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三课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0874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三课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三课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三课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三课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三课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三课制教学设计.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三课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三课制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三课制教学设计.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三课制教学设计

名人故事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整合“三课制”教学设计

设计人:

周俊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3篇人物故事。

故事语言简洁,内容紧凑,分别讲述了大禹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也要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故事。

按传统教学参数要求13--15课时的课本学习任务和内容,整合后,集中运用7课时的时间完成。

其余时间引领学生阅读主题丛书,以及开展其他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

在授课过程中我根据需要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着重体现语文主题学习的特色:

本单元字词和《语文园地六》识字加油站,字词句的运用,我的发现作为一个学习板块,一类字的书写作为一个板块,《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一个板块,《大禹治水》一个板块,拓展阅读和语文园地六的我爱阅读,以及日积月累一个板块,实践活动一个板块。

总体构思:

整个单元的设计分为三个模板:

模板一:

三课制之一(教材内课文)(7课时)共分为四个板块展开教学:

板块一:

名人故事-----预习(2课时)。

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尽可能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字词画出来,请教老师和同学,初步感知课文,感知名人的高贵品质。

板块二:

识字,写字(3课时)在板块一的基础上,巩固已经认识的生字,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重点解决存在的困难的生字,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识字方法的总结。

要求学生把会写的字写正确,漂亮,掌握写字规律。

板块三:

《大禹治水》精讲(1课时).板块四:

单元整合课《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1课时)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模板二:

三课制之二(课外阅读)(2课时)阅读关于名人故事的书籍,进一步感受名人的高贵品质。

模板三:

三课制之三(综合性活动课)(3课时)通过看,说,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名人的高贵品质。

模板一:

三课制之一(教材内课文)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扁”、“洪”等47个生字,会写会用“灾”、“忘”等24个。

⒉在识字教学中,继续引导学生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汉字,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⒊理解本单元的新词,鼓励学生继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卖课文

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名人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6.有收集伟人故事,了解伟人,感悟名人的高贵品质,积累励志名言,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

与人交流学习成果,在交流和展示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理解和积累新的词汇。

难点:

感受名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提纲

教学思路:

教学本单元时,要突破传统的课堂的概念,实现学科间的融合,课内外的结合。

可以引领学生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也要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故事。

收集伟人故事,了解伟人,感悟名人的高贵品质,积累励志名言,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

与人交流学习成果,等一系列语文综合活动,加强学科整合,提高单元教学的整体效益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充分读书预习,勾画并尽量解决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标出自然段。

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感知名人故事------预习(2课时)

预习内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流程

自主识字--------交流识字--------初步感知课文

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第一单元的生字,尽可能读准字音;在文中将生字和生字宝宝的好伙伴(词语)画出来并读一读。

不认识的字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请教同学或老师。

初步感知课文,感知名人的高贵品质。

板块设计

板块一:

自主识字

运用熟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板块二:

交流识字

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并将生字宝宝和它的伙伴画出来读一读。

板块三:

初步感知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知秋天。

单元预习达标卡

项目

预习内容

自学要求

小组

评价

第15课:

千千万万采用洪水灾难

当时经常河道土地家乡可是安居乐业到处百姓认为

1.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准确熟练认读

2.利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记住字形

3.口头组成帮助记忆

第16课:

扁担同志带领队伍会师红军常常来回战士白天晚上怎样

第17课:

难忘泼水节火红一年一度因为四面八方龙船花炮欢呼人群欢乐清水

语文园地六:

轿车救护车摩托车消防车渔船货船游轮科学考察船

读本单元第六组内容:

《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1.《大禹治水》大禹()坚持治理洪水,()次过家门而不入,最终()

2.《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和()坚守()一起到路陡()茅坪挑粮的故事。

3.《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到西双版纳和()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要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第二板块:

识字、写字(3课时)

教学流程

交流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检查识字----观察写字规律——写字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并汇报识字方法,接下来运用这些识字方法小组内交流识字;小组汇报有困难的字,请其他组的同学或者老师帮助克服困难;教师指导识字。

对要求写的字,要认写结合,先认后写。

要求不仅语言环境中能认,单独出现也能认;引导学生找出要求写的字的规律,根据规律分析字形,注意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教师重点范写。

识字板块设计

一.交流识字方法

孩子们,平时你们都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小组内讨论一下。

你是怎样运用这些方法的?

小组内运用这些方法识字。

1.生活中与动作中识字:

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养成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的习惯。

重点放在易错、易混淆、结构复杂等字、词上面。

如:

担(提手旁的字与手有关,表示手上的动作)担·抽

如:

洪(三点水的字与水有关)泼,泽

2.归类识字

(1)基本字加偏旁识字。

马+史=驶士+心=志虫+它=蛇

(2)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3.编字谜检查

4.换语境识字

5、在词语中认字:

三:

写字

1,认字(小组长带领组员识字)

2,引导学生观察写字规律。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第三板块:

精读指导课(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文《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生字。

培养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会用课后词语说句子。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融入文本,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大禹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体会文本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大禹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大禹。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他治水的故事。

谁来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过渡:

课题读得很棒,故事中的词语你会读吗?

  2.出示词语:

  洪水淹没无家可归冲倒治理千辛万苦制服安定代代相传①谁来读一读?

(评:

读得真棒)

  ②下面来开火车读。

小火车开起来——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2.在情境的渲染下问:

从刚才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仿佛又听到了什么?

可以追问:

你觉得当时的洪水怎么样?

(凶猛、可怕)

  4.(交流)出示句子:

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指名读。

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

  

(2)指名说(滔滔淹没冲倒)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如果读不好,引导:

洪水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多么令人痛恨,该怎么读?

  5.指导理解“无家可归”

  

(1)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了,什么“叫无家可归”?

  

(2)是的,没有家回去只能四处流浪就叫“叫无家可归”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

(难过、伤心)

  (3)带着这种心情,谁能读好这个词?

a.读得再慢一点,声音再低一些b.指名读c.一起轻轻地读

  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出示: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

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

板书:

治理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

(决心还不够坚定!

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

(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

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

(提醒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谁来说说你画的是哪一句?

  板块二:

感受“治水”艰辛

  出示: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这句话中有两个词都带有千和万,你知道是那两个词?

这里的千和万指的正好是一千座,一万条河吗?

(不是)那指的是什么?

(很多很多的山和河)

  2.你能读出山和水的多吗?

出示词卡:

“千山万水”指读、齐读。

  3.同学们,禹要查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4.看图

  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

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千辛万苦”

  5.谁再来读读这个词?

出示词卡:

“千辛万苦”指读、齐读。

  6.猜想一下:

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

遇到哪些困呢?

(提示比如:

当禹带的干粮吃完了,会怎样?

当他禹遇到一只黑熊向他扑来又会怎样?

  7.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

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8.理解了词语再来读这句话,相信一定能读得更棒。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

除了这儿,禹还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出示: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是哪一个词?

(齐答):

九条、九座

  这里的“九”又指什么?

指名回答

  2.是的,这里的“九”指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多不容易呀!

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特别注意读好这些动词加红,挖通、劈开、引导)生有感情地练读。

  可是禹总结了父亲的教训,采用了疏的方法,引流入海取得了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三、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配乐讲故事。

  2.大家听得很投入。

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其实就是文中第3小节的内容,自己用心地读一读吧。

  3.读完了,王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

你会填吗?

(不准看书呦)

  4.出示: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都是数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

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

四千七百多天哪!

大禹竟然一次都没有回过家,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3)漫长的13年,4700多个日日夜夜呀,这些数字最能打动人们的心,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

  5.是呀,儿子10多岁了还没见过父亲,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

(创造地录音欣赏)

  6.听了这段对话,你知道禹舍弃自己的小家为的是谁?

(老百姓)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

  出示:

“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过渡:

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禹苦苦地干了13年,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四、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齐读最后一小节。

板书:

制服

  2.孩子们,听到洪水被制服了,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

(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出示:

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1)引读。

什么叫“代代相传”?

比如爷爷告诉爸爸,爸爸告诉儿子,儿子再告诉孙子就叫做“代代相传”

  

(2)出示词卡读好“代代相传”。

  6.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有个疑惑,课文中都说是禹禹,为什么课题和结尾却说是大禹?

(因为他能为民造福是位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板书:

英雄

  7.带着尊敬再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五、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一)指导生字:

被制

  1.观察字形:

你发现了什么?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被:

左右结构。

学习新偏旁“衣字旁”制:

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第四板块:

精读整合课(1课时)

教学内容:

本单元课文《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内容整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

2、通过朗读、学习,感受名人的高贵品质,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思路:

一,单元整体感知。

1.《大禹治水》大禹()坚持治理洪水,()次过家门而不入,最终()

2.《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和()坚守()一起到路陡()茅坪挑粮的故事。

3.《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到西双版纳和()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二,合作交流,互动释疑。

学习《朱德的扁担》

一、民谣导入:

1、出示歌谣

同学们,在当年的井冈山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朱德挑谷上山,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知道这首民谣是讲什么吗?

(朱德挑粮)

2、这节课我们学习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指导读好这句话。

2、是啊,当时井冈山上缺粮,朱德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多好啊!

可是,战士们为什么要藏他的扁担呢?

认真读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原因,用波浪线画下来。

3、过渡:

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连夜在赶做扁担,夜那么深了,可他还在煤油灯下用力的劈,认真的削,仔细的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个晚上,赶做了这样一根扁担,当第二天早晨,他拿着扁担走出来时,战士们还忍心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吗?

因为大家知道,他们藏了,朱德还会再做,这样只会让他更累,战士们不忍心啊!

而且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啊,大家是不忍心再藏,不能再藏了。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齐读)不料,朱德……三个字。

所以大家见了(引读)越发敬爱……他的扁担了。

因为大家知道,他就是一个和战士们

学习《难忘的泼水节》

一、导入新课,突出主题,点明重点。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的小故事。

让我们一起说出故事的名字,生齐读课题。

(指导生读出温情的语气来)

什么是泼水节呢?

出示图片,师进行解说:

当火红的凤凰花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非常隆重,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每年都要举办一次。

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就成了难忘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图文对照,品读课文。

  过渡语:

伴着凤凰花的花香,踏着象脚鼓的鼓点,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难忘的泼水节。

1、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1961年的泼水节,看到人山人海的场面,我突然想做个现场采访(师现场采访)“请你谈谈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傣族人民对这次泼水节的向往之情。

看文中是如何描述的呢?

(请看大屏幕)仔细看,认真听(师范读)生小声试读,指名生读。

指导读时突出“特别”二字。

  过渡:

得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民高兴极了,请你用“——”划出他们是如何欢迎周总理的?

(同桌交流一下)

  过渡:

在欢呼声中,一个和蔼可亲的伯伯来到人群中,(请看大屏幕)来,认识一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师在图上边指着边解说。

(只见他上身穿着对襟白褂,下身穿着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水红色头巾,看他的表情,文中有一个词语用得非常好,看谁的眼睛亮,一下子就能找出来。

  指名生上前边指边描述。

以后描写人物时也可以从穿着入手,我们可以现场实践。

现场找一生为例进行描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理的祝福温暖着傣族人民的心,他们也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敬爱的周总理,傣族同胞们,让我们一起把祝福送给他。

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2、情感升华。

   相隔遥远的时空,我们都能感受到那份幸福,那份快乐,那么作为和周总理欢度泼水节的傣族人民,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让我们一起把情感抒发出来吧。

(请看大屏幕)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感悟深情

推荐阅读《开国元帅的故事》《周恩来的故事》

 教学反思:

模板二:

三课制之二(阅读拓展)2课时

课型:

课外阅读拓展课

教学内容:

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篇目和《语文园地六》的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

1,《孔融让梨》2,《鲁班造锯》《黄香温席》

教学目标:

1,读准同步阅读课文的字音,读通句子。

2,从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

设计思路:

板块一:

课前预习。

板块二:

当堂朗读。

板块三:

质疑感悟。

教学流程:

板块一:

课前预习

1,圈一圈:

认真阅读拓展阅读课文,圈出课文中不认识和难读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标上字音。

2,认一认:

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师生共同认读这些生字,可采用多种识字方法。

3,读一读:

出示难认识的字,用多种方式练习认读。

板块二:

当堂朗读

1,教师引导,运用多种方式练习朗读,达到人人朗读过关,篇篇课文的得熟练。

2小组内朗读比赛。

板块三:

质疑感悟

一,总体感知。

《孔融让梨》讲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一家人在家里吃梨,孔融拿了一个()

自己吃,把一个()给家人吃。

《鲁班造锯》讲的是()到山上去找木料。

带齿的茅草把鲁班的手(

),鲁班仔细的观察带齿的茅草,最后发明了()。

《黄香温席》讲的是一个叫()的孩子,他九岁的时候()就去世了,黄香看到父亲身体差,()给父亲扇凉席子,()给父亲把被窝温暖和。

二,合作交流,互动质疑。

1,这三篇课外阅读的主人翁分别是谁?

2,这些主人翁有哪些高贵的品质?

3.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主人翁好品质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三.汇报交流。

1.孔融为什么自己吃小梨,把大梨让给家人吃?

2..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

3,黄香为什么给父亲扇风和温席?

四.学习这三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五.老师总结。

这三篇课外阅读,都是通过一个故事来反应名人的好品质,孔融让梨这件事赞扬他谦让,鲁班造锯赞扬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

黄香温席这件事来赞扬黄香

孝顺,懂事。

六.讲讲知道的名人故事。

孔融让梨

有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名字叫《孔融让梨》,一直讲到现在。

  古时候,有个男孩,名叫孔融,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在孔融四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爸爸买来了许多梨,妈妈端来了一盆洗干净的梨。

哥哥们让孔融先挑。

孔融看了看,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爸爸看了觉得很奇怪,就问孔融:

“这么多的梨,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而是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

“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应该给爸爸妈妈、哥哥吃。

”爸爸又问:

“你还有一个小弟弟哩,最小的可以给小弟弟吃啊?

”孔融说:

“我比小弟弟大,我是哥哥嘛,大的应该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了高兴得直点头:

“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大的留给爸爸妈妈、哥哥弟弟,最小的留给自己。

  从故事中我们认识到:

我们从小就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尊长的习惯

鲁班造锯

鲁班是我国春秋时期有名的工匠和发明家。

相传木工用的锯,就是鲁班发明的。

有一回,鲁班带领着大家建造一座宫殿,需要很多很多大木料,于是让他的徒弟们上山去砍树。

当时还没有锯,砍树全靠斧子,一天砍不了几颗。

鲁班很着急,就亲自上山去看看。

山很陡,鲁班抓住树根和杂草,一步一步往上爬。

忽然,他的手被一根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

一根小草怎么会这么厉害?

鲁班仔细一看,发现小草的页子边上有许多小齿。

他在手指上试了试,一拉就是一道口子。

这可提醒了鲁班,他想:

如果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斧子砍的快得多吗?

鲁班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一试,果然又快又省力。

鲁班就这样发明了锯。

后来,人们不断改进,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锯。

黄香温席

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他是父亲含辛茹苦地带大的,自小看到父亲为了自己的成长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每天为自己的生活操劳,黄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于是黄香总是会为父亲分担很多的家务,能够自己做的事情绝对不让父亲给插手。

父亲的身体也一直不太好,夏天睡在床上总是出汗而冬天根本就睡不暖和,这可急坏了黄香。

为了能让父亲睡个好觉黄香在炎热的酷暑,就会拿个蒲扇帮父亲把凉席扇凉了之后再让父亲睡上去,有时候半夜爬起来还会给父亲打扇;黄香明白冬天的寒冷是最难熬的,尤其是父亲睡不暖就更加难熬,于是他每次都会帮父亲睡暖了被窝之后再让父亲睡进去。

黄香的所作所为让父亲看得热泪盈眶,多有心的孩子啊!

黄香明白想要让父亲过上更好的生活就要好好学习,他熟读经书,写出来的文章文采非凡,得到了人们的称颂。

 

模板三:

三课制之三实践活动课(三课时)

教学内容:

板块一:

收集名人故事,讲故事。

板块二:

看图写故事。

板块三:

写话评讲课。

《名人故事大会》主题班会(1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名人事迹,畅谈理想,使每位同学树立起21世纪主人翁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教学形式:

问答比赛、讲故事、讨论、小品

班会过程:

  一、了解名人立志的故事和警句

  主持甲: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您们好!

今天我们的班会课主题是:

理想、立志。

理想是一个崇高的字眼它犹如浩翰海洋中的灯塔,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生活中常常可以发现,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虚度光阴;有的人一愤骥足,勇往直前。

这是什么原因呢?

就是理想和意志在起作用。

  主持乙:

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以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自己的志向作不懈的努力,一些有理想、

  有抱负的人在别人叹息、厌世、游荡玩乐的时候却挥汗耕耘。

中国有大量歌颂理想和立志的警句。

下面我们说一些名人名言,请同学们猜猜作者是谁。

猜对的同学会得到一份小小的奖品。

  甲: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孔子)

乙: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乙:

青年应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

   (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