、存货盘盈

1、审批前:

借:

原材料(等)

贷:

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2、审批后:

借:

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

管理费用(等)

二、存货盘亏和毁损

根据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以及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不得从销项税中抵扣。

非正常损失:

包括自然灾害、被盗窃、管理不善造成大量霉烂变质等。

1、审批前:

借:

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

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针对非常损失)

2、审批后:

借:

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公司或责任人赔偿款)

原材料(收回的残料)

管理费用(定额内合理损耗、或一般经营性损失的净损失)

营业外支出(非正常损失的净损失)

贷:

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见P89例题

第五节存货的期末计价

一直以来,国际上公认的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是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随着会计准则规范的不断成熟,逐渐以可变现净值取代了市价概念。

市价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是可变现净值或重置成本。

现行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都使用了存货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提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指出,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

一、可变现净值及其确定

(一)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注意:

存货的售价(市价或合同价)、预计取得的收入(预计现金流入)都不是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要扣除上面说的相关支出后才是。

(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必须有可靠的依据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必须有可靠的(确凿的)依据,并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1)确定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

是指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可靠依据,包括产品或商品(或类似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供货方或销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生产成本资料等证据。

(2)持有存货的目的:

是指持有存货是为了销售还是加工后销售等。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因素:

是指存货预计未来产品更新换代、消费者消费偏好等市场情况。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法

(1)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包括:

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以该存货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可变现净值。

(2)需要加工的材料存货(包括:

用于生产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等),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以所生产的产成品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