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15 无机物的转化鉴别.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1856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15 无机物的转化鉴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15 无机物的转化鉴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15 无机物的转化鉴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15 无机物的转化鉴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15 无机物的转化鉴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15 无机物的转化鉴别.docx

《福建省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15 无机物的转化鉴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15 无机物的转化鉴别.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高考化学二轮专题 15 无机物的转化鉴别.docx

福建省高考化学二轮专题15无机物的转化鉴别

福建省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15无机物的转化鉴别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

1.(2分)下列关于离子的检验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有Cl﹣

B.向某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则溶液中一定有SO32﹣

C.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则溶液中有K+

D.在某溶液中,先加入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证明该溶液中含SO42﹣

2.(2分)(2018高一下·宿迁期末)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两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    

B.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    

C.化合物AE与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肯定不能发生反应    

3.(2分)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CaCO3和CaCl2溶液的混合物

B.用结晶法提纯NaCl和KNO3混合物中的KNO3

C.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D.用加热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提示:

碘易升华,氯化铵受热易分解.冷却后它们都又重新生成固体)

4.(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说法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氯气有毒,不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Al(OH)3受热分解生成H2O并吸收大量的热量,可用作阻燃剂    

C.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玻璃容器盛放氢氟酸    

D.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5.(2分)(2018高一上·吉林期中)在相同状况下,一个空瓶若装满O2称其质量为36g,若装满CO2称其质量为42g,若装满A气体,称其质量为52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    

B.32    

C.96    

D.64    

6.(2分)(2019高三上·蚌埠期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正确的是()

A

S

SO2

SO3

O2

B

CO32-

HCO3-

CO2

H+

C

Cl2

FeCl3

FeCl2

Fe

D

Al3+

Al(OH)3

AlO2-

NH3•H2O

A.A      

B.B      

C.C      

D.D    

7.(2分)(2019高三上·唐山月考)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HCO3(s)

Na2CO3(s)

 NaOH(aq)    

B.Al(s)

NaAlO2(aq)

Al(OH)3(s)    

C.S(s)

SO3(g)

H2SO4(aq)    

D.Fe2O3(s)

Fe(s)

FeCl3(aq)    

二、综合题(共5题;共17分)

8.(3分)(2016高二下·芒市期末)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______,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

(2)硅主要以硅酸盐、________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3)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________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________个原子.

(4)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SiH4)分解反应来制备.工业上采用Mg2Si和NH4Cl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制得Si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化学键

C﹣C

C﹣H

C﹣O

Si﹣Si

Si﹣H

Si﹣O

键能/(kJ•mol﹣1

356

413

336

226

318

452

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________.

②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________.

(6)在硅酸盐中,SiO4﹣4四面体(如图1)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图

(2)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Si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Si与O的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

9.(4分)(2019高一下·深圳期中)非金属单质A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_______而污染了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C的化学式分别是:

A________;C________。

②请写出C→D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该反应与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10.(3分)(2015高一上·南市月考)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氯化铜________;

(2)硫酸铁________.

11.(2分)(2019高三上·太原月考)捕碳技术是指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的各种科学技术的统称。

许多科学家认为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不仅在理论上可行,很快还会成为一个对付全球变暖的实用武器;目前NH3和(NH4)2CO3等物质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

(1)下列物质中不可能作为CO2捕获剂的是___________。

A.Na2CO3    

B.HOCH2CH2NH2    

C.CH3CH2OH    

D.NH4Cl    

(2)工业上用NH3捕碳可合成CO(NH2)2:

已知:

①标准状况下,11.2LNH3与足量CO2完全反应生成NH2CO2NH4(s)时放出39.8kJ的热量;②NH2CO2NH4(s)=CO(NH2)2(s)+H2O(g)△H=+72.5KJ·mol-1。

则2NH3(g)+CO2(g)=CO(NH2)2(s)+H2O(g) 的△H=________KJ·mol-1。

(3)用(NH4)2CO3捕碳的反应如下:

(NH4)2CO3(aq)+H2O(l)+CO2(g)

 2(NH4)2HCO3(aq)。

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保持其它初始实验条件不变,分别在不同温度下,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

①c点的逆反应速率和d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逆c________V正d(填“>”、“=”或“<”)

②b、c、d三点的平衡常数Kb、KC、Kd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填“>”、“=”或“<”)

③在T2~T4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

(4)用碱性溶液也可捕碳:

在常温下,将0.04molCO2通入200mL0.2mol/L的Na2S溶液中,已知:

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

K1=4.3×10—7、K2=5.6×10—11;H2S的电离平衡常数:

K1=5.0×10—8、K2=1.1×10—12。

回答下列问题

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②充分反应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Na+)+c(H+)=c(HS-)+2c(S2-)+c(OH-)

B.c(CO32-)+c(HCO3-)+c(H2CO3)>c(H2S)+c(HS-)+c(S2-)

C.c(Na+)>c(HCO3-)>c(HS-)>c(OH-)

③计算反应后的溶液中c(H2S).c(OH-)/c(HS-)的值为________

12.(5分)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依据上图,完成下列填空:

(1)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所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________(选填“不变”、“升高”或“下降”)。

(2)工业食盐中含Ca2+、Mg2+等杂质,精制过程中除去这些杂质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粗盐中SO42-含量过高,必须添加钡试剂除去SO42-,该钡试剂可以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下同)。

A.Ba(OH)2    

B.Ba(NO3)2    

C.BaCl2    

(4)为有效除去Ca2+、Mg2+、SO42-,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

A.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钡试剂    

B.先加NaOH,后加钡试剂,再加Na2CO3    

C.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    

(5)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________、冷却、________(填写操作名称)除去NaCl。

(6)用隔膜法电解食盐水时,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防止Cl2与NaOH反应;采用无隔膜法电解冷的食盐水时,Cl2与NaOH充分接触,得到的产物仅是NaClO和H2,则与该反应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三、推断题(共3题;共14分)

13.(4分)(2018高一下·郑州开学考)A、B、C、D、E是中学常见的5种化合物,A、B是氧化物,元素X、Y的单质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相关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X的单质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若试剂1是NaOH溶液。

X的单质与试剂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3)若试剂1和试剂2均是稀硫酸。

①检验物质D的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

②1molC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0.5mol沉淀,需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③某高效净水剂是由Y(OH)SO4聚合得到的。

工业上以E、稀硫酸和亚硝酸钠为原料来制备Y(OH)SO4,反应中有NO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14.(5分)(2019高一上·黄山期末)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R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T为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单质,D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C、F是无色无味的气体,H是白色沉淀。

(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F化学式为________;

(2)B和R在溶液中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H在潮湿空气中变成M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A和水反应生成B和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M投入盐酸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6)“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这是因为“水玻璃”与空气中少量二氧化碳接触,生成了乳白色的凝胶状沉淀的缘故。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7)小苏打可作胃药,请写出其中和胃酸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15.(5分)(2018高一上·深圳期末)现有A、B、C、D、E、F、G、H、M九种物质,其中A为淡黄色粉末,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无色无味液体,E为无色气体单质,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他与题无关的生成物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G、H的化学式:

G________,H________。

D的俗名是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

(3)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强弱:

KMnO4>Cl2>Br2。

限选试剂:

KBr溶液、KMnO4、浓盐酸。

已知: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_,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综合题(共5题;共17分)

8-1、

8-2、

8-3、

8-4、

8-5、

8-6、

9-1、

9-2、

10-1、

10-2、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三、推断题(共3题;共14分)

13-1、

13-2、

13-3、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5-1、

15-2、

1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