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管理局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打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983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就业管理局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打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劳动就业管理局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打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劳动就业管理局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打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劳动就业管理局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打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劳动就业管理局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打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就业管理局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打算.docx

《劳动就业管理局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打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就业管理局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打算.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就业管理局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打算.docx

劳动就业管理局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打算

劳动就业管理局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打算

  XX年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打算  

  淮北市劳动就业管理局  

    

    

  一、XX年以来的成就  

  城镇就业成绩显著。

以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为工作重点,发挥促进就业整体功效,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优化就业服务质量,努力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抓落实、抓推进、抓实效,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XX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41.75万人,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得到落实,全市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XX年,淮北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并在全国通报表扬;市人社局被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

  

  就业政策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城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和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城乡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制定完善了促进就业、扶持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如:

XX年市、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淮北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XX-XX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加强公共创业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建立创业讲师队伍、认定一批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一批创业园区、完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建立一批高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充实创业项目库和积极开展创业项目推介活动八大工作目标;《淮北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了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覆盖城乡的新型劳动保障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劳动者素质全面提高和稳定就业;《淮北市XX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计划》,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创业培训进高校、优质就业服务竞赛等八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淮北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重点援助。

等等。

  

  就业援助政策惠及城乡群众。

近年来,我市通过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大力促进全市各类劳动者实现就业或创业。

一是扩大就业援助范围,让就业扶持政策扩大到城乡各类劳动者;二是扩大补贴范围,让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创业的补贴范围扩大到城乡各类符合条件的劳动者;三是小额担保贷款惠及各类城乡劳动者,税费减免扶持政策逐步扩大到城乡各类登记失业人员。

  

  城乡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完成。

以市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中心,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着力构建市、县、街道乡、社区四级市场就业服务网络。

按照“六个位”、“十统一”的要求和建设标准,不断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逐步将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农村延伸、向农民覆盖。

同时,在全市开展充分就业星级社区活动,大大激发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目前,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都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173个社区和302个村委会都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XX年度我市36个社区获得“市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称号,21个社区获得“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称号;道铁路社区被省厅推荐申报“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第一批4个组织起来培训、组织起来就业试点镇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今后五年工作展望  

  未来五年,我市就业工作将紧紧围绕“全覆盖、低失业、高和谐”总体目标,按照“和谐淮北”整体要求和“优化就业、服务民生”的就业工作目标,树立良好就业部门新形象,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劳动就业事业的新局面。

力争XX年-XX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促进4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1.3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开展创业培训4.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47.75万人。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实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工商、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障政策,大力支持各类企业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积极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稳定就业主渠道。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家庭服务业发展,拓展就业新空间。

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

完善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

加强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的衔接、整合,提高政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监督检查促进就业政策落实情况,推进政策落实。

  

  加大创业扶持政策。

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各类群体自主创业。

积极推进市、县、乡三级联动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自主创业者提供创业全程跟踪服务,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加强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体系,逐步加强信贷对创业的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全市青年创业基金规模,设立市级扶持创业资金,实施创业培训基地建设,重点资助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青年农民工等群体创业。

完善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参与创业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科技创业。

加大农民工、大学生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力度,完善创业园区功能,建设一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弘扬创业精神,树立一批创业典型,营造良好的创业舆论环境。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积极促进青年就业,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

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继续开展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乡镇创建活动,支持和推进各种形式的灵活就业,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形成帮助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就业的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实名制,切实做好妇女、少数民族、退役士兵、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

消除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的社会环境。

  

  实现社会充分就业。

深化就业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建立统一新型就业制度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就业结构比较合理,劳动关系比较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到XX年,充分就业社区达到8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85%以上,“双零”家庭动态为零。

  

  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实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程,建设统一、规范、灵活、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稳妥地整合机构和职能。

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尽快覆盖城乡,免费为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建设覆盖全市的就业失业信息监测网,实现对各类劳动者就业状况、享受政策和接受服务信息的实时监测,完善失业监测预警制度,做好就业需求预测工作。

健全就业与社会保障联动机制。

完善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力争到XX年底,县区、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均达到100%。

  

  三、XX工作总结  

  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XX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76万人,完成任务的22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5万人,完成任务的131.6%,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32万人,完成任务的126.9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控制在任务4.5%以内;创业培训人数0.9万人,完成任务的115.8%;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1.66万人,完成任务的140.8%。

新增小额担保贷款13437万元,完成任务的103.4%,其中个人贷款9997万元,完成任务的115.3%。

  

  采取的主要措施  

  1.扎实推进就业实名制登记制度。

一是充分利用就业信息专网和全省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身份识别系统,在全市实施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发放制度。

二是年初,我们将就业实名制登记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分解下达至各县区,我市计划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8万本,就业实名制登记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6.7万人。

三是组织召开了县区人社局和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负责人会议,会上印发了《淮北市推进就业实名制的工作安排》,就推进就业实名制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部署。

四是按月调度,加强督促检查和情况通报。

组成就业实名制督查组,对县区就业服务部门和市级就业实名制录入和《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点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和通报。

五是加强就业信息专网的维护工作,及时解决我市就业信息专网网速慢和部分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未联接就业信息等问题。

  

  2.全面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

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新一轮税收优惠政策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促就业的作用,扩大就业容量,增强就业稳定性。

同时,我局不断加大对各项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强化调度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政策培训和宣传力度,使群众及时了解掌握政策,发挥优惠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最大作用。

  

  3.健全完善就业服务功能。

一是多形式开展用工与职业指导,对前来登记的用工单位和求职的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其它各类劳动者采取“一对一”用工指导、职业指导,帮助其分析本地区当前的就业形势,针对求职者个人基本情况、技能特长、就业意愿进行推荐介绍和指导服。

二是建立失业登记、求职登记、“一对一”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四部门联动机制,助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就业。

三是全面实施园区企业用工情况月报制度,对重点企业实施动态监测,根据企业所需制定招工专项计划。

四是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分析季报制度,科学分析编纂职业供求分析、重点企业分析报告,提高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分析质量。

  

  4.扎实开展各类劳务对接活动。

一年来,我们在大力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完善各项基础数据及实名制的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平台作用。

市、县区、乡镇就业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了的多次大型招聘活动,有力的促进了全市就业工作的开展。

一是联合市经信委、招商局开展了企业用工信息调查摸底活动。

二是开展人力资源信息调查摸底,全面摸清了返乡农民工和准备节后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

三是开展“XX春风行动”活动,共举办招聘会49场,提供岗位信息4866条次,就业岗位87588个次,达成就业意向7510人,免费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万份。

四是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共举行招聘会13场,提供就业岗位13010个,达成就业意向3957人,其中高校毕业生485人、下岗失业人员528人、残疾人28人、农民工2561人。

五是联合市民政局、军分区、市人才中心开展退役士兵招聘周活动,共举办招聘会6场,提供就业岗位3949个,签订就业意向1282人,其中退役士兵782人。

六是联合教育局、总工会、工商部门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共举办现场招聘会8场,提供就业岗位6857个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049人,其中高校毕业生618人,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0000多份。

  

  5.积极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为扎实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我们制定出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新政策,设立了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市财政每年按不少于3000万元、县区财政每年按不少于10元/人的标准,设立创业专项扶持资金。

制定了《淮北市创业培训师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创业培训师资选拔与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了创业培训教师“师资库”和师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制度。

建立了创办企业培训、创业模拟培训题库,严格组织好每个培训班的结业考试。

加大监督与检查力度,建立师资教学反馈、专家答辩审定、2次以上培训质量现场检查、20%以上电话暗访等质量监控制度。

同时,我们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成立了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包括基础材料、综合协调、电子书制作在内的工作小组,依据国家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