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9848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7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7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7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7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材料.docx

《7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材料.docx

7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材料

H7N9禽流感如何预防 。

什么是h7n9禽流感?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

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上海2名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安徽滁州1名患者正在南京抢救中。

  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

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以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这个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力、传播力,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

  h7n9禽流感症状

  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

3例确诊病例主要表现:

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h7n9禽流感预防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

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流感疫情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

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

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6、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7、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侵入易感人体,并随呼吸道分泌物继续向外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

它包括:

流行性感冒(流感)、麻疹、百日咳、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膜炎(流脑)等。

它是以咳嗽、流涕、发热、呕吐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

早春季节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天气多变、时寒时暖、雨水逐渐增加,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

当冷空气和干燥空气被吸入呼吸道,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血管收缩,造成局部贫血和营养障碍;另外,室内通风换气较差,一些有害病原体繁殖后,也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各种病原微生物易于乘虚而入,以致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早春季节外界气温较低,学生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较多,彼此间密切接触机会增多,而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因此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机会。

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1、在学校,学生或老师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时,通过飞出来的唾沫将夹在里面的病菌传播开来。

2、灰尘是传播的一个帮凶,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的鼻涕、痰液中含有大量病菌,由于随地吐痰或乱擤鼻涕,这些痰、涕干燥后夹在里面的病菌就会随灰尘到处飞扬,一旦被人吸入就会感染。

3、手是传播病菌的另一帮凶。

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手上沾上大量病菌,当病人拿书本、玩具等,在这些物体表面就会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用手接触了这些东西,就能沾上病菌,如果事先不彻底洗手就去挖鼻子,病菌就可能从鼻腔进入呼吸道而感染。

二、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4~16日。

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

起病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直径3~5mm,呈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

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

水痘患者应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

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都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颔下腺。

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

患者应从发病日起隔离10日。

3、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4~21日,平均18日。

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出现先面部后颈部、再躯干四肢淡红色斑丘疹,伴有耳后、枕部、颈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

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日。

 

4、麻疹

麻疹是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8~14天左右。

临床表现以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口腔颊粘膜出现柯氏斑(即相当于第二大磨牙的颊粘膜处出现针头大小白色斑点,柯氏斑是早期麻疹的特征),特殊的皮肤斑丘疹为特征。

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日,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日。

 

5、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一般1~3天,起病方式多为快和突然。

其临床特点为:

畏寒,少有寒战;发烧,体温速升至38~40℃;头痛,全身无力;眼球外肌疼痛,腰背和四肢酸痛;厌食,恶心;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等。

少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以胃肠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患者应隔离至病后1周或热退后2日。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1~10天,短者仅为数小时,多为2~3天。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

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3日,或自发病后一周。

7、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发疹性口腔炎)是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传染病。

病原主要为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潜伏期平均4天,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口腔粘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同时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并转为疱疹,可伴有低热、患者口腔疱疹溃疡后患者咀嚼时疼痛,并拒食、流涎。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

春季是手足口病好发季节,幼托机构是手足口病好发场所,感染对象主要为幼托儿童,其次为小学生,因此,幼机构要加强晨检和落实预防措施,加强教室、居室等环境空气流通,做好玩具、餐具、便器的消毒,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发生。

三、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一旦学生得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并卧床休息,多喝开水,防止疲劳。

2、教室、寝室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

当周围有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

3、教室打扫卫生时,先洒水后扫地,免得把飞尘飞扬开来。

4、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春季传染病的防治常识。

教育学生要注意个人卫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从外面回来洗手、吃东西前洗手);不用手挖鼻孔;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盖住口、鼻,不要对着人,个人使用的手帕要经常洗晒;不随地吐痰。

5、不吸烟、不喝酒、不食辛辣食物,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6、要注意保暖和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7、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根据发病季节、流行区域、易发年龄等,在流行季节前的一段时间内选择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等

 

春季传染病的预防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等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同时由于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一些传染病也就悄悄的开始传播。

学校人群密集,是传染病高危地方。

为了加强同学们个人的预防措施,我们学习一下以下知识: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

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肺炎和肺结核等。

其中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二、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共性为:

发热,乏力,头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进行传播。

病人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可以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病原体的黏液飞沫悬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即可造成传染,并可造成大面积流行。

四、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源,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2、多喝水:

春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空气流通:

为了预防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保持教室内空气清新,要常开门窗通风,良好的通风可消除80%自然菌,所以自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至关重要。

课间同学们要尽量到教室外活动,不要呆在教室内。

4、加强营养: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加强锻炼:

注意日常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5、合理作息:

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尽可能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6、注意防寒保暖:

春季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同学们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

7、及时发现、及时就诊:

如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另外可进行免疫预防:

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附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科普知识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通过流感病人咳嗽,打喷嚏及接触病毒污染物等方式传播给易感者,其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人群普遍易感。

感冒和流感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我们平时所讲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由多种病毒,支原体或细菌引起。

一般有明显的受凉史,症状较轻微,以咽痛,寒颤,高烧,乏力,胸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而咳嗽,打喷嚏等症状较轻。

重症病人会持续高热,剧咳,血性痰,常有严重的并发症。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症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染性极强,以10岁以内的小儿多发,但任何年龄均可受传染,临床以发烧多见,皮肤可同时见到丘疹,疱疹,结痂三期皮损为特征,伴有上感症状。

患者出现上感症状一天左右可出现丘疱疹,疹色红,疱浆清,此起彼伏以向躯干为多,结痂脱落后不留痕。

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细小如沙故又称“风痧”,它与麻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

初起类似感冒,体温在38度左右,一般发烧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疹形细小,且分布稀疏,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

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特征。

如果孕妇在早期怀孕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其以腮部的肿大为特点又称为“痄腮”,“大头瘟”。

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症状。

通常在发病当天或次日先由一侧腮腺漫肿,然后波及对侧,也有的始终局限于单侧发病。

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肿胀疼痛,边缘不清,皮肤微热,有压痛。

口腔同侧的腮腺开口常常红肿,整个病程大约1-2周。

可合并睾丸炎,心肌炎,脑炎。

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潜伏期7-21天,发病前一周至腮肿消退时都有传染性。

患病期间禁食刺激性事物,尤其是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刺激腺体分泌加重腮肿及疼痛,还会由于腺液增加阻塞淋巴肿胀的腮腺开口造成合并症。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发热,咳嗽,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症和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精神委靡,四肢和躯干可出现瘀点、瘀斑,有神志障碍、抽搐以及脑膜刺激症状,可有耳聋、失明、瘫痪、神经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危及生命。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几种常见肠道传染病有:

细菌性痢疾、肠炎、食物中毒、伤寒、副伤寒、霍乱等。

二、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的共性为:

为胃肠道症状。

多有腹泻,腹痛,呕吐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病菌随粪便、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的水、食物(蔬菜、瓜果、水产品、奶制品)或其它生活用品,再经口食入而传播。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感染和传播的重要因素。

病人或肠道传染病带菌者是传染源。

四、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预防的肠道传染病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具体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苍蝇叮过的、蟑螂爬过的食物,不生吃海(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

2、注意饮水卫生。

不喝生水,喝开水,饮水用具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3、讲究个人卫生。

勤换衣服勤洗手,勤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随地吐痰,保持环境整洁。

4、增强身体抵抗力。

平时多进行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同时也可进行相应预防性接种,增强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

附几种常见消化道传染病的科普知识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伴有发热。

中毒型急性发作时,可出现高热并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有时出现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该病呈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多发病之一。

霍乱是经口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可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经水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人群普遍易感。

病人和健康的带菌者是传染源。

病后带菌可达1年以上。

临床表现主要有剧烈腹泻、呕吐、神态不安、表情淡漠、声音嘶哑、头昏、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引起脱水死亡。

人感染霍乱后,潜伏期通常为1-2天。

少数先吐后泻,大多数无腹痛,少数有腹痛或腹部饱胀感。

每天腹泻数次至十多次或更多,少数甚至大便失禁,无法计数。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和副伤寒甲、乙、丙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好发于夏秋季。

伤寒的潜伏期为14天左右,病程3—4周。

副伤寒临床表现和伤寒相似,但潜伏期较短且症状较轻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皮肤出现玫瑰疹等。

暴发型伤寒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常有畏寒、高热、休克、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