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9736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延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北京市延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

1.本试卷共10页,五道大题,23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某学校语文社团组织开展以“文化自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请你跟随他们的活动完成1-4题。

1.阅读同学们拟写的宣传语,完成任务。

(2分)

文化()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

一个国家是否在国际拥有地位和话语权,关键之一在于其文化是否为世界所认同、接受。

①中华文化有着多样的历史底蕴,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发扬光大中华文化。

(1)请在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1分)

A.不但……而且……B.既……又……

(2)文中画线句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

(1分)

答:

2.同学们在老师组织下观看了纪录片《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请根据其中一段解说词回答下列问题。

(共10分)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

它与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有关,是指导人们农业生产和预知生活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从惊蛰的桃始华、黄莺鸣,到春分的玄鸟至、雷发声,原本销声匿迹的昆虫又重新活跃在田间草际,草木萌发,万象更新。

过去的人们讲究【】春分祭日,秋分祭月。

此俗历代相传,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

《礼记》中说【】“祭日于坛”。

过去,在老北京,皇帝在春分时要去日坛祭日。

仪式虽然比不上祭天的典礼,但也比较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水至美则曰清”,“日月双悬则曰明”,天地之间,温暖晴和,是时清明。

二十四节气名称大多记物候,如谷雨、芒种、小暑、霜降、大寒等。

用形容词来定义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唯一。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之后便要告别这一年的春天了,春日里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成为过去,但那即将到来的夏天,也定会是一场别zhì的体验。

生活也是如此,纵使时光流shì,人们总会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萌发(méng)追溯(shuò)别致流世

B.萌发(méng)追溯(shù)别至流逝

C.萌发(míng)追溯(shuò)别至流世

D.萌发(méng)追溯(sù)别致流逝

(2)文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销声匿迹B.叹为观止

C.花香鸟语

D.草长莺飞

(3)在文中【】处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冒号冒号B.破折号逗号

C.冒号逗号D.破折号冒号

(4)结合文中语义,谈谈你对“指南针”的理解。

(2分)

答:

(5)结合链接材料,说说“谷雨”这个节气名字的由来。

(2分)

【链接材料】

“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此得名。

选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答:

3.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在班会活动中,爱好书法的同学给大家讲解了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这幅作品书写的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左右疏密相间,时紧时放。

B.字形欹(qī)正参错,或大或小。

C.采用狂草书体,活泼飞舞,奔腾放纵。

D.沉厚中见放逸,尽显书者情感之起伏。

4.班级开展走进“文化长廊”活动,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社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B.《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C.《安塞腰鼓》作者刘成章。

文章句式丰富多样,大量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方法,让充满激情的语言相互碰撞、应和,汇成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

D.《灯笼》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21分)

(一)默写。

(共6分,每空1分)

5.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悠悠我心。

(《诗经》)

7.《小石潭记》中运用比喻,描写溪身、溪水蜿蜒曲折而又时隐时现的语句是:

,。

8.《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二)阅读《蒹葭》和《回延安》选段,完成9-11题。

(共8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回延安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9.《蒹葭》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下列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B.《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诗为主,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普遍采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

C.《邶风·式微》就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用咏叹的方式表达了受奴役的百姓对统治

者的满腔愤懑。

D.《周南·关雎》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10.下列对《蒹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写秋天的景象:

茂盛的芦苇无边无际,早晨的露水已经凝结成霜。

为诗歌创设了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写伊人就在水的另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

C.诗歌没有直接抒情,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

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

D.全诗使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含蓄委婉抒发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谊,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11.“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请结合上边两首诗歌的具体语句谈谈,诗歌是怎样运用这种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

(4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共7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

①适:

满足。

②融然:

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

同“蓄”。

④弦徽:

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B.忘路之远近抚而和之

C.鸡犬相闻相与步于中庭

D.尝著《五柳先生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渔人甚异之

翻译:

渔人对桃花源的景色感到特别惊异。

理解:

作者从景致奇绝的溪流写起,一路兴致盎然,既写出曲径通幽之感,又展现溪水之美之长,描摹了桃花源的和谐美好。

【乙】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理解:

作者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

在这个社会里,老人和孩子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融洽友好。

“世外桃源”也成为后世人民的精神家园。

14.【甲】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表现作者向往的理想生活。

找出【乙】文作者现实生活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两篇文章对比,让你看到了怎样的陶渊明?

(3分)

答:

三、名著阅读(5分)

15.《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儿子教育的独到见解;凝聚着傅雷指点儿子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谆谆教诲;凝聚着傅雷对祖国的浓厚深情。

请结合《傅雷家书》一书的具体内容,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5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9题。

(共10分)

【材料一】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超级大陆。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早期恐龙有机会【A.分布B.分散】在泛大陆的各个地区舒适地生活。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最终分裂为大陆、大洋。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

因此,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

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南极的恐龙消失在冰天雪地当中变成了化石。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地壳运动,泛大陆分裂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材料二】 

科学家们一直不断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

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起到平流层中,造成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科学家们为什么要研究恐龙灭绝?

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

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材料三】

在研究地质遗迹过程中,科学家们意外发现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内有大量的恐龙足迹化石,保存于数十米高的一片紫红色砂岩峭壁上。

恐龙足迹是恐龙在生活期间留下来的。

脚印形态、大小各异,保存了恐龙的精彩生活瞬间。

它可以提供许多恐龙群体生活的信息。

恐龙足迹是脊椎动物足迹化石的一种,是恐龙在湿度、黏度、颗粒度适中的地表行走时留下的。

它可以提供许多古地理和古环境信息。

16.在文章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

A.分布B.分散

17.阅读【材料一】解释什么是“泛大陆”。

(2分)

答:

18.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填写下面图表。

(3分)

19.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恐龙在6500万年前已经灭绝了,科学家们还在持续不断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

(3分)

答:

(二)阅读《扛椽柳》,完成20-22题。

(共8分)

扛椽柳

刘成章

  ①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万年来,是在等谁呢?

谁能描绘出它的满身奇崛?

  ②滔滔的河。

滔滔的神话和历史。

滔滔的云中飘带和地上脚步。

自周至春秋,花开花落五百年,星转斗移五个世纪,五百年五个世纪十几万个晴晴阴阴的日子,纷来沓至,应接不暇,等来了古神州的第一批诗人。

诗人们如鸟如蝉如蛙,吟诵之声不绝。

吟出了“风”,吟出了“雅”,吟出了“颂”,吟出了一部《诗经》。

吟出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绝妙佳句。

不过,此句绝妙是绝妙了——引得后辈子孙竟相模仿,竞相依依——但,它却与这柳无干。

依依者在水一方,若窈窕淑女,不在陕北。

陕北是满眼的干山圪塔。

依依者不是这柳。

——也难怪,这柳只生长在遥远的绝域,诗人们何得一见?

  ③一次一次地被冷落,尽管是可以理解的,但碰到谁的头上,都无疑是重大的打击,都会有情绪上的波动。

这柳,我心想它一定是一副失望的颓废的样子了。

殊料,它心静如水,仿佛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

  ④然而,当我的身影出现在柳的眼帘中的时候,柳不平静了,柳借漠风狂舞,首如飞蓬。

而我,也恍若又见故人,顿生亲切感,真想喊着叫着猛扑过去。

我感到了心和心的相撞,但我茫然不知何以如此。

阳光下,柳的影子已拥抱着我,如亲人温热的襟怀。

原来,是柳在等我。

哦,柳!

陕北的柳!

朴拙如庄户人的柳!

令人兴奋令人落泪的柳!

  ⑤描绘它,没借鉴可寻。

不论是关于柳的任何文字,都与它挂不上边。

所以,什么蛾眉呀发丝呀的种种女儿气,应该首先在天地间扫荡净尽——不能有西施的影子。

不能有林黛玉的影子。

不能有刘三姐的影子。

甚至京华柳的那种绿,江南柳的那种绿,灞柳中原柳的那种绿,在这里也可以忽略不计——只用黑。

黑还要浓黑。

于是,我把我周身的血液变成浓浓的墨汁,满腔满腔地往出泼。

泼一柱疙疙瘩瘩的铁的桩子,泼一片铁的定格了的爆炸,泼一股爆炸了的力的冲击。

或者,泼成曾经跃起在这儿的英雄:

泼成蒙恬,泼成李自成,泼成刘志丹和谢子长。

也可以泼成这儿的无数死了的或者活着的普通刚强汉子。

我还想把它泼成鲁迅。

鲁迅虽是南方人,但他的骨头却像这柳。

我要泼出的是鲁迅的黑白木刻般的雄姿。

——这就是这柳。

  ⑥倘问:

这柳没有枝条吗?

有。

但它的枝条不是垂下来的,而是横在天空中的,像爆炸射出的众多而凌厉的轨迹,像英雄举起的密密麻麻的刀枪。

它的枝条是陶渊明的腰,五斗米也压不弯它。

它的枝条是鲁迅的笔,其笔如椽,挥尽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辉煌。

  ⑦说到椽,这柳的枝条,确实是做椽用的。

人们砍了它用来盖房子。

一棵树可以砍六七十根。

但砍了它,用不了几年工夫,又一层新的椽子又蓬蓬勃勃地生成了。

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

往复无穷的是瘠薄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

它常常悲壮得像断肢折臂的战士。

但即使年迈了,衰老了,它的躯体变得干瘪而空洞,甚至于剥落成扭曲的片状,仍不忘耗尽最后一丝骨血,奉献于世界。

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应该是一片森林。

——这就是陕北的柳。

  ⑧我的描绘如果就此结束,我知道,还是对不住它的。

我还应该用我满腔的浓浓的墨汁,泼出它的名字。

有人把它叫做塞上柳,有人把它叫做蓬头柳,有人把它叫做扛椽树。

我特别喜欢最末这个名字,因为它摒弃了柔弱的柳字,更因为它以浓郁的泥土气息,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质。

那么,就让我在浓浓的墨汁中饱和上深厚的感情,像暴雨一样,痛畅地泼下它吧——扛椽树!

泼下它的时候,应该再次泼下它的奇崛形象,那形象仿佛是黑桩子,黑碑石,黑煤垛,黑旋风,黑爆炸,黑白故事片中的黑脸黑衣传奇英雄,黑得使人过目难忘。

这还不够,还应该泼出它黑色躯体中的代代相袭的遗传基因,以及由于这基因才一辈辈地、一年年地、永不歇息地扛着椽,扛着椽站起啊站起,献给父老兄弟姐妹,修筑广厦千万间。

还应该泼出它的声音。

那是负重的声音,那是拼争的声音,那是乐此不疲、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从来不说一个不字的声音。

——那是粗重的从胸膛发出来的喘气的声音。

那声音如一股一股的西北风,风撼北国大野,壮我中华万世之威!

20.解释画线的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2分)

(1)这就是这柳。

 答:

(2)这就是陕北的柳。

答:

21.这篇文章字里行间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请你以第⑧段为例,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2分)

答:

22.扛椽柳为什么千百年来不为众多作家欣赏,却能激发作者如此浓烈的情感?

(4分)

答:

五、写作(4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同学们,民俗是多样的生活方式,多彩的地域文化。

民俗文化能够增进同学们对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进而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请你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种民俗文化,并以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

同学们,你一定看过不少革命传统文化的电影和电视剧,或者阅读过这类的名著,请你结合一部作品,写一篇观后感或者读后感。

要求:

(1)一定在答题纸上填涂选择结果。

(2)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3)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的真实姓名。

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1.

(1)A(1分)

(2)把”多样的”改为”深厚的”(1分)

2.

(1)D(2分)

(2)B(2分)

(3)C(2分)

(4)指导人们农业生产和预知生活冷暖雪雨的二十四节气。

(2分)

评分:

谁是指南针

(1),作用是什么(1分)

(5)谷雨节气降雨增多,雨水滋润土地和百谷,此时播种,适合谷类作物的生长,故此得名。

(2分)

评分:

回归原文“雨其谷于水”(1分)“此时播种”(1分)

3.C(2分)

4.A(2分)

二、古诗文阅读(21分)

(一)默写。

(共6分,每空1分)

5.天涯若比邻

6.青青子衿

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二)阅读《蒹葭》和《回延安》选段,完成9-11题。

(共8分)

9.B(2分)

10.B(2分)

11.《蒹葭》开篇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映照在天光水色之中,创设萧索迷茫的境界;由此引出主人公在这样的相似的情境中追寻心中的“伊人”,表达了对“伊人”的无限思念和难言的伤感。

《回延安》先写“树梢树枝树根根”,树的梢、枝、根紧密相连,由此引出“我”与延安亲人心连心,抒发对延安的血脉深情。

或者:

《回延安》先用羊羔跪拜吃奶对母亲的敬仰,引出延安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的哺育之情,表达“我”对延安的无限感激。

评分:

每首诗2分,答题要点“他物”和“所咏之辞”,二者的关联点,表达的情感”(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共7分)

12.D(2分)

13.乙(2分)

14.(3分)

现实生活: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分)

陶渊明:

对人民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博学、率真、洒脱或者“任真自得”。

(2分)

评分:

理想和现实两个角度个1分

三、名著阅读(5分)

15.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有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对居住海外的傅聪,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

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我觉得傅聪所取得的成就和傅雷的教育分不开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前提,本书中字里行间透露着浓浓的亲情,读后很让人感动。

评分:

选择一个角度,谈出名著具体内容(2分)和阅读感受(2分),语言1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9题。

(共10分)

16.B(2分)

17.泛大陆是早期形成的,完整温暖的超级大陆。

(2分)

18.①星体撞击②南极有恐龙化石③泛大陆分裂

(每空各1分,共3分)

19.①可以发现不同科学领域之间互相联系,并产生影响;

②当面临灾难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③可以提供恐龙群体生活的信息和古地理、古环境的信息。

(每点各1分,共3分)

(二)阅读《扛椽柳》,完成20-22题。

(共8分)

20.扛椽树没有柔弱的女儿姿态,甚至没有绿色,有的是铮铮铁骨,刚强英勇,不畏牺牲的精神品格。

(1分)

(2)旺盛的生命力和悲壮的奉献精神。

(1分)

21.“那是负重的声音,那是拼争的声音,那是乐此不疲、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从来不说一个不字的声音。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这种扛椽柳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

并赋予它以象征意义,热情讴歌像扛椽树一样的陕北英雄和中华民族精神魂魄。

(2分)

评分:

自由选择语句。

突出写法和蕴含的情感。

22.“扛椽树”外观很平常,又只生长在陕北这样“遥远的绝域”,故不为历代诗家文人所欣赏(2分)。

但是作者透过它平常的外表,发现了它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勇于奉献的品格。

这种品格与陕北人的精神气质相通,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一脉相承,故而激发了作者浓烈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2分)

五、写作(40分)

23.

(1)评分标准

项目

等级

内容、表达(36分)

说明

书写(4分)

一类卷

(40—34)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想象丰富,合理;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

赋分范围:

36分—30分

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4分

书写正确、工整,标点正确,格式规范。

二类卷

(33—29)

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想象比较丰富,比较合理;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赋分范围:

29分—25分

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3分

书写基本正确、工整,标点大体正确,格式规范。

三类卷

(28—24)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想象不够丰富,不够合理;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赋分范围:

24分—20分

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2分

书写错误较多,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格式大体规范。

四类卷

(23—0)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缺乏想象;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

19分—0分

以16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1—0分

书写错误很多,字迹潦草,标点错误很多,格式不规范。

(2)说明

①不将题目填写在答题纸上,从总得分中扣1分。

②字数不足5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③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