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9732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ocx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指导】

鸦片战争前的清政府,经济衰敝,军备废弛,财政困难,政治腐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必然现象。

而这时,世界上资本主义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经济迅速发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

那时,封建制度日趋没落的中国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外国商品很难打开销路。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等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坚决要求禁烟。

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结果是中国战败。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步入了近代史阶段,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

他们睁开眼睛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鸦片战争更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虽然失败了,但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又联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实际上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外国侵略者采取“打”、“拉”结合的手段,迫使清政府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并促使清政府同他们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进行和失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入侵逐渐加强。

总理衙门设立后,英国攫取了中国的海关管理权,并操纵了近一个世纪。

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以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等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西方殖民者贩卖华工,在《北京条约》签订后更加猖獗。

此时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但早期的资本输出也已经开始。

在学习这一章时,应注意的重点是鸦片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禁烟运动的措施;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以及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西方列强经济势力入侵的方式;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东征;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及功绩;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及内容;《资政新篇》。

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前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通过清政府失败签约的分析,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性质;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

深刻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过程及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全面认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析二者为什么未得以实施。

【知识要点解析】

1、知识结构

 

②社会矛盾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

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

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鸦片战

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

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过程

 

鸦片战争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影响

 

经济上: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

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打击。

 

①办洋行: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人在中国投资办洋行,以上海、天津为代表

②开银行:

为适应贸易需要,列强开始在中国开办银行,以英国为代表,从此,外国

独霸了中国的金融业

③经营轮船公司:

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很

快垄断了中国远洋和内河的航运

④设工厂:

鸦片战争后,为了维修船舶,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外国开始设

立船坞,创办加工厂

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为了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攫取中国海关

管理权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目标。

 

新特征

 

新特征

历史意义: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

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结果:

迫于太平天国当时的形势,《资政新篇》没有能够实行

2、重要概念解释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逐渐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主权部分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政府,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丧失独立自主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商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半封建”性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表现为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继续维持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

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

(2)闭关锁国政策

是指清王朝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

清王朝前期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一是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二是清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他的统治。

“闭关政策”在一定时期对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

因为闭关政策,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使自己停滞倒退,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最终被动挨打。

(3)协定关税

是关税税则制度的一种。

它是一国根据与他国缔结的条约或贸易协定,对进出口商品所规定的税率。

有双边、多边和片面协定关税数种。

前两种一般是平等互利的,是为了相互发展经济。

片面协定关税,则是帝国主义强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

在这种税则制度下,强国依靠强权或权力,强迫弱国或落后国家在条约和关税税则中订立适合强国要求的片面的低税率,以便达到他们侵略的目的。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关于关税规定就属于这一种,同时,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

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4)领事裁判权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了侵略者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恶例,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5)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家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样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

是惠国待遇的一般是相互的,缔结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在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中,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因而是片面的。

(6)租界

租界是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通商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贸易的的一定区域,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侵略的据点。

在帝国主义国家取得“租界”管理权后,“租界”便成了“国中之国”。

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块“租界”,是英国根据所谓的《虎门条约》,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强迫上海地方官公布《上海租地章程》划定的。

其后,从1843年起的近60年间,英、法、美、德、俄、日等国先后在10多个通商口岸开辟了近30多个租界。

3、重要问题深化

(1)鸦片战争的过程、中国战败的原因及从中得出的启示。

过程:

①1840年6月,英军进犯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②英军沿海北上,到达天津,清政府妥协退让,同意谈判。

③1841年,英军侵占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城市。

④1842年8月,在南京下关,清政府屈服求和,签订《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原因:

①清政府政治腐败;②中国封建经济落后;③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④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⑤根本原因: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亡国。

(2)《南京条约》内容及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使香港从此远离祖国怀抱长达百余年之久。

②赔款2100万银元。

使得清政府的财政更加困难,为了支付战争赔款,不得不加紧搜刮人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交配积累。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使得英法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关系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而且使得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

(3)有人认为:

如果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有鸦片战争。

试结合所学史实评析这一观点,并谈谈你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认识。

不对。

没有禁烟运动也会爆发鸦片战争。

这是因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原料和市场,而中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但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政府又实行闭关政策,英国商品很难倾销。

当时清政府腐败,国力衰弱。

因此,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以上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禁烟运动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偶然的历史事件能起到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

(4)如何全面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1)直接影响: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的变化,是鸦片战争对中国最根本的影响。

②社会矛盾的变化:

社会性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

(2)间接影响:

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入侵。

第一,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第二,列强对中国走私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以此进行经济侵略;第三,贩卖华工;第四,资本输出,主要表现为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

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更加腐败,阶级矛盾激化;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西方基督教宣传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处于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有很大号召力。

上述三个方面原因都与鸦片战争的后果有关,而这些正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③新思潮萌发。

鸦片战争惊醒了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5)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

①《天津条约》增开的10个商埠,沿中国海岸南北展开,又沿长江向内地延伸,比《南京条约》限于东南沿海的五口通商口岸是个明显的突破;《北京条约》则把商埠开到了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

②《天津条约》准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满足了列强盼望已久的侵略权益。

③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趁火打劫,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④《北京条约》首次规定准许华工出国,使得列强掠夺中国的劳动力合法化,中国劳工大批地输往国外。

(6)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赔款数是多少?

《天津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白银各200万两,在《北京条约》中规定赔偿英法两国白银各增加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