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情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5006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情况.docx

《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情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情况.docx

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情况

国内高校学部制改革情况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校特别是巨型大学正在积极尝试“学部制”改革,“学部制”遂成为当下高校管理领域的热点话题。

“学部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机构调整,而主要是为克服学院数量过多造成的弊端,促进相关院系、学科间交叉与融合的有效途径,旨在创新高校管理体制,创建现代大学制度。

下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我国高校学部制的实施状况予以梳理和简单分析。

一、学部制简介

所谓“学部制”,是指在高等学校内部校和学院两个层次之间增加“学部”一级学术性组织或一级管理机构。

学部制是超越学院层次的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一种开放式跨学科组织,基本形式是在综合性大学里,学科相近的不同学院被整合在一起,形成“学部”,即院务会议领导下的学术指导、科研组织和协调机构。

《浙江大学关于调整和加强学部功能的若干意见(试行)》(2008年7月26日)中指出:

“学部主要是进行学术分类管理的平台,是教授治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受学校委托协调所辖学院(系)工作的机构。

学部作为大学中的重要组织,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约12世纪中期)大学的教师法团。

“学部”(faculty)一词最初是指某一学科领域,至13世纪中期它的外延扩大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大师聚集在一起,实施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在德国,一般意义上的学部指的是拥有自治权限的大学教师组织。

在日本,由于推行1918年政府颁布的《大学令》,几乎所有的国立重点大学都实行学部制。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是日本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现设有10个大学部,共537个讲座。

二、我国学部制改革概况

近年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所大学陆续启动了学部制改革,为推进学部制改革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目前,从学校网页的机构设置上清楚看到实行学部制改革的高校有:

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还有一些学校仅在网上有报道该校已实行学部制改革,但从其网页机构设置中尚看不出已实行学部制,如:

重庆工商大学、天津大学、西南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大,东南大学等。

另外有不少高校的学部制改革仍在酝酿和探讨中。

山西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都由副校长带队,到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地进行了学部制改革的调研活动。

早在1999年,北京大学为推进“三级建制,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改革,把教学单位分设为:

人文学部、社会科学部、理学部、信息与工程科学部、医学部、跨学科类六个大类学部,开中国大学实行“学部制”之先河。

2001年1月,武汉大学合并组建后,决定将原有的49个院和直属系调整为人文科学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科学学部、医学部6个学部和28个学院。

2007年7月22日,大连理工大学第一个学部———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成立。

历时3年多的“学部制”改革,让大连理工大学原有的30多个二级实体院系,变成了现在的7个学部(共下设28个院系)、7个学院和教学部,共14个二级实体教学科研单位,学校另设有研究生院,3个专门学院和1所独立学院。

2008年7月,浙江大学出台了《关于调整和加强学部功能的若干意见(试行)》,确定了调整和加强学部功能的基本原则。

2009年上半年,浙江大学7个大学部即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及医学部相继成立。

2009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挂牌成立。

酝酿多年的学部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由此走向“深水区”。

通过教育院系间的资源整合,北师大作为我国教育学科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校,最终形成了目前6院8所及10个综合交叉平台的管理格局,教育学部因此被称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教育航母”。

2011年,合肥工业大学首先在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大部制改革,尝试将管理与服务职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分离。

行政管理部门分为五部两院:

校务部、教务部、财务部、总务部、国际事务部、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

该校的学部制改革也在酝酿之中。

三、学部制改革的动机与目的

实行学部制改革的高校,大致都有如下几个改革目的:

第一,努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为科学研究提供开放的平台。

以北师大为例,北师大教育学部的成立,成建制地撤销了3个二级实体学院,并合并了相关的研究院所。

在教育学部内,所有资源实现整合,所有人员打通使用,鼓励教师多领域、跨学科开展研究工作。

也就是说,一个实体学术机构的教师同时可以兼职进入各综合交叉平台,也可以兼职进入其他实体学术机构,这为资源的重新组合和教师们的自由流动创造了平台。

北师大校长钟秉林说:

“北师大教育学科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对于重大、重要的教育问题缺乏足够的敏感和关注,学科、人力资源、课程设置等资源分散,特别是传统的以个体为主的作坊式研究,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战略需求……组建教育学部不是为了合并几个院系,而是为了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强化教育特色。

第二,学部制改革是推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关系协调的需要。

在学部制的滥觞之地德国,其研究型大学唯一的决策机构是学部的部务委员会(innerfaculty),由全部教授和部分非教授教师组成,有时也有学生和助教代表参加,一般由15—40个成员组成。

部务委员会一般给教授以领导研究所、设置课程、安排考试和从事科研的自由,在负责推荐讲座空缺职位候选人和教授备选资格获得者时,学部也比较积极主动。

从结构上看,学部委员会对教授来说是一个由地位相同的高级人员组成的松散的大学组织。

学部名义上的领导是学部主任,每年由学部委员会中选出的教授轮流担任,学部主任只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很少享有什么独立权力。

这一点值得我国实施学部制改革的研究型大学借鉴。

新组建的北师大教育学部由14个实体性学术机构和10个综合交叉平台组成。

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些机构的负责人为学术召集人,不具行政级别。

同时,担任学部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不能再担任学术机构的职务。

对此,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认为:

“中国大学组织面临着两个矛盾:

一是规模扩张,组织巨大,学科被分割;二是学术体系与行政体系存在冲突。

北师大、浙江大学实行学部制改革,可以说是一种尝试。

第三,有些院校、尤其是合并院校规模庞大,院系多而复杂,为提高管理效率,并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做法而实行学部制。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英美大学教学科研实体学院的设置一般为10个以下,而我国大学院系设置数普遍在20个以上,不少学校在30个左右,少数学校甚至在40个以上。

二级实体学院设置过多过细,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不利于大学科研团队的组织。

而学部制改革就旨在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及共享。

以教育学为例,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伦敦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教育学的各个子学科在学术管理上大都归属于同一个学院。

而在学部制改革之前的北师大,教育学一级学科的10个子学科中,却是在多个二级学院里独立设置,同一学科方向又会在不同的学院里出现。

四、学部制改革的类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近20余所高校进行了学部制改革。

从设置学部的学校类型来看,有“985工程”学校,如浙江大学;有“211工程”学校,如海南大学;有地方性高校,如大连大学。

从设置的情况来看,学校下属只有学部,学部下设院系的学校,如武汉大学;学校下属学部、学院、学系平行并存的学校,如北京大学。

从设置学部的数量来看,吉林大学最多,有9个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和大连大学最少,只有1个学部。

学部下属情况也各不相同,有些大学学部下属只设有学院,如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学部下设院(系),院(系)下设系(部)。

学部建立之后,各高校的学院大多保持原有的组织框架。

学部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制订本学部的发展规划,并对下辖各学院的发展规划进行审定;二是统筹学部层面的重大科研项目,组织建设跨院系交叉研究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三是协调下辖学院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督促下辖各院系落实学校、学部制订的政策和规划等;四是负责人才培养规划和学部内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语言大学学部制改革争世界一流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学部制改革动员大会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广泛调研、调整机构设置方案、学部干部竞聘,截至2014年10月,学部制改革的机构调整基本完成,北京语言大学学部制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已设置的三大学部包括:

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外国语学部、人文社会科学部;六大直属学院(教学部)包括:

信息科学学院、艺术学院、国际商学院、培训学院、网络教育学院、体育教研部;两大科研院所是语言科学院和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据了解,两大学部和学院的新任中层干部在成立大会上,李宇明书记、崔希亮校长都阐述了学部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激励全体师生共同为建设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围绕学部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设想和具体举措等内容,汇报了各自的思考和建议。

从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和依法治校的高度上,李宇明强调,学部的发展要背靠历史、脚踏实地、面向未来;要处理好党的领导、行政管理、学术权力三者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和谐发展;学部内部、学部之间要形成合力,协调发展;学科建设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知”;要培养国际意识,利用好留学生资源;教师要承担起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和社会工作四项责任。

崔希亮从全国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当前的形势以及未来发展的角度,对学校的改革及未来发展做了深入的阐释。

崔希亮指出,学部的发展要找准定位、要参与国际竞争、要保持优势学科的优势地位,并集中有限资源做强有潜力的学科。

要理顺学部与学部之间的关系,学部内部的学院和研究所要通力合作,学院之间要相互支撑。

要处理好行政、学部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三者的关系,保证学部健康有序地发展。

要整合资源、提高学科的综合竞争力,以达到学校整体人才培养环境的优化,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聚集大家智慧促进学部的发展。

目前,北京语言大学已经成立的三大学部正朝着学校的发展目标全力推进,资源整合、功能调整、机构改革、体制创新等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推进。

学部制改革激发的活力和创新力,将大力推进北京语言大学建设完善富有特色、高效开放、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制度。

 

关于大学“学部制”改革的部分报道

开端

北师大学部制:

高校“大部制”改革掀起盖头

试水

固本强基,质量立校浙大举行工学部和信息学部成立仪式

浙大2009年按学部招生

行政与学术分离:

吉林大学领导将不任学术职务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天津大学“学部制”改革首尝试面向全球招13院长

北理工成立学部委员会主任委员不定行政级别

交锋

行政权力应与学术分离

高校“学部制”需要有所节制

北师大学部制:

高校“大部制”改革掀起盖头

从2006年北师大教授郑师渠首次提出组建学部的设想并正式列入北师大“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09年6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北师大教育学部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3年的筹建历程。

早在今年年初,一位北师大老教授听说学校已决定在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院、教育管理学院等8个机构的基础上组建教育学部时,深为忧虑,甚至在博客中撰文直指为“瞎折腾”。

教师教育、教育科学是北师大建校100多年来形成的办学优势与特色。

在国内各类大学排行榜中,北师大也因为教育学科的出色表现而排名靠前。

人们不禁要问:

对于一个如此领先的优势学科,北师大为何还要大动手术呢?

教育学部“三年磨一剑”

【传统的以个体为主的作坊式研究,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战略需求】

北师大教育学部部长周作宇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北师大就曾成立虚体的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当时的学院联合了教育系、比较所、教科所、心理系、发展心理研究所、教育技术系、教育管理学院等几个机构,通过“211”一期工程和其他项目,整合资源、会聚队伍,在机构设计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1年,教育系、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科所3个单位进行实质性合并,成立了实体性的教育学院。

北师大教育学科的发展壮大,与此前的种种探索不无关系。

但尴尬也随之而来。

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伦敦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教育学的各个子学科在学术管理上大都归属于同一个学院。

在北师大,教育学一级学科的10个子学科中,却是在多个二级学院里独立设置,同一学科方向又会在不同的学院里出现。

“像高等教育学方面的研究,学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管理学院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所都有,别说学生报考研究生时搞不懂,校内不少教师也分不清楚。

”北师大副教授刘慧珍说。

不仅如此。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近年两次到校视察,北师大也越来越觉得责任重大。

北师大校长钟秉林告诉记者:

“北师大教育学科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对于重大、重要的教育问题缺乏足够的敏感和关注,学科、人力资源、课程设置等资源分散,特别是传统的以个体为主的作坊式研究,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战略需求。

”正因为此,组建教育学部也成为北师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

把近10个机构合并成立教育学部的消息一传出,在北师大校内乃至全国教育学界,都引起了不少争论,“瞎折腾”之忧也随之而起。

和外界的热闹相比,决策者们却冷静得多。

仅涉及教育学部组建的校党委常委会就开了12次,主抓此项工作的常务副校长董奇更是带着学科处的工作人员,对教育学科的200余位教师进行了调研。

从教育学部要不要纳入心理学科和体育学科,到重点学科、实体研究机构、综合交叉平台如何实现整合,再到教育学部实体的功能定位,决策者们就教育学部组建方案广泛征求了专家和师生的意见。

从1月8日启动组建,到6月28日挂牌成立,教育学部实现了“平稳过渡”,8位领导干部到岗,252名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到位。

“结构优化才能发挥体制功能,北师大为全国教育学科发展带了个好头。

”89岁高龄的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在成立大会上说。

潘老1957年考取北师大教育系研究生,他笑称过去是教育系的系友,这次也争当教育学部的部友。

学术机构一律取消行政级别

【担任学部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不能再担任学术机构的职务】

“对我有什么好处?

不知道。

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成立教育学部。

”对于记者的提问,挂牌成立大会会场一位身穿“教育学部”字样T恤、北师大教育学院特教专业大一女学生说。

教师们的感觉则完全不同。

北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高益民说,最近在校内外常被人戏称为“学部委员”,他对教育学部充满了憧憬。

高益民期待教育学部是一个大胆创新的实验基地,期待每一位教师在这里都享受到作为科学工作者的尊严,每一位教师得到的是真正的人文关怀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的考量。

“学生将是最终的受益者。

”高益民说。

高益民所期待的,是教育学部实行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

新组建的教育学部由14个实体性学术机构和10个综合交叉平台组成(见上图)。

其中,前者是学部内教学科研人员的归属单位,后者是指各种与省、国家部委以及各类企业、单位等共建形成的学术性机构。

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些机构的负责人为学术召集人,不具有行政级别。

同时,担任学部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不能再担任学术机构的职务。

北师大按照“校中校”的建设模式,在体制机制方面给予了教育学部充分的人、财、物相对独立权,而不是将其视为普通的院系所。

教育学部代表学校来执行学部内学科、人事、财经、行政等各项事务,学部内的各类机构、人员等接受教育学部的直接领导,不再接受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直接管理。

也就是说,在教育学部内部,实行的是扁平化管理,人员聘任、职称评定等将由学部评议咨询机构直接负责,不再像过去那样要经过实体性学术机构这一程序。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层级越少,管理的效率越高。

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大学应该尽可能减少管理的层级。

实际上,发达国家大多数高校的管理结构都是扁平化的。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盛光评价说。

“大部制”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大学二级实体院系设置数普遍在20个以上,已成为制约高校科学发展的瓶颈】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大学内的教学科研实体学院的设置平均数为9个以下,英国大学不超过10个。

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学在探索“学院制”的进程中,二级实体院系设置数普遍在20个以上,不少学校在30个左右,少数学校甚至在40个以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趋势,高校的管理体制尤其目前的学院制已成为制约高校科学发展的瓶颈。

我国其他的高校也在推行或酝酿学部制改革,有人称之为高校的“大部制”改革。

比如,浙江大学对现有管理架构进行重组,组建人文、社科、理、工、信息、医、农业生命环境7个学部,同时,将学校的管理重心适当下移。

大连理工大学也在今年4月为学部制改革进行走访调研,以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

二级实体学院设置过多过细,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不利于大学科研团队的组织。

北师大教育学部的成立,成建制地撤销了3个二级实体学院,并合并了相关的研究院所。

“组建教育学部不是为了合并几个院系,而是为了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强化教育特色。

”钟秉林说。

在教育学部内,所有资源实现整合,所有人员打通使用,鼓励教师多领域、跨学科开展研究工作。

也就是说,一个实体学术机构的教师同时可以兼职进入各综合交叉平台,也可以兼职进入其他实体学术机构,这为资源的重新组合和教师们的自由流动创造了平台。

以新的高等教育研究所为例,12名专职教师中,有2人来自北师大原高教所,4人来自原教育学院高教所,4人来自原教育管理学院高教管理研究所,1人来自原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1人来自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

“过去大家研究的方向稍有侧重,但不免会有所重叠。

现在不同部门相同研究兴趣的人聚到一起,不仅能避免研究资源的浪费,说不定还会有新的研究方向、项目的生成。

”刘慧珍认为。

“世界高等教育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成立教育学部,是北师大强化办学特色的一项战略选择,也是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积极回应。

”北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说。

(摘自:

《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6日第6版)

试水

固本强基质量立校

浙大举行工学部和信息学部成立仪式

2009年5月21日,在浙江大学建校112周年之际,浙大工学部和信息学部在紫金港校区宣告成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为工学部和信息学学部成立题词——弘扬求是创新学风,培育工程技术人才。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浙大党委书记张曦和校长杨卫分别为学部成立揭牌。

成立仪式上,张曦和杨卫分别为工学部主任李伯耿、信息学部主任刘旭聘发了聘书。

同时接受聘书的还有工学部和信息学部专门委员会的主任。

2008年7月,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浙江大学出台了《关于调整和加强学部功能的若干意见(试行)》,确定调整和加强学部功能的基本原则。

《意见》明确指出,学部是进行学术分类管理的平台,是教授治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受学校委托协调所辖学院(系)工作的机构。

全校调整为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医学部等七个学部。

目前各学部的组织架构已基本形成。

杨卫在讲话中简约回顾了浙江大学的工学学科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

他说,浙江大学从四校合并以来,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巩固了工程学科的优势地位。

杨卫要求工学部和信息学部进一步规范学部管理体制、运行体制和办学行为,团结和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建立与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坚持浙江大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动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促进教学与科研的互动;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国家战略目标和区域重大需求,发挥学部组织协调功能,统筹规划重大科研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主任赵玉海和国家教育部科技司高新处处长邰忠智在仪式上祝贺浙大两个学部的成立并鼓励大家多进行科研,还专门介绍“863”计划实施以来的成果、发展的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仪式由浙大常务副校长倪明江主持,校领导陈子辰、郑强、禇健、张土乔、吴朝辉以及各学部的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了成立仪式。

(摘自:

《浙江大学报》2009年5月27日版)

浙大2009年按学部招生

承诺:

适合条件,肯定不退档

浙江大学无疑是许多浙江及全国高考生的梦想,该校有100多个本科专业,但是大家打开招生专业目录时,发现招生专业目录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昨天下午,浙大招办负责人夏标泉首次对外透露了该校2009年招生政策。

今年浙大的招生计划基本上保持了稳定的数量,并将继续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让大一新生有更宽广的基础和视野,在经过一年多的思考以后,再来决定自己要选择哪一个主修专业。

自从几年前按学院大类招生以来,今年该校组建了分学科的学部,已基本实现了按学部大类招生。

如人文科学实验班,这个名称里就包含了十多个专业;又如,除了建筑学、城市规划、数字媒体技术这三个教学安排特殊的专业之外,工科其他所有专业均通过工科实验班招生。

与此同时,去年有6个省份推行平行志愿,今年已经推广到16个省市了,浙大作出了一个决定,在所有推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在提档以后,只要考生体检符合要求,服从专业调配肯定不会退档。

而各省招生部门认可的加分,该校在投档时都承认,但在专业选择时是按照实际考分来确定的,实行分数优先,而且没有分数级差。

因此报考浙大的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放在前面。

新生如果有家庭经济困难,在入学报到时通过绿色通道就可以了。

该校每年有50%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学金,而且助学的体系也非常完善,有国家级的助学贷款,也有校级的困难补助,包括慈善人士设立的奖学金。

至于许多考生感兴趣的竺可桢学院,夏标泉介绍说,竺可桢学院是该校本科生的荣誉学院,都是从保送生、高考的优秀学生中进行挑选的。

进入该学院后,学生按照人文平台和理工平台专业培养。

两年以后,学生根据自己对专业的了解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的专业。

今后该校也会开通网络咨询的平台,考生可以登陆浙江大学招生网浏览。

浙大成立7大学部

浙江大学工学部和信息学部日前正式成立。

浙大全校调整为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医学部等七个学部。

理学部按目前理学院的体制机制运作。

目前各学部的组织架构已基本形成。

学部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及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学术评价标准、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的评聘条件,学部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教授、副教授的评审权。

学部层面的重大科研项目,组织建设学部范围内跨院系交叉研究机构,促进学科交叉和新领域的发展也是学部的主要任务。

同时,学部还负责人才培养整体规划工作。

(摘自:

《钱江晚报》2009年5月26日)

行政与学术分离:

吉林大学领导将不任学术职务

据《人民日报》报道吉林大学近日制定了新的《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其中规定,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不担任各级学术委员会委员职务,实现了行政管理与学术决策的相对分离。

据介绍,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是专家学者代表组成的发扬学术民主、保障学校学术决策科学规范的组织,是吉大学术评议、审议、论证和决策的最高学术权力机构,设校学术委员会、学部学术委员会和学院(含研究院、所)学术委员会。

根据新章程,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采用轮值制,任期两年。

每次换届要求有较大比例的新增委员,一般连任委员人数不超过上届委员总数的2/3。

所有层面的委员都通过民主推荐或者选举产生,系和学科推荐产生学院委员、学院学术委员会推荐学部和学校委员、学部推荐产生学校委员。

其中,各学部推荐的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院长人数不得多于非院长人数。

另外,各个层面学术委员会的主任人选都通过选举产生。

凤凰网:

盛大林:

政学分离,吉大会不会重蹈武大的覆辙?

吉林大学近日制定了新的《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

《章程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