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5144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docx

《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docx

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

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汉语言文学

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关系研究

刘芳

摘 要:

在构建“思政课教师语言及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思政课教师语言现状和思政课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教师语言在互动性方面以及思政课教学效果在多个方面存在不足;通过数据论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教师语言中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具体因素,并从教师语言的目标性、互动性和艺术性三个维度提出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语言教学效果相关性

一、引言

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依然是授课的主要渠道,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教师语言作为主要授课媒介在教学活动中所占比例最大。

面对价值多元、信息裂变、新媒体崛起等新形势,如何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让思政课更加“喜闻乐见”,成为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二、研究背景

教师语言即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的总称,包括教师所使用的口头语和书面语,有声语言、无声语言及体态语,堂上语言和堂下语言,以及其他育人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1]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展开对教师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教师语言艺术》《教师语言纲要》等专著探讨教师应如何提升自身语言修养,还有许多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对教师语言展开了广泛的理论研究。

关于“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成果较少,有的学者考察教师语言的声调、节奏感等语言要素对教学效果的作用;[2]有的学者探讨教师语言的幽默感等各种语言技巧形成的综合效应。

[3]从研究的对象来看,就外语教师(主要是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展开的研究较多,而就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展开的研究很少。

只有张坤[4]就思政课教师语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过专门论述,他指出前者对后者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但其论述缺少调查数据的支撑。

也就是说,就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尚停留在对教师语言修养的一般性描述,缺少就二者直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思政课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对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如何通过提升教师语言修养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对于其他课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和以往研究多参照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模式不同,本研究构建专门的“思政课教师语言及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将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调查相结合,从而对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的现状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并验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教师语言中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显著积极影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相关建议。

三、研究结果

本着科学、简易、客观及可测性等原则,本文研究的教师语言以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为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等权重法构建“思政课教师语言及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首先,将调查内容分为“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又根据其特点细分为多个可操作性指标,并让被调查者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1~5分)五个级别中选择答案,分数越高意味着对调查指标的认同度越高。

我们在学期末对本校共计10个班的思政课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并发放调查问卷48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62份,有效回收率为96.1%。

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各个指标的评价值了解思政课教师语言和教学效果现状,并通过相关性检验来验证二者之间是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一)思政课教师语言现状

本文的”教师语言”是指课堂教学语言,除了有声语言外,教学过程中的无声语言也是教师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语言现状调查对文字板书、仪表语言和表情语言等内容均有所涉及。

教师语言的特点体现在科学性、目标性、互动性和艺术性等四个方面,其中科学性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精炼、简洁和逻辑性上。

[5]科学性的调查内容包括教师普通话是否标准、教案和板书中的文字是否规范以及语言逻辑是否清晰等。

教师语言的目标性最主要的体现即课程之初和每堂课之间明确告诉学生这门课或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语言的互动性即教学活动的互动性,这一指标的调查包括“教师是否经常提问”“教师的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提问或与学生讨论互动时,教师语言是否具有鼓励性,态度是否宽容”以及“课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沟通是否充分”等四个问题。

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艺术性是教师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形象性和情感性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性的两个重要因素。

[6]结合思政课的性质,我们将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归纳为形象性、感染性和激励性,具体调查内容包括“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激情和热情”“语言节奏分明,语气合理”“语言配合表情,做到神形兼备”“语言幽默风趣”和“仪表和语言充满自信”等方面。

根据表1,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语言各指标的评价均值除了“目标性”稍低外,“科学性、互动性和艺术性”三部分的评价都较高,说明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师的语言综合素质是相当认可的。

首先,科学性的综合评价最高,说明教师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底扎实,能够用准确、规范、简练的语言教授概念、判断和推理,这对于教学内容相对抽象的思政课来说尤为重要。

其次,教师语言的艺术性综合评价也较高。

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不再是以往枯燥无味地照本宣科,而是将情感融入课堂,更加注重教学语言的美感,并结合适宜的仪表、肢体语言等因素营造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语言时代感不足成为影响语言感染力的一个障碍。

再次,教师语言的互动性稍差,主要原因是教师提问频率不高和提出的问题缺乏启发性。

最后,教师语言的目标性较弱,说明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制定清晰、准确的课程目标,导致教学的目标性减弱。

(二)思政课教学效果现状

王克[7]等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归纳为“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与能力、学习与教学互动、改变态度和产生行为”五个维度,并制定了相应的调查指标。

为了加强调查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前两个维度合并,并对其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和改进,得出以下调查结论。

表2显示,相比思政课教师语言现状,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均值要低许多,四个维度的综合评价均在4分以下,这说明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改变态度和产生行为”两项评价最低。

一方面,和专业课的性质不同,思政课产生的教学效果不是即时性或者显性的,而是延时性和隐性的。

思政课对学生在思想、生活态度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许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并未有深刻体会,对于产生的后续行为也是同样的道理。

另一方面,两个维度的调查结果依然具有参考价值,说明思政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真正结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和走向社会后将面临的实际情况,缺乏引导和预案教育。

其次,学习与教学互动评价也较低,特别是“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一指标的评价均值仅有3.80分,说明教师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教学效果中的基本内容“增长知识和技能”评价均值也不高,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预期效果有一定落差。

(三)思政课教师语言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语言调查指标和教学效果调查指标一一进行单侧相关性检验,一方面验证其相关性,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教师语言中的哪些因素会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

检验结果显示,教师语言的每项指标都和教学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即思政课教师语言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着直接且重要的作用,这和张坤[4]的论述一致。

我们将相关性系数统计列于表3中,其中系数越高说明相关性越大,即教师语言指标对教学效果指标的积极作用越大。

研究发现,总体上和思政课教学效果相关性最高的教师语言指标依次是(v5)教师明确课程及每堂课的教学目标、(v6)课程中,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沟通充分、(v8)教师的提问很有启发性、(v13)仪表和语言充满自信以及(v14)语言具有时代感五项,依次代表了教师语言的目标性、互动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其中,和教师语言目标性(v5)高度相关(相关性系数≥0.5,下同)的教学效果包括:

(v15)学习本课程,我获得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v17)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v22)本课程为我今后思考和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系统框架与指引以及(v23)从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我以后的生活与工作当中去。

和教师语言互动性高度相关的教学效果包括:

(v17)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v18)上课过程中被老师的情绪感染以及(v20)学习本课程后我对社会的发展更为乐观。

互动性是合作心理的体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的学生可以增加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长远看来会对他人和社会更加宽容、乐观。

和教师语言艺术性高度相关的教学效果包括:

(v17)课堂上我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v18)上课过程中被老师的情绪感染、(v19)课程教学给我带来很大的思想变化以及(v22)本课程为我今后思考和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系统框架与指引。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思政课教师语言的使用情况对思政课教学效果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意义重大。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教学效果的不足,并结合教师语言中对教学效果有高度积极作用的因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升教师语言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应该坚持教学相长,教师语言的互动性体现了教学的互动性,也是重视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学生参与度低是思政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不够重视师生间、学生间交流,提出的问题也缺少启发性。

教师应该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改善教学的互动性。

1.重视师生全程交流,有备而问

首先,师生互动不仅限于课堂上,而是应该深入到课前、课间以及课后等整个学期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对所学知识的消化进度。

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和不断改进教学计划,设计一系列难度适宜、层次多样的好问题,让每一个问题都有所依据,有所针对,有所启发。

其次,师生互动也不仅限于口头表达上,肢体语言交流也很重要。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点头或者赞许的微笑都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2.用引导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自主讨论,引入辩论式教学

当前,各个学校的思政课都在不断改革以求更加适应学生。

实际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而促进其发挥创新潜能才是改革之重,这也是学生内心的真正需求。

首先,教师应由说教式语言转变为鼓励、引导性语言,淡化思政课的理论性,突出实用性,鼓励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各抒己见,让每一个人都不再做旁观者,而是具有重要的“存在感”。

其次,可以尝试采用辩论式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实现课堂学习与课后自学的结合;另一方面,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正反两方的激烈辩论而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

(二)提升教师语言的目标性

研究发现,提升思政课教师语言的目标性对于学生增长知识与技能、主动参与教学互动、以及解决日后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然而调查显示,当前思政课教师语言目标性明显不足。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语言传达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师语言的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南,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

思政课教师应对学生明确传达课程的教学目标,并用准确的语言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在教学过程中以目标为指导进行评价调控,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每堂课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引导他们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减少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和被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2.利用语言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中生成的新目标

思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思政课的性质,其教学目标不仅指课前预设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包括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新目标,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教师无论在教学的哪个环节都应将这些隐性目标融入其中,循循善诱,不断地引导学生向目标接近。

(三)提升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思政课是充满思想性的,也是情感化和生活化的,思政课教师语言不但需要具备科学性,更要具备艺术性。

研究发现,教师语言自信和富有时代感对于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互动和面对日后生活工作中的困难都有重要意义。

1.通过自信语言塑造强大气场

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的特点对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出了要求。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自信成为一个成功者的必备要素,也是个人魅力的重要体现。

教师语言自信,气场强大,一方面可以将自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传达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自信的语言更有感染力,能让学生产生信赖和高涨的情绪,进而创造出一种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并参与课堂互动,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2.使用时代感强的语言,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当代学生成长于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社会上的各种事件和思潮都在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他们。

思政课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常识,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生活和实践。

教师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用时代感强的语言就学生关注的话题展开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引发其共鸣。

总之,思政课肩负着高校立德树人、塑造灵魂的重任,又是价值观念传播、思想理论建设的重镇,改善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意义重大。

研究显示,思政课教师语言目前在目标性、互动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思政课教学效果也具有提升的空间,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改善教师语言状况来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

[2014SJB182];南京中医药大教师教学发展专项课题[nzyjsfz-201314]。

参考文献:

[1]汤燕瑜,刘绍忠.教师语言的语用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1):

19-23.

[2]尹慧茹.论教学语言艺术中的三感[J].教育探索,2004,

(9):

71-72.

[3]庄文中.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J].语言文字应用,1996,

(4):

61-65.

[4]张坤.论加强教师语言修养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正向促进作用

[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129-131.

[5]田贝贝.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D].武汉:

华中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宋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M].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

[7]王克,罗清旭.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J].五邑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1-5.

(刘芳江苏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210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