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检测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8707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检测题.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检测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检测题.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检测题

专题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选择题。

1.思想家柏克描述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念:

一种是“狂野的瓦斯,固定的气体”其释放出来的最终结果需要到“最初的激荡略微平静下来,等到溶液澄清,直到看到某种要比表面浑浊的泡沫动荡更深一层的东西时才能判断。

”另一种自由是一种高贵的、由继承而来的自由,“它带有一种堂皇动人的面貌,有一部家谱和显赫的祖先们,这是一种合理的而有气概的自由。

”对这两种自由的追求分别是指()

A.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B.北美独立战争、英国议会改革

C.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D.俄国十月革命、辛亥革命

2.从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

……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

有关“三大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根本动力

B.工业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前提与内在要求

C.政治革命是西方列强扩张的最主要的内在动力

D.三大革命在客观上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进步

3.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

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

C.文化途径迥异D.国力对比变化

4.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结论()

A.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

C.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D.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

5..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一次演讲时说: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用民主的方式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最早用民主的方式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是()

A.《民法大全》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1787年宪法》

6.在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

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

7.美国独立之初,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谈道:

“现代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所说的“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

A.保留奴隶制,造成南北方日渐对立B.实行邦联制,缺乏统一的中央政府管理

C.实行联邦制,确立了联邦至上的原则D.1787年宪法有种族歧视的色彩

8.2011年新华网电:

距离8月2日最后期限日的前一天,美国国会众议院8月1日最终高票通过了提高美国债务上限法案。

国会参议院此前曾否决了众议院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

根据美国立法程序,政府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需经国会两院通过,才能提交总统签署为法律。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避免债务违约的障碍基本扫清。

而美国国会两党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讨论仍未结束,这一问题也会成为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寻求连任的重要障碍。

该材料未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两党制在美国政坛举足轻重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财政权是国会制约和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

9.“防止滥用权力的第一道防线当然是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监督和罢免官员的权力。

国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钱袋主要由民选的众议院来掌管,表达自由的权利保证了舆论监督的实施。

总统虽然由选举团产生,但选举人不得由议员或官员兼任,保证了立法和行政两大部门的人选由选民决定。

”这段话体现的主要观点是()

A.人民是防止滥用权力的唯一防线

B.立法和行政权必须分立

C.人民选举和监督政府,是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有效途径

D.由人民管理政府的钱袋就是防止腐败的有效途径

10.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

“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

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

”其意在肯定宪法()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11.美国《独立宣言》开篇明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781年生效的《邦联条例》明确规定,这些邦“保留自己的主权、自由、独立、领域与权利”;1787宪法序言中说,“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盟,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由此可见,美国立法的目的是实现()

A.独立B.平等C.自由D.正义

12.2014年11月24日,美国密苏里州地方陪审团作出对枪杀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的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免于起诉的决定后,美国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抗议枪杀非裔男子的白人警察未被起诉。

从历史角度看,这起事件和美国1787年宪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与这起事件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1787年宪法带有种族歧视的局限性

B.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C.1787年宪法充分地保障了人民的权利

D.1787年宪法体现了民主自由的治国理念

13.“人类社会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类:

集约性技术和延展性技术。

所谓集约性技术,是指那些能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增强对自然资源的汲取和利用能力的技术;而延展性技术则指的是那些能提高人类(特别是国家)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技术。

”下列各项属于美国首创的延展性技术的是()

①分权制衡思想②资产阶级成文宪法③联邦制④责任内阁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14.1789年,杰斐逊向华盛顿抱怨采用了两院制,华盛顿于是问他为何要把咖啡倒在小碟子中,杰斐逊说为了让咖啡凉下来,华盛顿于是告诉他,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

两院制可以避免人民受到煽动而陷入狂热,让共和国获得一个安全的锚。

据此对美国采用两院制分析正确的是()

A.延续了英国议会至上的政治模式B.提高了国会立法的科学性高效性

C.参议院的权力高于众议院的权力D.两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相互制衡

15.胡德平在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时谈道:

“只有行政是可以真正集权的,因为处理政务要讲效率,就像是军事长官要处理军事问题那样。

但政府的权限必须明确,法律未授权的领域,绝对不能进入。

”胡德平认为行政集权必须()

A.使行政权集中行使B.少数服从多数

C.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依宪法行政

16.古斯塔夫·勒庞在《革命心理学》中说:

“历史学家对大革命的评价往往有天渊之别……研究法国大革命这一题材的所有作家都相信自己对法国大革命过程的叙述是客观公允的,但他们用以支撑其岐义百出的理论方式一般都是惊人的简单。

有关的文献汗牛充栋,而且内容相互矛盾,他们有意无意的选择,很容易使他们各自的理论得到证明。

”材料说明()

A.历史事件有其固有评价B.历史研究应史论结合

C.历史评价具有主观色彩D.历史评价应客观公允

17.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

……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

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

”作者观点的实质是()

A.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

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C.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18.德意志统一后,为建立和维护其欧洲霸权,俾斯麦不得不“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充当“欧洲这个不倒翁娃娃的重心”,但噩梦终究成真。

“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A.德意结盟B.法俄结盟C.英法结盟D.英俄结盟

19.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

“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

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

”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

A.英荷战争B.英法战争C.普法战争D.法俄战争

2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

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D.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

21.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上述材料最能表明()

A.德国本质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特色国家

B.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确立

C.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鲁士宪法

D.帝国宪法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

22.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的注释里说:

“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例如,希腊人是作为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而不像我们对他们的认识那样,如果指责古希腊人对自己没有像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

”下列与此观点相符合的评述是()

A.历史认识都是从现实出发的

B.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没有规律可寻

C.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

D.历史认识应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去

23.《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B.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C.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D.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24.“德意志帝国哪怕从1866年击败奥地利算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崩溃,不过半个世纪;日本帝国从开始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到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废墟上兴起……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和德国经济不断繁荣,如今已持续了半个世纪。

”由此可见()

A.民族主义是推动国家走向富强的动力

B.大战摧残了部分参战国的国民经济

C.民主政体是国家持续繁荣的保障

D.专制政体不能做到民富国强

2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指出:

“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材料表明恩格斯()

A.批判德意志帝国的君主专制本质

B.揭露德意志帝国的军事专制特点

C.指出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D.认为《帝国宪法》提供了合法斗争的平台

二、非选择题。

26.(26分)马克思指出:

“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一旦不再适应社会关系,它就会变成一叠不值钱的废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共和晚期,罗马法律的发展可说是和其他文化形态那样在务实基础上又见进一步的坚定、开阔的演进。

……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实际上就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公民法,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干。

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律和法学的实践已大大超越古典城邦的范围,开始具有古代世界范围的普施与通用的性质,不仅体现了罗马文化在这个时代特有的坚定开阔的气质,而且接近于希腊斯多噶派哲学家倡导的自然法的理想。

——朱龙华《罗马文化》

材料二

年份

事件

1815

议会通过一项谷物法,规定在小麦价格未到每夸特(夸特是英国的重量单位,约合12.7千克)80先令时,不准进口外国粮食。

1838-1839

曼彻斯特的工业家接过反谷物法大旗,使得反谷物法运动蓬勃发展。

1841

罗伯特·皮尔担任首相,开始领导保守党向自由贸易方向转化。

1845

爱尔兰发生大饥荒,成百万人被饿死,解决饥荒的唯一办法是放开粮价。

1846

议会废除谷物法。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材料三1982年宪法的颁布,伴随它的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的彻底抛弃和“人治”治国弊端的痛苦反思。

与1954年宪法一样,1982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有着广泛的群众参与。

1954年宪法只在最初的三年之中具有实效……1982年宪法作为现行宪法一直发挥实效,并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和人们宪政意识的增强而不断修改完善,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及2004年的四次修宪,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法治的治国方略、并将人权保障载入宪法,更加符合宪政的发展规律。

——宦吉娥《1954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实效差异的文本视角解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在许多方面取代公民法”的原因,并概括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9分)

(2)指出材料二中旧法令的废除所体现的经济思想。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原因。

(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和实践结果角度分析1982年宪法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之处。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决定法律生命力的关键因素。

(10分)

27.(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英国的立宪政体是新旧社会势力之间达到力量均势的历史结果。

在英国社会内部,一方面,布尔乔亚阶级或市民阶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阶级为了保护市民社会和使民间社团组织的自主性不受专制国家的侵夺,并为了在政治上享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起而与国君抗衡并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势力。

另一方面,国君又仍然享有相当充分的权威合法性与尊严,这样,双方就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二明治维新的日本与1918年以前的德国,则属于一种特殊的“非典型的立宪政体”。

在这种政体下,立宪只是一种现代性形式的政治符号而并不具有真正限制君权的实质意义。

尽管它们采取的是立宪政治的形式,但本质上仍然是权力集中运作的绝对主义国家。

德国历史学家蒙森把它称之为“伪立宪绝对主义”。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的。

(8分)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与日本立宪政体及其确立方式的区别。

(7分)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

“怎么办?

世界已分割完了!

”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我们不能,也不愿意容忍这样。

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

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

“我们位于欧洲中部。

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路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边界,俄国只有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

“我们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

”“除了法国之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量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要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引自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三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

“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

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引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记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外国人”、“他人”、“任何人”,所指应该是谁?

(2分)

(2)据材料二,俾斯麦对外政策的主要着眼地域在哪里?

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3分)

(3)据材料三,德国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4分)

(4)概括材料四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

(6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是位行政家……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

他在那个时代中的非凡表现,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材料二长时期以来,军队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

……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

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指出拿破仑为什么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

(6分)

(2)材料二中“阴谋”是指什么?

为何当时“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10分)

30.(36分)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这种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

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量刑定罪都有章可循;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如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摘编自于语和《〈法经〉与〈十二铜表法〉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第二条第三款:

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

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体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体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

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四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

198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内容。

1993年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摘编自《宪法在社会变革中逐渐完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们”属于哪一社会阶层?

据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颁行的意义。

(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和宪法坚持的原则各是什么?

并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10分)

(3)材料三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请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三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

(12分)

(4)材料四所述内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综合材料四,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修宪的认识。

(8分)

 

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前一种自由指的是轰轰烈烈、曲曲折折的法国大革命,后一种自由指的是充满着高贵的、充满王者之气的、没有流血冲突的宫廷政变,所以这两种自由的追求只能分别是指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

2.D

【解析】科学革命并不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政治革命才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工业革命并不是政治革命的前提。

工业革命才是是西方列强扩张的最主要的内在动力,但是这“三大革命”均在客观上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进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查理一世死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之中,此后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资本主义在英国快速发展起来,英国成功实现了近代化,而中国明末的崇祯帝死于农民起义,此后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依旧沿着封建主义的道路缓慢前行,没有实现社会的转型,东西方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所以该为学者的观察点在于东西方社会的转型,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表格所列大事件,从机构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等角度可体炼出渐进性结论,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逐步完善等,从不受成文法的制约,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角度体现了灵活性,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等,B项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B。

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用民主的方式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的信息说明是对统治者实行权力的限制,最早应该是英国的《权利法案》,使国王的权力开始下降,议会的权力开始上升,故本题选择B。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6.C

【解析】本题需要分析战国时期秦国、18世纪英国、19世纪末日本和今天的中国各自崛起的原因,再找出四者的共同之处。

A项和平崛起和B项武力掠夺正好相对,和平崛起只适合现今的中国;武力掠夺符合战国秦国、18世纪英国和19世纪末日本的崛起;D项民主强国十分明显战国秦国实行封建制度无民主可言。

只有C项秦国进行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废井田开阡陌”等,确立起封建统治;18世纪的英国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积极进行工业革命;19世纪末的日本进行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无不反映了制度创新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性。

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该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反映的内容是美国独立战争后所建立邦联体制,它存在极大的弊端,必须改换新模式以保障美国政权的稳定,A是联邦政府建立后的现状与材料时间不符,CD两项都是1787年美国宪法的具体内容也与材料反映的邦联时期的社会特点不符,故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