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9 谏太宗十思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0305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9 谏太宗十思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9 谏太宗十思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9 谏太宗十思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9 谏太宗十思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9 谏太宗十思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9 谏太宗十思疏.docx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9 谏太宗十思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9 谏太宗十思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9 谏太宗十思疏.docx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9谏太宗十思疏

语文·必修4(粤教版)

19 谏太宗十思疏

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

“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

”上笑曰: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译文:

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

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不再发怒了。

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

“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

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

”皇上笑答:

“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

”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上奏,藏到怀中。

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竟然死在皇上怀中。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壅蔽(yōnɡ)    疏浚(jùn)

黜恶(chù)身无长物(zhǎnɡ)

B.崇峻(chónɡ)殷忧(yīn)

塞源(sāi)百战不殆(dài)

C.谬赏(miù)垂拱(ɡònɡ)

盖寡(ɡài)言简意赅(ɡāi)

D.娱乐(yú)栖居(qī)

契机(qiè)咬文嚼字(jiáo)

解析:

A项,“长”应读“chánɡ”;C项,“拱”应读“ɡǒnɡ”;D项,“契”应读“qì”。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  )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解析:

A项,振—震;B项,简—拣;D项,读—逗。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点字的含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高山仰止,景行不止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解析:

A项,通“影”,影子;B项,“景行hánɡ”原为“大道”,喻高尚的德行;C项,日光;D项,景致,景色。

答案:

B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保无疆之休      休:

休息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物:

事物

C.虽董之以严刑董:

督责

D.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冲:

冲动

解析:

A项,休:

美好;B项,物:

他人;D项,冲:

谦虚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解析:

A项,根本,古义:

树木的根,今义:

主要的,重要的。

B项,纵情,古义:

骄傲,今义:

尽情。

C项,骨肉:

古今都指有血缘关系的人(父母兄弟子女等)。

D项,以为,古义:

把……当作,今义:

认为。

答案:

C

6.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解析:

A项,“安”,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安宁”;B项,“正”,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端正”;C项,“乐”,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乐”;D项,“弘”,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弘扬”。

答案:

C

7.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 ④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

①②助词,无义;③助词,的④代词,它,代“天下”。

答案:

D

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月出于东山之上

解析:

B项为宾语前置句,例句和其他项都属于状语后置句。

答案:

B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忖度(cǔn)     笑靥(yǎn)

瞋视(chēn)孽根祸胎(niè)

B.懵懂(měng)嫡亲(dí)

伺候(cì)敛声屏气(píng)

C.蹙缩(cù)踌躇(chóu)

形骸(hái)少不更事(gēng)

D.沮丧(jǔ)刹车(shā)

模样(mó)皮开肉绽(zhàn)

解析:

A项,“靥”应读yè;B项,“屏”应读bǐng;D项,“模”应读mú。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巉岩  崔嵬  峥嵘  放诞无礼

B.青冢  溯漠  迁谪  百无聊赖

C.苍海  戳穿  敕造  漫不经心

D.忌讳  寒喧  朱拓  蜂拥而至

解析:

B项,溯—朔;C项,苍—沧;D项,喧—暄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块巴掌大的端砚上,雕刻着水泊梁山的108位好汉,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鬼斧神工。

B.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彩旗飘扬,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C.有了疾病,要正确对待,不要恐慌,也不要不以为然,要积极认真治疗,治疗务必彻底,不要半途而废。

D.庞大的市场需求促进了节能环保产品的发展,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仿冒产品也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解析:

A项,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B项,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不合语境。

C项,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正确的。

此处应为“不以为意”。

D项,雨后春笋:

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

色彩不当。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组是(  )

A.我省将实施和制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重点建设300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B.一个社会有没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是这个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已经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

C.经典的魅力在于,经典作品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不仅指向现实,也指向未来。

D.恒丰箱包有限公司是全市箱包行业中历史悠久的一家外贸企业,产品档次之高,品种之全,是一个拥有出口权的厂家。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应为“制定和实施”;B项,两面对一面。

应分别在“社会”后、“持续”前加上“能不能”之类的词;D项,搭配不当,主语“产品”和宾语“厂家”不搭配。

答案:

C

5.与前后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个比喻句是(  )

夜色浓了,灯亮了起来。

环绕在海湾沿岸山坡上的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了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__________________,和那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A.像散落在蓝色天鹅绒上的颗颗钻石

B.像一串流动的珍珠

C.像夜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

D.像无数个在水面舞动的小精灵

解析:

要注意以下两条重要信息:

一是“环绕在海湾沿岸”,隐含“串”“线”之意。

从这一角度来看,A、C、D三项皆描写“面”“片”(天鹅绒、夜空、水面)之景象,皆不恰当;二是“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显示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若描写的是一种静态的景象(A项),那自然不合适。

答案:

B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

兴作,建筑

B.则思谦冲而自牧牧:

放牧

C.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滥:

过度,无节制

D.简能而任之简:

选拔

解析:

B项,牧:

约束。

答案:

B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

是一个词,“认为”的意思

B.则思正身以黜恶正身:

是两个词,意思是“使自身端正”

C.何必劳神苦思何必:

“不必”的意思

D.信者效其忠效:

仿效

解析:

A项,“以之为”的简称,为两个词;C项,“为什么一定要……”;D项,“效”意为“献出”。

答案:

B

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

以:

①来,连词表目的;②而,连词表因果。

之:

③他;④的。

答案:

D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

B.作为一名君主,奖赏和刑罚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

D.治理天下要任人唯贤,放手让百官自己去处理职责内务。

解析:

A项,这两条是戒奢侈。

答案:

A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魏征,巨鹿人也。

近徙家相州之内黄。

武德末,为太子洗马。

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

“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

“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琏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

太宗曰:

“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

良治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

帝极欢,谓侍臣曰:

“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

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

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

后数日,薨。

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

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

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

太宗后尝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因泣下久之。

乃诏曰:

“昔惟魏征,每显予过。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

言而不用,朕所甘心;周而不言,谁之责也?

自斯已后,各悉乃诚。

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雅有经国之才    雅:

一向

B.寻以疾乞辞所职寻:

不久

C.古之名臣,何以加也加:

超过

D.遂其所尚遂:

于是

解析:

D项,遂,动词,成全。

答案:

D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朕拔卿于仇虏之中    而况于明哲乎

B.便为人所宝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振之以威怒

D.言而不用,朕所甘心择善而从之

解析:

A项,介词,从/介词,对于;B项,均为“介词,表被动”;C项,连词,来/介词,用;D项,连词,如果/连词,表顺承。

答案:

B

12.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B.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C.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D.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答案:

C

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与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C.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D.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解析:

A项,“一开始”不正确;B项,“假托生病”错误;D项,“放弃自己建造小殿”错误,文中只是说“辍其材为造”。

答案:

C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斯已后,各悉乃诚。

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

若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

(2)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

(3)从今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

参考译文: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

不久前搬家至河北相州内黄。

武德末年,他担任太子洗马,看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

太宗已经杀了隐太子,召见魏征责备他说:

“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

”旁人都为他的处境担心,魏征镇定自如,缓缓回答说:

“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难,太宗听后肃然起敬,给他优厚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

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

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

太宗每次与他谈论,没有不高兴的。

魏征也很高兴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

太宗又慰劳他说:

“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

若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

”贞观三年,一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深谋远虑,对朝廷有很大帮助。

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琏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解除职务,只挂一个散官的头衔。

太宗说:

“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中央枢要之职。

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

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

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

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

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呢?

”魏征才停止辞职申请。

贞观十二年,太宗因为皇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

太宗非常高兴,对侍从的大臣说:

“贞观之前,跟随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

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提出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被天下人所一直称道的,那就只有魏征了。

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

”于是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

不久魏征生病了。

魏征家里本来没有正厅,唐太宗当时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五天就完工了。

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褥子,成全他朴素节俭的风范。

过了几天,魏征病逝。

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悼,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

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受的租户为九百户。

太宗经常对左右说:

“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事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我过去常常注意保持这三面镜子,来谨防自己犯错误。

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因而伤心地哭了很久。

于是下诏说:

“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

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

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

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

所以我一方面虚心听取群臣意见,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过失。

如果臣子提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那是我咎由自取。

如果我准备采纳意见却没人提出,是谁的责任呢?

从今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

三、语言运用

15.根据内容、句式的要求补写句子。

要求:

(1)续写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使整段文字衔接顺畅,文意贯通;

(2)①②处的句式与前面举例的句式相同,要另举事例;(3)③句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给整段文字作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

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谏讽,又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①假如当初蔡桓公虚心听取扁鹊的意见,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或:

假若当初项羽能从谏如流,接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的结局呢)?

②如果当初唐太宗不采纳魏征的劝告,怎么能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呢?

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或:

是否能接纳意见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16.请你以唐太宗的口吻,给魏征写几句话,表达读了《谏太宗十思疏》后的感受。

要求:

①内容充实;②用语得体;③不需要写称呼、署名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如今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我似乎也有些得意忘形。

但看了你的劝谏书后,我深感自责,现在才明白,要想使国家免蹈前朝覆辙,就必须居安思危,竭诚待下,实现爱卿所言的“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治国境界,那样我也就问心无愧了。

 

善始之论

伏闻上古之年,盘古奋威,混沌初开,已而清者上浮而为天,浊者下沉而为地,玉宇澄清,此天地之始也。

天地既有,女娲圣眷,水土相融,塑为人形,此人之始也。

火麟昂首,凤舞九天,司禽总兽,此鸟兽之始也。

天地无涯,万物齐一,皆有其始。

燧人氏授民以火,有巢氏教民以居,神农氏诲民以耕。

自三氏以降,千秋万代,日渐兴旺。

此三人者,启我辈世代衣食之始。

黄帝驾车御剑,破蚩尤于九州,启炎黄千年之史;武王吊民伐罪,灭成汤于朝歌,启周室八百之岁。

凡一朝一代,欲有盛世者,必求善始,使开国以弊,则无望长存,复何求安民富国邪?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可见善始之用也。

魏征有言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凡君子欲展鸿图之志者,必求善终,亦不忘善始。

盖若无善始,纵有善终,亦有憾于始也。

直如属文之时,若无凤头,徒有猪肚、豹尾,亦难尽善也。

古人云:

“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是故君子不肯碌碌无为,庸庸一生。

但有才智,必欲有所作为,并求善始而善终。

人既为百灵之长,则当求尽善尽美,而不可舍其十之一也。

古人重善终,保晚节,不计前事,不责善始。

然今之人也,与先人异甚,每每追安逐逸,不愿披荆斩棘。

创业维艰,畏之者十之八九也。

然其一旦有其始,必战战兢兢,克勤克俭,以求善终,何也?

惜其始之不易也。

正如属文者,若妙手偶得,已有凤头,能不竭智以求猪肚与豹尾乎?

今之众人,闻百家之言,受千秋之都,可为圣人师者,亦有十之一二,然终无人可为圣者,何也?

乃无善始之念,莫敢为天下先也。

古有王羲之以己之于古人为逊。

以为“世殊事异”。

吾以此言为然也。

今之众人,莫不求猪肚之实,欲豹尾之力,独鲜有重凤头者,每草草于其始。

余以为庠序之中,先生堂上,不教善始之道,为大谬也。

若能以善始之道诲人,俟人人善始之时,则自能人人善终。

使人人善始,则业各可取;使各致其业,则事无不成。

若有如此之民,则不愁教化,不虑动乱也。

至于物阜民康,国盛家强,垂拱而可得也。

善始之道,于今为稀,于古为常。

若人人得其三昧,则兹世不可不清明也。

愿斯志之永固兮,东终古而未央!

(本文来自《作文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