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经度地带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2252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经度地带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经度地带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经度地带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经度地带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经度地带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经度地带性.docx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经度地带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经度地带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经度地带性.docx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经度地带性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经度地带性

1.下列描述的植被变化属于经度地带性的是(  )

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

B.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

C.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

D.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黑龙江省的漠河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

2.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判断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经度地带性的是(  )

A.①—②—③的变化

B.③—④—⑤的变化

C.①—③—⑤的变化

D.①—⑥的变化

3.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地域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水分差异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4.下图所示范围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属于(  )

A.垂直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C.纬度地带性

D.非地带性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

A.说明冬季风到不了玉门关

B.反映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

C.反映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种植杨柳

D.反映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6.下列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

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不同

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

D.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7.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

A.经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8.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下图为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9.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0.影响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1.图中从②到①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2.影响图中从③到④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地质   

D.水分

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要素分布范围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3.图中年均温分布范围最大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草原

C.阔叶林

D.针叶林

14.图中植被分布能体现经度地带性的是(  )

A.热带雨林、阔叶林、针叶林

B.热带雨林、阔叶林、草原

C.阔叶林、草原、荒漠

D.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如图,某地理考察队沿AB一线对澳大利亚大陆进行科学考察。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5.沿AB一线,自然带先后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更替,这反映了自然带的(  )

A.经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6.由A→B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大陆是(  )

A.欧亚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7.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18.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下图为“某大陆中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图”。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9.图中A区域的最可能的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温带草原

20.形成从A到B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光照C.热量

D.地形

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

读“该次旅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21.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2.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A.垂直地带性——气候

B.纬度地带性——热量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

D.经度地带性——水分

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回答以下两题。

23.图示区域被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24.图示区域自然植被具有过渡性,表现为(  )A.自西向东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B.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C.自南向北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D.自南向北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

读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沿北纬某纬线某大陆主要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25.造成该大陆图示自然带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同

B.水分不同C.海拔不同

D.纬度不同

26.该大陆东、西两侧的③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  )

A.均为地中海气候

B.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7.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

28.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高

读“中纬度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29.图中甲、乙、丙自然带分布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经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由低纬向高纬

30.形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海拔

D.地形

31.下图中A—F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带E—G—F的变化是以何种因素的变化为基础产生的?

分析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2)E、C分别表示何种自然带?

对应何种气候?

分析所对应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要分析2019年元旦时A、C两自然带所在地区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32.读世界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大陆西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A→B→C→D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从F→G→H的自然带更替现象,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33.读“中国北部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1)写出自然带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带,B________带,C________带。

(2)这种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受____________条件影响大。

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带性特征在_____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34.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于2019年11月29日至30日赴法国巴黎出席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活动,12月1日至3日对津巴布韦和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于12月4日至5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材料二 图1和图2分别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

(1)自然带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自然带⑤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

(2)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分异规律,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条件的差异。

(3)图中③和⑦自然带的景观均以荒漠为主,其中③自然带所处地区由于终年受___________控制,而降水少。

⑦荒漠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要议题是达成关于2020年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协作。

下列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有______________(多选)

A.北半球自然带北移

B.农业生产稳定性提高

C.多地高山雪线上升

D.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

E.海平面下降

F.全球多地火山喷发

G.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H.低纬地区生活所需能源增加

答案解析

1.C

【解析】经度地带性主要是由水分差异形成的。

2.B

【解析】图中横坐标从西向东表示热量和降水的变化是从高寒逐渐变为湿热,而纵坐标从北向南表示热量由少逐渐增多,所以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经度地带性(降水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逐渐减少)的是③—④—⑤的变化。

3.B

【解析】图形显示经度地带性,因此主要原因是水分差异。

4.B

【解析】由东至西依次出现温带草原、荒漠草原、温带荒漠,这种变化是由水分减少所引起的,也即经度地带性。

5.B

【解析】诗中的“春风”暗射影响我国降水的夏季风,因此从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玉门关)的景观差异属于经度地带性。

6.C

【解析】沿同一纬度,经度递变方向的即为经度地带性,其是以水分为基础划分的,因此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体现了这种分异规律。

7.A

【解析】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主要体现为水分的变化,反映的是地理环境具有经度地带性。

8.B

【解析】我国北方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主要体现为水分的变化,反映的是地理环境具有经度地带性。

9.B

【解析】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是由水分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经度地带性。

10.A

【解析】①→②→③纬度发生变化,热量发生变化,自然带也随着变化。

11.A

【解析】图中从②到①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纬度方向上的变化,体现的是纬度地带性。

12.D

【解析】图中从③到④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的是经度方向上的变化,变化的基础是水分

13.B

【解析】年均温分布范围大的植被南北跨越范围大,读图可知,草原年均温分布范围最大。

14.C

【解析】经度地带性的基础是水分,体现这一规律变化的是阔叶林(降水量较大)、草原(降水量较少)、荒漠(降水量最少)。

15.A

【解析】图示地区为澳大利亚,自A到B的植被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结合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特点可知,AB一线体现的是以水分为基础的经度地带性。

16.A

【解析】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西相距较远,降水量的差异较大,造成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景观差异很大。

17.A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

沿X方向,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是由于水分逐渐减少而导致的;沿Y方向,自然景观由针叶林过渡到温带森林再过渡到热带雨林,符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由热量逐渐增加而形成的。

18.B

【解析】由图可知,M点在X轴上比较接近原点,由上题可知,此地降水较多,应为森林植被景观;在Y轴上,M位于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之间,其热量低于热带而高于温带,可确定为亚热带的自然景观。

而山东丘陵为温带景观,刚果盆地为热带景观,西欧平原也为温带景观,只有江南丘陵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亚热带景观。

19.C

【解析】结合材料和图示信息,A地位于中纬度大陆的东岸,形成气候最有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选C项。

20.A

【解析】从A到B自然带呈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分布,主要是由于海陆位置不同导致受海洋影响不同,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自然带呈现经度地带性,答案选A项。

21.C

【解析】读图,谷岳从北京出发,则出发地点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西进入蒙古和哈萨克斯坦,则从温带草原带过渡到温带荒漠带,进入土耳其则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故选C。

22.D

【解析】读图,谷岳的旅游方向是从亚洲大陆东部向西部,沿途经过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森林带,所以反映的是经度地带性,是由于水分不同形成的。

故选D。

23.D

【解析】图示区域被我国大兴安岭穿过,山脉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正确答案为D。

24.B

【解析】图示区域自然植被具有过渡性,自东向西随着降水的逐渐减少,植被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故选B。

25.B

【解析】该大陆自然带地域分异是东西方向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分。

26.C

【解析】该大陆东、西两侧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相同的自然带。

地中海气候只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7.A

【解析】结合我国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可知,在距海较近的甲地发育了森林,而丙处因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位于中间的乙处草原广布。

28.A

【解析】上述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的结果。

29.A

【解析】图中甲、乙、丙自然景观分别森林、草原、荒漠,反映的是经度地带性。

30.B

【解析】图中甲、乙、丙自然景观分别森林、草原、荒漠,反映的是经度地带性,其形成基础是水分。

31.

(1)水分。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2)E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E自然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是终年受西风的影响而形成的。

C自然带对应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而形成的。

(3)相同点:

都盛行偏西风。

不同点:

A自然带所在地区温和多雨;C自然带所在地区寒冷干燥。

【解析】第

(1)问,自然带E—G—F表现为同一纬度距海远近的不同,因而其变化反映了经度地带性。

(2)问,E、C表示相同的自然带,但因分别处于大陆的西岸和东岸而对应不同的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应从大气环流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方面分析。

第(3)问,2019年元旦时,为北半球冬季,分析此时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即可。

32.

(1)E、F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2)纬度地带 热量

(3)干湿度地带 水分 中纬度

【解析】本题较简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33.

(1)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2)经度地带性 水分 中

【解析】该图显示了自然带经度地带性,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为温带草原带,C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地域分异主要是受水分条件的影响。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34.

(1)热带雨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

(2)纬度地带 热量

(3)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4)ACGH

【解析】

(1)读图可知,①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植被带为热带雨林带。

自然带⑤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所以该地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读图,由非洲自然带分布可知①是热带雨林带、②是热带草原带、③是热带荒漠带、④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自然带从①到④纬度增加,该变化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带性。

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

(3)③自然带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可知,该地处于东北信风带控制,来自陆地,水汽含量少,所以该区域降水稀少;⑦自然带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很难达到,因而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

(4)由于全球变暖,同纬度气温上升,北半球自然带北移,A对。

全球变暖会导致水旱灾害频繁,不利于农业生产稳定,B错。

气温升高,雪线会上升,C对。

南极臭氧空洞与人类发展制冷工业,排放氟氯烃化合物有关,与全球变暖无关,D错。

由于全球变暖,水体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E错。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能的释放,与全球变暖无关,F错。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雪融化量大,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G对。

低纬地区温度更高,夏季需要降温,生活所需能源增加,H对。

故选ACG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