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概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3455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城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赤城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赤城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赤城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赤城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赤城概况.docx

《赤城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城概况.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赤城概况.docx

赤城概况

赤城概况

赤城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北京北部,距离北京180公里,仅两个小时的公路里程,在环京津两小时假日游旅游圈内。

赤城与首都北京山水相依,素有“京城北大门”、“首都后花园”之称。

东与丰宁县、北京市怀柔县接壤,南与怀来县、北京市延庆县毗邻,西与崇礼县、宣化县交界,北靠坝上沽原县。

县境内有国道112线,南赤线、宝平线、滦赤线三条省干线。

全县面积5287平方公里,居张家口市第一,河北省第四。

辖18个乡镇(9镇9乡),440个行政村,人口29.2万。

赤城县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皱起的群山之中,属大马群山系,它东接兴安岭,西连太行山,县境内群山怀抱,沟壑纵横,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全县平均海拔1000多米,相当于居住在五岳之首的泰山之颠,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下降。

如果从高空鸟瞰赤城县,它的边界轮廓就象一片翠绿的桑叶,镶嵌在华北平原与坝上高原之间,黑河、白河、红河三条河流依次从东到西纵贯南北,就象三条清晰的叶脉,把其分成黑河川、白河川和红河川三条大川。

黑河川的黑河,发源于赤城县三道川乡老栅子村东北的猴顶山南麓,猴顶山海拔2292.7米,是县境内第一高峰,半山之上不长树木,只生萱草等耐寒的植物,远远望去就象谢了顶的猴头,故名猴顶山(当地人又称东猴顶)。

这一带由于高山截住了南上的积雨云层,雨量充沛,致使深邃的崇山峻岭间土质肥沃、植被丰厚、林木茂密,成为著名的黑龙山林场。

这里的黑土地、白桦林,深秋万紫千红,寒冬白雪皑皑……确有我国东北长白山的优美风光。

由于植被、土壤、矿物、水质等多种因素,使得黑河河水清澈见底,河底卵石尽生黑苔、黑锈,远远望去如同一条黑亮的缎带蜿蜒在绿树白石之间。

由此可见,黑河名不虚传。

黑河向南流经三道川乡、白草镇、东万口乡、茨营子乡、东卯镇,在县境外与白、红二河汇合,一同与潮河流入北京市密云水库,为首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饮用水源。

白河川的白河,古称沽水,发源于沽源县境内,沽源县也因此得名(即沽水之源)。

白河从独石口北栅子村入赤城县境,向南流经独石口镇、云州水库、云州乡、赤城镇、样田乡,在隔河寨与西来的红河汇合,向东南流入白河堡水库,再向东与黑河汇合。

白河与黑河之间是县境内最长的一道分水岭,它东南端位于东卯镇和后城镇之间,东北端便是县境内第二高峰—冰山梁。

县境内的古长城便是沿着这道分水岭二蜿蜒北上的。

冰山梁也是半山之上不生树木,山顶平坦开阔,奇岩怪石比比皆是,有的似人形,有的象禽兽,有的危如垒卵,有的险若刀切。

其上六月仍积雪,八月又见霜,山下穿汗衫,山顶着冬装。

是典型的冰川地貌。

近年来游客越来越多,是今后将要开发的一处很好的旅游胜地。

白河入境的第一城,便是独石城。

独石之名是有城南狂野之上的独石得名。

该石高可数十尺,围有数十丈,石上刻有“一石飞来”、“突兀孤秀”等大字,生有难以合抱的古玉数棵,顶上原建独石古庙一座。

独石城建于明初,其规模宏大,城坚兵众,并设开平卫于此,据明碑载:

“独石、张家二口,以独石险要非常,控驭关隘、屏翰神京全仗彼也。

白河水南下,经舍身崖,汉《水经注》称独固门,唐称龙门崖,清称龙门峡,俗称黑风口、舍身崖。

该崖左右相对如门,壁立万仞,属花岗岩。

势若刀切,坚硬无比,寸草不生。

自古为险关要隘,兵家必争之地。

明代被称为“朔方屏障”、“三路咽喉”。

崖下磨崖石刻众多,崖半刻“朔方屏障”、“三路咽喉”等,皆属明代刻石。

崖畔石壁上海有以尊辽代早课的观音大士浮雕像,雕像妙好庄严,石像上方架有飞檐,远视碧瓦朱栏,犹如空中楼阁,蔚为壮观。

在距舍身崖西南5公里处有一座峰峦秀峙、泉清树茂的山峰,古称金阁山。

因为山下有古灵真观,俗称观山,其海拔1786米,为白河与镇宁堡河分水岭中的最高峰,也是白河上游一座显著山峰。

山下的灵真观使建于元代初年,为全真道观,宫殿巍峨,庙貌森严,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始称云溪观,后称崇真观,明代正统十年,驻守独石、赤城、宣化一带的镇朔将军、左都督杨洪重建时更名灵真观。

第一任道长叫祁志诚,号洞明子,河南禹县人,为宋末元初全真道大宗师丘处机的三传弟子,因道誉甚著,被封为“诸路道教都提点”、“玄门掌教”,最后也被尊为全真道大宗师。

灵真观及祁志诚在我国道教历史上是很有影响的。

白河再南流经县城东直奔样田之南,而后流入县境南部最大的卡斯特地貌区—隔河寨,曲折萦回于四十里长嵯的西麓,水绕山转、步移景异,其地山势凝重浑厚,显示塞北的特质;危崖高耸中透着灵秀,又具江南风光,被称为塞北小漓江,并非过誉。

四十里长嵯的最南端—矗立在后城村北的滴水崖,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壁立万仞,气势恢宏。

崖顶清泉无数,沿壁下泻,夏季水帘飞瀑,隆冬玉柱顶天,蔚为壮观。

明代在崖下筑堡,称滴水崖堡(今后城村)是县境内白河通道最南的一座城堡。

红河川的红河,古称阳乐水。

其发源于龙关玉泉堡西北的深山。

其流向为西北至东南,流经中汇入了北部的炮梁支流和南部的田家窑、蔡庄子、大海陀等支流,经雕鹗、东兴堡入隔河寨与白河汇合。

黑、白、红三条河流每年流入北京密云水库的水量占其总水量的53%,所以说:

北京一杯水,半杯源赤城,名副其实。

赤城是一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千年古城。

据《畿辅通志》载:

“城东二里之山,山石多赤,远望状若雉堞,山顶偏东部分,逆光望去,像一座城堡建在山上,晨日映山,红光笼城,故名赤城山,后人又筑城于山下,便因山得名,取名为赤城,别署霞城。

赤城县历史悠久,亘古知名。

早在距今大约五千年以前,赤城境内就有少量的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的人类居住或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山戎部族从赤峰一带转移到赤城三河流域。

汉置女祁县,北魏时设御夷镇,唐置龙门县,辽置望云县,元升云州,明至卫、所、堡,当时的独石口开平卫和龙门卫、天津卫并列,清康熙32年置赤城县、龙门县,后来设独石口理事厅。

建国后1958年将赤城、龙门二县合并为龙门县,60年更名为赤城县。

遂成今日之境域。

赤城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由于赤城县的区位正处在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皱起的群山之中,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塞外的山地走廊,是北方游牧部族与中原农耕民族数千年来相互争夺的战略要地,京畿屏障。

北魏、辽、元时是军旅往来厮杀之地,贯穿赤城境内的沽水通道是元大都和上都的主要交通路线,明成祖朱隶两次师出独石口亲征阿鲁台,清朝康熙帝亲征葛尔丹便取道于此,1933年,吉鸿昌和方正武在独石口召开誓师大会,方写下了“驱寇安边”四个大字,至今尤存。

今天,我们的赤城已由古代的朔方屏障、边塞要冲,转变为今天的京畿明珠、边塞纽带。

赤城县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旱区,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春季多风少雨雪,阳光明媚;夏季雨量大、次数多,空气清新湿润;秋季天空晴朗,温凉舒爽;冬季寒冷漫长,降雪量较少。

全年日照时间长、温差大,风向以西北风和静风为主。

年均降水量约在424毫米左右,且分布不均,全年无霜期平均为115.9天。

赤城县物产丰富。

盛产杂粮、杂豆,山野菜有蕨菜、黄花、蘑菇、金银花等,山货有山杏、杏扁、榛子等。

各种名贵药材遍布山中,金、银、铁、铅锌、石墨、沸石矿储量丰富。

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山森林公园和剪子岭林场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

赤城人民心灵手巧,根雕、核雕、麦秸画、树皮画,就地取材,制作精心,独具风格,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

赤城地方小吃,品种繁多、风味独特、物美价廉。

赤城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35%,林草覆盖率为60%,被评为首批一百个绿色小康县之一。

享有绿色宝库之誉的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224.9公顷。

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是首都抵御沙尘入顷的绿色保护屏障;黑龙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2663.4公顷,距离县城90公里,距112国道20公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

黑龙山是原生态风景区,在这里,有森林的青翠茂密,有泉水的妩媚飘柔,有动物的欢声笑语,更有空气的清新和气候的凉爽。

这里气候凉爽,景色宜人,最高峰东猴顶海拔2292.6米,堪称北京第一高峰。

同时,这里还是黑白红三大河川中的黑河源头,天然矿物质泉水清澈见底,径直流入北京的密云水库,成为首都人民的生命之水;金阁山是我县有名的天然林区,总面积5674亩,森林面积3892亩.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含植被83科755种,植被郁郁葱葱,自然少不了野生动物出没其间,比较珍贵的有刺猬、山豹、狐狸等等,可以说是赤城的一块灵地。

赤城山多锦绣,宝藏丰富,于是造就了蓬勃发展的工业。

我县初步探明的矿藏有30多种,尤其是铁矿产业,是我县的支柱产业,现形成了以炮梁、龙关、田家窑为主的工业“铁三角”,全县铁矿采选企业发展到100多家,铁精粉年生产能力突破580万吨,培育了龙宇、鑫宇、茂源、银达等一批龙头企业。

非金属开发也加快了步伐,总投资1.2亿元的独石口沸石开发项目,完成了沸石的活化、改性、超细粉三条生产线设备安装,已投入生产。

与此同时,新型能源开发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国华能源投资公司签定了总投资35.2亿元,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已取得华北电网并网批复和省发改委核准,正在进行道路修建、设备订购等工作。

投资16亿元,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龙关风电项目,与北京鼎晟华泰公司正式签约。

以上项目建成后,全县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0万千瓦。

我县的风力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为此,我县现任县委书记赵占华书记还亲笔题词作了一首〈〈大风歌〉〉,来赞美赤城的风及赤城的风力发电事业。

赤城县农业发展别具特色。

我县一直坚持农业富民战略,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畜牧、仁用杏、中药材、特种养殖六大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培育了样田出口蔬菜、赤城精细菜、东万口设施蔬菜、大海陀架豆、龙关大陆菜等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发展到4.68万亩。

食用菌大棚达到480个,建成了样田、田家窑、东卯、龙关、独石口、云州等九大产业基地,年生产各类菌棒500万棒。

发展高标准育肥牛养殖小区6个,年出栏1.8万头,引进韩国客商投资实施了瑞祥肉食品加工项目,进一步延伸了育肥牛养殖产业链条。

培育了云州、后城、雕鹗特种渔业养殖场,养殖面积发展到200亩,全县冷水鱼年产量可达300吨,成为京北地区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

梅花鹿存栏达到2000只,肉鸡、柴鸡养殖发展到80万只。

仁用杏种植面积达150万亩,杏核年产量5000吨。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发展黄芩种植4.2万亩。

同时,我县还拥有底蕴深厚的生态旅游。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的思路,突出绿色主题,打“温泉牌”、唱“生态避暑戏”,着力打造全县经济后续增长点。

赤城县境内生态环境良好,自然和人文景观较多,有温泉两处,其中赤城温泉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已有记载,被誉为“关外第一泉”,2008年5月,县委政府共投资9130万元,对赤城温泉度假村实行了升级改造工程,完成了总泉景区、温泉湖公园、南山步游路、西山木栈道的建设及宾馆改建等。

黑龙山自然风光、龙门峡摩崖石刻等景点自然风景独特;朝阳观丹霞地貌、塘子庙温泉、恐龙足迹化石群等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总投资1.8亿元的汤子庙温泉开发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3亿元的摩天岭滑雪项目已开工建设。

赤城县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学校布局不断优化,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基建项目校38所,撤并中小学193所,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同时启动了农村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工程,全县教学环境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县一中通过了省级示范性高中验收。

全面落实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

县第一小学和第一幼儿园教学楼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使全县的教育环境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同时,还实施了广电“村村通”和无线覆盖工程,全县440个行政村全部开通广播电视,15个乡镇通有线电视,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3%。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完成了18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及17个贫困村卫生室改扩建工程,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71%。

社会救助及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城镇、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霞光拢城瑞云缠,崇山俊岭绿映天,古城新姿今奋起,今朝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县城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和凝聚民心的重要举措,坚持“山为骨,绿为肌,水为脉”,引水进城,批绿上山,彰显城市灵气,体现山水宜居,展现“碧水霞城,积极构建生态宜居城市,全力打造全市最靓县城。

按照“主轴东南移,新区扩展,功能区分设”的发展规划,重点实施了汤泉河综合治理、街道改造、市场广场建设、居民小区建设、县城及周边绿化五个方面工程。

截止2008年,累计投资近17.58亿元,完成了政府东西街、南北河沿街、建国东街、鼓楼南街、鼓楼东西街、长源街、南大道、复兴路等14条主干道拓宽改造,硬化小街巷65条;投资3500万元,实施了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对县城至温泉段公路两侧可视面、县城北山、东山和汤泉两岸可视面进行了绿化;累计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总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的赤城宣传文化广场、汤泉河广场、车站广场和鼓楼广场;累计投资3200万元建设了影院地下商场和东关农贸大市场;开发建设东大豪苑、格兰水郡、阳光时代广场、东关小区、永泰嘉苑等居民住宅小区;实施了投资425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投资1900万元的垃圾处理厂及投资881万元的先租房建设工程。

新建了县城迎宾大道,又名霞城大道,霞城大道改建工程总投资6760万元,历时五个月,起点位于国道112线,终点为红山寺大街街口,全长4.8公里,主车道宽32米,人行道宽4米,中间绿化带宽3米,其中有中桥一座,涵洞17道,建设标准为城市道路标准,同时实施了亮化、绿化及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通讯管线铺设工程,迎宾大道两侧整齐明亮的路灯守护着夜行的车辆,霞城大道已经成为赤宝线上最靓丽的一个路段。

三年来,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了汤泉河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2600米,设5道橡胶坝,一座音乐喷泉,蓄水面积达16平米,建设了两岸景观设施,实现了“清淤、蓄水、增绿、造景,”成为一条民心河,景观河。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爱我汤泉河,打造靓丽县城”活动深入开展。

县城绿化度、美化度和亮化度不断提高,高标准的县城街道框架初具雏形,配套功能日益健全,居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2009年6月8日,总投资60亿元的22各项目在我县剪彩动工,尤其是白河综合治理工程,计划投资15亿元,借鉴桂林、铁岭、迁安建设模式,疏通河道,建设京北地区的“鼓浪屿”,今年,计划投资3亿元,实施县城段一期治理工程,一期工程将完成河道7.8公里,修建4道橡胶坝,一道拦沙坝,四道船闸,大小桥17座,同时,还会引水入城,届时,赤城将变成一个山水相连、高楼林立、绿树成荫、优雅别致的美丽小岛,我们最终的目标是“霞城水郡,塞外小江南”。

近几年,省市各级主要领导相继到我县进行调研,对我县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

2009年6月,胡中华省长亲自到我县调研,尤其对我县的城建工作提出了表扬,并称我县是河北省少有的靓丽县城。

赤城县,山河秀丽,风光如画。

自古至今,我们的祖祖辈辈升息、繁衍、开发、建设在这块土地上,由古时的“地脊民贫、商贾不通”到今天的四通八达,政通人和,凝聚了多少先祖们和历代仁人志士的鲜血和汗水。

如今,在以赵书记为首的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山为骨,绿为肌,水为脉,构建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已初步实现。

赤城的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赤城这颗京畿明珠正在华夏上空冉冉腾飞。

关外名山——滴水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游客:

首先向您介绍一下我县后城镇的概况和历史沿革。

我县共有18个乡镇,辖9乡9镇,后城镇是9镇之一,位于赤城县东南部,白河下游,北距县城55公里,南与北京市延庆县相邻,距北京120公里,平均海拔670米,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

该镇总面积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382万亩,行政村38个,6611户,21045口人,其中农业人口20445人,以农耕为主,主产玉米和小麦,山里干鲜果品和药材极为丰厚,清澈的白河、红河水从隔河寨汇合,自西向东流经全镇,滋养着勤劳淳朴的后城人民。

后城镇地处冀北山地燕山余脉的大马群山之中,境内山峦迭嶂,沟叉纵横,风景秀美,古迹众多,如朝阳观、骆驼山、隔河寨等。

由于该镇地处坝下温带山地,山上植被丰厚,因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更少见春天的黄沙弥漫,一年三季鸟语花香,实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该镇地处京城之北,是入京的重要通道之一,堪称“京北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后城镇的历史文载不多。

史载,后城镇原名大屯,始建于白河南岸,因洪水冲刷,移址到白河北岸,于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建城,后来毁于战乱,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重新修筑在滴水崖下,起名滴水崖堡,又因修在原屯之后,固称后城。

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是平北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像革命老前辈邓华、詹大南、段苏权、钟辉琨等都曾在这里工作过,而不屈的后城人民,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前赴后继,洒血捐躯,献出了两万多名优秀儿女。

纵观后城历史,这里不仅蕴藉着秀美的山川,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更养育了英勇不屈的人民。

大家看,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奇峰异石的滴水崖。

请大家先看一下停车场上方大石上面的“缘”字,这是辽宁北票市个体老板王占东题刻的。

他经常在自己的梦境中梦到朝阳观的景致,偶尔在一次去北京时,选择了走后城线路,路过朝阳观时,一下觉得这不是自己常在梦中梦到的地方吗?

觉得有缘,于是他和夫人决定投资,先后二年共投资30余万元,主要用于正阳门彩绘、千佛寺道路及修停车场等工程。

当时县里主管旅游的祈万利县长对此深表感谢,王老板也表示今后有机会还会来投资,因其有贡献于朝阳观和个人要求,便允许他在大石上刻了这个“缘”字。

滴水崖属于丹霞地貌结构,那么什么是丹霞地貌呢?

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白垩纪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丹霞地貌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丹霞地貌为一种水平构造地貌,是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

丹霞地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以丹霞山为代表而命名的一类地貌类型。

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世界上由红色砂砾构成的、以赤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是以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命名的,这就是丹霞地貌。

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在比较了国内外的丹霞地貌之后,认为丹霞山“无论在规模上、景色上”,皆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关外名山滴水崖号称天下第一巨石,座落于后城镇西北方向,在此崖朝阳观之东二里处,崖上方有一洞,名曰碧落洞,洞中玉泉终年滴水,春旱不干,隆冬不冻,终年滴沥不断,滴水崖也因此而得名。

关于碧落洞的传说众多,有人说是水母在此小憩落下的一滴汗珠,有人说精卫填海留下的缝隙,也有人说是白蛇在此修行,呼出的仙气凝结而成,不一而足。

说滴水崖天下第一巨石,实非妄言。

据书载,其石高一百八十丈,崖体全长十九里,通体是一整块红色大巨石;崖根很像由一个大圆盘托着,共计有四十多里;崖腰以下盘状崖根以上的山坡,好像散开的荷花叶子,共计48片。

它的周围的山有十里方圆,呈环状拱卫着,人称四十里长嵯,此崖集险、秀、奇于一身,据说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从千佛寺前的羊肠小路,向北攀岩而上,步行17里就可以登上崖顶。

相传,在很久以前,滴水崖上常有凤凰栖住,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和奇花异草。

山上的泉水,奔流而下,形成“飞瀑千尺、其若洪钟”的壮观奇景,您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水流冲刷的痕迹。

县志记载:

“滴水崖,是京城较远的肩背、按天区分野属中央,是镇星的精气体现,是北极星所照耀的地方。

这里储存了精气而且繁衍了它的枝干,它像粗长的绳索控制着北方而又使京城一带振兴发达。

”这里是“为帝之瑞、秘而不宣”的地方。

由于滴水崖奠定了京城的风水,因此被历代封建帝王所看重。

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宣府官员吴钦游览到此,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在羽士李演琦的游说下决定修建道观。

经过五年的大规模开凿,终于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初竣工(〈〈初建朝阳观长春洞碑记〉〉)。

据说,施工的人们光食盐就吃掉48石(折合1.44万斤),可见耗资之巨大。

但按现存之道观石窟和残留崖壁上的工程遗迹,其工程远未完工,工程为什么而停下?

据说是因当时战乱,财力无继,工匠走散而停,按当时的技术条件和人力物力,也绝非是三年五载可就,或许也要几十年的时间,这中间,明朝历经几帝,或长或短,日渐衰退,北方异族频繁侵扰,朝夕难存,很难支持如此大的工程继续下去,因此而停工。

在滴水崖下,还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明朝时期广西地方节度使乔懋敬生有一子,叫乔一琦,字伯圭。

伯圭自幼臂力惊人,长大习武后更是无人能敌,后中武状元,但因性格耿直,一直不受重用,一日在京城巧遇当时镇守独石口的大将军刘铤,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伯圭素闻刘铤英名,刘铤也早知伯圭勇猛,于是刘铤邀请伯圭随自己征战,伯圭爽快的答应了,并接受先锋一职。

一次,与胡兵交战,刘铤命五百人先行,自己和杜松将军兵分两路进攻,伯圭率五百人在中途遭遇了数倍于敌人的攻击,但他骁勇善战,杀敌无数。

然而怎么也不见刘铤和杜松的两路兵马,后伯圭转战到滴水崖下,所率五百军士也所剩无几,又听到刘铤在独石口冰山梁全军覆没的消息,他仰天长叹:

“人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本想从大将军,立功万里外以报将军,今事如此,滴水、涌泉何在?

”说完跳崖自杀。

他的从仆盛勇痛苦流涕也随伯圭跳崖而死,伯圭平素所乘之马,十分骄健,见主人和盛勇已死,也堕崖而亡。

大家看,滴水崖上那些远看如蜂巢般的小孔,一些是当时开凿朝阳观时搭建脚手架留下的,另外一些是固定那些“空中楼阁”的,就像山西悬空寺一样,只可惜古建现已无存。

滴水崖风景区共有三个景点:

朝阳观、正阳门、千佛寺。

现在我们要去的就是洞天仙境朝阳观。

现在让我们停下脚步,抬起头向前看,矗立在朝阳观左右两边直插云霄的山峰,被世人称之为东西天柱,在东天柱刻有“天柱”二字,字大直径两丈余,落款:

明万历一年(1577年),分巡口北兵备参政安肃县汪汝梅书。

据说,1976年9月7日那天,东天柱上的石刻仍在,9月8日当地人听到山中一声巨响,进山一看,见东天柱上的“天柱”二字脱落了,留下了一个硕大的左脚印,都惊恐万分,9月9日毛主席便去世了,人们认为这是毛主席的蹬天足印,真是柱毁人去,天地有灵。

另相传,早在远古的五帝时代,舜帝南下,登临一小山,坐在悦人的山顶,把萧吹奏,并把所奏乐曲称为《韶乐》,所步经的小山称为“韶山冲”,而毛主席就是出生在韶山冲。

由于凤凰诞生在湖南的韶山冲而后栖息于河北的朝阳观,因而毛主席由东天柱寻找归宿也就不足为怪了。

山路崎岖,请各位领导多加小心。

关于朝阳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是说由于滴水崖山势巍峨,当曙色初启,大地还在朦胧之中时,唯有此崖独得一片朝阳,故名日朝阳观。

一是说由于滴水崖秀水奇峰,松柏黛绿,屏山如画,风景异常,是一块洞天福地,人们凿石建观雕佛保佑,崖上时有凤凰栖住,因“丹凤朝阳”所以起观名曰朝阳观。

朝阳观八幢石窟自东向西,东首依次是三教殿、三官殿和泰山殿;正中有水母宫、玉皇阁;西首有真武殿和观音殿。

观前还建有一座八卦亭。

修建之始,殿宇均架木为屋,雕梁画栋,曲径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