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647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B卷.docx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B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B卷.docx

人教版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B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下列归纳中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2.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四组对比实验获得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序号

实验操作

结论

A

呼出的气体全部都是CO2

B.

O2含量越高,反应越剧烈

C.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A.A                           B.B                            C.C

B.D

3.小明用量筒俯视量取45mL水,则他量取水的实际体积()

A.45mL

B.大于45mL

C.小于45mL

D.无法确定

4.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照明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电热器取暖

5.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的是()

A.HCl  NaOH   FeCl3   NaCl

B.H2SO4    NaCl    Na2CO3    CaCl2

C.NaNO3   HCl   CaCl2   KOH

D.MgCl2  KOH    Cu(NO3)2    Na2SO4

6.下列生活用品所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真丝围巾

B.不锈钢锅

C.麻布袋

D.塑料保鲜膜

7.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使用元素符号,是为了增加化学学科的神秘色彩

B.为了更好地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

C.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D.物质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利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8.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三瓶无色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分别闻三瓶气体的气味

B.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

C.分别将燃着的木条放入瓶中

D.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D.“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指的是元素

10.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大

C.M点表示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t2℃时,将55g的a物质放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55g溶液

11.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A.易生锈

B.能导电

C.能在氧气中燃烧

D.能与稀硫酸反应

1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蔗糖放入水中,逐渐消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C.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减小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14.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是()

A.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移除木柴使火熄灭

15.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氮气用作保护气

B.干冰做制冷剂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6.氧化物的分子式为RxOy,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B.

C.M−16y

D.M+16

17.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相同的一组是()

A.碳、氯、钙、铜

B.氢、汞、铁、银

C.钠、镁、氧、氮

D.锰、硫、锌、钡

18.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

l

D.物质X含4种元素

19.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用一氧化碳冶铁:

Fe2O3+3CO高温 2Fe+3CO2         置换反应

B.干粉灭火器原理:

Ca(HCO3)2==CaCO3↓+H2O+CO2↑  分解反应

C.用酒精(C2H5OH)作燃料:

C2H5OH+3O2点燃 2CO2+3H2O  氧化反应

D.用稀盐酸除铁锈:

Fe2O3+6HCl=2FeCl3+3H2O         复分解反应

20.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C.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使用催化剂后,化学反应速率都会加快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

二、填空题

21.“小小鸡蛋大文章”吴老师布置同学们利用家庭用品完成与鸡蛋有关的家庭实验。

⑴实验一:

小明将鸡蛋浸入白醋中(如图所示);

白醋中醋酸化学式用HAc表示(其中Ac代表醋酸根),请您写出蛋壳与醋酸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二:

取蛋壳用镊子夹取后,在家庭煤气灶火焰上灼烧,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一会儿蛋壳内侧就变黑,同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蛋壳内侧的“凤凰衣”属于________类营养物质;

②一段时间后将灼烧后的“蛋壳”放入装有少量水的玻璃杯中,此时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分类、总结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下图展示的生活中的几种物质的用途的图示。

I.请根据所学知识,自拟分类标准,对以下图示进行分类,分类标准:

_________,所含序号_________。

II.空气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29。

相同条件下,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小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

根据上述内容,那么,相同条件下氯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填“大”或者“小”),氢气除了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根据以上规律氢气还可以用向_____________(“上”或“下”)排空气法收集。

23.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点燃镁条时使用的夹持仪器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6%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_____________,6%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氨水与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盐可用作________肥(填写化肥种类)。

(4)一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_______________,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5)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会迅速分解生成一氧化二氮气体和另一种氧化物___________,一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2)16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写出表中关于8号元素的一条信息:

                  .

(4)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5)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

阳离子           ,阴离子                .

25.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各空:

(1)2个氢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个钠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6.铝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请回答:

(1)铝元素的含量居地壳中所有元素的第__________位,将铝块拉成细丝、压成薄片是利用铝的__________性。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如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写出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冰晶石在工业制取金属铝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硫酸铝和氟化钠(NaF)在共熔条件下反应生成冰晶石(Na3AlF6),同时得到硫酸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三、实验题

27.结合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

①_____,②______;

(2)甲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并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3)乙同学在实验中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对比____,他认定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明显比甲同学的快,原因是_____。

(4)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如图H所示,在瓶内装适量的水,使长颈漏斗恰好液封,将活塞向外拉,如果观察到_______,则装置不漏气。

(5)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没有块状大理石,只有粉末状碳酸钠,为了控制反应速度,可选上述装置中的_____(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若选择G装置,则由_____端通入气体,检验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为_________。

四、流程题

2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如何利用水垢制取氯化钙。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由水垢制取氯化钙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

(1)“试剂A”是一种酸,其化学式为_____。

(2)“试剂B”是氢氧化钙,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试剂B”不能选用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

(3)“酸化”的主要目的是_____。

(4)“操作1”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9.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或溶液)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

(知识卡片):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

氯化铜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1)方案Ⅰ:

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①实验结论_________。

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

③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可能原因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方案Ⅱ: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若_______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反思):

(3)另有同学提出方案Ⅱ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_____。

(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_________(填序号)。

A铜片               BpH试纸           C氧化铜       D紫色石蕊试液

六、计算题

30.某实验小组要测定混有氯化钠的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取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稀盐酸72.4g,测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请帮助实验小组完成以下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克;

(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三、实验题

1、

四、流程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六、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