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提问技能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9546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提问技能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五章提问技能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五章提问技能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五章提问技能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五章提问技能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提问技能训练.docx

《第五章提问技能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提问技能训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提问技能训练.docx

第五章提问技能训练

第五章提问技能

提问是课堂提问的简称,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信息双向交流的途径很多,提问是其中用得较多且有效的行为方式。

美国的一些教育学家认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toquestionwellistoteachwell)。

提问虽然称不上是教学方法,但却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否成功,即这种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正是构成课堂教学中语言交流的必要组成部分。

因此,可以说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效果。

提问作为堂上师生交流思想的最主要方式,提问技能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最重要和最复杂的教学技能之一,它的形成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学习、积累,可以说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

提问的问题是否明确、具体,提问问题的深浅、多少,提问的时机,问题的难度,提问的方式、角度,等等……都直接影响提问的效果。

因此,提问技能训练的目标:

理解提问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提问技能的技巧;学会编写提问技能的微型教案,提高提问技能的水平。

第一节什么是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答复的反应的方式,以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

简而言之,是通过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思想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技能之一。

提问技能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维系教学活动的纽带,有人称提问是教师的“常规武器”。

一、提问技能的功能

爱因斯坦说过:

“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问技能是课堂诸项教学技能中的重点,既渗透于各项教学基本技能的运用之中,又统领各项教学基本技能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由于提问运用于生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它是联系师生的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不可无视的,有时是起决定作用的。

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复习和稳固旧知识、联系新的知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等。

具体说,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引起注意

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实践证明,课堂上教师提出新奇蕴疑的问题时,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某一特殊的专题或概念上,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并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他们不仅仅知道“是什么?

”还要知道“为什么?

”并由此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此,教师应针对学生思维特点有计划地提出具有一定情趣和启发性的问题。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求知的积极性。

沿着教师的指引,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某个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定向,这将有利于学生定向思维的发展。

经验说明,在提问过程中,学生的兴奋点一般都能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很少出现走神的情况。

通过提问和探究问题的答案,不仅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接兴趣,同时还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鼓舞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在一节课中,假设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这种情绪状态,并到达假设干次小高潮,不仅有利于这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久而久之,会引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全面兴趣和长久动机。

〔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发展思维

思维从疑问开始,提问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和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具有重大影响。

恰当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给学生“制造问题”,引起学生心智紧张,教师提问一次,等于为学生提供一次思考的时机。

通过提问,教师将学生带入“愤”、“悱”的心理状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学生的思路。

提问能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四方面:

一是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二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三是思维的逻辑性和概括性;四是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好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的上述思维品质得到发展,具体讲:

首先,提问可促使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甚至能预见事物的进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其次,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品评和批判自己和别人的见解,使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锻炼;再次,提问可以促使学生的推理更符合逻辑规则,并使学生善于把分散的、个别的问题进行概括,得出一般性和概括性结论,提高概括能力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和概括性;最后,提问可以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善于迅速而准确地看出事物的实质,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当然,这些思维品质的形成,还需要其他教学技能的共同配合。

但提问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是其重要价值的表达。

〔三〕加强师生间的感情沟通,促进交流

提问是课堂中的一种召唤、发动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互动活动的聚合力量。

首先,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它是在教师精心设计、严密组织和具体指导下,促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想认识的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因此,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极为重要。

而提问正是有效解决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对学生答复的反应,如肯定、表扬、鼓励、订正、补充和再启发,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知识交流和思维交流,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喜爱往往由课堂交流产生,特别是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喜爱和敬佩,甚至可以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可能引发出长久的学习动机。

其次,提问可以促学生之间的交流。

提问为学生创造了发表看法的时机,使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同时加强了学生与班级的其他成员的沟通与反映,学生在课堂上聆听到其他同学对问题的答复,并适当开展讨论,有利于与其他同学间的相互沟通。

总之,良好的提问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架起沟通思维和情感的桥梁;促使师生之间教学相长,能密切师生之间的思想沟通,有利于形成民主合作的课堂气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中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活动更生动、活泼,并富有感情色彩,发挥了电视教学、函授教学所不具备的特有的优势。

〔四〕获得信息反馈,调控教学改良学习

提问过程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

通过课堂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

首先,提问是教师获得反馈,捕捉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提问反馈与其他形式反馈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用时短;〔2〕获得信息量大;〔3〕有利于教师反省自己教学中的错误或不足,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在后续教学活动中进行拾遗补漏;〔4〕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认识状态、认识水平和思维的具体状况等,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5〕此外,教师通过提问还可以掌握学生个性差异和特点。

其次,从学生角度来说,通过课堂教师提问,学生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有目的地调整后续的学习活动;了解自身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克服学习的盲目性,便于改良学习方法,诊断自身学习的困难所在;通过课堂答复下列问题,到达稳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思维的目的。

总之,提问提供的反馈具有及时、全面、深入、双向、有效的的特点,是教师教学中恒常起作用的反馈渠道。

〔五〕复习稳固,以旧带新

提问是稳固所学知识的主要教学方式。

首先,在每部分或整节课的内容讲完后,通过提问方式,可以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起到稳固知识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著名艾宾诺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具有“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规律。

因此,在尚未急速遗忘时,及时给予强刺激,可以提高保持率,减少遗忘。

课堂提问具有及时、经常的特性,可以强化刺激,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到达稳固知识的目的。

其次,有些问题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运用旧知识,促使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和稳固,使他们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强化,并为知识的迁移和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很多提问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

如果已学过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都是各自孤立的、毫无关联的,这既会阻碍学生对这些知识本身加深理解,又会影响他们利用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去理解新的知识。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纵横分析、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提问设计,帮助学生回忆、联想、分析、概括,从而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概念,使提问过程成为以旧带新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过程。

再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通过提问,配合点拨、讲解、归纳和小结,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完善和扩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课堂提问的基本过程

课堂提问过程是指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解答问题,使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德的活动过程。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通常将课堂提问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设计问题阶段、引入问题阶段、陈述问题阶段、倾听答复阶段、评价答复阶段。

〔一〕设计问题阶段

设计问题阶段是课堂提问的准备阶段。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往往将问题设计在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处;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需要,常常将问题设计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里。

提问的设计要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服务;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善于从无疑中生疑,启迪学生思维,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引入问题阶段

教师在课堂提问开始前,一般要通过必要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提醒学生注意。

如“同学们,请思考一个问题……”“同学们,下面请大家想想,……”“同学们,下面这个问题有点儿难度,请大家听仔细,看谁能答复……”

陈述问题前提醒学生注意,可以起到集中学生精力的作用,使学生关注将要提问的问题,为答复下列问题做好准备。

〔三〕陈述问题阶段

陈述问题阶段是指教师用语言提出问题及作必要的的提问说明活动。

教师陈述问题必须题意明确,表述清晰;对于那些需要一定附加条件的问题,或需要一定的铺垫、引导的问题,陈述的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答复下列问题的质量。

例如,“我国水资源分布有哪些特点?

请同学们注意从时空分布两方面去考虑。

”问题的前半句是要学生答复的,后半句是答复的附加条件。

〔四〕倾听、对话阶段

在学生答复下列问题时,教师要专注,认真听取每一位学生的答复,一方面以显示对学生答复的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只有认真倾听,才可能对学生的答复给予准确的评价反馈。

同时,当学生在答复中出现思维堵塞或偏离时,教师要及时纠偏,通过转述问题或变化角度进行陈述的方式,帮助学生领会题意,并及时给予学生以鼓励和启发。

倾听是有效交流的前提条件。

可见,教师只有通过倾听才可能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实现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五〕评价答复阶段

答复下列问题阶段是课堂提问的总结环节,是对学生的答复给以评价的阶段。

提问评价要恰当、及时。

对于学生答复完全正确的,教师要给予肯定,必要时重复学生的答案;对于部分答复正确的,要指出学生对在哪里?

哪里存在不足?

并给予必要纠正、补充,可能的话指出学生的思维故障所在;对于完全答复错误的,教师要弄清学生的思维路径,并帮学生诊断问题所在。

第二节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关于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有学者提出:

①结构;②措词;③突出问题中心〔焦点化〕;④提示;⑤分布;⑥停顿;⑦反应等七个要素。

其中〔1〕“结构”强调的是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实际,将与实现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排列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连续思考的问题框架;〔2〕“措词”强调的是问题设计的语言方面,要求准确、明白、简洁,表述要适合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3〕“焦点化”是对问题答复范围大小及一个问题中所包含的任务数量多少的强调;〔4〕“提示”强调的是当学生的答复与教师所期望的答复有一定距离时,教师要对学生如何答复,从内容到方法上给以指点。

〔5〕“分布”强调的是,提问要尽可能在全体学生中分布,以此来鼓励所有学生;〔6〕“停顿”说的是教师提问时要有停顿,使学生做好接受问题和答复下列问题的思想准备;〔7〕“反应”指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答复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可见,构成提问技能的上述七个要素实际上表达了问题的原则,即合理设计原则、清晰与连贯原则、指导与分配原则、提示与探询原则、适时与及时原则。

上述七个方面,强调的是提问要具有结构性、明确性、具体性、核心性、指导性、全体性、间歇性、反馈性,它们一定程度反映了课堂提问的基本过程,即设计过程、引入过程、陈述过程、倾听过程、评价过程等。

因此,有学者从课堂提问的过程角度,将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概括为以下6点:

设计与构思;

表达;

发问;

引导与评价;

完善与拓展;⑥质疑答疑。

我们还可以结合教学目的要求,从设计提问本身特点出发,将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概括为假设干“度”。

一、提问的广度和难度

提问的广度是相对于提问本身的层次性而言的。

概念等记忆性的知识属于低层次的,其答案在课本上基本可以找到,而综合、理解、分析、应用等问题则属于高层次的问题,学生必须通过思考才能答复。

只有各种层次的问题都有,才有可能使各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正确答复提问的时机。

因此,设计课堂提问既要有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记忆性的低层次问题,也要有运用知识进行综合、理解、分析、评价等高层次的问题。

提问的难度强调的是问题设计要深浅有度。

好的课堂提问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经过分析、判断和推理才能答复的问题。

那些既需要经过深思熟虑,而又力所能及的提问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过于简单的问题无法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求;问题过于深奥,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望而生畏,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因此,课堂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减少不需要思考就能答复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提问,尽量少问。

二、提问的角度和巧度

提问要有一定的目的,要从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设疑,即所谓“设在重难点,问于无疑处”。

在关键点处设疑置问,把力量用在“刀刃”处,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有些看似没有什么疑问的重要知识点处,通过设计新异突起的刺激信息,可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起到深化题意,开拓思路,激励学习情绪的作用。

提问的角度有三层含义,一是对于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多角度提问,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二是对于可以多角度提问的问题,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正确角度提出问题;三是,从同一角度连续提出几个相似的问题,学生通过同一思维方式的思考,有助于实现迁移。

三、提问的梯度和跨度

提问的梯度指提问的问题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提问的跨度是指问题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

对于太大或太难的问题,应该设计一些小步子的铺垫性问题,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帮助学生“起跳”,化难为易。

为了促进学生思维,必要时要对设计好的假设干简单的问题进行合并、“浓缩”,以增大问题的跨度。

四、提问的时度和密度

课堂提问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进行,以及提问的多少、间隔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一节课的提问布局要张弛得体,疏密有致,节奏起伏合理。

国外心理学研究外表,在课堂上提问要有两个停顿:

一是问题提出后,要有3~5秒的停顿;二是学生答复后要等3~5秒再对学生的答复做出反映,或提出另一一个问题。

心理学实验发现,稍长的等待时间有如下好处:

①学生答复的时间增加,学生说“不知道”的人数减少了;②学生答问题的时间和语句数量增加了;③学生提出问题的人数增加了。

因此,教师设置问题应该疏密有间,在紧张的高潮之后,要有小的停顿,如果一堂课问题过多,会造成学生的“消化不良”。

五、提问的亮度与精度

所谓提问的亮度指提问要结合提供的思维材料和设置的教学情境,在问题的设计形式等方面“出新”,给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因此,应屏弃陈旧的提问样式,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

提问的精度是指设计的问题语言要准确、明确,如果问题含糊不清,或提问过于冗长,或不合逻辑,就会给学生思维造成不必要的障碍,因此,提问要问得科学,又要问得艺术。

六、提问的覆盖度

由于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存在差异,在提问中教师应依据知识的层次、学生的层次来分层提问。

容易的问题提问程度较低的学生;对于程度高的学生,较难点儿的问题更易激发其探究的欲望,因此,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以调动起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节提问技能的类型

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广泛,类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归纳。

了解各种教学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提问的作用。

一、提问的分类方法

根据不同标准,提问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

〔一〕根据认知水平分类,可将提问技能划分为6种类型:

回忆提问;

理解提问;

分析提问;

运用提问;

综合提问;

评价提问。

〔二〕根据教学阶段,可将提问分为3种类型:

①课前提问;

课堂提问;

课后提问。

〔三〕根据提问技巧可将提问分为4种类型:

诱导提问;

疏导提问;

台阶提问;

迂回提问。

〔四〕根据提问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可将提问分为8种类型:

课前检查复习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提问;

导入新课时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提问;

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的提问;

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提问;⑤调节课堂气氛的提问;⑥联系实际的问题;⑦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提问;⑧检查学生听课效果的提问。

〔五〕根据提问问题的内部结构分为3种类型:

总分式问题、

递进式问题、

追问式问题等。

〔六〕根据提问的方式有多种分类结果,如:

突破式提问;

揭疑式提问;

比较式提问;

诱导式提问;⑤追踪式提问;⑥迂回式提问。

尽管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划分的提问的类型多少不等、名称各异,但从对课堂效果的影响来看,其中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层次出发和从提问的成效进行分类更具有指导意义。

二、根据认知水平分类

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思维方式,课堂提问大致可分为6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回忆型、理解型、运用型、分析型、综合型、评价型。

此种分类是借鉴了布鲁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提出的,与学生认知能力提高是同步的。

〔一〕回忆水平的提问

回忆提问主要是指教师要求学生回忆旧知识,到达对具体的知识再现和再认,一般在课的开始,通常是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是为复习、稳固所学知识,或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准备而设计的提问。

这种提问一般不需要进行深刻思考,如解释概念、术语,回忆已学过的事实、原理,背诵课文等。

〔二〕理解水平的提问

理解提问主要是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提问。

学生要答复这类问题,必须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因而较回忆水平提问的层次高。

当然,根据理解的程度还可细分为一般理解的提问〔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如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深入理解的提问〔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述,以便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如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中心思想等〕和比照理解提问〔如要求学生用事件或事实比照区别其本质不同,以到达更深的理解〕等三种情况。

这类提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掌握知识本质特征的能力,而且还能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要答复这样的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或重新组合,通过积极思考、归纳总结以便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三〕运用水平的提问

运用水平的提问是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如让学生运用有关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等来分析文章的有关段落、语句,或是运用构词的知识来解释新的词语等等。

这是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类提问,它是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四〕分析水平的提问

这类提问是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而设计的提问,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要答复这一类型的提问,仅靠阅读课文或是记住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是无法答复的。

这就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进行解释或鉴别,进行较高级的思维活动。

此类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开放型的,答案是不唯一的。

例如,我们如何来保护我国现有的珍贵野生动物呢?

对于分析水平的提问,学生的答复经常是简短不完整的,因此不能对他们的期望值太高。

教师要在学生答复以后,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使学生获得完整而正确的答案。

〔五〕综合水平的提问

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学生要答复这一类型的提问,需要迅速检索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推理、想象、联想思维等综合分析活动,最后综合得出新的结论。

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培养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而设计的提问。

综合型提问根据对学生答复的不同要求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是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预测。

二是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能敏捷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六〕评价水平的提问

评价型提问是鼓励学生对不同的论点进行区分,并对自己的判断提出理由或提出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

评价提问的答复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进行这种提问之前,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或是提出判断评价的原则,以作为评价的依据。

因此,对这类提问的答复,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学生答复这一类型的提问,要融进自己的感受,要综合运用新学的内容以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

在评价型提问中,学生开始的答复可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促使他们从多方面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这样能逐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总之,提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单向的师问生答,也可以是多向的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相互问答。

运用什么类型、方法,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二、根据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

〔一〕课前检查复习知识掌握情况的提问

课前检查复习知识掌握情况的提问多用于新课前5-10分钟,这种提问的主要作用有三个:

①复习稳固重要的基础知识等;②检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③到达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提问

这种提问又叫铺垫式提问,主要是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使学生沿着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学习下面的内容。

这种提问既能强化已知,又能加速新教学内容与已学内容的联系,降低后续学习的难度。

与检查提问不同的是,这种提问可以在一节课开始时使用,也可在转入下一个内容学习时运用,不一定都要求学生答复,兼具有使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所讲内容上,使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保持高度一致的目的。

其突出特点是提问紧扣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三〕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的提问

提问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即一步步逼近所要提示的道理,逼近所要到达的教学目标,逐步认识所讲事物的“庐山真面目”。

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的提问目的在于诊断学生学习上的疑点和难点,找出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使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教师提问技能的高低就是要表现在通过提问把复杂的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整为零,使学生随着问题深入讨论、逐个解决,然后再“化零为整”,自然而然地学懂了全部概念,掌握了新知识。

〔四〕调节课堂气氛的提问

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课堂教学活动是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交流的活动,而提问是有效解决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课堂活动中,更多和更复杂的活动是在思维领域内进行的。

提问恰恰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有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