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5207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7年浙江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位教育家创办学校的理念是“使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使学生适应学校.()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维果斯基

  D.尼尔

  【答案】D

  【解析】尼尔在“使学校适合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合学校”的观念指导下,建立了夏山学校.,

  2.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教育思想一致的话语是()(易错)

  A.博学于文,约之于礼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君子之教,喻也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答案】C

  【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

“君子之教,喻也”的意思是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与题干体现的教育思想一致。

  3.学校选择学生担任校长助理,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D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实际锻炼法的内涵。

  4.在课程类型上,校园文化属于()课程。

  A.学科

  B.活动

  C.隐性

  D.核心

  【答案】C

  【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校园文化属于观念性隐性课程。

  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A.自尊需要

  B.认知需要

  C.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A

  【解析】马斯洛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分成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

马斯洛认为,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6.一年级小朋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区分“q”和“p”两个字的字形,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这里发生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A.智慧技能

  B.言语信息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答案】A

  【解析】加涅按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其中,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智慧技能又可分为五个小类:

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性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

其中,辨别是将刺激物的一个特征和另一个特征或者将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别的一种习得能力,小朋友学会区分“q”和“p”两个字的字形属于智慧技能中的辨别学习。

  7.一扇从关闭到敞开的门,尽管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投影形状不同,但看上去都是长方形。

这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答案】C

  【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

对于敞开和关闭的门,在我们视网膜上的投影不同,即知觉条件不一样,但由于知觉具有恒常性,我们仍将它知觉为长方形。

  8.小明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一本课外书,没有听到上课铃声,从注意的角度看,维系小明心理活动的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答案】C

  【解析】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小明津津有味地读一本书,没有听到上课铃声,说明他沉浸在课外书中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来维持阅读,因此属于有意后注意。

  9.儿童边掰手指边数数,如果动作停止,思维也停止。

这说明儿童的思维属于()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直觉思维

  【答案】A

  【解析】直观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儿童通过掰手指数数来进行思维,动作停止思维也俘止,这种思维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10.下列属于教师不作为违法侵权行为的是()(易错)

  A.随意开除学生

  B.饮食安全事故

  C.体罚和变相体罚

  D.向学生推销商品

  【答案】B

  【解析】饮食安全事故属于学校和教师的不作为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

  11.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和被采取强制性措施的未成年人,应该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的保障机构是()

  A.家庭

  B.学校

  C.社会公益机构

  D.人民政府

  【答案】D

  【解析】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12.下列属于教师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是()(常考)

  A.侵犯人格尊严

  B.侵犯学生考试权

  C.侵犯人身自由权

  D.侵犯隐私权

  【答案】B

  【解析】侵犯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属于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13.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经过哪个部门批准()

  A.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县级人民政府

  D.乡镇人民政府

  【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14.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小学学生每日学习时间不应超过()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解析】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

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六小时,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大学不超过十小时。

  15.根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设立学校应具备的条件有()

  ①组织机构和章程②合格的教师③稳定的生源

  ④符合标准的场地、设施和设备⑤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6.活动课程

  【答案】略。

  【解析】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17.教育法律关系

  【答案】略。

  【解析】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8.学制

  【答案】略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簪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体,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19.认知结构

  【答案】略。

  【解析】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常考)

  【答案】略。

  【解析】(l)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1.简述教师的基本权利。

(常考)

  【答案】略。

  【解析】

(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学术自由权);(3)管理学生权(指导评价权);(4)获得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参与教育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22.简述培养操作技能的基本要求。

  【答案】略。

  【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也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1)明确练习目的,增强学习动机;

  

(2)准确的示范和讲解;

  (3)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并且及时进行反馈;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23.简述教育科研选题的基本要求。

  【答案】略。

  【解析】(l)选题必须有价值;

(2)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3)选题必须明确具体;(4)选题必须新颖,有独创性;(5)选题必须有可行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4.请你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小学生言行不一的现象,并提出基本对策。

  【答案】略。

  【解析】

(1)①小学生言行不一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其原因也是十分复杂的,所以教育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②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的过程,小学生道德意志薄弱、坚持性差,知、情、意、行不和谐,因而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③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言行不一是小学生品德自我教育能力比较低的现象。

(2)①组织德育过程,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四要素相辅相成,全面和谐的得到发展婆样才能最有效、最牢固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知、情、意、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不能相互代替的。

因此,德育具有多种开端。

进行德育,应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中知、情、意、行的不平衡情况和德育内容的要求,从薄弱环节人手,即有时可以从知或情的培养入手。

有时又可从意志或行为的锻炼开始。

但无论从何处开始,都要注意同其他因素的配合,因为知、情、意、行的独立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只有使各个因素都能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整体功能,才能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不断地发展。

②要遵循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会帮助小学生更加积极地吸收外在的教育因素,促进自身的品德发展。

  25.分析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基本启示。

  【答案】略。

  【解析】

(1)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是一个“为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人”“学习的促进者”。

  

(2)启示:

①课程目标层面。

罗杰斯主张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应培养“完整的人”,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力,毹适应时代变化的人。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目标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不但要有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人文修养。

这在价值取向层面上,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目标过分强调知识系统传授的局面。

②课程结构层面。

人本主义要求学校设立并行课程和整合课程,着眼于整体人格的发展。

因此,新课改要求课程结构体现综合性,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

③课程内容层面。

罗杰斯提出适切性原则,强调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与体验发生联系,使学生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和自发的经验学习。

因此,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首先是要选择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同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经验。

另外,他主张以“生活世界”为课程内容的范围,并在教学实践中创新与发展教学内容。

,④课程实施层面。

罗杰斯非常强调非指导性教学,并把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信息化、人文化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⑤课程评价层面。

罗杰斯主张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只起辅助的作用,他反对一切外部评价,特别是测验与考试,并持一种动态的评价观。

新课程改革提倡发展性评价,它让学生参与评价。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发展。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26.在教授一堂语文课《将相和》上,王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一个学生问:

“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王老师和蔼地问:

“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学生说。

“你的建议很好,那就用自己的话表演吧。

”王老师交代了细节,同学们开始表演,气氛热烈。

  公开课结束后,有老师充分肯定王老师的做法,认为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有老师质疑王老师的做法,认为听学生的,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问题:

  (l)在听课老师的两种意见中,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7分)

  【答案】略。

  【解析】

(1)赞成肯定王老师做法的意见。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在注重效率、质量与升学的功利驱使下,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相对忽视尊重、关怀学生,以致教师仍然居高临下,讲得过多、管得过死,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这是一种传统弊病的表现,亟待改进。

另一种则是在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中,一味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过于注重课堂的活动与热烈氛围,相对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理智引导与规范,以致学生活泼有余,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则有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其危害也不可忽视。

材料中的王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调整教育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了良好昀课堂气氛,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材料中质疑王老师做法的意见,属于两种倾向中的第一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2)联系实际谈谈老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7分)

  【答案】略。

  【解析】

(2)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即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品德及人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否得到应有的肯定,教师工作的条件是否得到基本的保证。

材料中的王老师能够针对学生的意见,随机应变,并对学生加以引导,体现出王老师具备了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素质,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