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古镇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7690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docx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乐古镇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docx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

第3章平乐古镇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

3.1平乐古镇概况

3.1.1平乐古镇的地理位置

图3-1-1平乐(笔者自摄)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平乐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所辖邛崃市境内,距成都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如图3-1-2所示,东接临邛、成都,西连雅安、康藏,与水口、油榨、孔明、临济、道佐、火井等镇乡毗邻,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

平乐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古镇镇区有明清时期建筑面积达23.54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程度达85%。

3.1.2平乐古镇的发展历史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史前蜀王开明乐时期,平落即因平坝上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平落因此而得名。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火井县治设在平落达二百多年之久,元代后属邛州直隶州,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建置平落乡,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此名。

1950年镇、乡分置,1983年4月撤乡建镇,称平落镇,实行镇管村体制,1993年3月更名为平乐镇,2004年9月,邛崃市

图3-1-2平乐古镇区位(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施区划调整,撤消紧邻平乐的下坝乡建制,将原下坝乡行政区域并入平乐镇,统称平乐镇。

3.1.3平乐古镇社会经济

平乐镇现辖2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2万人(其中集镇区1.2万人)。

幅员面积69.94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1.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305亩,农民人均耕地0.69亩。

2005年全镇GDP为5.6亿元,财政收入94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

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8:

65:

17。

镇内自来水普及率达50%,农村沼气池普及率90%以上。

小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处理率100%。

2004年2月平乐镇被建设部列为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2005年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及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之一,2006年平乐古镇被列入成都市旅游“十佳”景区,系成都市区域优先发展重点镇。

3.2平乐古镇旅游资源

3.2.1平乐古镇文化旅游资源

水乡金华,却是铁纸造就;茶马古道,更赞火酒风范。

在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与传承后,平乐古镇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如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平乐古镇。

如表3-2-1所示。

表3-2-1平乐古镇文化类型(整理相关文献得出)

文化资源类型

文化资源简介

水文化

平乐古镇清江环绕,虹桥卧波,竹筏戏浪,古榕列岸,垂杨拂水,如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黄金堰、八店街码头、渔市拐码头等见证了平乐两千多年的文明史。

火文化

平乐古镇于宋代就发现了天然气,如今犹存的“火井”就是世界第一口天然气气井,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

铁文化

平乐古镇的冶铁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汉时曾是冶铁重镇,卓王孙冶铁工艺和规模都曾名噪一时。

现今在古镇场口古桥下的百年老铁匠铺,还沿用着古代的冶铁工艺。

路文化

平乐的秦汉驿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

位于平乐古镇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驿道遗迹还保存着原始风貌,河卵石铺砌路面,独具匠心的墙垣设计,是平乐古镇路文化最集中体现。

纸文化

据考证,平乐自南宋以来即为造纸之乡,如今的平乐仍然保存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古造纸作坊遗址,它们始于南宋,最多为明末清初,经初步发现现存七十四处,造纸遗址沿山造坊,设计独特,据专家考证,在全国现存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

民俗文化

古镇碗碗羊肉、奶汤面、岩谷水豆花、传统的乡村月饼等名小吃远近闻名。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还有清明灯会,山歌会等民间节庆不绝于耳。

茶文化

平乐古镇花揪茶圃曾被康熙赞誉为“天下第一圃”,花揪贡茶由此得名。

年轮更迭,岁月如梭,但如今花揪茶品依然清香甘甜,被世人所热爱。

宗教文化

平乐古镇宗教文化氛围浓郁,古时有天宫寺、观音院、万寿寺、七佛寺、城隍庙、川王庙、禹王庙等,现今犹存天宫寺、观音院,全国仅存两幅的“天马行空”摩崖造像等反映出平乐在历史上,一直为宗教繁衍之地,宗教文化亦源远流长。

3.2.2平乐古镇历史遗迹旅游资源

平乐古镇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有丰富的历史遗迹,优美的自然环境。

镇中九古,见证古镇千年历史,览阅古镇兴衰更替;镇外风景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流连忘返。

3.2.2.1平乐九古

表3-2-2平乐九古(整理相关文献得出)

平乐九古

九古简介

古街

平乐古镇镇内有22条街道东西沿江排布,几条南北走向的横街贯穿其间。

古街中建筑均为木板造就,青瓦屋顶,地面均由石料铺装,如福惠街、长庆街、禹王街、顺河街、草鞋街、八店街、糠市街、江西街、字库街、清河街等。

古寺

唐代观音院、天宫寺、城隍庙等。

古堰

镇中“一江分三水”的黄金堰。

古树

沿白沫江两岸有年龄上千的古黄桷榕树十三株,枝繁叶茂,树荫遮天。

古桥

修建于清同治元年的乐善桥,桥分七孔,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是四川省内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

古道

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灵关道经过平乐古镇,如今在骑龙山原始树林中还保存有完好的一段。

古坊

古打铁铺位于八店街。

此铺已近百年,为王氏家传三代之店铺,它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在平乐的金鸡沟、芦沟等地保存着最完好,数量最多的古代造纸作坊的遗址。

古居

镇中银家大院、李家大院、徐家大院、朱家大院等仍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朴风貌,特别是李家大院,被誉为川西古建筑中的精品。

古风

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创造了平乐古镇灿烂的民间文化,灯会、庙会、歌会等节庆丰富多彩,自清代以来,川剧艺术风行乡里,至今久盛不衰。

3.2.2.2平乐古镇周边景点

一、金华佛山

图3-2-1金华佛山

金华佛山位于平乐古镇南方3公里处,自秦汉以来就是人们所供奉的灵山杰地。

山内有数不清的摩崖造像,有全国仅存两幅的“天马行空图”,山顶有天宫寺,至今香火不断。

现为“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旅游项目以拜佛、休闲、观光、避暑为主。

二、芦沟竹海

图3-2-2芦沟竹海

位于平乐古镇西北一公里处的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的美称的芦沟竹海风景区,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000多亩,登高环视,茫茫竹海,蔚为壮观。

三、花揪茶圃

图3-2-3李家大院“皇恩宠赐”匾额(自摄)

花揪山风景区位于平乐古镇西面4公里处,素有“乡土人家,世外桃源”的美誉。

景区内有康熙御赐的“天下第一圃”的花揪贡茶,有竹海,有官田溶洞,有十里长廊,还有光绪亲赐“皇恩宠锡”御匾的李家大院,是现代都是人群领略乡土人情,感悟田园生活的休闲度假胜地。

四、金鸡攀岩

金鸡沟位于古镇西南面,离古镇区约3公里。

沟口与白沫江相连,光绪时在沟口建金鸡桥,至今保存完好。

沟内竹资源丰富,古时曾为造纸要地,如今在沟内还能看到造纸坊遗迹。

现在金鸡沟中有攀岩旅游活动项目。

3.2.3对古镇资源的总结

平乐古镇作为丝绸之路南行之重镇,具有许多及具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源优势,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这些资源也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古老的街道院落、寺庙道观、古道桥梁、牌坊码头、宗祠戏台等都给游客巨大的视觉冲击。

南方丝绸之路上,似乎还回响着驮运丝绸的马队洁脆的马蹄声、铜铃声;古川南蜀道里,似乎还飞扬着诸葛亮率大军西征和七擒孟获的猎猎军旗;神秘幽深的李家大院,似乎还传诵着“天下第一圃”的进贡佳话;石板市井之间,似乎还传承着司马文君的浪漫爱情;竹海掩映中的金华山,似乎还讲述着“三教合一”的神话;青山碧水的芦沟幽谷,似乎还彰显着蔡伦后裔的聪明智慧。

3.3平乐古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调查

3.3.1发放问卷

在对平乐古镇进行实地考察期间,笔者就平乐古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对旅游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次是2011年3月旅游淡季,第二次是“五一”节假日期间,每次150份问卷。

经统计,有效问卷为296份。

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平乐古镇的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以便对其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调查的主要内容为:

(1)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段、月收入、居住地等;

(2)针对游客对平乐古镇的了解途径、游览目的、对古镇的第一印象等情况进行统计调研,以检测游客对平乐古镇的旅游总体感受。

3.3.2总结问卷调查结果

3.3.2.1游客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游客性别构成上男性游客占到了调查人数的41.5%,女性游客占到了58.5%;年龄段主要是中青年,20~30岁的游客有33.5%,31~50岁的有56.5%,2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只占了10%。

如表3-3-1所示:

表3-3-1平乐古镇旅游者年龄构成

年龄段(岁)

所占比例

≤20

4.5%

21~30

33.5%

31~50

56.5%

≥51

5.5%

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因其收入不同,所以他们的消费能力也不一样,年龄段为31~50岁的游客收入在2000~5000元的占到了80%,因为他们大多处于事业的稳定期,他们是古镇旅游相对较为稳定的客源。

从调查结果来看,平乐古镇的游客市场主要为成都本市,着部分游客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91.56%,这主要是因为当地人对平乐古镇的了解,使他们在节假日会选择平乐古镇这样的较为近距离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活动。

四川省内(除成都市)和省外游客只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8.44%,说明这些地区的游客是平乐古镇的次级旅游市场。

3.3.2.2游客对平乐古镇的第一印象和游览目的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2%的游客对平乐古镇的第一印象是名胜古镇,40%的游客认为是民风淳朴。

如图3-3-1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游客对于平乐古镇的了解都定位于历史建筑和淳朴民风。

从游客到平乐古镇的旅游目的来看,游览观光的人数占到了调查人数的58.5%,休闲疗养的占到了23.3%,探亲访友的占到了5%,实地考察的占到了8%,其他旅游目的的占到了5.2%,如表3-3-2所示:

表3-3-2平乐古镇游客旅游目的结构

项目

所占比例

游览观光

58.5%

休闲疗养

23.3%

探亲访友

5%

实地考察

8%

其他

5.2%

3.4平乐古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平乐古镇的实地调研和对旅游者的问卷调查,结合可持续旅游理论,旅游承载力理论和古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原则,综合各方资料,总结出笔者对平乐古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的优势和不足,现通过对平乐古镇的开发现状的SWOT分析予以说明。

3.4.1平乐古镇的优势(strength)

一、地理区位适宜

图3-4-1平乐古镇交通路线图(网络截图)

平乐古镇地处川西平原边缘的丘陵地带,气候宜人,生态环境污染较少,整个平乐古镇管辖范围内植被覆盖率达到70%。

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所辖邛崃市境内,距离国道318线9km,离邛崃市18km,离成都市93km,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60km,如图3-4-1所示。

从成都到平乐古镇路况为全程高速,出游交通条件发达,旅游方便快捷。

从调查问卷中得知,平乐古镇游客市场主要是成都市,占到了市场的91.56%,如表3-4-1所示:

表3-4-1客源地调查结果

客源地

问卷数目

所占比例

成都本市

271

91.56%

四川省内(除成都市)

14

4.73%

四川省外

11

3.71%

相较于其他成都周边古镇,平乐古镇距离成都市相对较远,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来说旅游消费相对较低。

加上现在交通的便利,平乐古镇吸引了更多的成都游客。

二、古镇旅游资源丰富

平乐古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根据国家对旅游资源的分类统计,平乐古镇的旅游资源如表3-4-2所示,其中包含了6个主类,9个亚类,21个基本类型。

21个基本类型对应古镇中的景观景点或节庆聚会如表3-4-3所示。

表3-4-2平乐古镇旅游资源分类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B、水域风光

BA、河段

BAA、观光游憩河道BAC、古河道段落(白沫江)

C、生物景观

CA、树木

CAC、独树(古树)

E、遗址遗迹

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EBC废弃寺庙EBD废弃生产地

F、建筑与设施

FD、居住地与社区

FDA、传统与乡土建筑FDB、特色街巷FDF会馆

FF、交通建筑

FFA、桥FFC、港口渡口与码头

FG、水工建筑

FGD、堤坝段落

G、旅游商品

GA、地方旅游商品

GAA、菜品饮食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H、人文活动

HA、人物记录

HAA、人物HAB、事件

HC、民间习俗

HCB民间节庆HCC民间演艺HCD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HCE宗教活动HCF庙会与民间集会

数量统计

6主类

9亚类

21基本类型

表3-4-3平乐古镇旅游资源

基本类型

景观景点

BAA、观光游憩河道

BAC、古河道段落(白沫江)

白沫江漂移游;黄金堰戏水游;

CAC、独树

镇区古榕树树龄上千;

EBC废弃寺庙

EBD废弃生产地

EBE交通遗迹

天宫寺,观音院等;

卓王孙冶铁遗址,古代造纸遗址等;

乐善桥,渔市拐码头等;

FDA、传统与乡土建筑

FDB、特色街巷

FDF、会馆

临白沫江吊脚楼,李家大院等;

江西街,乐善街,糠市街等古街;

江西会馆,湖广会馆等;

FFA、桥

FFC、港口渡口与码头

乐善桥;

渔市拐码头,禹王坎码头等;

FGD、堤坝段落

黄金堰;

GAA、菜品饮食

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碗碗羊肉、奶汤面、老腊肉等;

草鞋,竹编,铁艺等;

HAA、人物

HAB、事件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

HCB民间节庆

HCC民间演艺

HCD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

HCE宗教活动

HCF庙会与民间集会

清明河灯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竹麻号子”(手工造纸时代的劳动号子)等。

相较于成都市周边古镇,如龙泉洛带客家文化古镇,黄龙溪古码头古镇,大邑县安仁古镇等,平乐古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吸引了各方游客的到访,为平乐古镇的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政府大力支持

成都市正在大力建设世界级田园城市,平乐古镇作为成都市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受到政府的重视。

政府主导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这都对平乐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古镇旅游产品多样

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多样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以古镇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现今许多古镇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都缺乏旅游产品多样性,使旅游者感觉不到地方特色。

古镇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是古镇旅游发展的瓶颈,平乐古镇在吸取其他古镇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旅游产品的多样化,现在主要有以平乐古镇镇区为核心的古镇观光游,在此可以感受千年古镇的文化和氛围,欣赏明清古街民居,体验乡土人情;其次是以古镇周边景观景点为基础打造的各式旅游项目,如金鸡沟攀岩、金华山礼佛、卢沟竹海探幽、花揪山品茗、白沫江漂移等旅游产品,如图3-4-2所示。

图3-4-2平乐古镇景区导游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5、古镇管理体系的完善

平乐古镇隶属于成都邛崃市,为了有效管理古镇,邛崃市专门在平乐古镇设立了邛崃市平乐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景区辖区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管理工作。

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平乐古镇保护管理办法》中对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古建筑民居、旅游景区及景区交通等进行了立法保护和管制。

3.4.2平乐古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不足(weakness)

一、形象定位不明确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明确,可以提升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旅游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游客的心理感知和心理预期,旅游者的行为和决策一是受到内在的驱使,二是客观环境的约束,三是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认知程度。

所以,开发古镇旅游首先必须确定古镇的鲜明形象,以提高竞争力。

就目前笔者所了解到的资料来说,平乐古镇没有一个明确的形象定位,因此,确定平乐古镇的形象定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商业倾向严重

图3-4-3古镇街区(笔者自摄)

古镇商业化现象已经成为古镇发展中争论较多的问题,古镇商业的过度繁荣虽然能够给当地带来实质性的利益,但是,却不有利于古镇的保护,古镇的商业化将导致地方特色文化的流逝,被外来文化所侵蚀。

笔者在实地考察中简单作了一下统计,在平乐古镇镇区,有约70家旅馆酒店(如图3-4-3),其中多为古老民房改装而成。

古镇可持续旅游要求古镇在保持发展的基础上能够更进一步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而平乐古镇在发展中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违背了可持续旅游的原则。

商业化气息的浓厚,给平乐古镇的内在性质造成了变化,有的原住居民为了增加收入,将房屋租赁给商家使用,而他们则迁往成都,邛崃等市区居住,改变了古镇居民的结构,商家都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对古镇的保护工作形成了直接的阻碍,古镇的原真性和传统氛围遭到破坏。

三、旅游承载力分配不均

平乐古镇在2005年的旅游人次为68万,2006年上升到132万人次,2007年10月底的游客接待量就已经达到148万人次,按照每年30%的增长速度,2011年平乐古镇的接待量将会达到350万人次。

通过笔者的实地考察发现,古镇平日里游客较少,一般周末游客量居中,而在国家法定节假日里,如清明节、端午节、五一、国庆等节日里,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为平日的3~10倍,如图表3-4-4所示。

表3-4-42007年平乐古镇旅游人数统计

平时的游客数量较少,古镇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节假日里游客的大量涌入,超过了古镇的旅游承载能力。

节假日中,游客的过度饱和,给景区环境、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压力,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冲突加剧。

游人过多,人流疏散困难,危及游客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弄伤、毁坏古镇建筑或古镇景观难以避免,伴之垃圾量增加,噪音超标,破坏了古镇幽雅宁静的环境。

而在平日中,由于游客的不足,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生态环境破坏

平乐古镇以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著称,据调查显示,旅游者选择平乐古镇为旅游目的地主要是游览观光和休闲疗养,如表3-4-5所示:

表3-4-5平乐古镇游客旅游目的

项目

所占比例

游览观光

67.5%

休闲疗养

26.5%

实地考察

4%

探亲访友

0

其他

2%

游览观光和休闲疗养占到了94%的比例,这很大程度上的得益于自然生态的因素。

然而,在平乐古镇的开发中,由于当地居民的前瞻性不强,入驻商家的利益驱使,经营者的开发观念落后,游客的旅游素质优劣不等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了古镇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

据统计,平乐古镇游客每天每人(不含在古镇中过夜)平均丢弃垃圾0.8千克,那么350万人次的游客留下的垃圾将是可想而知的。

穿镇而过的白沫江是平乐古镇主要的旅游景点,古老的黄金堰是游客们必到底场所,游客的过度饱和使河滩超负荷接待游客,使白沫江遭到了污染,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此外,由于游客们旅游活动而带进古镇的尘土、呼出的二氧化碳,排除的汗液,随意乱写乱画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都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五、古建筑原真性受到威胁

图3-4-4改动后的古建筑(自摄)

历史文化古镇的破坏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其中主要为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指火山,地震,台风,酸雨,地质条件导致坍塌,倾斜等不可预知和不可抗拒的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指随意拆除、改造古建(如图3-4-4),破坏古调,建筑与古镇风格不想吻合的建筑,缺乏安全意思,在木质建筑内随意使用明火,安装裸露电线等。

2007年,平乐古镇颁布《平乐古镇保护管理办法》,其中包含了对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名木古树、民居古建等的管理方法,并规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但是古镇中的破坏仍然随处可见,“假古董”的现象时有发生,古镇中音乐广场,平沙落雁广场等景点不乏人工修饰的痕迹。

六、古镇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在对平乐古镇的基础设施的调查中,发现古镇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问卷调查结果如表3-4-5所示:

表3-4-5平乐古镇的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调查结果

公共休息座椅

交通工具

垃圾桶

公厕

指示牌

无障碍设计

非常完善

0%

25.5%

3%

0%

1%

0%

完善

33%

53.5%

15%

22%

10%

12%

一般

67%

16%

57%

60%

33%

30%

不完善

0%

5%

25%

18%

56%

58%

从表中统计数据得知:

①公共休息座椅不够,33%的游客认为公共休息完善,而67%的游客对公共休息座椅设施的态度只有一般满意,认为非常完善的没有。

②对古镇中的交通工具,主要有人力三轮、电动车等,游客对古镇中的交通工具的完善程度25.5%的人感到非常满意,而认为不完善的也占到了5%,认为一般的有16%,所以还应该继续完善。

③环卫设施不足,镇区环卫设施较少,致使环境污染,白色垃圾遍地,虽有环卫工人,但是在旅游节假日里作用不大。

④解说牌示较少,只有1%的游客认为解说牌示完善,而认为不完善的高达56%,古镇文物古迹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或解说牌示不够明显。

如乐善桥就没有解说牌示。

对镇区景点的解说介绍也相当少,游客很不容易通过游览观光掌握古镇文化内涵。

⑤缺乏无障碍设计,笔者在考察调研期间没有观察到无障碍设施,也没有残障人士出现。

而游客对于古镇无障碍设计的非常满意度为零,高达58%的游客对此表示不满意。

⑥消防设施缺乏,镇区建筑绝大多数为木质材料,需要很高的防范意思,但就笔者观察,多数民居内连消防器材都没有就开始经营,对古镇古建和游客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隐患

七、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

目前古镇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古镇发展本地旅游的时候都是以文化遗产为宣传口号,古镇观光、瞻仰名胜、体验风俗等为发展模式。

古镇从建筑、文化、民风民俗上来说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古镇旅游的开发也出现了“千镇一面”的格局。

平乐古镇在发展上也堕入其中,旅游产品项目虽然多样,但却是主要停留在观光层面,缺乏深度挖掘,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要求。

八、宣传强度欠缺

据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初次获取平乐古镇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亲戚朋友的介绍,占到了抽样比例的60%:

图3-4-1平乐古镇旅游者旅游决策信息途径

由图3-4-1结果分析可知,平乐古镇的宣传力度主要靠人们的口头传送,但这样的方式受地域的局限性很大,不能吸引到外地游客的到访旅游。

报纸广播与电视宣传的普及面广,而这两块所占比例却相当小,发展空间大,说明平乐古镇潜在客源市场还很丰富。

3.4.3平乐古镇发展机遇(opportunity)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古镇旅游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在工作之余需要一个返璞归真,体验田园生活的场所,古镇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氛围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将是大多数城市居民的世外桃源。

平乐古镇的开发也必须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完善古镇硬件和软件设施,加强宣传,扩大古镇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的到访。

成都市正在倾力打造世界田园城市,为此,政府把平乐古镇等24个古镇集体包装为“天府古镇”,提倡“一镇一品”,保留天府之国乡土的文化神韵,体现成都安逸、休闲的生活方式。

平乐古镇应借此机会大力发展自身,借助政府投资和管理,完善各项旅游产品,打造品牌效应。

3.4.4平乐古镇发展的威胁(threat)

对于平乐古镇发展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