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333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资料.docx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资料.docx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资料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知识点一:

有理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有理数

含正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含负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有理数的另一种分类

 

 

 

有理数

整数

分数

 

正整数

负整数

0

负分数

正分数

自然数

想一想:

零是整数吗?

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

自然数一定是正整数吗?

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

零是整数;自然数一定是整数;自然数不一定是正整数,因为零也是自然数;整数不一定是自然数,因为负整数不是自然数。

判断正误:

①不带“-”号的数都是正数()

②如果a是正数,那么-a一定是负数()

③不存在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

④0℃表示没有温度()

知识点二:

数轴

1、填空

①规定了唯一的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要素)的直线叫做数轴。

②比-3大的负整数是_______;已知m是整数且-4

③有理数中,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

最大的非正数是____。

 

④与原点的距离为三个单位的点有____个,他们分别表示的有理数是________。

2、请画一个数轴,并检查它是否具备数轴三要素?

3、

 

3、选择题

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所表示的数是( )

A整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 B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分数 

C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 D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知识点三:

相反数

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侧且离原点距离相等。

1、填空

①-2的相反数是;它的倒数是;它的绝对值是。

②|-3|的相反数是;它的倒数是;它的绝对值是。

③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0;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和-1;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2、选择

①若a和b是互为相反数,则a+b=()

A、–2aB、2bC、0D、任意有理数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4的相反数是0.25B、4的相反数是-0.25

C、0.25的倒数是-0.25D、0.25的相反数的倒数是-0.25

③用-a表示的数一定是()

A、负数B、正数C、正数或负数D、都不对

④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小的正整数,那么这个数是()

A、–1B、1C、±1D、0

3、判断

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旁()

②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它就成了一个负数()

③只要符号不同,这两个数就是相反数()

4、计算:

已知和的值互为相反数,求x的值。

 

知识点四:

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一个数所对应的点离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0的绝对值是0;(4)|a|大于或者等于0。

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数学中规定: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由此可知: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化简

2、

(1)-|-2/3|=_____;

(2)|-3.3|-|+4.3|=___;

(3)1-|-1/2|=___;

(4)-1-|1-1/2|=______。

3、填空题。

①若|a|=3,则a=____;|a+1|=0,则a=____。

②若|a-5|+|b+3|=0,则a=___,b=___。

③若|x+2|+|y-2|=0,则x=___,y=___。

④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有________。

⑤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___。

⑥绝对值不大于3的负整数有__________。

⑦数a和b的绝对值分别为2和5,且在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表示b的点左侧,则b的值为。

⑧将2.5,0,-1,1/2,-3,-1/3,2,1/3,1这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用“>”号连接。

知识点五:

有理数加减法

1、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②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④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计算

 

 

知识点六:

乘除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0乘以任何数,都得0。

②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

③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④有理数中仍然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⑤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知识点七:

乘方

乘方定义: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中,底数是

,指数是

,幂是乘方的结果;读作:

的n次方或

的n次幂。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1、填空

① 23中,底数是;指数是;结果是;读作:

② (-2)2中,底数是;结果是。

③ 5中,底数是;指数是。

④ 

中,底数是;指数是;幂是。

⑤ 18表示个相乘,结果是。

2、计算:

32=;-23=;-14=;

(-3)2=;05=;0.13=.

 

知识点八:

运算律及混合运算

1、基本知识

v

加法交换律:

v

v

乘法交换律:

v

v

加法结合律:

v

v

乘法结合律:

v

v

乘法分配律:

v

v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

v

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2、计算

 

 

 

知识点九:

科学记数法近似数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

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如:

 

知识点十:

近似数

1、近似数: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被考察量的大小,能说明实际问题的意义,与准确数非常地接近,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它为近似数。

2、近似数的分类:

(1)具体近似数(如30.2、58.0…)

(2)带单位近似数(如2.4万…)

(3)科学记数法(如

…)

3、精确度:

用位数较少的近似数替代位数较多或位数无限的数,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这个近似程度就是精确度。

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看精确度得到原数中去看在哪一位上,如:

2.4万精确到千位,而非十分位,因为2.4万就是24000,4在千位上)。

4、有效数字:

对于一个不为0的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起,到末尾数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求近似数要求保留n个有效数字时,第n+1个有效数字作四舍五入处理。

例:

0.0109有三个有效数字1、0、9,要求保留2个有效数字时,0.0109的第三个有效数字9四舍五入,变为0.011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1、1后求出近似数0.0109≈0.011。

5、计算

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1296(精确到0.1/0.01/0.001)

 

(2)220.45(精确到个位/0.1)

 

(3)0.0099999(保留3个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知识点一:

整式的相关概念

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

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

(分母中含有字母有除法运算的,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1.单项式:

数或字母的积(如5n,

等),单个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数字因数,系数是它本身,次数是0)。

(2)单项式的次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非零常数的次数为0)。

2.多项式

(1)概念: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在做多项式的排列的题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

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还是升幂排列。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应写成

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

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知识点二:

整式的加减运算

1.同类项的概念: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2.合并同类项: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法则: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不能合并的项单独作为一项,不可遗漏

 

3.整式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注:

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4、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

a2-b2;a与b差的平方是:

(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则三位整数是:

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

5m+n;偶数是:

2n,奇数是:

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n、n+1;

(4)若b>0,则正数是:

a2+b,负数是:

-a2-b,非负数是:

a2,非正数是:

-a2.

 

补充例题如下: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点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