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898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吉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吉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吉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吉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吉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吉林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吉林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

试题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2020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俄国科学家是

A.侯德榜B.屠呦呦C.门捷列夫D.拉瓦锡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故错误。

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故选项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错误;

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A.很小B.不断运动C.有间隔D.不可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

分子和原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都有间隔,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故选:

D。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连接仪器B.

塞紧胶塞

C.

倾倒液体D.

过滤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HCO3俗称小苏打B.CaCO3可用作补钙剂

C.Na2CO3俗称火碱D.K2CO3属于钾肥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3,故选项说法正确。

B、CaCO3可用作补钙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说法错误。

D、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

B.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C.氢气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

2

+

B.2KMn

Mn

+Mn

+

C.BaC

+Na2C

2NaCl+BaC

D.Zn+

S

ZnS

+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该化学方程式氢气、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H2O

2H2↑+O2↑。

B、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

K2MnO4+MnO2+O2↑。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氢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Zn+H2SO4═ZnSO4+H2↑。

故选:

C。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

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人浓硫酸中

C.蒸发食盐水时出现固体就停止加热

D.配制溶液时用量筒溶解固体物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9.向盛有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人某溶液,固体质量変化与下图相符的是

A.MnO2中加人H2O2溶液

B.Cu-Zn合金中加人稀HCl

C.CuO中加人稀H2SO4

D.BaCO3中加人稀H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

A、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质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Cu-Zn合金中加入稀HCl,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铜不反应。

锌反应完后质量不再减少,故B符合题意;

C、CuO中加入稀H2SO4,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固体的质量减小到为0,故C不符合题意;

D、BaCO3中加入稀HNO3,碳酸钡能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固体的质量减小到为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Ba(OH)2溶液除去NaNO3溶液中的CuS

B.用N

CO3溶液鉴别NaOH溶液和CaCl2溶液

C.用稀

S

和NaOH溶液制各Fe

D.用酚酞溶液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钡不能和硝酸钠反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过滤得到硝酸钠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滴加酚酞试液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不能用酚酞试液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

用化学符号填空。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答案】NN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详解】

(1)氮元素符号为N,故填:

N。

(2)钠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

Na+。

(3)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填:

1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1)生活中通过________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大米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_______

(3)天然气有________性,常用作燃料。

(4)炒菜时油锅着火,通常用________的方法灭火。

【答案】煮沸糖类可燃锅盖盖灭

【解析】

【详解】

(1)煮沸能降低水中钙、镁化合物的含量,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大米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糖类。

(3)天然气有可燃性,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常用作燃料。

(4)炒菜时油锅着火,通常用锅盖盖灭的方法灭火。

故答为:

(1)煮沸;

(2)糖类;(3)可燃;(4)锅盖盖灭。

【点睛】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难度不大,学会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

℃时,A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将

℃时B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

℃,所得溶液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将

℃时A的饱和溶液冷却到

℃,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答案】n饱和变小

【解析】

【详解】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1℃时,A的溶解度是ng;故答案为:

n;

(2)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t2℃,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

饱和;

(3)将t2℃时A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溶液的浓度会变小,因为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降温后溶解度变小,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小;故答案为:

变小;

14.回答下列问题。

(1)2Na+2

O=2NaOH+R↑,其中R的化学式为___。

(2)水与氧化钙的生成物属于_______(填“酸”或“碱”或“盆”)。

【答案】H2碱

【解析】

【详解】

(1)由2Na+2H2O=2NaOH+R↑可知,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氢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R中,其中R的化学式为H2。

故填:

H2。

(2)水与氧化钙的生成物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碱。

故填:

碱。

【点睛】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5.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按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两种微粒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_______不同。

(2)图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答案】质子数2CO+O2

CO2化合反应

【解析】

【分析】

(1)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回答;

(2)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详解】

(1)由元素的定义可知,图1中两种微粒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2)由图示可知,图2中的反应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CO+O2

CO2,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故答为:

(1)质子数;

(2)2CO+O2

CO2,化合反应。

16.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看到铁钉表面附着红色物质,分不出是铁锈还是铜,为证明红色物质的成分,将其“刮”下来放_______溶液中进行验证。

(1)若固体溶解,则该物质为铁锈;铁锈是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