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比湖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5316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比湖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艾比湖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艾比湖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艾比湖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艾比湖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艾比湖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docx

《艾比湖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比湖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艾比湖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docx

艾比湖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摘要:

生态旅游不仅要满足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本文介绍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概况,分析了沱湖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根据艾比湖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特别提出了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可重点开展的旅游项目及线路。

关键词:

艾比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

ExploitationanddiscussionofecotourisminIpnurlake

wetlandnaturereserve

Abstract:

Eco-tourismnotonlymeetsthedevelopmentofthetourism,butalsoprotectsthesustainabilityofthenaturalresourcesandtheenvironment.thispaperdealswiththenecessityandthefeasibilityofcaringecotourismonthebaseofintroductionoftheecotourismresourceandexploitationadvantageousconditionsofIpnurwetlandnaturereserve.itpointsthattheprinciplesthatshouldbefollowedofecotourismdevelopment.Alsoecotourismprojectsandproductsareproposedaccordingtopresentsituationsandthecharactersofitstourismresources,somesuggestionsareoffered.

Keywords:

Ipnurlakenaturereserve;ecotourism;exploitation

生态旅游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到了90年代,生态旅游已成为国际旅游业中最热门的类型。

通过分析诸多概念的内涵可以发现,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

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1]。

自然保护区以其具有代表性的原生态自然美景吸引游客,为人们带来健康、绿色、更亲近的自然美感。

而生态旅游本身又是以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将环境资源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的。

所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推崇。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后,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主导潮流。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生态旅游地,开展生态旅游不仅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回归自然的需求,而且能有效地避免传统旅游开发给保护区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并能为保护区增加保护资金,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提高整个社会对其地位和价值的认识,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开展艾比湖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的初步研究。

艾比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精河县西北(E82°36′-83°50′,N44°30′-45°09′)、准噶尔盆地西南,是这一区域的汇水中心,是新疆面积最大的咸水尾闾湖泊,西北的阿拉山口是著名的风口[2]。

自更新世开始一直处于自然干缩过程,湖面由3380km2萎缩到20世纪50年代的1200km2,湖水深由40m下降到6m,湖水矿化度达80-120g/L。

自50年代到70年代,由于入湖水系上游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及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湖面由1200km2又迅速萎缩到538km2,年萎缩速度是自然干缩期的290多倍。

艾比湖流域处于亚欧大陆腹地,在远离海洋和三面高山环列的综合影响下,平原区为典型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多风,四季气候悬殊,冬、夏季漫长,春、秋季短暂。

全年日照时数约2800h,年平均气温6-8℃。

年平均降水量为90.9mm,年均无霜期为160d。

1994年中国加入5国际湿地公约6后,艾比湖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为加强艾比湖湿地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2000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将艾比湖湿地2670.85km2划定建立了保护区,2007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

一,艾比湖生态旅游资源

艾比湖潮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无论从品味、独特性、形象性,还是景源的原始性、密集性来看,都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非常适合用于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考察、野外探险、生态观光等多种旅游活动,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4]。

1.野生生物资源

保护区以艾比湖体为核心,又有水域、沼泽、草甸等多种自然景观融入,因地广人稀,大部分仍保留着原始状态,柳树成荫的湖滨河道芦苇丛生,湖中游弋着天鹅及大群雁鸭,沼泽中有灰鹤、白鹭、白鹳、黑鹳等多种涉禽觅食,呈现着一派水乡风光;阶地上生长着成片迎风婆娑的红柳和树皮纵裂粗大胡杨,红花艳丽的罗布麻遍布在干旱的祼地上。

林中不时有马鹿、野猪显身,常见环颈雉、野兔、沙狐从草丛中窜出,伫立在树顶的猛禽警觉的窥视着原野;外缘则是梭梭林,常有成群的鹅喉羚疾驰而过,再向外缘延伸则是枯木纵横、浮尘飞扬的苍凉戈壁和沙漠。

有水的生机盎然和无水的残败,起风时的沙尘滚滚和风和日丽的宁静在这里共存。

这里不仅是干旱荒漠中的生物基因库,开展生态教育的理想课堂,更不失为户外运动、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也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历史遗迹保存完整的区段,是挖掘和弘扬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良好载体。

目前查明植物又300多种,脊椎动物160多种,鸟类100多种,鱼类十种。

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二级保护动物30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2种,还有1种极其珍稀的孑遗桦树(暂

定名为“艾比湖桦”)。

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天然基因库,素有干旱区的“绿色迷宫”之称,其神秘原始的荒漠生态旅游资源令人神往。

2.湿地景观

新疆艾比湖是我国西部的国门湖泊,是中国重要湿地,是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最低洼地和水盐汇集中心。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处在阿拉山口大风通道下,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该地形成盐湖、沼泽、滩涂、石漠、砾漠、沙漠、土漠、盐漠等多种地类,植被分布也由此形成旱生、盐生、沙生、湿生、水生等多种植被群落。

其植物区系同时受中亚和蒙古植物区系的影响,植被过渡明显,野生植物种类丰富,占我国荒漠区野生植物的64%。

艾比湖湿地独特的地形、地貌,多样化的湿地类型和较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使这里构成了国内极端干旱区最具代表性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和较高的保护价值。

3.科研价值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多样性、科学性,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蒙古与中亚区系的过渡特征,荒漠植物种群多样,珍稀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国家和自治区级保护的动植物广泛分布,地貌类型丰富。

该区域毗邻的阿拉山口口岸是新疆最著名的“风口”,保护区的大风更能体现出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人类无序干预所造成的系统演变过程和方向,是森林、生态、动物、植物、环境、水文、地质等科研的理想基地。

自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众多中外专家学者来此进行生态考察、科学研究[5]。

4.交通条件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近亚欧大陆桥铁路的国门阿拉山口口岸,该铁路连接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和哈萨克斯坦,其间连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密集带的各大中城市。

从保护区的西南边缘穿过,共有5个车站分布在保护区的南缘,北疆铁路312国道位于保护区南侧,一部分路段与保护区界重叠。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接南、北疆的217国道在奎屯、乌苏、独山子处于312国道交汇。

这两条国道是新疆已开通的5个重点旅游区(喀纳斯、天池、博斯腾湖、吐鲁番古文化遗址、喀什民俗风情、伊犁塞外江南)公路交通最便捷的连接通道,为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纳入全疆旅游景点体系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证。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博乐市有91km的省道相连,在阿拉山口—博乐、阿拉山口—精河的两条经济开放带、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与阿拉山口边境自由贸易区的开发过程中,将极大提升生态旅游区与周边地区的通达性,使保护区

的可抵达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5.地理区位优势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博乐市阿拉山口东南部,邻近口岸,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入境游客;另一方面与口岸共同组成自然—人文旅游相结合的旅游资源,与甘家湖梭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既是我国内陆荒漠中为数不多的荒漠物种集中分布区和我国西部鸟类重要的栖息繁殖地,又是新疆最大的风区,多种旅游资源较为集中地分布在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无疑为来到此地的游客提供了一处多游的便利,赋予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多重意义。

二、艾比湖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1.生态旅游的开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保护区资金短缺的问题。

保护区是事业单位,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供给,但其数量却极其有限,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沱湖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据调查,目前保护区科研基础设施和保护管理手段落后,自养能力很差。

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展旅游活动,既满足了广大游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需要,又能为保护区筹集资金,增强活力,为保护区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7]。

2.生态旅游可以带动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谚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艾比湖位于远离城市的地方,周边社区群众经济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对于周边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周边社区群众利用生态旅游,从事游客接待、餐饮和住宿等服务业,并出售社区的土特产品获取收入,使社区的服务行业得到发展,达到脱贫目的,同时提高群众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和保护区的关系,使其成为自然保护区事业的拥护者、支持者和实施者[6]。

3.有助于增强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

生态旅游不是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和当地的传统文化为代价,而是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当地居民等积极参与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并将此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自然保护区旅游,游客可以暂时摆脱城市的喧闹、拥挤,而把自己融于大自然之中,同时,使游客对生态面临的危机具有感性的体验,从而引发他们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思考环境问题,反省人与自然的关

系,以一种新的心态和角色同自然交往[10]。

三、艾比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

1.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

艾比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必须符合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规范,还要尽可能满足开展生态旅游的具体要求。

在开发中要严格控制生态旅游区的空间范围、旅游活动项目和游客容量、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坚持突出自然美,实现景点民族化、乡土化、民居景点化与居民服务化,建立明显的界标与宣传标志;坚持适度开发与合理经营相结合等[8]。

2.功能分区原则

艾比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进行总体规划,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功能分区。

不同的功能区,在开发上有不同的要求。

根据保护区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特征、生态功能及珍稀种种类等属性将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

核心区不能用于旅游,仅供科学研究;缓冲区只允许教学和参观,不允许开展游乐及其他活动;外围区在自然保护的前提下可开展旅游活动,但必须整治垃圾和废物。

3.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原则

当地居民的高度参与是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观光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中,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管理,让他们亲身感受发展生态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提高办旅游的积极性,促进旅游与当地社会的协调发展。

通过他们直接参与一些旅游活动,促使他们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从而自觉地保护生态旅游资源,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和谐原则

生态旅游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在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做到景点布局、景点与景区建设与保护区相匹配。

景区的开发要保持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要与原有的自然背景相协调,避免将现代化的建筑物搬到保护区中,杜绝自然保护区的城市化。

景区中除了必要的游道、观景亭、生态厕所外,其他服务、娱乐设施都应放在景区外的旅游服务区,游道的建设尽量利用原有路径,不破坏自然环境。

四、艾比湖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1.精心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

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关键。

根据艾比湖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经过精心设计,推出一系列生态旅游产品。

通过这些各具特色的专题旅游,办出艾比湖生态旅游的特色和品位。

目前可重点开展避暑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野营旅游、摄影旅游,水上运动生态旅游、特色旅游购物、湖泊自然风光游赏旅游和历史文化游。

2.科学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合理编制旅游线路,加强区域协作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艾比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应在“发展旅游,规划先行”的思想指导下,根据艾比湖生态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科学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合理编制旅游线路,建立区内、区际旅游网络。

根据艾比湖自然资源特点、周遍区域旅游资源状况及民俗风情等,可开辟以下精品生态旅游线路:

①博乐1日游;博乐-阿拉山口口岸-德鲁日巴口岸-艾比湖-怪石峪②博乐-赛里木湖1日游;博乐-阿拉山口口岸-艾比湖-德鲁日巴口岸-北鲵馆-西迁纪念塔-温泉-赛里木湖③博乐-伊犁2日游;博乐-艾比湖-敖包-赛马场-赛里木湖-果子沟-霍尔果斯口岸-伊犁河大桥。

这些旅游线路不仅涵盖了艾比湖两岸的旅游精华,且文化特点突出,同时将博乐市内景点联点成线,而且能吸引博乐,全疆,乃至全国的游客来艾比湖观光旅游。

同时,还与县外,特别是与乌鲁木齐联接成网,积极融入乌鲁木齐旅游经济圈,借助乌鲁木齐的名气和区位便利,形成合力吸引游客。

3.注重科研,加强广告宣传

艾比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部门要注意加强同学术界的联系,注重科学研究,利用学术成果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争取与科研院所和高校联合设立类似“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之类的科研实习基地。

另外,艾比湖还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大型广告牌、画册、明信片、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增加游客对保护区旅游资源的了解,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通过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美食节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活动,借节造势,吸引旅客前来观赏、游玩、品尝与购买土特产。

4.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改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旅游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艾比湖自然保护区必须广辟财源,多途径、多方式筹措资金以扩大对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通过政府贷款、拨款,当地居民集体、个人入股、捐募等途径,增加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争取国家旅游专项基金,加大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的力度;通

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招商引资,将发达地区的资金引入到本地,并通过实行旅游开发的承包责任制、股份合同制等形式形成政府、风景区管理部门、投资单位共同开发管理,以此来缓解自然保护区资金困难问题。

5.提高认识,重视规划与管理

保护区首先应对生态旅游形成正确认识,制定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并报批,使之与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地方各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

规划内容一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动,并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

加强管理者的生态旅游知识培训,对现行管理人员加强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制定长期、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9]。

6.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工作

保护区环境管理是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环节,确保把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加强环保宣传工作,溶环境保护于旅游活动全过程,对旅游产生的不良后果应及时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保护区中设立生态监测站点,定期进行生态环境连续监测,随时注意生态环境的变化。

五、结论

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为主,科学意义较大,景观自然性最强,但是其资源开发受到限制,主要是资金的限制,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发展生态旅游。

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保护区筹集资金,解决保护区资金不足的情况,最终达到“以保护区养保护区”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生态旅游是一个区域或一个保护区生态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是激励保护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是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旅游业欠发达的艾比湖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其丰富而独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而且通过引入生态旅游的理念,加快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增强皖北地区旅游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缓解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促进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区域旅游发展中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和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生态旅游定义.勇先创景官网.2012-08-02[引用日期2013-11-26].

[2]何静,高翔,吕光辉.艾比湖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及土壤环境解释,新疆农

业科学,2010,47(5),

[3]谢正宇,李文华.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干旱区地理,2011

年5月,第34卷第3期.

[4]艾比湖旅游资源,天山网.2011年05月19日[引用日期2013-11-26]

[5]王春燕.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以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资源

开发与市场ResourceDevelopment&Market200925(5)

[6]姜素红,程真.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思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年8月,第4卷第4期.

[7]李万莲,安徽省五河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特区经济,2007年4月,187

页.

[8]梁留科.曹新向.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初探.产业观察,ECOLOGICALINDUSTRY

WATCH,2005年,122页.

[9]刘青,王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分析.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Journalof

EcologyandRuralEnvironment2009,25(3)

[10]琼达.西藏林芝察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生态·环境

2007年第1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