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8152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上饶县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上饶县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上饶县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上饶县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县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docx

《江西省上饶县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上饶县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docx

江西省上饶县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

江西省上饶县2017-2018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补习班)

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图5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活动。

读图回答1~3题。

1.乙地海拔可能是

A.346米B.265米C.417米D.178米

2.若考察小组在甲处突遇泥石流,最佳逃生方向是

A.①B.②C.③D.④

3.饮水河

A.无结冰期B.夏汛明显

C.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干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用“立竿见影”的方法可以观察太阳高度的变化。

图1为我国某地一天中杆影的变化,OP为标杆,OA、OB、OC分别为当天三个不同时刻的杆影,其中OA为日出时的杆影,当杆影与OC重合时,北京时间是11点40分。

读图回答4~6题。

 

4.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5.该日

A.江淮流域正值伏旱B.黄河已进入汛期

C.我国昼短夜长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6.当我国白昼越来越长时,该地正午杆影的朝向和影长变化分别是

A.向北、变长B.向北、变短

C.向南、变长D.向南、变短

读下图,①②③所在的纬线为33°N,若①所在的大陆为亚欧大陆,③所在的大陆为北美大陆,P1、P2、P3、P4、P5代表等压面,完成7~8题。

 

7.图中各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列为

A.②①④⑤     B.⑤④③②

C.①②③④D.②③⑤⑥

8.此季节,①所在的大陆该纬度东、西沿岸的气候特征分别是

A.东岸高温多雨,西岸炎热干燥B.东岸炎热干燥,西岸温和多雨

C.东岸寒冷干燥,西岸温和多雨D.东岸寒冷多雨,西岸炎热干燥

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气温年较差指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之差。

读图完成9~10题。

 

9.甲、丙两地相比,丙地气温日较差小,主要是由于

A.甲地日照时间长B.丙地晴朗天气多C.丙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小D.甲地阴雨天气多

10.乙地四季分明的基本影响因素是

A.太阳高度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D.昼夜长短

图6中左图是某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右图是甲地气候统计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阴影部分农作物最可能是

A.水稻B.小麦C.黄麻D.甜菜

12.季风为甲地带来丰沛降水,与该季风的成因紧密相关的是

A.东南信风北移B.东北信风南移

C.赤道低气压带北移D.副热带高压带南移

读某地气候资料表,回答13~14题。

13.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14.该地葡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冬季高温,无冻害B.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C.夏季光照充足,日较差大D.夏秋降水丰富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3),回答15~16题。

 

15.甲洋流

A.是北太平洋暖流B.主要动力是盛行西风

C.所经海域终年风平浪静D.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16.乙、丙两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A.森林、荒漠B.森林、草原C.草原、荒漠D.荒漠、草原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不可见。

据此回答17-18题。

 

 

17.图示地貌可能是

A.山前冲积扇B.沙丘C.风蚀蘑菇D.三角洲

18.该地貌的成因是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C.风力侵蚀D.冰川侵蚀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为沉积岩B.E为变质岩C.D为岩浆岩D.C为岩浆

20.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C.⑤为外力作用D.⑥为变质作用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

正常情况下,下面的岩层总是比上面的岩层古老。

化石多保存于沉积岩层中,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21.据上图判读地点3地层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B.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下图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图2为图l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

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示地区

A.地处北半球B.受信风控制C.沿岸暖流经过D.此季节降水较多

23.图中的河流

A.流量季节变化较小B.由西北流向东南

C.此时接受湖泊补给D.秋冬发生凌汛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河流。

读图,完成24~26题。

 

24.该河流

A.水流湍急,流速快B.水量稳定,季节变化小

C.右岸陡直,左岸平坦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线

25.图示河流的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支流流速慢B.支流汇入干流凹岸

C.干流侵蚀作用强D.支流汇入处落差大

26.近年来河漫滩形成速度减慢,其原因是

A.下游新建防洪大堤B.上游种植业规模扩大

C.上游新建大型水库D.下游河道疏浚畅通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4),回答27~28题。

 

27.甲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D.荒漠

28.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海拔D.土壤

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出现了明显的温度差异,即阳坡温度高于阴坡。

读图“中纬度某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29—30题。

 

29.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B.甲、乙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C.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阳坡D.丙、丁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30.若a为17℃等温线,则乙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

A.9℃B.13℃C.14℃D.20℃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3分)读我国东南丘陵部分区域等高线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陡崖A崖底的绝对高度H底范围是_______________米,陡崖A崖顶的绝对

高度H顶范围是_______________米,陡崖A的相对高度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米。

图中铁路线的走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

(2分)

 

(3)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3分)

 

(4)拟在乙处建大坝修水库,你是否同意,说出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

(4分)

 

32.(13分)图12中甲为大不列颠岛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乙为该岛地形示意图,丙为该岛各区域小麦产量占全国比重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大不列颠岛7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的原因。

(2分)

 

(2)说出该岛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并分析其成因。

(3分)

 

(3)说出伦敦市区7月均温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4分)

 

(4)分析该岛北部小麦产量低的自然原因。

(4分)

 

33.(14分)材料一下图为我国39°N附近某地区M河流域简图。

甲、乙、丙、丁四河段均为M河一部分。

材料二 下图为M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近年来该地区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春小麦的不利影响,采取覆盖免耕技术,即收割时留茬20cm左右,收割后将秸秆均匀撒在地表,次年春播时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使春小麦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

(1)分析乙地形成鹅卵石堆积区的主要原因。

(6分)

 

(2)试解释M河乙河段成为时令河的原因。

(8分)

 

2018届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5DBBDC6-10BAACC11-15BAACB

16-20ACCBA21-25ADBDA26-30CBADB

31.(13分)

(1)300

(2)背斜。

(1分)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1分)

(3)盆地。

成因: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1分)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

(1分)

(4)不同意。

(1分)理由:

淹没村镇,迁移人口多;(1分)淹没铁路;(1分)石灰岩易造成漏水。

(1分)

32.(13分)

(1)7月份,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1分)

(2)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分)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1分)

(3)7月均温大于周围地区。

(1分)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热量,(1分)大气污染物浓度大,保温作用强。

(1分) 从而形成热岛效应。

(1分)

(4)以山地丘陵为主,(1分)地形崎岖,不适合小麦种植;(1分)受盛行西风影响,

雨天较多,(1分)光合作用弱。

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

(1分)

33.(14分)

(1)在甲河段,地势陡峭,流速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2分);当水流流到乙河段,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2分),颗粒较大的鹅卵石首先在乙处堆积,颗粒较小的沙土物质被携带到下游,形成鹅卵石堆积地貌(2分)。

(2)M河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2分);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乙、丁河段径流量较大(2分);冬季气温低,河流径流量小(2分),乙河段因位于冲积扇上,下渗量大,导致断流,成为时令河(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