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1531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测试试题.docx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测试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测试试题.docx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测试试题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测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多点“求异”思维

江曾培

  ①季羡林的《朗润琐言》,内中不少论述富有独到见解,甚至与一些学者的看法“高度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

季先生主张学术上要“求异存同”。

  ②在“同”与“异”的关系上,人们习惯讲的是“求同存异”,应当说,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作这样的强调是对的。

只有“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

如果反过来,“求异存同”,专“求”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就会把关系搞得很紧张,在国际有害于和平,在人际不利于和谐。

不过,在学术研究上,倒是要反过来,像季先生所说,“求异存同”。

因为,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

否则,不过是雷同重复,谈不上有什么意义。

自然,“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不过,“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

因而对学术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

  ③“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中说:

“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者为真。

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

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这里强调“一本而万殊”,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不要“以水济水”,而要重视“一偏之见”、“相反之论”,“着眼理会”“其不同处”,正是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

现代学者胡适、章士钊等针对喜“同”恶“异”的现象,认为“同固欣然,异也可喜”,要人做到“好同而不禁异”。

学术研究就是要在“求异”中创新,在“求异”中发展。

  ④至于文艺创作则更应“求异”。

因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如果雷同重复,就会失去任何价值,是故“脱窠臼,创新意”,成为文艺创作的首要品质。

清代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

“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齐白石更告诫后人:

“学我者活,似我者死。

”巴尔扎克关于“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话,也是说明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要“求异”求新。

“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化艺术的根本方针,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关键是要有众多不同色彩的“花”在“放”,有众多不同声音的“家”在“鸣”,倘若千“花”一色,百“家”一声,只有“同”,没有“异”,也就不见什么“双百方针”了。

  ⑤实际上,“求异存同”所体现的创新创造精神,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张扬。

时下不少企业的产品生产,都喜欢用一个口号,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这里的“有”“优”“强”,就是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

如此“求异”求变,正是当前时代创新精神的体现。

  ⑥要做到“求异存同”,而不是“求同存异”,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

莫泊桑说过:

“应该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

”他强调这是“制造新生命的唯一法门”。

人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求异思维闪光的产物。

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要像季羡林先生所主张的那样“求异存同”,发展“求异”思维,把努力的重点落在“求异”上。

1.下列关于“求异存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处理国与国乃至人与人的关系上应当“求同存异”,才有互相合作与信赖的基础。

B.只有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才需要“求异存同”,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以“异”求创新。

 C.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

 D.对学术研究来说,“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学界历来信奉“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有人喜“同”恶“异”,有人“好同而不禁异”,黄宗羲、胡适、章士钊等著名学者都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

B.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因而更应“求异”,不能雷同重复。

C.“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口号,强调的是“求异”“求变”的创新精神。

 D.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发展求异思维,是“求异存同”、创新创造的不二法门。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季羡林在其《朗润琐言》中的不少论述与一般学者的看法很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说明季老学术上有主见,不人云亦云,他践行的是“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

B.文艺创作贵在“脱窠臼,创新意”,因而一切模仿与借鉴都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没有任何价值意义。

C.要实现文艺发展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这一“双百方针”,关键在于“求异”求新。

D.齐白石的名言“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强调的是,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倡导活学活用、求异创新之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①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

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

“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②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

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

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

及践阼,封安国亭侯。

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

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

“孙权已在濡须口。

”臻曰:

“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③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

“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

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

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

诏曰:

“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

”臻上疏曰:

“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④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

“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臻曰:

“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俭行,军遂不利。

⑤后迁为司空,徙司徒。

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辄遣使祠焉祠:

祭拜B.诸葛亮寇天水寇:

侵犯

C.未可卒平卒:

最终D.而犹案甲养士案:

通“按”,压住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B.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C.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D.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

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因其父卫兹随太祖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

文帝曹丕称帝后,任命卫臻为散骑常侍,封卫臻为安国亭侯。

B.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卫臻认为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

C.卫臻将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这件事上奏明帝,明帝认为当初卫臻反对建造宫殿,自己已经收心,卫臻不应再管殿中监这件事。

D.毋丘俭上疏明帝说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

卫臻认为毋丘俭的想法太狂妄了。

毋丘俭出兵果然失利。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

(5分)

(2)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11分)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8.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野步者形象?

(5分)

9.这两首诗的第三、第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

(3)《荀子·劝学篇》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盲厨师

[俄国]巴乌斯托夫斯基

冬天的傍晚,维也纳近郊一间小木屋里,一个盲眼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

花园里堆满了被风吹落的腐朽的树枝,一条带链的狗像主人一样奄奄一息,衰老得不能吠叫了。

  几年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眼睛后,和18岁的女儿玛利亚住到这里。

小屋里只有一张床,几条跛脚板凳,一张粗笨的桌子,一个布满裂缝的洋磁罐,还有一架非常古旧的翼琴。

  玛丽亚替父亲擦洗身子,穿上干净的衬衫,老

人说:

“我不能叫牧师,但死前我要洗净自己的灵魂。

  “那怎样办呢?

”玛丽亚问。

  “到街上去,”老人说,“请求你碰到的第一个人来听临终者忏悔。

他不会拒绝。

  “我们这条街这样荒凉……”玛丽亚喃喃地说,披上头巾出去了。

  街上空旷无人,风把落叶吹刮得满街跑,阴霾的天空下着冰冷的雨点。

玛丽亚长久地等待着。

有人沿着围墙走来,她走上去把父亲的请求说出来。

  “好吧,”那人说,“我不是牧师,但是也一样。

  他们进了屋子。

身材瘦削矮小的陌生人把淋湿的斗篷放在凳子上。

烛光把他的黑坎肩、透明的钮扣和饰有花边的衣领照得闪闪发亮。

  陌生人很年轻,顽皮地摇晃着脑袋,很快把凳子移近床边。

  “您说吧!

”他说,“我不借上帝的权力,用我从事的艺术的力量,使你在生命最后获得轻松,并卸下心灵重负。

  “我干了一辈子活,直到眼瞎,”老人喃喃地说,“妻子玛尔达得了肺病,医师开了各种贵重的药,我没钱,就偷了伯爵夫人一个小小的金盘子卖了。

现在回想起心里很难受,我向女儿隐瞒着:

教她不要动别人桌上一点点小东西。

“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谁为这件事吃过苦头吗?

”陌生人问。

  “没有。

”老头哭了起来,“如果知道黄金对玛尔达没有帮助,我何必偷呢!

“你叫什么名字?

”陌生人问。

  “约翰•梅叶尔,先生。

  “约翰•梅叶尔,”陌生人说,“你做的这件事不是罪过,不算

是偷窃,相反,算是你对爱情的功劳。

“阿门!

”老头喃喃道。

“阿门!

”陌生人重复道,“现在告诉我你最后的心愿吧!

“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我来照顾。

你还希望什么?

  “我想再一次看到玛尔达,就像年轻时遇见她的样子。

想看见太阳,看见花园百花齐放的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