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8784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docx

《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docx

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

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

【篇一:

201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数学教案】

2014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难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

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

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

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

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

∠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

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

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

学生活动:

表格中的结论均由学生自己口答填出.

五、布置作业:

课本p3练习

5.1.2垂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毛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

―垂直‖两个字对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垂直的意义,垂线有什么性质,我们不一定都了解,这可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学生观察课本p3图5.1-4思考:

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

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应学生明白:

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a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是直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

当∠a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都相等.3.师生共同给出垂直定义.

师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

―互相垂直‖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

如果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定是另一条的―垂线‖,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则它们必定―互相垂直‖。

4.垂直的表示法.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cd,垂足为o,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5.简单应用

(1)学生观察课本p6图5.1-6中的一些互相垂直的线条,并再举出生活中其他实例.

(2)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③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④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二、画图实践,探究垂线的性质

1.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1)已知直线l(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待学生上黑板画出l的垂线后,教师追问学生:

还能画出l的垂线吗?

能画几条?

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多条,即存在,但有不确定性.教师再问:

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

在学生道出:

在直线l上取一点a,过点a画l的垂线,并且动手画出图形.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

经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从中你又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教师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所得两条结论合并成一条,并板书:

垂线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变式训练,巩固垂线的概念和画法,如图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过点p画射线mn的垂线,q为垂足;

(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反向延长线于q点;(3)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ab延长线于q点.

学生画完图后,教师归结:

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还学习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并得出垂线一条性质,你能说出相关的内容吗?

四、布置作业:

课本p7练习,p9.3,4,5,9.

5.1.2垂线(第二课时)

1.教师展示课本图5.1-8,提出问题:

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学生看图、思考.

2.教师以问题串形式,启发学生思考.

(1)问题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什么最短的知识,还记得吗?

学生说出:

两点间线段最短.

(2)问题2,如果把渠道看成是线段,它的一个端点自然是p,那么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呢?

把江河看成直线l,那么原问题就是怎么的数学问题.

问题2使学生能用数学眼光思考:

在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3.教师演示教具,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教具如图:

在硬纸板上固定木条l,l外一点p,转动的木条a一端固定在点p.

使木条l与a相交,左右摆动木条a,l与a的交点a随之变化,线段pa长度也随之变化.pa最短时,a与l的位置关系如何?

用三角尺检验.4.学生画图操作,得出结论.

(1)画出直线l,l外一点p;

(2)过p点出po⊥l,垂足为o;

(3)点a1,a2,a3……在l上,连接pa、pa2、pa3……;(4)用叠合法或度量法比较po、pa1、pa2、pa3……长短.5.师生交流,得出垂线的另一条性质.

教师板书: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

垂线段最短.关于垂线段教师可让学生思考:

(1)垂线段与垂线的区别联系.

(2)垂线段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二、点到直线的距离

1.师生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命名.

按照两点间的距离给点到直线的距离命名,教师板书: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在图5.1-9中,po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其余结论pa、pa2……长度都不是点p到l的距离.2、练习课本p6练习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

课本p8.6,p10.10,11,12,p10观察与猜想.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

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重点: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难点:

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

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c

1

ab

8

∠1与∠2、∠4与∠8、∠5与∠6、∠3与∠7有什么位置关系?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同位角形如字母“f”。

【篇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数学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1课时:

5.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重点、难点

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看一看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课件.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二、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

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

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想、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教师点评:

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本节课就是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其特征.

三、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

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地表达,如:

∠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aoc和∠bod有公共的顶点o,而是∠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对顶‖关系的两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第1页共106页

教师再提问:

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1)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2)初步应用.

练习1:

下列说法,你同意吗?

如果错误,如何订正.

①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角的另一条边共同一条直线上.②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③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

5.对顶角性质.

(1)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

并说明理由.

(2)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

在图1中,∠aoc的邻补角是∠boc和∠aod,所以∠aoc与∠boc互补,∠aoc与∠aod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教师板书对顶角性质:

对顶角相等.

强调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二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3)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四、巩固运用

的度数

.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辨让未知角与已知角的关系,用指出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的,然后板书出规范的求解过程.2.练习:

(1)课本p5练习.

(2)补充:

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

五、作业

1.课本p9.1,2,p10.7,8.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课时作业设计一、判断题:

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这两角互为补角,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2

二、填空题:

(1)

(2)

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二、1.∠aof,∠eoc与∠dof,1602.150

第2课时:

5.2垂线

垂线

(一)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毛

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教学重点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研究垂直等有关概念

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第3页共106页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

―垂直‖两个字对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垂直的意义,垂线有什么性质,我们不一定都了解,这可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教师出示相交线的模型,演示模型,学生观察思考:

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

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

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应学生明白:

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a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是直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

当∠a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都相等.3.师生共同给出垂直定义.

师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

―互相垂直‖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

如果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定是另一条的―垂线‖,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则它们必定―互相垂直‖。

4.垂直的表示法.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cd,垂足为o,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5.简单应用

(1)学生观察课本p6图5.1-6中的一些互相垂直的线条,并再举出生活中其他实例.

(2)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③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④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

二、画图实践,探究垂线的性质

1.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1)已知直线l(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待学生上黑板画出l的垂线后,教师追问学生:

还能画出l的垂线吗?

能画几条?

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多条,即存在,但有不确定性.教师再问:

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

在学生道出:

在直线l上取一点a,过点a画l的垂线,并且动手画出图形.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

经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从中你又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教师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所得两条结论合并成一条,并板书:

垂线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变式训练,巩固垂线的概念和画法,如图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过点p画射线mn的垂线,q为垂足;

(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反向延长线于q点;

4

(3)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ab延长线于q点.

学生画完图后,教师归结:

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三、小结

本节学习了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还学习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并得出垂线一条性质,你能说出相关的内容吗?

四、作业

1.课本p7练习,p9.3,4,5,9.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一、判断题.

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所有的邻补角都相等.()2.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为垂直.()

二、填空题.

2.如图2,ao⊥bo,o为垂足,直线cd过点o,且∠bod=2∠aoc,则∠bod=________.

1.已知钝角∠aob,点d在射线ob上.

(1)画直线de⊥ob;

(2)画直线df⊥oa,垂足为f.

2.已知:

如图,直线ab,垂线oc交于点o,od平分∠boc,oe平分∠aoc.试判断od与oe的位置关系.

3.你能用折纸方法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吗?

第5页共106页

【篇三: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章有理数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

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

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

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

(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

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难点:

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

3.关键:

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

课时划分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1.2有理数5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2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2.难点:

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

3.关键:

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

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四、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

;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

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

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

-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

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五、讲授新课

(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

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

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

11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

就是3,2,0.5,,?

一个数前面33

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

(4)、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5)、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6)、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7)、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

(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

六、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练习1、2、3、4题.

七、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