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284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

《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

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可行性策划书

项目特性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项目概况

1

建设地点

XX乡、XX乡

2

建设规模

hm2

1329.47

3

项目投资

万元

3171.75

4

新增耕地

hm2

77.32

5

新增耕地率

%

4.03

6

项目性质

基本农田整治

7

建设期

1

建设内容

(一)

土地平整

1

土地平整

hm2

439.72(黄湖片15.97,仁和片423.75)区

2

土方量

万方

217.73(黄湖片21.30,仁和片196.43)

(二)

农田水利

1

提灌站

2

变压器

80KV

3

清淤沟

140(位于仁和片区)

硬化

4

维修沟

39589(位于黄湖片区)

1-11硬化

5

农沟

m

16409(黄湖片2780,仁和片13629)

硬化

6

生产桥

4(黄湖片3,仁和片1)

7

145(黄湖片127,仁和片18)

8

清淤渠

1(位于仁和片区)

(三)

田间道路

1

田间道规格1

m

12205(黄湖片6296,仁和片5909)

水泥路面

2

生产路规格1

m

28188(黄湖片8981,仁和片19207)

砂石路

(四)

农田防护工程

1

防护林栽植

(1)

田间道两侧

7252(黄湖片3312,仁和片3940)

冬青

综合经济指标

1

投资标准

元/亩

1590.48

2

年效益

万元/年

659.25

3

静态回收期

6

 

1综合说明

1.1项目综合说明

1.1.1项目名称

项目全称为:

河南省XX县XX等

(二)乡土地整理项目。

1.1.2项目类型

国家级重点投资项目。

1.1.3项目性质

项目性质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1.1.4建设规模

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329.47公顷,其中XX乡片区679.54hm2,XX乡片区649.93hm2。

1.1.5位置和范围

仁和镇片区位于XX县仁和镇的连岗村,地理位置为:

东经115°03′36″-115°05′50″,北纬31°53′53″-31°56′44″。

XX乡片区位于XX县北边,地理位置为:

东经115°18′52″-115°22′15″,北纬32°13′07″-32°15′10″。

 

1.1.6地貌类型

项目区地貌为平原地区,地势较平坦,局部有洼陷,高差1米左右。

1.1.7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土地所有权为分别属于XX县XX乡和XX乡,项目区土地四至明确,界址清楚,面积无误,权属无争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证书齐全。

1.1.8新增耕地指标

项目区建设规模1329.47公顷,预计新增耕地77.32公顷,新增耕地率为4.03%。

1.1.9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土地平整工程:

本项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对丘陵地带的平整和对滩涂和草地的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耕种质量。

农田水利工程:

项目区共修建硬化排水沟34条,其中仁和片区30条,共计13629米,黄湖片区4条,共计2780米,清淤排水沟1条,位于仁和片区,140米;修建生产桥4座,涵洞145个,在黄湖片区中维修渠33条,共计39589条,其中1-11硬化,12-33清淤,修建提灌站2个。

田间道路工程:

项目区共新修田间道路9条,其中仁和片区3条,共5909米,黄湖片区5条,共计6296米,都是3.5米宽水泥路面;新修生产路49条,其中仁和片区38条,共计19207米,黄湖片区11条,共计8981米,都为2米宽的砂石路。

农田防护工程:

项目区在田间道路两侧共规划共种植冬青7252株,其中仁和片区3940株,黄湖片区3312株。

1.1.10耕地质量变化情况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原有土壤养分情况不会被破坏,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工程的建设,田间基础设施初步配套完善。

耕地调整为灌溉有保障的水浇地,田间防护工程有效保护农田,促进耕地的增产,农民增收。

1.1.11建设目标

项目目标是整治原有耕地857.96公顷,其中仁和片区423.75公顷,黄湖片区434.21公顷;整理其他草地和滩涂新增耕地77.32公顷,使耕地面积达到935.28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48.77%。

使项目区达到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农业园区。

1.1.12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期12个月,施工时间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其中2010年10月到11月组织项目招投标和委托监理等筹建工作,2010年12月到2011年9月完成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工程,2011年4月完成农田防护工程,2011年10月完成初验、整改及竣工验收工作。

1.1.13估算投资

项目估算总投资3171.75万元,单位面积投资2.39万元/公顷,即1590.48元/亩。

2项目背景

2.1项目所在县简况

2.1.1地理位置

XX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处豫鄂皖三省的连接地带,雄踞江淮之间。

地理坐标东经114°53″~115°21′,北纬31°52′~32°22′。

县境东连固始,西靠光山,南连商城,北与息县、淮滨隔淮河相望,为豫东南中心,既是通往大别山的门户,又是沟通豫鄂皖的要地。

全县人口77.86万,其中汉族99.5%,回、壮、满、蒙等18个少数民族占0.5%。

土地面积1666.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67.3人。

2.1.2自然条件

XX县处于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春季温暖季节短;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天气晴朗。

年平均日照2258.6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51%。

在农作物生长的旺盛季节(4月-10月),日照时数多在190小时以上,对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非常有利。

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95600焦耳/平方厘米以上,是河南省太阳辐射比较丰富的地区。

气温稳定通过0℃期间的光合有效辐射为225960焦耳/平方厘米,气温稳定通过10℃期间的光合有效辐射为175980焦耳/平方厘米。

全年平均气温14.6摄氏度,大于0摄氏度的积温为5362摄氏度,大于10摄氏度的积温为4860摄氏度,光热资源能够充分满足一年两熟制作物的生长需要。

年均无霜期223天,平均初霜日是11月2日,终霜日为3月25日。

年平均降水738.6毫米。

2.1.3社会经济

XX县下辖20个乡镇,489个行政村,2338个自然村,2003总人口127.17万人,国内生产总产值32959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69344万元,第二产业产值87657万元,第三产业产值72593万元。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提出的原由

(1)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XX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中心,是全国粮食大县和商品粮基地县。

全县2007年耕地面积97万亩,人口77.8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83公顷,是河南省人多地少的县份之一。

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全县人地矛盾存在着日益加剧的趋势:

一是人口基数大,惯性增长导致人口总规模膨胀迅速;二是由于历史原因,本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城乡基础建设欠帐太多,近几年大量补偿性建设占地日益增多;三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县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项建设对耕地的占用明显增多;四是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下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日益扩大,占用耕地现象不可避免发生,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耕地数量减少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开发整理正是缓解这种矛盾的有效途径。

为具体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确保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河南省易地补充耕地管理办法》,以《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为指导,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为目标,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提出本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而为建设项目占补平衡做好储备。

(2)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亟待改善

项目区所在的XX乡片区位于XX县最北边,生产条件不便,当地农民生活一直处于全县较低水平,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5500元。

虽然政府也进行了一些投资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改善,但仍未摆脱“怕旱、怕涝”的被动局面,离高产、稳产田的耕作条件仍有相当距离。

致使当地群众广种薄收,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

这样的社会生态经济条件如得不到及时改善,将阻碍XX县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3)政府重视,群众积极

XX县县委、县政府多年来一直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实现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实施了目标管理,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土地开发整理。

当地群众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挖掘已利用土地潜力的热情高,曾多次利用农闲季节进行中、低产田的改造整治。

1999年以来,全县通过积极推行土地开发整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对已开发整理的土地实施了高效合理的开发利用,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将较大幅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可减缓XX县人口大量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

另一方面,项目区所在地的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极小,耕地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差,农业生产效益低下,至今还没有摆脱落后的面貌。

如果能以本次土地整理为契机,不仅可以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生产效益,而且可以直接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生态建设意义

项目区将按照“田成方、路成框、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进行高标准建设。

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可以提高项目区的林木覆盖率,并起到涵养水源,降低风速,改善田间小气候的效果,构成了稳定性强、生物生产能力较高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了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同时,以土地整理为契机,积极开展土壤改良,通过广施有机肥,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合理轮作等措施,可使项目区土壤团粒结构增加,保水保肥性能增强,耕地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因此,项目建设对区内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巨大意义。

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3.1有关法律法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c)《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3.2相关政策

a)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

b)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63号)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

d)《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e)《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

f)豫国土资发[2005]31号《基本农田整治工作实施意见》

2.3.3相关规划

a)《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b)《XX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