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6375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x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x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母、分子的意义,但本课时不引入分母、分子、分数线的名称。

  通过小组活动,分一分学具,获得产生分数的实际需要,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生成分数的形成,并理解“分数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通过剪一剪、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动笔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材简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时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课件出示:

(视频展示)小明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把一个大西瓜切成大小基本相等的若干份,送给客人分享,小明自己也高兴地吃了两块西瓜。

  师:

像分西瓜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

  生:

我妈妈在夏天的时候,也这样切西瓜给我们吃。

  师:

妈妈在切西瓜的时候,每块的大小是怎样的?

  生:

每块的大小都是一样多的。

  有:

有时候,我和姐姐两人吃一个苹果,奶奶把苹果分成一样多的两份,我吃一半,姐姐吃一半。

  生:

前天爷爷给我和弟弟带回四个桔子,我和弟弟每人两个。

  [点评]教师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________于生活。

通过看短片,说生活,初步体会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我得到了其中的几份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分组活动,探求新知

  师: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纸做的“饼”,咱们也一起来分一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学具袋中的圆纸片。

  师:

我们把这一个圆看作一个整体,先平均分成5份,然后分给小组成员。

  学生动手操作,把圆沿直线剪开,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分给每位同学。

  [点评]这一细节,教师匠心独具,把全班同学分成了人数不等的小组,分别有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和五人组,便于学生体验“我得到了其中的几份”。

由于小组成员人数不同,得到的份数必然是多元的,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为认识分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在这一环节,我们也看到,由于学生人数不同,有很多的小组不能得到相同的份数,同学们都很谦让,小组长们把多的一份给了其他成员。

成功地体现了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相互谦让的美德。

  师:

现在我们把这一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5份,你得到了其中的几份?

  生1:

我们小组有2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

  生2:

我们小组有3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

  生3:

我们小组有4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

  生4:

我们小组有5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

  生5:

我一个人一个小组,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5份。

  生6:

我们小组有2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梁楠也得到其中的2份,还有一份放在中间,我想如果要平均分的话,我们还需要把这一份再平均分成两份。

  师:

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个我们以后会学到。

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点评]学生通过小组中的分圆活动,亲身经历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了分数表示的意义,教师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一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数学描述数学问题的严谨性。

  师:

我们把这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5份,你只得到其中的3份,怎么用数来表示呢?

(作短暂停留),这个数既要能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5份,又能表示你得到了其中的3份?

你能试着设计一下吗?

可以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试着设计,小组讨论,显出为难情绪。

教师巡视,与学生做情感交流,并不正面回答学生的问题。

但讨论很热烈,学生参与面广,思维活跃。

  [点评]这一环节,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引导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生:

我们小组感觉很困难,既要表示平均分成了5份,又要表示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把5写在前面就写了“53”,把5写在后面就写成了“35”,与整数一样了。

  学生再次七嘴八舌议论开了。

有学生提出:

能不能在中间用一种符号隔开?

比如5x3。

有学生提出:

前后放置不可以,能不能上下放置呢?

  教师适时夸赞:

同学们真聪明,爱动脑筋,我们的祖先也和你们一样,做了这样的尝试,并发明了这种新的数:

把表示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把得到的份数写在上面,并用短横线隔开,35(分数产生了!

),由于这个数是在分东西的情况下产生的,就把这样的数叫做分数。

读作五分之三。

  课堂顿时沸腾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不由自主地念着分数:

五分之三。

  [点评]分数的产生,从质疑到解惑,水到渠成。

  师: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分数。

(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分数,读分数。

)这个数表示什么意义呢?

师生共同说:

35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得到了其中的3份。

  师:

你能试着把你手中得到的几份用分数来表示吗?

能试着读一读这个分数吗?

  生:

我得到了其中的2份,写作:

25,读作:

五分之二。

  生:

我得到了其中的1份,写作:

15,读作:

五分之一。

  生:

我得到了其中的5份,写作:

55,读作:

五分之五。

我还发现,我就是得到了一整个圆。

  师:

你说的非常好!

请同学们想一想,55和一个圆的“1”比一比,谁大谁小?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物或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借助

  图形明白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等方法,使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3、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游戏导入。

  用“掌声表示数”的游戏来引入,由老师来说问题,学生把答案拍出来。

  课件出示场景: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3)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老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为什么不能用掌声来表示?

  同学们就会各抒己见,得出“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半个”的结论。

  老师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出“半个月饼怎么用数来表示”这个问题。

  接着引入新课,板书: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小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在以上环节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分月饼的多媒体演示,创设了有效的问题情境,既将“平均分”的概念自然地体现出来,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例一:

教学二分之一,认识四分之一。

  在认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这块月饼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成两份呢?

接着课件演示: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大小一样的两块。

  师: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块是它的一半。

也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点击课件:

展示一个“平均分”和一个不平均分的月饼)

  【设计意图:

通过反例(没有平均分的情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块是它的多少?

用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呢?

(电脑课件动态演示:

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

  老师小结揭题,规范表述分数意义的语言,并指导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含义。

板书:

读作:

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

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辅助学生思维,实现了教法中的由扶到放。

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月饼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仔细观察,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发挥了远教资源的“主导”作用,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例二:

折纸活动。

  折一折:

你能折出这张正方形纸的并给它涂上颜色吗?

  展示学生各种折法后问:

“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

”(利用实物投影一一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

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利用投影来展示学生的成果,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3、完成“做一做”第一题。

【加以巩固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4、例3:

大小比较。

  

(1)猜一猜:

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吃西瓜的时候,也用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它们都想吃的多。

小猴子想:

“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

”小猪想:

“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

”它们俩谁吃的多?

为什么?

  

(2)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谁吃得多”的讨论。

  (3)出示比较、、的大小,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归纳:

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就越少。

  【设计意图:

在这里,我利用远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小猪小猴的可爱形象很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吃西瓜的图片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非常直观地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了数学思考。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题、发展题、开放题。

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

这样的练习设计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课堂总结

  从今天的学习中,你认识了什么?

还知道了什么?

  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整节课的设计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备学生、备生活、备课本。

在这堂课中,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的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同时又从生活实践中抽取出新的数学知识,即现实生活中存在有大量的数学问题。

从主题图出发,挖掘数学知识中的趣味因素,编制成一则“我说你拍”的游戏,寓教与乐,在愉悦的氛围中唤醒学生对“平均分”含义的感悟,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分月饼的问题又抽象出新的数学知识——初步认识分数。

  2、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用长方形纸折出1/2,并请学生介绍他的折法,以及为什么是1/2,对分数表象的建立做了很好的巩固。

接着又让学生在1/2的基础上折出1/4,发现出多种折法,并要求学生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后展示给大家看。

由此可见,既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个课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提出他们的发现,再自主探索。

如:

在认识1/2的基础上巧妙地引1/3,虽是有意安排但却含而不露,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也不包办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使学生在思考中自行探索分数的含义。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

同时我还注意到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中重点突出,难点巧破

  建立分数表象的关键是1/2的认识,我除了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方法外,在分数的写法上也下足了工夫,教师展示写,请教学生写,学生书空写,使学生在学会书写的同时,对分数的意义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教学中我还始终抓住“平均分”,通过折一折中的故意刁难,判断中的比较辨析,还有学生叙述上的严格要求,使学生明白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5、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

在本节课中,教师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

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1/2、1/4、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在最后的练习中会变的你,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整体判断出自己所表示的几分之一等。

这样既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完成这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对于我本人来说虽追寻尽善尽美,但还是会有美中不足。

今天也是我学习的一次机会,还恳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让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

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苹果”,分物品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苹果”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如:

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教材的重组。

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后,教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而是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91-P93。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

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

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

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难能解答?

你是怎样分的?

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

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

预备——开始生:

(拍手击掌)

  3.(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

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

预备——开始(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

  师:

怎么不拍了?

  生1:

半个。

  师:

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

不能。

  师:

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师: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

(平均分)。

  师:

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生:

2份)

  师:

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

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生:

  师:

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是谁的?

  师:

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

  师:

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表示?

(教师强调:

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大家弄清了“”的'意义,怎样写?

怎么读呢?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

“——”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

二分之一。

  3.动手操作。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拿的是什么图形?

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的?

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

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

(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

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

(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__折法”。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P93做一做:

  

(1)填一填。

  

(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P962: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

  3.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

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

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找身边的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

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________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

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点评]

  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运用教材。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情景感知“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再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要求折出不同图形的,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后面设计的巩固练习,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产生离不开平均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的意思。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3.本节课,既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既动手、动口,又动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的理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

  月饼实物图、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趣激学

  导语:

“同学们,孙老师早就知道我们学校的学生个个聪明机智,反应很快。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个小比赛:

比比谁的手势快。

”(听问题出手势。

  师说问题。

  1.有6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块?

手势表示。

  2.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块呢?

手势表示。

  3.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呢?

手势表示。

  [第3个问题学生可能知道,但在用手势表示时可能不知所措。

]

  引导:

我看到大家的手势有点乱,有的同学可能知道,但不能用手式表示出来,是不是这样呀?

好,别急,先用语言告诉我每人分多少?

  生: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一半。

  [如果学生表述不清楚,教师进行引导]

  板书:

一块月饼一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