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规珍藏版带注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1362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规珍藏版带注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父母规珍藏版带注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父母规珍藏版带注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父母规珍藏版带注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父母规珍藏版带注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父母规珍藏版带注释.docx

《父母规珍藏版带注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规珍藏版带注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父母规珍藏版带注释.docx

父母规珍藏版带注释

《父母规》

开篇诵

天大地大,父母恩大。

山好水好,儿女孝好。

千教万教.莫过家教。

身为父母,责任重大。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上孝长辈,下爱儿女。

长幼互敬爱,合家欢乐。

家和万事兴,天下太平。

第一篇:

父母重

父母重

父母者,大人称,为父母,责任重。

子不教,父母过,教不严,父母惰。

【解释】父母,是“大人”的称号,首先代表的是责任,其次代表的是拥有一定权力的人。

在传统中,一般称呼为官者和父母为“大人”。

大人,是指能够承担责任并且能够理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为使之责任能够更好的完成,同时赋予其一定权力的人。

对父母而言,就是父母对孩子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同时也拥有对孩子的监护权。

【解释】父母对孩子,生了就要养,养了就要教,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就是父母的过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如果教不严,放松、懈怠、不认真对待孩子的教育,也是父母的过错。

关乎子

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及迁。

生之根,命之脉,父母造,一生带。

【解释】人在初生的时候,心性是充满了爱、光明与良知的,在成长的过错中,其人性也是向善的,每个人都想做一个好人,不是吗?

但是如果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人也会很容易受到恶性的污染而变坏。

【解释】父母不光在生育了孩子的身体,还影响了孩子的心智与性情,因此,一个人生命的根脉,都是父母创造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关乎家

子女者,亲有别,善恶缘,父母结。

结恶缘,一家苦,结善缘,全家福。

【解释】人的一生中,有三种最亲密的关系,第一是和自己的父母,第二是和自己的伴侣,第三是和自己的子女。

子女是生命中最亲密的人之一,父母和子女之间是非常大的缘分,但是缘分有善缘也有恶缘。

如果父母能够认识到自己和子女的差异,尊重孩子、慈爱孩子,孩子自然尊敬、孝敬父母,二者的关系处理好了,那就是善缘。

反之,如果彼此关系处理不好,那就是恶缘。

而这个关系处理的好不好,首先取决于父母,所以自古都说“父慈子孝”,没有说“子孝父慈”。

【解释】如果家人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天天吵、日日闹,大家每天都不开心,甚至反目成仇,那就是恶缘,一家人都痛苦。

如果家人间关系处理好了,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和睦,这就是结善缘,全家都是幸福的。

关乎国:

小家国,大国家,小家安,大国定。

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齐,天下平。

【解释】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家庭是国家、社会的基本细胞,只有每个家庭细胞都安定了,整个国家、社会才会安定。

【解释】一个家庭如何才能安定呢?

取决于家庭中的最重要的两个人:

父母。

《易经》中说: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论语》中说:

“父父子子”,说的是父母要有个父母的样子,子女就会有个子女的样子,说的就是上位者(父母)对下位者(子女)的影响。

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反之就是“上梁正,则下梁正”,说的也是“父母修,子女正”这个道理。

父母做好了,子女自然就跟着好了,父母和子女都好了,那整个家就好了,每个家都好了,天下自然就安定和谐了。

第二篇:

父母责

生其身

健康身,第一先,妊娠期,保护安。

寝不侧,坐不边,立不斜,险不沾。

勿染疾,勿疲倦,勿恼怒,勿怨烦。

存正心,起正念,听正语,言正言。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解释】怀孕期间,睡觉的时候不能躺在床边上,以免掉落。

坐的时候不能坐在侧边上,以免滑落。

站立的时候,不能歪斜着身体,危险之地、危险之物,不能去接触,比如近水火处、高处、马路等地,KTV、棋牌室等地,以及毒品、烟酒等都是危险之物,不能沾染。

【解释】怀孕期间,睡觉的时候不能躺在床边上,以免掉落。

坐的时候不能坐在侧边上,以免滑落。

站立的时候,不能歪斜着身体,危险之地、危险之物,不能去接触,比如近水火处、高处、马路等地,KTV、棋牌室等地,以及毒品、烟酒等都是危险之物,不能沾染。

【解释】怀孕期间,要注意保护尽量不要生病,也不要过于劳作产生疲倦,心态要调节好,不能生气发怒,也不能怨恨、烦恼,这都会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

【解释】怀孕期间,要存正心,起正念,保持乐观的心态,听正面的话,说正面的话,避免接触恶言恶语。

爱其心

人世间爱最珍爱之源父母亲

真爱者用心陪赏其优无怨悔

【解释】一个人,身体的成长需要食物的滋养,心灵的成长则需要爱的滋养,人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以后,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成长,因此,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爱,而爱的源头就是父母双亲。

【解释】真正的爱,首先是愿意陪伴,并且用心陪伴;其次是能够欣赏到对方的优点,并且能够包容他的缺点;第三是无条件的爱,对自己的付出无怨也无悔。

如果不符合这三个条件,那就不是真正的爱。

传其德

厚德者能载物明德者能开悟

有德者必有得无求得乃真德

五堂德恒恒德仁义礼智信也

三达德明明德智仁勇最为绝

【解释】《易经》中说:

“厚德载物”,有德,方能载物,财色、权力、名利等都是“物”。

没有德行的人是承载不了的。

《大学》中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德”,就是人的光明自性,良知自性,能够“明德”者,就是充满了爱、光明、良知的开悟者。

【解释】厚德者,自然能够载物,有德之人,必然有所得。

而真正的德,则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去想我做了这些事会有多少德,而是以不求所得,不求回报的心去做,那才是真正的德啊。

【解释】五常德,是儒家提倡的五种恒常不变的德,即仁义礼智信。

【解释】三达德,是《中庸》中提出的“智、仁、勇”三达德,即智慧+慈悲+勇气,这真是最绝妙的一个能量组合啊。

教其礼

不学礼无以立能知书方达礼

礼之道和为贵礼之用敬为最

【解释】《论语》中说:

“不学礼,无以立”。

是指一个人如果不学礼,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知书达礼,一个人能够好好读书,学习了悟经典中的道理,就自然会达礼。

为人父母,要培养孩子好好读书,好好做人,孩子才能在社会上得以立足啊。

【解释】礼,不光指礼貌礼节,还有礼法,最大的礼就是法。

礼之道,除了“礼”的形式,最重要的是“礼”的内涵:

和。

所有的礼都在追求一个“和”字,一个人能够做到“和”,就是最大的礼。

在礼的应用中,保持尊敬的态度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表现形式上有礼,而内在不和气,不尊敬,就是最大的失礼。

养其志

有志者必有义有义者必有气

孟夫子养浩然缘何故志义全

【解释】一个有志向的人,必然是一个有义的人,一个有义的人,必然是一个充满正气的人。

所谓“志气”、“义气”,有志、有义才有气。

气,就是精气神的那个气,是一个人的能量所在。

【解释】孟子说:

“吾善养浩然之气”,为什么?

因为他志义双全。

所以为人父母,要善于培养孩子的志与义,孩子自然会充满正气,充满能量。

护其智

人之智与生具能自觉能自悟

揠苗助徒且误定静虑智慧足

【解释】人的智慧、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能够自我觉察、觉知,能够自己领悟、学习。

【解释】揠苗助长,大家都知道是错误的。

而今天,父母过早的用各种方式所谓“开发智力”,那不就是揠苗助长吗?

揠苗助长,一定是徒劳的,而且会耽误小苗苗,也就是孩子的成长。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启孩子的智慧呢?

其实,孩子的智慧是不需要开启的,因为它本来就是具足的,只要保护好这个与生具足的智慧就可以了。

那么,如何护其智呢?

《大学》中说: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人能够有“定、静、虑”的功夫,自然就会具备充足的智慧。

第三篇:

父母戒

勿失教

一年计在于春一生计在年少

幼一染长十效蒙养正圣功道

小树苗易扶正养习惯修毛病

及长大正则难长欲教子厌烦

【解释】一年的收成,关键在于春季的播种基础,一生的成长,关键在于年少时的培养。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

还真是,你看,一个人,在三岁的时候性情基本就定了,七岁的时候,他的性格、习惯和价值观也基本定型了,这会影响他的一生。

【解释】小时候的一点沾染,长大以后都是十倍的效应,《易经》中说:

“蒙以养正,圣功也”,说的就是在童蒙时代培养孩子纯正的品性,这是培养圣贤的教育之道啊。

【解释】小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很容易扶正。

如何扶正呢?

第一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第二,如果小孩子有什么不好的毛病,不端正的思想和行为,及时给与纠正就可以了。

【解释】孩子小的时候,是比较容易被纠正的,等长大以后,习性、习惯等相对比较固定的时候,就很难被纠正了,那时候家长再想要教育孩子,孩子也会厌烦的。

勿专制

有专制有反造或离经或叛道

以己念强加告生其命夺其好

民主风新家道父子亲不专教

天之道万物耀爱他是非我要

【解释】哪里有专制,哪里就会有反抗。

家庭中如果父母过于专制,孩子就会叛逆,好赖话都听不进去了,甚至离经叛道,走上歪路。

【解释】父母用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就像是把自己的电脑程序,强制性的给孩子装上,让孩子失去自我,完全按照父母的程序运行他的生命,这就是虽然父母生了孩子的命,但却剥夺了孩子的爱好,剥夺了孩子活出自我的权利。

这真是心灵入侵啊。

【解释】从一百多年前开始的民主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打破了封建专制,建立了民主国家,民主的风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家道文化,所以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是多讲亲情,而不能专权专制。

【解释】就像每一个树叶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手纹也都不一样,上天之道,是使万物都能够光耀他的生命,所以,为人父母,应该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要的样子。

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上天之道的遵循。

勿伤尊

子可爱不可辱伤其尊难弥补

苟伤尊怨恨怒加以时亲情无

情绪起要处理勿转迁伤孩子

怨恼烦代相传今到我誓愿断

【解释】孩子要多爱他,而不能侮辱他,尤其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伤害的自尊,是很难弥补的。

【解释】父母如果伤害的孩子的心灵,孩子就会怨恨父母,内心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这样的状态时间久了,就会伤害亲情,甚至导致亲情全无。

【解释】在生活中,谁都会有烦恼,有情绪,但是作为大人,有了情绪要学会处理,不能转迁给孩子,伤害孩子的心灵啊。

【解释】怨恨、恼怒、烦恼,这些负面情绪、负能量,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一代一代的传染,今天到我这里,我能够有幸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发誓要将它们断掉,绝不再传给下一代。

勿宠溺

宠与溺造安逸安其生丧其力

宠与哄患无穷增自我任性重

【解释】宠溺孩子,给孩子创造安逸的生活,看起来是在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因为安逸的生活,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成长锻炼的机会,长大以后缺少生活能力、创造能力。

【解释】宠哄孩子,会助长孩子的自我,任性,如果从小养成自我、任性的习惯,长大后还会按照这样的模式生活,真的是后患无穷啊。

勿比他

以子短比人长信心亡无能量

以子长外张扬增傲慢难成长

【解释】父母不要拿孩子去和别人比较。

用孩子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比,会让孩子失去信心,缺少能量。

【解释】用孩子的长处,四处张扬、炫耀,则会增加孩子的傲慢心,这样孩子就很难继续成长。

勿唠叨

往不咎来不忧当下事当下究

往复言生厌烦不接收且逆反

【解释】我们常说“既往不咎”,对过去的事不要总是提起来,对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也不要去担忧。

就事论事,就当下的事论当下的事,专心把当下的事解决好就可以了。

【解释】一件事情,如果不断反复的去说,就会招致厌烦,对方不但不会接收你的信息,而且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父母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不能唠叨。

那说明是唠叨呢?

“唠”,是口字边上一个“劳”,代表是不断的重复。

“叨”,口字边上一把“刀”,代表的是对方不爱听的话。

所以,一句对方不爱听的话,重复的说,就是“唠叨”。

其实,即使是对方爱听的话,说多了人家也不会喜欢,一句话,说一遍是爱语,说两遍是叮咛,说三遍就啰嗦了,说四遍就成唠叨了。

第四篇:

父母道

孝亲道

男女正天地义夫妇别乾坤理

上孝亲下爱子友与悌和睦矣

【解释】《易经》中说:

“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男女,即夫妇二人,是阴阳之道,是家庭中的两个核心支柱,缺一不可,因此夫妇二人摆正各自的定位是天地间最大的事情。

夫妇有别,出自传统“五伦关系”,而且夫妇关系是五伦关系之始,说的是男人和女人,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巨大的差别,应该按照这个自然差别区分定位,这是天地之间的道理。

【解释】夫妇二人,对长辈,要孝敬,对晚辈,要慈爱,对兄弟姐妹,要互相友爱,这样家庭就会和睦。

爱子道

父爱山爱而俨母爱水爱而慈

俨与慈山水映爱圆满子女幸

【解释】父亲身正示范,以身作则,他的爱,就像山一样,巍峨俨然,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对他尊重而敬畏。

母亲温和包容,协调关系,她的爱,就像水一样,慈祥滋润,是孩子心灵的依靠,孩子与母亲亲密无间。

【解释】父亲和母亲的爱,令孩子对父母双亲既尊重敬畏,又亲密无间,就像山水相映一样,这就是圆满的爱,这就是儿女的幸福啊。

教子道

定家规立家训授家业重家教

修家谱树家风传家德行家道

言是传身是教上之行下必效

教之本慈与孝代代传家之道

【解释】制定家规,这是依法治家;订立并传承家训,强调为人处世的原则,这是以德治家;传授家业,或者支持孩子创立事业,这是事业治家;注重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这是教育治家。

【解释】修订家谱,这是以史治家;树立良好的家风,这是无为而治;传扬家德,祖德流芳,这是以德治家;全家人都一起落实家规、家训、家业、家风、家德,这就是行家道,以道治家。

【解释】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模仿,因此,孩子不是听父母怎么说,而是看父母怎么做。

因此,我们讲上行下效。

所以,父母以身作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语言,只是传达一些信息而已,这就是言传身教的道理啊。

【解释】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对孝道与慈道的传承,能够将孝慈之道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这就是家族兴旺、家业长青的道啊。

沟通道

子女呼及时应子女声要倾听

子女问耐心答呼子女音声恰

【解释】子女呼唤父母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的回应;子女想说的话,想表达的心声,父母要耐心的倾听。

【解释】子女有什么疑问向父母提出,父母要耐心的解答,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既解决了孩子的困惑也增加了父母的知识,而且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也增加了亲子感情。

父母呼唤子女的时候,要用恰当的语调,不能随便对孩子使用命令、呵斥的语气。

如果孩子没有犯什么过错,父母应该温和的和孩子说话。

威严道

威于信子女敬严于律子女听

尚道德明法令耻且格家风正

【解释】父母的威,来自父母的信。

信,首先是父母对自己的信,即对孩子要求的,自己先要做到,如果自己做不到还去要求孩子,孩子就不会听从,父母的威也树立不起来;其次,是对孩子要守信,承诺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这样孩子才会听父母的话,如果对孩子的奖励或惩罚说了但做不到,孩子就不会信父母的话了,父母的威自然也树立不起来了。

父母的严,来自“律”,律,就是纪律、法律、规矩。

家里要明确行为规范标准,如有违反,就要受到响应的处罚。

当“家律”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孩子就会心存敬畏而听从。

家里如果没有明确的规矩、家律,父母只是靠脾气、呵斥去管教孩子,孩子是不会真正敬畏、听从父母的。

【解释】如果一个家庭能够首先崇尚道德,并且使家人明确并遵守家规国法,这就是以德治家和依法治家相结合,家人自然都会知道羞耻,并且自觉自律,这样就是一个良正的家风。

家业道

治业勤持家俭物资足家人安

诗书继继世长忠厚传传家远

知善恶良知显为善业余庆满

存善心言善言行善事厚德然

【解释】工作上要勤奋,生活中要节俭,保持家庭中的物用充足并且有一定的积蓄,这样家人都会安心。

【解释】喜欢诗书、爱好学习的家庭,忠于人事、宅心仁厚的家庭,才会有长久的发展。

【解释】一个人能够知道什么是善恶,这就是良知的显现了,能够为善去恶,就是在不断的积善了,《易经》中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个为善、积善的家庭一定是余庆满满的。

【解释】一个人,一个家庭,如果能够常存善心,多说好话,多做善事,德自然就会越积越厚,厚德载物。

第五篇:

教子观

孝尊观

仁者人亲亲仁不孝亲何为人

德者得师师德不尊师何以得

真孝亲不色难祖宗德流芳远

真尊师敬爱然圣贤智代代传

【解释】《中庸》里说: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说,有仁爱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仁爱,首先要将爱父母亲放在第一位。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双亲都不爱,怎么能说是真正的人呢。

【解释】有德才能有得,有收获。

而尊重老师是最基本的德,只有尊重老师,才能真正从老师那里学习到知识和本领。

如果一个人连老师都不尊重,又如何能学到知识与本领,没有知识和本领,又如何能得呢?

【解释】真正的孝,不是给父母衣食供养而已,而是能够在父母前面保持和颜悦色,并且将祖德传承。

所以,不但在生活上奉养父母,并且能够亲爱父母,保持和颜悦色,这才是真正的孝。

能够将祖德传承,祖德流芳,这才是最大的孝啊。

【解释】真的尊重老师,第一是要对老师恭敬,爱老师;第二是能够将老师的智慧传承下去。

而最大的老师,就是中华民族的历代圣贤,能够把圣贤智慧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真正的尊师重道啊。

学习观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礼乐射御书数全面培重点育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真学者笃行之知行一是真知

【解释】玉好,还需要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否则就不会“成器”,人虽然有智慧,还需要学习,才能懂道理,有创造,否则也不会“成器”。

【解释】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传统教育的六种基本技艺,应该全面的培养,在今天,我们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父母还要在孩子特别感兴趣、擅长之处进行重点培育,使之成才。

【解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中庸》,讲述的为学的方法和次第。

要广泛的多方面学习,详细的研究,谨慎认真的思考,明确的分辨,最终还要踏踏实实地实践。

【解释】真正的学习,最终都要落实到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才是真正的学问啊。

交友观

益三友友直者友谅者友多闻

损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见益友思齐之见不益内省己

严律己待人礼不自私利他益

【解释】《论语》中说: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意思是说: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宽容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解释】见益友,要多向人家学习,见不益友,要多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

然后赶紧去改。

【解释】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对朋友要宽容有礼。

任何事情都不要自私,要多考虑如何利益他人。

我对人人都好,人人就对我都好,最后大家都好。

这就是“你我、我好、大家好、世界好”的道理呀。

婚恋观

首道德次好学勿以利为拣择

勿贪欲勿恋色至莫若灵犀合

同心力利断金同心言臭如兰

同心容容如亲同心赏赏如宾

【解释】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首先要看道德品质,然后看这个人是否好学上进,不要以有没有家庭背景、工作好不好、收入多不多或者长得帅不帅、美不美等利益标准去挑选。

遇到一位有道德又好学上进的对象,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利益吗?

【解释】不要贪恋情欲、美色,重要的是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是否吻合,最大的吻合,是心有灵犀。

就像李商隐的那句诗说的:

即使“身无彩凤双飞翼”,也能够“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多么美妙的爱情啊。

【解释】《易经》中说: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意思是说:

两个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斩断金属,说出来的话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

这是多么美好而有能量的结合。

【解释】二人同心,互相包容,向亲人一样互相包容,互相赞赏,向对待宾客一样相敬如宾。

这是多么美好和谐的相伴。

财富观

俭养廉奢养贪生活中要节俭

量出入不为难无明财莫要沾

穷善己达济他富无骄贫无谄

真财富寿康宁富贵德善终善

【解释】节俭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廉洁,奢侈则会长养一个人的贪婪。

因此,在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节俭生活,珍惜福报,不能铺张浪费,更不能奢靡豪华。

【解释】要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进行花销,不要因为贪欲和虚荣心,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去消费。

要靠自己的劳动付出获得收入,对于来路不明的钱财,或者没有付出就来的钱财,不能要,也不能沾。

【解释】《孟子》中说:

“穷而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说:

“如果自己的能力、事业状况还不够好的时候,就先顾好自己、自己的家庭,如果能力和事业都很好了,就要多考虑为他人服务”。

“富无骄,贫无谄”,意思是说,人生得意、事业发达的时候,不能骄傲,事业不济,生活不好的时候,不能谄媚。

原文出自《论语》: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意思是,子贡说:

“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孔子说:

“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解释】真正的财富,是中国传统关于幸福的五条标准:

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长寿。

长者,指活的时间长;寿者,“死而不亡者寿”,出自《道德经》,指一个人的精神、思想能够长存才是真正的寿。

富贵。

富者,知足者富。

不知足,即使家财万贯了还不知足,想要更多,也是贫穷。

贵者,受人尊重为贵,一个人如果他的为人处事、言行举止端正,即使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也是受人尊重的,就是贵的;反之,一个人如果他的为人处事、言行举止不端正,即使位高权重,那也不是贵,反而更加令人不齿,让人家瞧不起。

好德,就是拥有好的德行,并且不断的行善积德。

善终,就是能够在临终的时候,一切圆满,这才是至善人生。

成就观

修身心养道德为往圣继绝学

齐家正治国能为万世开太平

【解释】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或者拥有多高的地位和多大的权力。

而在于能否自修身以养德,并且能够传承发扬古圣先贤的智慧。

自己能够修身养德,然后把自己的家庭治理好,然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社会做贡献,为社会的和谐创造正能量,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所谓内圣外王也。

最后告

人之者相中迷念中控情中奴

人之间爱欲连五伦中明德显

人之道开悟道了烦恼有福耀

人之德五常德仁义礼智信也

【解释】所谓人,就是容易被假相所迷惑,被观念所控制,被情欲和情绪所驱使。

【解释】人与人之间,容易被情爱、欲望所连接,俗称“七情六欲”。

七情是《礼记》中提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包括视觉上的见欲、听觉上的听欲、嗅觉上的香欲、味觉上的味欲、触觉上的触欲、意觉上的意欲。

而人的明德——良知与品德,都是在五伦关系中的磨炼中产生的,即在夫妇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朋友关系和职场关系中,不断的将自己的自我习性和坏情绪磨炼掉,恢复原本的良知与品德。

【解释】人的德,最根本的是儒家所倡导的五常德,五种恒昌不变的德,即仁义礼智信。

将此五常德落实到五伦关系中,是为“人之德”。

【解释】人的道,就是一条开悟的道,开悟能够了却烦恼,并且拥有幸福人生。

这里说所说的开悟者,不是宗教概念的开悟者,而是能够摆脱“概念形象、自我观念、思虑情绪”所控,没有分别对立之明者,是拥有“自觉道德文明”与“向善利他精神”之正能量的创造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