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3426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docx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docx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

 

发表日期:

2009-10-0219:

41:

18来源:

北京社会建设网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积极转化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服务成果,完善本市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抓住有利契机,积极转化北京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

  

(一)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之后,及时转化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任务非常迫切。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志愿者的服务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明风尚和时代风采。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果,充分体现了志愿服务在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参与方面的巨大优势。

北京奥运志愿服务行动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使全社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

抓住有利契机,切实继承北京奥运志愿者工作的宝贵遗产,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意义深远。

  

(二)科学发展观为转化北京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指明了方向。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积极转化北京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最广泛、最充分地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社会志愿服务,为百姓排忧解难,对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三)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转化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提供了广泛的实践基础。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首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益精神,是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积极转化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充分发挥群众在志愿服务中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共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不同层次人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展示特长的愿望,有利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伟大实践。

 二、明确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四)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总体要求,以转化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为基础,以动员社会广泛参与为目标,以创新志愿者工作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建设志愿者队伍为重点,积极宣传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进一步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彰显首都特点的志愿者工作体系框架,努力加强志愿者管理体系、运行体系、队伍体系、项目体系、保障体系建设,为把北京建设成为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贡献力量。

  (五)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把满足公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公众在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

加强党委政府对志愿者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协调力度,推动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有机衔接,积极整合各类志愿服务资源,不断增强志愿者工作的整体合力。

  ——坚持优化结构、分类指导。

把优化队伍结构摆在突出位置,根据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志愿者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志愿服务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分类指导,积极引导志愿服务资源合理配置。

  ——坚持积极倡导、自愿参与。

既尊重人们的服务意愿、鼓励人们自主参与,又强化公民的社会责任、努力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实现自愿参与与社会倡导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六)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目标。

通过认真做好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积极创新志愿者工作体制,努力形成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

以通用志愿者为基础、专业志愿者为骨干,建立起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组织严密、高效有序的志愿者队伍,不断满足经常性志愿服务、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和应急性志愿服务的需求;力争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全市公众志愿服务参与率达到20%以上,注册志愿者总数不少于200万人,志愿者每人每年提供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0小时;努力实现志愿服务经常化储备、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品牌化培育、项目化配置、信息化支撑、社会化运作,使志愿者工作体制不断完善、志愿者组织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志愿服务项目不断丰富、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志愿服务成果广泛共享。

 三、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志愿者工作管理体系

  (七)健全志愿者工作领导协调机制。

总结北京奥运志愿者工作的成功经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志愿者联合组织具体实施、相关单位密切配合的志愿者工作机制。

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研究提出全市志愿者工作的总体方案和重要政策建议,协调解决全市志愿者工作的突出问题,认真督促检查各区县、各部门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市志愿者联合组织要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联合各类志愿者组织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积极推进志愿者工作全面开展。

  (八)构建“枢纽型”志愿者组织。

将依托共青团组织构建的北京志愿者协会,改造提升为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使之成为联合各部门、各系统、各领域志愿者组织的“枢纽型”社会组织。

在政治上,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与各类志愿者组织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充分发挥龙头和联合作用,为各类志愿者组织开展活动和广大志愿者发展提供平台;在管理上,按照章程和政府授权,做好各类志愿者组织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协调工作。

其主要职责包括:

通过吸纳团体会员等方式对全市各类志愿者组织提供管理和服务,承担志愿者组织的规范、自律职能;依据《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和《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章程》,做好志愿者宣传发动、招募和注册登记工作;研发、评估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志愿服务调查研究,提出有关工作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日常志愿服务活动;维护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合法权益;完成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或交办的相关事项等。

四、积极培育扶持,进一步建立健全志愿者工作运行体系

  (九)积极培育扶持志愿者组织发展。

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志愿服务需求出发,加强政策扶持和业务指导,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发展,支持其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大力支持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组织要以法律为依据,以章程为核心,以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规范为目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逐步实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志愿者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及自律和诚信建设。

  (十)规范志愿者的招募和注册。

总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招募工作经验,重点对开展招募的志愿者组织资质、招募信息发布、招募工作流程、审核录用工作等方面进行规范。

坚持普遍号召与重点发动相结合,组织招募和社会招募并举,不断丰富完善经常性招募和应急性招募的方式和手段。

鼓励依法登记或备案的志愿者组织自主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

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制定出台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

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现有的注册服务资源,实现各领域注册系统的有机衔接。

依托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建立全市综合性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

鼓励积极从事志愿服务的各方面人士按照程序登记成为注册志愿者。

积极采取网络注册登记、电话注册登记、服务站点注册登记等多种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登记注册渠道。

  (十一)加强志愿者的管理和培训。

加紧研究制定志愿者队伍管理办法,健全志愿者日常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的志愿者档案和志愿服务记录手册。

对志愿服务行为、志愿者标识及使用进行规范。

建立健全覆盖全面、师资完备、教材规范、分级分类的志愿者培训体系。

将志愿者培训纳入社会工作培训规划。

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依托行业协会、专门学会和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鼓励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结合志愿服务需求,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力争使每个志愿者都有机会接受专业化培训。

跟踪掌握志愿者接受培训、参与服务的情况,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

  (十二)完善志愿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

完善志愿服务的绩效考评制度。

制定科学规范的量化评价标准和考评办法,以日常服务记录和组织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为依据,对志愿者工作绩效进行客观评价。

加强对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的评估。

培育组建志愿服务评估监督的中介机构。

健全志愿服务项目设立、实施的督导制度。

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和奖章制。

探索构建志愿服务工作情况的统计指标体系。

完善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志愿者表彰激励机制。

继续开展“北京十大志愿者”等优秀志愿者评选活动。

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优秀志愿者。

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措施。

 五、充分整合资源,进一步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建设体系

  (十三)整体转化奥运志愿服务队伍。

总体保留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队伍。

按照项目留人、机制留人和感情留人相结合的原则,分类别、有重点地做好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以及近百万社会志愿者的保留转化工作。

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各类场馆,城市志愿服务站点的志愿服务队伍转化为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

依托“志愿北京”信息平台,整理各类奥运志愿者的信息资料,制作发放志愿者卡,实现对志愿者个体的有效服务和规范管理,为推动形成政府号召、社会发动、公众参与的新型社会动员机制创造条件。

  (十四)着力培育壮大各类志愿服务队伍。

充分挖掘社会志愿服务资源,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建立来源广泛、数量充足、贴近需求的通用志愿服务队伍。

发挥体制优势、专业特长,整合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资源,围绕国际交流、语言服务、科技推广、文化宣传、心理咨询、禁毒普法、教育矫治、帮教安置、社会救助、权益维护、医疗救护、健康促进、计划生育、就业指导等不同领域,建立门类齐全的专业志愿者队伍。

依托共青团组织,发挥其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充满热情、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志愿者队伍。

  认真总结广大机关干部和共产党员参加“平安奥运”志愿服务活动的成功经验,鼓励、支持和引导机关干部和共产党员率先垂范,积极加入各类志愿者队伍,以实际行动支持首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巩固发展多年来形成的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精神文明志愿者、治安志愿者、科普志愿者、扶残助残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家庭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着力培育树立先进典型,打造优秀品牌,推动志愿者工作健康发展。

  (十五)注重志愿服务骨干的培养和使用。

长期参加志愿服务的管理型志愿者和专业型志愿者骨干,是志愿服务的核心力量。

要选拔具备一定组织协调能力、有相应时间和精力的志愿者,承担组织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志愿者工作的组织管理水平。

要动员一批具有一技之长的市民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专业人士发挥专长,参与志愿服务或志愿者培训工作,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实际效果。

要大力推进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组建团队、规范服务、拓展项目、培训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建立社会工作者、志愿者联动互促机制,形成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改善服务、志愿者协助社会工作者拓展服务的工作格局。

对有从事社会工作职业意愿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优秀志愿者,在其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经过登记后,优先录用为职业社会工作者。

六、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十六)保留转化奥运志愿服务相关项目。

认真做好北京奥运志愿服务项目的承接工作。

保留5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1000多个市级公益实践项目和10000多个基层公益实践项目。

保留转化由“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迎奥运’志愿服务、奥组委前期志愿者、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等六个工作项目和“微笑北京”主题活动组成的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

围绕举办重要会议、重大庆典、大型论坛、大型赛事、大型文艺演出等大型社会活动,动员志愿者参加接待、咨询、联络、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鼓励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立足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根据社会公众的服务需求,保留转化各类奥运志愿服务项目,方便有服务意愿和服务时间的志愿者就近、就便参加志愿服务。

  (十七)加快开发新的志愿服务项目。

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丰富志愿服务的内涵,着力开发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符合社会需求的项目体系。

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的调研、设计、论证、实施和成效评估等工作,在继承转化奥运志愿者工作成果的同时,坚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在群众急需、志愿者能为的结合点上寻找新的突破口,不断推出既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长远性重大项目,又有行业特点、领域特点的特色项目、短期项目。

当前重点要在四个方面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围绕讲文明树新风开发志愿服务项目。

开发普及文明风尚的志愿服务项目,传播文明理念,倡导团结互助精神,引导人们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

开发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志愿服务项目,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开展法律援助、提供健康服务。

开发社会治安志愿服务项目,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治安防范,完善群防群治网络。

开发窗口行业志愿服务项目,引导窗口行业干部职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延伸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成果。

开发维护公共秩序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志愿者到公共交通、赛会场馆等公共活动场所和重点活动部位,宣传文明行为规范,劝导不文明言行。

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宣传生态文明观念和环境保护知识,推动城乡绿化美化、清理脏乱、整治污染等行动,维护首都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二是围绕扶危济困开发志愿服务项目。

坚持从群众急需、能办到的事情做起,把服务困难群体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开发送温暖、献爱心和心理抚慰等方面的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和照料服务,努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三是围绕社区服务开发志愿服务项目。

将各类志愿服务工作与社区志愿服务相对接,坚持以社区便民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文化服务、社区治安服务、社区矫正服务、社区帮教安置服务、邻里纠纷调解等为重点,开发各类贴近城乡居民需求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

通过开展“一帮一”、“多帮一”、“邻里互助”等多种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的经常化、有效性,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成效明显的社区常态化志愿服务体系。

  四是围绕应急救援开发志愿服务项目。

组织开发应急救援类志愿服务项目,动员志愿者参与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对知识的宣教和普及,随时准备参与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卫生防疫、群众安置、设施抢修和心理安抚等工作,提高社会和公民的公共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要把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纳入本市应急管理体系,依托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和专门学会,组织有相关知识、经验和资质的志愿者成立专业救援服务队,提高应急救援的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十八)创新志愿服务项目的培育载体。

提高志愿服务项目与公众需求、公众参与的对接效率,探索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平台。

在方便公众参与的同时,有效提高项目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鼓励支持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会展中心、旅游景点、车站等公共服务场所和医院、养老院、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公益事业单位创建一批志愿服务活动基地。

七、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志愿者工作保障体系

  (十九)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和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

要将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推动志愿服务机制化、常态化。

要把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情况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创建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各级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的评比条件。

要及时掌握志愿者工作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帮助解决志愿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志愿者工作健康发展。

  (二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按照政府承担的相应职责,将志愿者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保障范围,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和重点志愿服务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公募性基金会和公民个人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资助,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

立足北京志愿服务基金,吸纳社会各界捐赠,用于志愿服务项目研发、志愿公益活动推广等必需的经费投入。

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经费使用的监督和审计。

  (二十一)营造广泛参与氛围。

要巩固发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成果,将奥运志愿服务理念转化为社会志愿服务的理念,将北京奥运会“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宣传口号转化为全市社会志愿服务口号。

进一步营造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浓厚氛围。

要切实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户外广告、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进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

要通过生动感人的文艺作品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塑造志愿者的良好形象,展现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形成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良好文化环境。

加强志愿服务精神和理念的宣传普及,建立志愿服务教育培训基地,将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志愿服务知识的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要重视志愿者工作经验总结、理论研究和对外交流,不断提高志愿者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水平。

  (二十二)提供政策法规支持。

认真总结《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的实施经验,加快首都志愿服务制度化、法制化进程,推进建立比较完备的志愿服务法规保障体系。

在制定实施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时,充分体现志愿服务的要求,提倡和鼓励志愿服务行为,保护志愿者的积极性。

维护志愿者的正当权益,依法向遭受侵权的志愿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支持。

适时把志愿服务成功经验转化为市民文明行为规范,使志愿服务精神充分体现于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职业规范等各个方面,推动志愿服务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二十三)搭建信息支撑平台。

将“志愿北京”网络信息技术系统转化为北京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以志愿北京网站、公益实践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志愿者卡管理系统、志愿者指挥协调系统、志愿者沟通互动平台等为主体的综合信息支持平台,提高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效能。

发挥志愿者博客、论坛等互联网新媒体的作用,建设青少年和公众学习志愿服务知识、交流志愿服务心得、获取志愿服务机会的网上窗口,促进志愿服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优化管理系统功能,科学设置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考勤等工作程序,实现项目策划上网、培训教材上网、工作流程上网等,打造首都志愿者网上服务平台。

  (二十四)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具体工作实际,按照本意见精神,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