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6001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未病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治未病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治未病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治未病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治未病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治未病实施方案.docx

《治未病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未病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治未病实施方案.docx

治未病实施方案

嘉祥县中医院"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

1、建立质量管理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做到有人管,有人抓质量管理工作。

2、制定"治未病"科发展方针、目标、任务,营造"治未病"理念及内涵文化。

3、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严格考核。

(二)成立"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专家组。

主要职责:

1)积极开展"治未病"诊疗方案和相关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2)深入管辖区利用"问题导入法"、"专家巡诊"、"标杆管理"等方法,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导乡镇医院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持续改进。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

2、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

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

3、坚持以实践为核心。

科研来源于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

四、实施计划措施

(一)2011年具体措施

1.初步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

设立"治未病"科,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载体;购置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制订相应管理制度。

2.初步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

服务对象

面对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2、明确重点。

①丰富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之形成体系。

②中医"治未病"的传统理论内涵和现代理论研究,推动"治未病"的学术继承和发展。

③"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标准和服务规范的研究,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质量控制体系。

④"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科学总结服务效果。

3、实施科研专项计划。

按照"治未病"科研规划纲要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现实需求,结合我单位的实际,开展有关"治未病"的科学研究。

4、"治未病"专业人员的培训。

积极参与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治未病"的理念及其内涵,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健康保障模式及其服务模式,"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

现代健康管理的理论及其方法等。

同时积极参与"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方面的培训。

5、研讨交流与传播推广。

在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以及医疗服务的同时,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成为"治未病"健康文化、知识与方法等传播的重要窗口。

五、加强督促检查

1)接受上级组织"治未病"工作顾问和专家咨询组成员对工程实施及工作开展评估指导。

2)积极配合"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我院"治未病"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3)对辖区内的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和街道服务中心进行指导和督查。

篇二:

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

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决定在港口门诊部筹建"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

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开平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

1、建立、完善体检中心。

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3、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二、组织结构

成立"治未病中心"领导小组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

在港口门诊部设立的"治未病"中心应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二)完善服务技术体系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建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及其他多学科技术方法,针对人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评估、干预及其效果的动态再评估等"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

四、主要内容与实施计划

(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

1.目标计划

(1)初步计划今年9月完成治未病中心的场地建设工作。

(2)今年10月全面规范开展、运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2.主要内容及运行流程

治未病中心由体检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名医工作室组成。

中心的结构将随着其功能的日益丰富而逐步完善。

治未病中心内,体检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名医工作室分工合作,相互促进,形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机联系,其主要功能和运作流程可简单归纳如下:

体检部提供独具中医特色辨识体检,也就是中西结合体检,既有中医体质辨识,从宏观上把握健康状况,又有现代医学的常规体检,两者交融,优势互补。

通过将中医体质辨识与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中各种检查手段相融合,对受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评估,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体检结论和报告,它是实现

"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的基础。

在体检部接受服务时,受检者可先接受体检专家为您制定个性化的全身健康检查辨识方案,在体检时首先需进行体质辨识,其次接受中医面诊,再接受其他理化指标检查。

体检中心后台根据受检者体质辨识结果、中医四诊信息以及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形成综合性的辨识体检报告。

报告不仅给出受检者的体质类型、易患疾病和健康状态,还根据中医辨证、亚健康状态评估等提出相应的养生保健的指导原则和建议。

健康调养咨询门诊的功能是对受检者的辨识体检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供个性化疾病预防方案和因时、因地的个体化健康调养干预方案,通过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摄、针灸推拿和中药养生等系列健康干预措施,促进不同体质的个体接受和自我进行健康干预,从而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目的。

对于其中发现疾病者将提供专科诊疗建议。

健康调养咨询门诊由我院各科专家轮流坐诊。

传统治疗中心的功能是对受检者提供针灸、按摩、熏蒸等传统疗法服务,综合调理其健康状况。

名医工作室是实施"治未病"的强大后盾,一方面对"治未病"工作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专科专家门诊,直接服务于民众,为病人提供个体化辨体诊疗,接受健康调养咨询、疾病的诊治等。

"治未病中心"以中医体质辨识为主线,相互分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

共同实践中医"治未病"之"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的核心理念。

逐步在院内、院外分别为健康、亚健康、慢病和已病人群提供了体质辨识、辨识体检、辨体养生指导和辨体康复指导等服务。

具体形式包括:

对体检受检者:

为普通体检受检者提供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体质辨识、体检、中医面检、健康调养建议和非药物干预等(在治未病中心完成)。

对住院病人:

首先进行体质辨识,根据体质类型

(1)对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时可运用辨体论治;

(2)对病人住院期间的辨体施护;(3)对病人进行出院后的辨体康复指导、疾病预防指导以及其他健康宣教。

(病人出院后推荐到治未病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完成)

对慢性病患者:

可进入社区或在门诊为慢性病居民进行体质辨识;根据其体质类型提供日常保健、合理膳食及健康调养等指导。

(推荐到治未病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完成)

4、治未病中心建设规划细则

治未病中心由体检部、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名医工作室组成。

(1)体检部:

健康体检(二楼)、中医体质辨识

设立有接待处、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心电图室、b超室等科室;配置心电图机、x光机、b超机、体重仪、血压仪等一系列体检设备、工作电脑、体检软件、中医体质辨识软件等;安排体检医生、中医师、护士各一名;组建体检小组(兼职):

内科、外科各3人(至少各有一名副主任医师)、妇科、五官科、

口腔科科医生各2人,护士8人。

(附名单表)

(2)健康调养咨询门诊:

健康调养咨询(三楼)

健康调养咨询诊室,工作电脑、中医体质辨识、健康调养系列软件等;安排本院专家、教授每周1次坐诊,主要工作是本专业的疾病诊治和健康调养咨询。

(附出诊表)

(3)传统治疗中心:

针灸、理疗、推拿(三楼)

设立针灸室、电疗室、牵引室、中药熏蒸室、推拿室等;安排医生4名、理疗护士3人;针灸推拿专业开展项目有毫针疗法、温针、艾灸、拔火罐、火针、药物敷贴、电针、头针、耳针、水针、穴位埋线、推拿等治疗项目。

理疗专业开展的项目有颈椎牵引、腰椎牵引、中频电、音频电、电磁照射、超短波、微波、低周波、心脑血管治疗仪、中药熏蒸等治疗项目;根据开展的项目配置各种治疗设备。

(4)名医工作室:

内外妇科等各中西名医(二楼)

设立4间诊室,根据我院名医情况进行配置人员和出诊时间安排。

(黄运通、黄瓦炎、戚操其、余丽洁)

(二)完善服务技术体系

1.目标

以中医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丰富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之有机联系、构成体系。

2.内容及实施

(1)健康体检管理软件:

安易电脑公司提供健康体检管理软件,

(2)健康状态的动态中医辨识技术方法与产品: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执行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配备该软件。

(3)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维护和提高个体人的健康状态所采取的干预技术方法。

开展平衡膳食指导、运动养生指导、起居指导、情志调摄、睡眠保健指导、中医方药调理、穴位或经络自我保健法、天灸疗法、针灸调理、推拿调理、熏蒸调理、平衡火罐调理、沐足调理等

(4)为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及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提供人才支撑。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包括:

--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队伍、名医专家;

--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等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专业人才;

--"治未病"健康管理专业人才;

5、人才的培训。

--岗位培训。

根据"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医师的知识结构、技能要求,并积极开展岗位培训。

--外出培养。

选送专业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治未病"基本技术与方法的训练。

6、宣传与推广

(1)目标:

宣传中国传统健康文化,传播"治未病"理念,普及推广"治未病"预防保健知识与方法,介绍"治未病"服务信息及服务效果等。

(2)方案:

宣传画(各科室张贴中医文化宣传画)、宣传栏(在每一部门设立一个专业宣传栏,就本部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宣传)、录像宣传(在休息候诊室设立一个大屏幕播放中医保健知识)、电视宣传(与电视台合作进行中医保健宣传)、网络宣传(在本中医院网络开设"治未病"宣传专栏进行中医健康知识宣传)、印发健康上册子等等不同形式的宣传,积极创建"治未病"健康文化的氛围。

五、制定扶持政策

(1)积极鼓励全院专家、名医在服务技术、人才培养、健康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资源整合,形成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合力。

(2)注重人才资金扶持,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提供保障。

六、项目可行性探讨

1、"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因此从国家的卫生政策来说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可行的。

2、我院港口门诊地处偏僻,没有夜诊、没有病房;而且体检设备不够先进,放射科、功能科检查设备落后,难于吸收高层次的人员前来体检,只靠名医效应能否打开局面也是个未知数,因此治未病中心估计预期或可期待的是社会效益,而不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篇三:

麦积镇卫生院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麦积镇卫生院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

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开展中医"治未病"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内涵、是根据现代医学模式转换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设立治未病中心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中医辨证,现代医学体检,采取起居调养、情志调节、推拿、按摩、针灸、理疗、中药熏洗、养生教育等方法,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总体思路

根据中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三个层次,医院整合优质资源。

成立"治未病"领导小组,具体工作为:

体质辨识、传统疗法;体质辨识中心由医院中医职称人员承担。

按照体质分类标准确定各类计划、方案、指导实施;传统疗法中心以针灸康复为龙头,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对个体服务对象实施防病治病的中医诊疗措施。

"治未病"中心拟开展中医诊疗项目5余种。

个体服务对象建档覆盖全乡人口50%--80%,服务麦积镇周边人口。

形成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管理规范、机制健全、服务全面连续的工作体系,在

整个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健康风险进行全程跟踪,实现"未病先防、即防早治、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总体目标,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中医"治未病"领导小组

组长:

王永明院长

副组长:

胡勤生副院长

成员:

张小明办公室主任

杨如雪门诊主任

潘应清急诊科主任

(二)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

胡勤生中医主治医师

副组长:

杨如雪中西医执业医师

成员:

张小明西医士

潘应清西医助理医师

四、工作要求

1.对个体健康状态,利用中医体制辨识和现代医学体检的方法进行评估,适时、实时采集服务队象健康状态的宏观、中观、微观信息并将信息录入"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进行存储。

2.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适时、实时分析评估。

形成报告使服务队象时时自知全面的健康状态及风险。

3.指导服务对象进行自我管理,按照健康指导计划进行调理、调养、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4.为个体服务对象提供就医咨询,协助联系、沟通各方面关系,实施必要的防病治病措施。

5.为个体健康服务对象,体质辨识报告,疾病风险评估报告,生存质量评估报告,心理指数评估报告等信息。

提供辩体施养方案、亚健康状态调理方案、慢性病防治调摄方案等。

6.利用书刊、音像、演讲、教学、培训等形式宣传中医防病保健养生知识。

提供健康保障计划、易发疾病综合保障计划、特殊群体易发疾病保健计划等。

7.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龄人群、已病人群、康复人群进行分类,实施健康评估,建立知己健康档案。

8.将个体健康服务对象纳入"治未病"管理体系,定期进行随访。

实施全程跟踪、循环服务。

五、开展业务项目

"治未病"工作开展医学体检、体质辨识及中医诊疗项目5项。

其中中医诊疗项目有以下几项

饮食艾灸疗法推拿疗法

按摩疗法刮痧疗法

六、实施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2013年1月-2月)

(1)宣传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

(2)宣传中医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知识。

(3)制作宣传版面。

(4)医院护理设立饮食健康教育栏目。

2.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8月)

按照"治未病"的工作要求实施各项工作,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工作人员职责、各项制度;加强人员配置、人员培训;设施设备配备。

3.效果评价阶段(2013年8月-11月)

"治未病"专业技术指导小组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治未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

七、组织管理

1."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及业务技术指导小组对"治未病"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指导,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2.围绕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开发。

传播健康文化,提出政策建议。

3.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日常检查机制,制定相应检查办法,促进"治未病"工作的开展,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4.定期对"治未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保障"治未病"各项工

作顺利开展。

二○一三年一月三日篇四:

治未病实施方案

xxx中医院"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特色优势,推动我院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在全院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国中医药发?

2009?

20号)和《"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的有关要求,经医院研究,决定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项目建设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我院已经开展的中医"治未病"工作情况:

中医院自

xxxx年成立以来,在老一辈中医人的带领下,积极探索中医预防保健经验,先后探索用穴位注药、穴位注水、穴位注液、穴位注气、穴位注血等方法防治慢性肠炎、慢性腹泻、胃痉挛、便秘、消化不良、呕吐、腹水、浮肿、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中风、面神经炎等,在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疗效可靠,当地群众认可,周边地区及病人慕名而来,取得较好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组织机构:

见(附医院的正式文件资料)。

三、服务平台

我院中医"治未病"工作,依托脾胃病科(中医消化专科)和针灸康复科开展。

xx县中医院消化专科,自2006年批准为

省级农村消化专科重点建设单位,消化科于2008年2月被命名为xx市县级重点专科,科室现设病床35张,通过多次项目建设,特别是国家通过2011年中医院能力建设,设施(房屋、中医设备、床位)到位并投入使用,硬件设施明显加强;连续5年引进中医人才,通过脱产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医院名老中医师带徒等形式,人员结构基本合理,专科技术日趋成熟,专科效益显现,进一步扩大了消化科在全市的影响力,并按照年度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治未病科人才梯队结构状况:

学科带头人---xxx简介

xxx同志,男,现年xx岁,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一九

七七年毕业于xx中医学院,xx县医学会常务理事,xx市中医学会理事,xx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xx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由于他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工作求真务实,赢得了全院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县首届十佳医务工作者、省505医德二等奖,2008年荣获"xx市十大名中医"称号。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全国性消化病学术交流会。

临床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

疡、结肠炎、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较深的研究,对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类风湿等疾病的中医治疗有满意疗效。

学科带头人-xxx简介

xxx,男,xx岁,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xx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xx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在省内外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擅长用刮痧、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及腰腿颈肩疼痛。

学科带头人-xxx简介

xxx,男,xx岁,副主任医师,一九八六年七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曾在省内外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长期从事针灸康复工作,擅用针灸、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传统疗法,治疗腰腿颈肩疼痛,中风后遗症,面瘫疾病等。

学科带头人-xxx简介

xxx男,现年xx岁,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一九八七年毕业于xx中医学院,xx县医学会常务理事,xx市中医学会理事,xx省中骨伤专业委员、xx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由于他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工作求真务实,赢得了全院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县首届十佳医务工作者称号。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骨伤学术交流会。

临床对骨伤科疾病研究和治疗,腰椎病颈椎病、急性腰扭伤手法复位、骨折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固定等疾病的治疗有满意疗效。

四、服务内容:

重点探索穴位注药、穴位注水、穴位注液、穴位注气、穴位注血等方法防治慢性肠炎、慢性腹泻、胃痉挛、便秘、消化不良、呕吐、腹水、浮肿、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中风、面神经炎等疾病的路径,隔姜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评价及处方完善,刮痧法用以防治慢性劳损和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普及在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在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医门诊推广普及。

五、工作重点

在试点工作中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总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防治慢性疼痛性疾病等疾病治疗经验,进一步完善医院名老中医经验处方,力争探索出三到五个适合基层医院推广的常见疾病的诊疗路,同时通过试点,积累病例管理资料,完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管理经验。

六、实施步骤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1年为一个周期,中医门诊病人要求20%以上,住院病人10%以上,按照"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方式开展工作,门诊服务人次要求达到2000人,住院病服务人达到70人。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项目工作,由分管院领导主抓,具体有脾胃病科、医务科、门诊具体组织实施,医院按照考核指标,每月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向全院通报进展情况,督促项目按时完成。

七、保障措施

为保证此项工作圆满顺利完成,总结整理一套完整的名老中医诊疗经验,探索一套适合我院实际的中医临床路径,此项工作由业务院长主抓,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医院按照每例门诊病人补助不少于2元,住院病人每例补助不少于20元的标准,对确保每季度召开一次大型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必要的办公经费,各项宣传资料印刷经费和相关人员外出学习交流经费;医院将严格按照科室目标考核责任书要求严格考核,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当月兑现。

xxx中医院

2012年7月30日篇五: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优势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