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9886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36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

班别:

四年级

科目:

数学

任课教师:

2018年-2019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期我班有39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

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

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和加意义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同时理解并掌握平均数的意义与方法。

三、教学目的

(1)认识小数意义,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

(2)认识三角形按边分类。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边的关系。

(3)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会计算小数乘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方程,会解方程,能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学会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4)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结合“一帮一”结对子,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3

小数的意义与加减法

8

4-5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7

6-9

小数乘法

8

10

期中考试

11

观察物体

4

12-15

认识方程

16-17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6

18

总复习

2

19

期末考试

7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内容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

(一)”、“小数的意义

(二)”、“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

“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预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

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小数的意义

(一)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

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

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

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

(课本第2页第2题)

2.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3.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万分之几…的数。

 

小数的意义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2、会用小数表示长度、质量等常见的量,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黑板有多长

1、教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

课本上黑板长度为2米36厘米。

3、教师提出问题:

黑板长多少米?

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

5、教师公布答案。

三、精讲例题

1、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一份就是1厘米,36厘米就是100分之36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36米。

2、黑板总长等于2米+0.36米=2.36米

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4、教师叫学生回答。

四、当堂训练。

1、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三道练习题。

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五、板书设计。

56厘米=0.56米1米56厘米=1.56米

课后反思:

 

小数的意义(三)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

2、理解掌握小数末尾添上0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

会用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法:

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

检查预习

 

2.你能说一说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吗?

3.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对应的小数或分数。

=0.8=0.021=

二、展示交流。

1、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2、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3、教师精讲。

三、探究新知

1、在计算器上拨出22.222并说一说课本上的每一个2分别表示什么?

2、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3、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后独立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4、精讲例题。

5、试一试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训练。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

课后反思:

 

比大小

学习目标

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并在数线上表示它们的位置。

2、比较小数的大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法:

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复习导入。

(小黑板展示)

1.一位小数表示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分之几。

2.小数点右面的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3.0.307的3在位上,表示;7在位上,示。

二、合作探究。

1.谁跳的高。

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

两人的得分哪一个高?

你是怎么想的?

在小组内交流。

0.69○0.8

2.谁跳的远?

(1)三位出场的选手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

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

说说你的方法,小组合作。

(3.13)>(3.08)>(2.97)

(2)出示数线直观图,在图上标出他们跳的距离。

3.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

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部分的大小,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部分相同,就从部分的位比起,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当堂训练。

根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

(1)在0.6和1.0之间:

(),(),()。

(2)在0.25和0.5之间:

(),(),()。

(3)在0和0.1之间:

(),(),()。

四、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买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法:

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导航

1、完成课本估一估。

2、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3、小组合作,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成果,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4、在我们学过的整数加减法中,计算法则是什么?

1.25+2.41=3.66-1.25=

5、概括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6、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它起什么作用?

三、当堂训练课本1、2题

四、作业布置:

1、练一练4、5、6题写作业本。

2、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比身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计算。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法:

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1.口算。

0.3+0.4=  0.2+0.6=  1.4+1.5=

2.列竖式计算。

4.89-2.64=         3.61+1.37=

回答:

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二、合作探究。

1、仔细阅读课本13页例题的图片。

2.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信息。

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鹿妈妈高多少米?

列式:

○=()

答:

在小组内交流这道题的计算方法,看看你们都一样吗?

(2)小黑高多少米?

列式:

○=()

提示:

“6是一个整数,如果想把它改写成一位小数,就要给它补上“小数点”和“十分位”,那么在十分位上写,不会改变原来的大小,所以6就等于。

竖式计算:

答:

4、方法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把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借1,位数不够的,在小数的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5、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计算题,并交流。

三、当堂训练

四、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歌手大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

主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

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3、列式计算算一算高出多少分?

8.65+0.40=(分)9.43-9.05=(分)

综合算式:

9.43-(8.65+0.40)

4、讨论算法。

三、当堂训练

四、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

教学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

教法:

主动探究法、练习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小数的意义。

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3、怎样进行小数加减的计算。

二、展示交流。

专题训练一:

完成课本18页第一题、第二题。

专题训练二:

完成课本18页第三题

专题训练三;完成课本18页第四题。

专题训练四:

完成课本18页第五题

专题训练五:

完成课本18页第六题。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内容分析

这节课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为以后学习这两种图形的特征打基础。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一些有三角形面或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但不太多,所以教材没采用观察物体的面再抽象出图形的方式引入。

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教学三角形,通过拼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教学平行四边形。

这样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己“制造”出要认识的图形,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感知图形之间的变换和联系。

在认识一种图形后,介绍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更具体更全面地感知这些图形的形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纸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种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两种图形,初步知道这两种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折、拼、剪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总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积累对数学的学习经验,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常见图形的直观认识,巩固对图形特点的理解。

图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

2、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

主动探究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针对预习作业中的题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特别是做错的题目,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

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说出图中有哪些平面图形。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

完成课本P20的各项要求。

(1)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2)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

(二)合作学习:

课本20页的这些图形每一步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看书20页实践活动第二题。

回答下列问题。

看一看,说一说。

(1)这些图片中的图形你见过吗?

(2)第一个图中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

(3)第二个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4)三角形稳定,四边形不稳定.

四、点拨升华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完成学案的练习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

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

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

试试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2、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分类活动,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法:

主动探究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剪下附页3中的图1。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针对预习作业中的题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特别是做错的题目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问题引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角的分类,可以把角分为什么?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

完成课本22页的各项要求。

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角?

2、从情境图入手。

这是什么图形?

是由什么组成的?

这些三角形一样吗?

3、你能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吗?

(二)说一说、认一认

1、认识笑笑的分法。

笑笑为什么这样分呢?

2、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观察第一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直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观察第二类让学生发现其中有一个钝角,其他两个角时锐角,归纳出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四、当堂训练

完成检测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进行找一找、填一填。

进行23页练一练第2题。

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数学游戏。

猜一猜被信封遮住的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7、练一练的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集体订正。

8、学生独立练习做练一练的第3、4题。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拓展提高

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

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课后反思:

 

探索与发现: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

1、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法:

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故事引入。

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

“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

”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

“是这样的吗?

”揭示课题,出示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

1、活动一、比一比2、活动二、量一量

(1)什么是内角?

(2)如何得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