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非选择题训练历史.docx
《高考非选择题训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非选择题训练历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非选择题训练历史
版权所有不准外传违者必究
2010年高考历史考前非选择训练题(22题)
中国古代史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
……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
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
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唐人杨绾云:
“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
”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
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说明两者的关系。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及影响。
(5)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演变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乡音歙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
半是新城半旧城,旧城寥落少人行。
移来梗子中间住,北贾南商尽识民。
——(清初)何嘉埏《扬州竹枝词》
材料二徽商“食必膏梁,衣必文绣,一婚嫁丧葬,堂食饮食,衣服舆马,动辄费数十万”。
——《扬州画舫录》
在徽商的大力扶植之下,徽属各县书院林立,仅歙县“书院凡数十”。
族中弟子有“贫而不能学者”,徽商往往招入家塾,“悉力扶植之”。
——《中国十大商帮》
天顺、嘉靖年徽人王友揽“商于庐……爱庐之风俗淳朴,买田千余亩,购屋数十楹。
”
——《歙县泽富王人宗谱》
祁门人胡天禄经商致富,“族人失火焚居,天禄新之。
又建新宅于城中,与其同祖者居焉。
输田三百亩为义田,以备祭祀及族中婚葬丧嫁及族中贫无依者之资。
”——《安徽通志》
材料三若夫翠华(指封建官僚)莅止,情殷瞻就,供亿丰备,尤为前所未有。
至于大庆典、大军需,淮商捐输或数百万,……其余寻常捐输,难以枚举。
……故商为四民之末,盐商特邀圣主之恩,或召对,或赐宴赏赉,有厚拟于大僚。
——王守基《盐法议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徽商资金的流向。
从近代化的角度看该流向对我国经济带来怎样的不利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商人的行为,并分析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路问仁于孔子。
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一一《论语》
材料二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一一《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一一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五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一一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
原因何在?
(3)据材料四指出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并分析其本质目的。
(4)据材料五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与朱熹有何不同?
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二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三民国三年,某君遇见一个老农,该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该君“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该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
材料四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政府为实现“揖美追欧”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措施。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你是如何理解的?
(3)材料四中林伯渠的观点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
造成作者这种认识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4)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认识和评价中,你认为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便偏废。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
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一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辫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产生该思想的背景。
(2)材料二、三在手段、目标上有何差异?
分析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3)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我们如何看待此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轨迹。
中国现代史
6.2009年中国举办了“俄语年”,2010年俄罗斯举办了“汉语年”,这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使中俄友好互利合作取得新的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材料二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图和井冈山会师图。
材料三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因此。
苏联在资金分配上,侧重支持重工业。
头两个五年计划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4.2%和82.8%。
——中国大百科在线
1930年1月5日,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又一次教导俄国农民,使他们明白共产主义制度是什么。
他正式使俄国的农庄集体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人民网资料
材料四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五
第一条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第九条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
——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路”有何异同?
材料一、二分别对中俄革命带来怎样的影响?
(2)建国初期,据材料三中国是如何借鉴苏联做法的?
有何作用?
(3)材料四与材料五的中苏(俄)关系有哪些主要不同?
反映了两个时期我国分别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中美双方都是有利的。
材料一1943年罗斯福说:
“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
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
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
材料三值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到来之际,前美国总特卡特公布了自己的日记。
1978年8月23日的日记里,卡特记录了如下片段:
“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
”
材料四双方认为,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
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
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2009年11月17日《中美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在材料二中提到的“过去的一些时间”里美国对华采取了哪些政策?
推行这些政策的根源是什么?
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当时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美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原因。
8、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岗生产队是整个滁县地区最早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
1979年春天,当人们还在为能不能实行包产到组争论不休时,他们已经搞起了包产到户。
……由于社员们的坚持,也由于县委的默许,小岗的包干到户在那一年终于“不合法”地实行了。
──陈锡文、马苏元《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启示》
材料二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现在有些干部,对于怎样适合本地情况,多搞一些经济收益大、群众得实惠的东西,还是考虑不多,仍然是按老框框办事,思想很不解放。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材料三“中国第一村”南岭村,这是江泽民和胡锦涛两任总书记都亲自到访之地。
由过去人称“鸭屎围”到今日尊奉“第一村”,必有过人可叹之处。
1983年,在全国风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深圳南岭村却将4个生产队合并在一起,利用集体力量,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到200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3亿元,人均纯收入14万元,集体固定资产10亿元,实现了全村人的共同富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包产到户的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邓小平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深圳南岭村的农村改革的特点,指出其本质。
(4)小岗村和南岭村在农村改革上的成功试点,对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有怎样的启示?
9.阅读下列有关材料:
材料一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巨人中国
材料二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内容
瓜分中国
材料三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请回答:
Dragon(中国龙)
(1)结合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
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先后设计了各种救国方案。
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方案,可以查阅哪一历史文献?
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三个事例加以说明。
(3)材料三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
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4)“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这种观点正确吗?
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世界古代、近代史
10.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图一“通途”图二雅典居民比例
材料三苏格拉底为之痛心,但并未因此对民主制度的活力丧失信心,于是开始运用自己的博学来展开对民主制度的批评,企图予以改良。
在他看来,雅典民主制最大的弊端,就是“外行治国”,即听任国家的命运由丝毫不懂政治知识的普通民众去摆布。
他特别反对城邦官员的“抽签选举法”,认为此法愚不可及: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他还发现,由于民众缺乏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知识,他们极容易受一些同样没有政治知识、但擅长说服技术的蛊惑家的影响和控制,从而在一种盲目的激情引导下作出种种错误的决策。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2)列举材料二图一中禁行路标所指代的对象。
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伯利克里所说的是否符合实际?
为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苏格拉底“痛心”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设对后世有何借鉴意义?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材料四下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注:
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教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五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
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
卢梭: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基本主张。
(2)材料三两幅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据材料三指出这幅漫画的含义,并说明其作用。
(3)材料三、四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4)据材料五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世界现代史
12.阅读下列材料: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她以“欢迎、沟通、展示、合作”为发展理念,历经150余载风雨,在全球12个国家的23个城市留下了光彩的回忆,中国也日益成为世博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材料一19世纪前半叶,自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当时的英国在世界工业中一马当先,同时资本的高速聚集和运作,英国也成为当时欧洲金融的中心。
┉┉成立于1754年的英国皇家艺术协会历来承担国家展览会的组织工作,担任皇家艺术协会主席的阿尔伯特亲王具有一种与传统理念所不同的开明思想和创新精神。
在他的组织下,成功举办了1847、1848年的工业博览会。
1849年,艺术协会开始酝酿筹划规模更大的博览会时,阿尔伯特提出要求“博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的设想,┉┉阿尔伯特认为:
艺术和工业创作并非是某个国家的专有财产和权利,而是全世界的共有财产。
-----俞力《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纪实》
材料二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
当时筹委会决定在巴黎造一座标志性建筑,最后著名工程师艾菲尔的方案获得了通过,建成高达300.51米的艾菲尔铁塔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该纪录一直保持到20世纪20年代),成为巴黎这座美丽城市的象征。
┉┉博览会期间有200多万人参观铁塔,包括英国皇太子、发明家爱迪生等名人爱迪生在巴黎展示了他获得的约4000项专利,这使他成为巴黎世博会的中心人物。
——今日早报《世博零距离》
材料三 以下是中国几次参加世博会的展品及获奖情况统计资料:
1851年,伦敦世博会:
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
1900年,巴黎博览会:
北京永珍斋古玩局老板顾永保参加,其展品主要是瓷器。
1906年,意大利米兰博览会:
中国江苏海门颐生酿造公司的“颐生酒”获金奖。
材料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而上海则长期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
加之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素质的人口,上海一定能够呈现给世人一个成功、精彩和难忘的世博会。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51年英国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的原因。
(2)材料二中爱迪生在巴黎展示了他获得的约4000项专利,根据所学知识举两例。
这次盛会除了埃菲尔铁塔的展示还能有哪些新发明?
(3)概括材料三中中国参加博览会的展品特点,。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
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
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
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1947年4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
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二作为世界性的国际贸易组织,它所制订的一系列多边贸易规则已成为各缔约国所普通接受的共同准则。
保证了进行国际贸易的相对自由、透明及其稳定性,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发展。
据统计,自总协定成立以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材料三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但它仍只是个准国际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在正进行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人们还在酝酿筹建一个新的真正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原由。
美国就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无理地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等。
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具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
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
美日贸易战旷日持久,美欧农产品之争相持不下,而总协定对此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其局限性也可窥见一斑。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材料四WTO协定第2条规定:
“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
”第16条又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
”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危机的关系,并分析关贸总协定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关贸总协定的特点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关贸总协定的局限性。
(4)材料四反映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何种特点?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
材料三 世界贸易总额
材料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