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第9讲 古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1637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1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第9讲 古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语文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第9讲 古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语文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第9讲 古诗词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语文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第9讲 古诗词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语文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第9讲 古诗词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第9讲 古诗词鉴赏.docx

《语文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第9讲 古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第9讲 古诗词鉴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第9讲 古诗词鉴赏.docx

语文版广西中考语文检测题第9讲古诗词鉴赏

第9讲古诗词鉴赏

课内古诗词鉴赏

(一)木兰诗

《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

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下面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2.诗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

哪些内容写得简略?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详写:

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准备行装时的活动,奔赴战场时的心态,凯旋辞官,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的欣喜;略写:

军旅生活.这样安排详略一是突出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精神的颂扬;二是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3.说说木兰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既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二)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古诗词一般避免重复用字,而本诗却连用了两个“故乡”,这是诗人的疏忽吗?

为什么?

这不是诗人的疏忽,连用两个“故乡”,表达了游子他乡遇故人时渴望了解故乡人、故乡事的急切心情.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示例:

采用借代(象征)手法,以故乡特有的风物借指(象征)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用问句结尾,引人深思,增强感染力;用叙家常的形式表现眷恋,平淡质朴,诗味浓郁.

(三)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2.(2017·预测)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D )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象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象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解析:

“巴山夜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虚实相生,强调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强烈而缠绵.) 

(四)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第一、二句写了哪些内容?

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分别的时间和地点.朋友分手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烘托了离别的特殊情境.

2.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

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B.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C.“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D.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侧面抒写握别时的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示例: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为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会成为千古名句?

因为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词大多十分伤感,而王勃这句诗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与朋友的友情之深,又写出了昂扬乐观,全无悲观之意,表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怀,所以会成为千古名句.

3.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饱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之情.

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感情的共鸣.

D.诗人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但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关心.

(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016·荆门)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诗人遭遇贬谪的感慨.其中又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指新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个人的沉沦算得了什么.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2016·预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形成鲜明对比.

B.诗歌借用两个典故把自己对亲朋凋零、世事沧桑的伤感表达得委婉、含蓄.

C.“沉舟”“病树”指衰落的旧事物,“千帆”“万木”指成长的新事物,这两句诗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机蓬勃的时代景象,而且蕴涵着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D.这首诗感情起伏跌宕,“暂凭杯酒长精神”流露出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忧愤不平之情.

(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写景,既点明了季节是暮春,又寓情于景,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等感情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次句紧扣诗题,将题目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其中的“过”字突现了诗人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地荒凉的感情.

2.首句中描绘了哪些意象?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示例:

描绘了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南国这种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3.(2016·预测)最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三层意思?

有什么表达效果?

意思:

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表达效果: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八)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鸡鸣日出是传闻之景,同时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浮云”寓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2016·桂林模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保守势力的勇气和决心.

3.(2017·预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九)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示例:

这两句更多的是在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愉.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2.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即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愉,“潭影空人心”,表现了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十)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所展示的画面.

示例:

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

2.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妙在何处.

示例:

“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了,写出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用得好,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高大巍峨的形象.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十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示例:

①情景交融:

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②虚实结合:

写景为实,想象为虚.③动静结合:

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达作者胸襟开阔、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慨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3.(2017·预测)下列对诗歌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十二)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016·海南)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心远”和“悠然”.

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改为“望”.

示例:

不能.“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意趣.

3.(2016·广州)“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3.下面对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 )

A.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

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诗人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

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之“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十三)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其妙处.

示例:

“悬”是笔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更显壮阔.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

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

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3.(2016·玉林、防城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十四)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中的“古人”和“来者”指哪些人?

全诗表达怎样的情感?

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感时伤事,吊古悲今,感慨自己生不逢时.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两个“不见”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

为什么?

不同,前一个“不见”是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是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表现出诗人的感慨.

3.此诗篇幅胆小,但是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十五)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简要分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中“满”的表达效果.

“满”字从听觉角度表现出战争规模之大,唐朝守军面对强大的敌军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2.(2017·预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简要赏析.

示例:

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了什么典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战国时期燕昭王放置千金在黄金台上来招纳贤才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第一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B.第三、四句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铺写悲壮阴惨的战地气氛;其中“角声满天”勾画出了战争规模的宏大,“凝夜紫”则渲染出战争氛围的凝重.

C.第五句诗中的“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

D.第六句诗中的“寒声”指夜寒霜重,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面对着重重困难,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十六)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2.(2017·原创)“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示例: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十七)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夫妻分离.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泣涕零如雨.诗歌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动作和情态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2.本诗十句之中有六句用了叠词,有什么效果?

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

“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是写素手之修美,“札札”是写机杼声之繁忙;“盈盈”是写银河水之清浅,“脉脉”是写相视含情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3.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起首两句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

B.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

C.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妻牛郎和

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二者的眼睛观察他们夫妻的离别之苦.

D.诗歌最后四句承接上文,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慨叹,也暗示了苦痛的根源.

(十八)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分析“山随平野尽”一句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的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描绘了群山远去,平原无际,江流奔涌的辽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初出荆门时喜悦、激动的心情.

3.诗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结尾有何妙处?

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

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出行的目的:

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十九)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016·新疆)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事(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2.(2017·预测)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示例: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消息隔绝,难通音信,此时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强烈的思念.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很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很自然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3.(2016·新疆)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联由“望”入诗:

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二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沙漠纵横散布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结着惨淡的阴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3.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比喻.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想象奇特,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勾画了怎样的图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勾画出一幅空旷寂寥的雪中送别图景.表达了诗人因友人归京而产生的依依不舍的无限惆怅之情和对归途遥远的友人的隐隐担忧.

(二十一)西江月

辛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