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材分析精编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1496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材分析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材分析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材分析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材分析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材分析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材分析精编版.docx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材分析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材分析精编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材分析精编版.docx

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材分析精编版

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和对外扩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严重危害;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侵占广东香港岛;中国爱国军民奋起抵抗侵略者;清政府屈服,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

能力要求

1.通过“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内容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内因和外因,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思维分析方法。

启发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历史材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3.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现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中华民族的编年史上,公元1840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是炎黄子孙应该永远铭记和思索的年份。

因为这年6月,爆发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鸦片战争。

通过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深切感受到了“落后挨打”的历史伤痛。

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像林则徐这样具有铮铮铁骨的民族英雄,造就了像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定海总兵葛云飞等慷慨捐躯的爱国官兵,还有广州三元里、福建厦门、浙江定海、江苏镇江等地民众所表现的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主动精神,这些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这正如当时的马克思所说:

西方的原始积累“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等等中,继续发生作用。

”(《资本论》第一卷)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

教育学生:

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努力争取提前实现中国共产党为全国人民规划的21世纪中期宏伟建设蓝图,是每个青年的历史重任。

3.“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鸦片战争中,中国爱国军民继承了这一历史光荣传统,奋起抵抗,涌现出众多的民族英雄。

他们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光辉业迹,开启了近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压迫、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而不断斗争的新篇章。

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辉传统,仍是今天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

本节课的重点:

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重点分析: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重点。

它实际上是在介绍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统治中国近200年的清王朝已经腐朽没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对外关系及文化领域,都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

而此时的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起来,并处于上升时期。

其中英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到19世纪上半期,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的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对比,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是重点。

英国是19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充当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可见鸦片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

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于1640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因此揭示其战争的性质。

这部分应是学生把握本节教材的关键。

本节课的难点:

通过鸦片战争的史实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

(1)鸦片战争的原因是难点。

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对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结合鸦片战争前夕的时代背景,从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辩证观点入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需要用“火与剑”为自己开辟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而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依旧在封建主义道路上徘徊并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和极其广阔的市场自然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和“猎物”。

所以,英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不是偶然的,它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是难点。

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及军事指挥失当,中国战败。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通过对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清朝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虚骄无能。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并对学生认识当今的国情具有启示作用。

此外还想通过中西的对比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认识。

教学要点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1.危机四伏的清朝封建统治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扩张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1.猖獗的英国对华鸦片走私

  2.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三、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年—1842年)

  1.英国发动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中国爱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3.清政府的屈服求和

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把鸦片战争的爆发和近代中国遭遇放到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一、战争背景

1、国内形势:

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呈现出封建末世的衰败象征。

经济落后: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缓慢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政治腐败:

官场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阶级矛盾激化

外交无知:

闭关锁国。

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军事:

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

 

2、国际形势:

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1)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发展起来。

(2)他们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外侵略扩张。

西方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决定的。

列宁所著《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文中有个深刻的分析:

“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19世纪上半期,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列强的势力范围,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越来越少了,它们必然要把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当作下一个掠夺对象。

(3)结论:

面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这里已预示了落后就要挨打。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腐朽的清政府既不“知彼”,也不“知己”,而要去领导一场反侵略战争,焉有不败之理?

我们在这里要作简要的解释,为以后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作准备。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一)正当的中英贸易

(1)双方进出口货物:

英国出口呢绒、棉布等,中国出口茶叶、生丝、药材等。

(2)双方贸易结果:

中国始终处于出租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年度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中对英贸易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2915

2190619

(+)997704

1795-1799

5573015

5719972

(+)346957

1830-1833

7335023

9950286

(+)2615263

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为什么能处于出超地位?

出超地位,也就是贸易顺差。

英国没能打开中国市场。

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吃的和穿的都自己生产,主要不靠市场供应。

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呢绒、布匹等,很难在中国市场上倾销。

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

(1)走私原因A、英处入超;B、不了解中田国情;C、中国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偷运鸦片。

(1)走私目的: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走私情况:

战争前的40年间,英国运入中国的鸦片共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白银三四亿银元。

(3)性质:

英国无耻地用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手段,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这绝不是正当的商务,而是贩毒和掠夺。

(4)危害:

既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也造成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三)中国的禁烟运动

(1)林则徐、黄爵滋请求道光帝禁烟。

(2)林则徐到达广州,得到两广总督邓廷桢支持,迅速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3)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难。

(4)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维护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解放后,虎门销烟的雕像成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巨型浮雕的第一幅,是当之无愧的

原因分析:

根本原因:

英国要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直接原因:

英国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战争

中英国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走私鸦片鸦片的危害:

白银外流,加剧清政府的财政困难;士兵吸食鸦片,削弱军队战斗力。

湖广总督林则徐和鸿胪寺卿黄爵滋主张严厉禁烟

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硝烟

二、战争经过

1、性质:

英国政府发动这次侵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以大炮保护鸦片走私,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

教材中的一段小字所举的事例,便是确凿的史实。

马克思曾经指出:

这是英国“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

”(《鸦片贸易史》)在这里,很清楚的表明:

英国用武力来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是这次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也表明这次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中国被迫进行的则是反侵略的自卫战争

2、时间:

1840——1842年

3、阶段:

按教材中的鸦片战争形势图,使学生明确并能简要复述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40年6月,英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随后沿海北犯至天津白河口,清政府派琦善谈判,将林则徐革职。

第二阶段:

1841—1842年,英扩大战争,占香港岛及东南沿海一些城市,

第三阶段:

1842年,英军闯入长江,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

3、各阶层在战争中的表现

(1)爱国将领:

陈连升在广州大角、沙角,关天培在虎门,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在定海,裕谦在镇海,陈化成在吴淞,海龄在镇江抗英牺牲。

对在反侵略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可启发学生忆述初中所学内容,并根据高中教材作简要的补充

(2)人民:

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3)政府:

组织抵抗不力,导致战败。

4、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小结:

教师可启发学生回答:

鸦片战争是怎样发生的?

如何理解这次战争的性质?

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为学生答好课后练习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