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人地协调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6598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人地协调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人地协调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人地协调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人地协调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人地协调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人地协调发展.docx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人地协调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人地协调发展.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人地协调发展.docx

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人地协调发展

第四章人地协调发展

第一部分六年高考题荟萃

2010年高考题

(10年浙江文综第6题)

读图3,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

完成第1题。

1.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A.自给型农业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D.集约型农业

答案:

D

(10年全国卷2文综第6-8题)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

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洲。

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

完成2—4题。

2.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3.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4.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答案:

2.A3.D4.C

(10年广东卷文综第1题)

5.利用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A.改善局地气候B.综合利用资源

C.防止水土流失D.保护农田作物

答案:

B

2009年高考题

(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10题)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²,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

表1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类型

箭竹及灌丛

阔叶林

旱地

水田

石砾地、裸地

高山灌丛草甸

比重(%)

28.90

25.30

10.40

3.10

5.70

1.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保护高山灌丛B.防止水土流失

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D.扩大梯田面积

答案B

(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2题)

2.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

答案B

(09年北京文综第2,3题)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则随年份的推移,

2.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维度的增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

答案C

3.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答案B

(09年福建文综第9题)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4.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答案C

(09年浙江文综第2,3题)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

,这对地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

5~6题。

5.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答案B

6.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答案A

(09年江苏地理第9,10,11,17,18题)图5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答案A

8.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D.增加地下水储量

答案C

9.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答案A

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

据此回答10~11题。

10.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B

11.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答案B

(09年上海文综第14题)

12.2009年3月28日晚上8时30分至9时30分,全球上千座城市,数千万人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活动。

该活动的主旨是()

A.节约用电B.观察星空C.宣传环保D.纪念爱迪生

答案C

(09年山东文综第26(3,4)题)

13.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图7为该地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分析在当地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

(8分)

图8为A地所在省、浙江、广东及全国2001~2008年第二产业占各自GDP比重的变化

目。

读图回答第(4)题。

(4)比较分析A地所在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特征。

(4分)对该省工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

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3分)

答案(3)对农业生产:

提供能源、沼肥、沼液、沼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对生活提供燃料,充分利用废弃物,净化居住环境,对生态:

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4)2001-2006年持续增长,2007、2008年略有下降,

低于浙江和广东,但高于全国。

答案一:

赞同。

理由:

农副产品种类丰富,劳动力充足,靠近港澳台位置优越;与台湾合作前景好,著名的侨乡。

答案二:

不赞同。

理由:

技术水平较低,资金较缺乏,山地丘陵区交通不便。

(09年海南地理第21,23题)

14.图6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

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10分)

答案围填海前后的变化:

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

负面影响及对策:

(8分)(选任何一项变化,负面影响答对得4分,对策答对得4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

湿地消失——负面影响:

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

对策:

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

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

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策:

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海滩消失——负面影响:

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

对策:

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

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

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

对策:

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

海湾消失——负面影响:

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

对策:

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2005---2008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08全国卷Ⅱ9~11)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草原退化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答案B

2.(06广东6)对冰川加速融化产生的结果表述错误的是()

A.可以改变当地地貌B.可以加速水土流失

C.从长远看,可以改善灌溉条件D.增加了灾害危险

答案C

3.(06广东7)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

C.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体带来灾难D.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答案D

二、综合题

4.(08山东32)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答案

(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5.08江苏30—D)下图为“1951~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度。

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季,主要是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植被稀少,且常有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A.行政手段B.法规手段C.经济手段D.教育手段

(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春干燥(少雨)冷峰(3)A(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地区的生态建设。

6.(08广东37)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

资料一:

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

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填正确项字母)。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分析原因。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127

(2)ABD

(3)空间分布特点:

工业区工业污染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原因:

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

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7.07江苏34)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正在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

能源工业是沿海产业带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图1为“江苏沿海产业带位置图”,图2为“江苏沿海产业带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图2a、b、c三处中,风力发电场最宜建在处,主要原因是、

(2)沿海建设风力发电场最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填代号)。

A.大气污染B.水污染C.影响鸟类栖息D.影响沿海气候

(3)沿海产业带新建的火电站宜选择在港口附近,主要原因是。

(4)田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已于2007年5月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

请简要分析江苏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

答案

(1)b风能资源丰富用地条件较好

(2)C

(3)利用海运条件运进煤炭资源

(4)江苏经济发达,用电量大;常规能源资源缺乏;核电是清洁能源(新能源)

8.(07广东37)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材料见下图。

 

雨频率年际变化该地区污水排放量变化

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B、D、E

(3)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污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4)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农业污染防治;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⑤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第二部分四年模拟题汇编

2010年联考题

6月最新更新

(2010年福建省漳州一中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

图1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甲、乙两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海陆分布C.降水D.地形

2.图中丙所在省区的农业生产潜力较高,但人均粮食较低,每年需从省外调入大量粮食,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A.水热组合不好,粮食产量低B.降水丰富,日照不足

C.多山地丘陵,人均耕地不足D.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粮食单产低

答案DC

3.(四川省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2010级高考适应性考试)下图为四个地区农业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下列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说法,最可能的是()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B.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C.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区

[来源:

学&科&网Z&X&X&K]

答案C

 

(四川省重庆一中2010届高三考前模拟)下图为近年来影响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回答4-5题。

 

4.图中因素对农业用地造成实质性减少的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下列地区中退耕因素与图中①对应不正确的是()

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B.三江平原退耕还湿

C.云贵高原退耕还林D.河西走廊退耕还湖

答案CD[来源:

Zxxk.Com]

(山东省济宁市2010届高三二模)读我国某地区tl至t4时期土地利用变化剖面示意图(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

完成6—7题。

6.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

7.造成该流域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与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

B.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C.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D.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答案6.A7.C

(湖北省仙桃一中2010年高考冲刺训练)农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性一般可用农业结构系数简单模拟,即种植业与林牧渔业产值的比值。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指京、津、冀、鲁、沪、苏、浙、闽、粤、琼10省市)1978年——2005年农业结构系数与人均GDP关系图,读图回答8~10题。

 

8.关于1989年东部地区农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植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61%

B.林牧渔业产值约占种植业产值的59%

C.种植业产值是林牧渔业产值的2.59倍

D.林牧渔业产值比种植业产值多59%

9.关于1978—2005年东部地区农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植业比重随人均GDP增加而不断增加

B.农业总产值不变,林牧渔业比重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

C.大约当人均GDP>2500元时,林牧渔业比重上升速度变慢

D.大约当人均GDP<2500元时,种植业比重降低速度较慢

10.目前制约东部地区农业可发展的瓶颈主要是()

A.科技投入B.农业劳动力C.水体等环境恶化D.农产品市场

答案8.A9.C10.C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2010届高三综合练习)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莱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入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

1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差异性

答案11.C12.C

5月最新更新

(江苏省泰州南通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据此完成1一2题。

1.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是地区农业的()

A.商品化生产B.集约化生产C.机械化生产D.生态化生产

2.农业地域分工不断深化的主要动力是()

A.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B.政策的支持不断加强

C.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D.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

答案1.A2.A

(2010年梧州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测试)图中圆形阴影部分表示四种农作物在北半球的分布区。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农作物类型与典型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来源:

学科网]

A.①水稻、②咖啡、③甜菜、④黄麻

B.①冬小麦、②天然橡胶、③咖啡、④剑麻

C.①水稻、②玉米、③小麦、④棉花

D.①玉米、②油棕、③甜菜、④高粱

4.②③两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特点的相似之处是()

A.农业生产经营都以家庭为单位B.都是粗放型经营

C.农业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低D.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3.C4.D

(天津一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图4和图5是我国某县2009年农业发展的部分基本数据。

读图完成5-6题。

5.若图4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9年农产品产值构成(其中a为表示花卉,b表示果蔬,c表示粮食)。

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水源C.市场和交通D.政策和劳动力

6.若图4中M为该县目前农业用地的比重(a为花卉用地,b为果蔬用地,c为粮食用地),图5为该县今后的农业土地规划。

据此判断,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是()

A.粮食种植用地面积增加B.花卉种植用地比重上升

C.蔬菜水果种植用地面积增加D.冻结城市建设用地

答案5.C6.B

(江苏省泰州南通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图5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A.崇拜B.依赖C.征服D.友好

8.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

答案7.C8.B

(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三5月第五次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C.经济发展指标保持在相同水平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10.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A.1985~1990年B.1990~1995年

C.1995~2000年D.2000~2005年

答案9.B10.C

4月最新更新

(2010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图4为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读图4,回答1一3题。

1.符合图中I→II阶段环境污染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工业可能是()

A.航空工业B.钢铁工业C.旅游业D.微电子工业

2.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进入II阶段后有所转变,其原因是()

①增加环保投人②科学技术进步③工业发展速度增快④产业结构调整⑤城市化水平不断降低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3.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的阶段是()

A.I阶段以前B.I→II阶段C.II→III阶段D.进入III阶段后

答案1.B2.B3.D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图12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该地I阶段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B.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5.影响该地Ⅲ阶段到Ⅳ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

答案4.AC5.AD

6.(广东省揭阳市2010年高考一模)(28分)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十年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利用结构变动表

 

材料二:

“中国沿海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图a)、“中国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面积图”(图b)。

注:

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

 

材料三: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1)材料一,近十几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上升的非农用地是和

,上升的原因是。

(4分)

(2)分析图a,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4分)

(3)分析图b,东部沿海省市区中,上海市以北地区水土协调度(高、低),请简要分析其成因。

结合所给材料,说明我国北方水土协调度<1.00的省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水土协调度。

(8分)

(4)根据材料三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8分)

(5)试从我国的气候、地形两方面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