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考试资料总结C9证券投资.docx
《商业银行考试资料总结C9证券投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考试资料总结C9证券投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考试资料总结C9证券投资
商业银行考试资料总结C9_证券投资
第九章证券投资
架构
1.概述
2.收益与风险
3.投资一般策略
4.分业与混业历史
背景:
银行不能把所有资金都用于贷款:
①多数贷款流动性低,不易在到期前收回或出售
②贷款是银行最大的风险资产之一,违约率我最高
③对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商行、信用社来就说,贷款用在当地,风险集中,削弱贷款质量
证券投资:
管理利率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资本,创造收益、分散风险、部分收入避税
概况:
证券投资余额/总资产我国上市股份制8-13%四大国有5-8%美国15-26%
1.概述
A.功能
①获取收益(我国主要目的)
平滑经济周期,在贷款收入下降时,证券收入可能上升
两种收入形式:
利息收入(票面利率/贴现)+资本利得
②管理风险(西方国家银行首要目的)
重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大部分证券流动性比较高,及时调整利率敏感性
分散风险比贷款便利,变现速度快多元化、分散化
③流动性增强
高流动性保障资产业务安全,
第一准备金:
现金、央行存款、同业存放、托收未达款不是营利资产
二级储备:
银行的短期证券投资(美国流动性主要来源)
银行购入中长期证券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满足流动性要求,但流动性不如短期证券
证券组合还可以为财政借款、贴现借款、回购协议作担保品
④管理风险资本
银行持有的大部分证券的风险权重比较低,甚至为0,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满足充足率要求
⑤税收庇护
我国国债利息收入不纳入应计所得税,直接向国家认购可抵补前年度亏损,结余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
B.种类
两大类:
①货币市场工具(1年内,预期收益低、风险低、易变现)
短期国库券,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中长期政府债券、公司债、央行票据、回购协议、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
②资本市场工具(1+,预期收益高、风险大,不易变现)
到期日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政府债券、公司债、股票
③(NEW)金融衍生工具、资产证券化债券、抵押支持债券
1.政府债券(中央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
(1)中央政府债券、国债
财政部发行,公开销售/指定销售(定向,不能转移和交易)
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种类
①安全性高,金边债券
②流动性强,供需稳定,价格变化小,不会遭受太大损失
③抵押代用率高
短期—国库券—贴息—投资组合最主要部分
直接从财政部、央行购买/二级市场转购
竞价拍卖:
差价非竞价拍卖:
提出购买数量,按最高价与最低价平均价格购买
中(10)长期—公债—定期付息
拍卖:
按债券最后收益率/公布债券收益率等自愿认购
(2)政府机构债券
定义:
除中央政府以外,其他政府部门、有关机构发行的借款凭证
政府部门:
预算纳入政府预算范围内,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有关机构:
最初由政府建立,后来由私人控制,不纳入政府预算,如美国联邦住宅信贷银行
以中长期债券为主,收益率较高,通常政府担保,风险比较低,免地方税,交国税
(3)地方政府债券(市政债)
定义:
中央政府以下的各级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务凭证
普通债券:
提供基本的政府服务(教育),地方税收担保,税收支付本息,安全高
收益债券:
特定公用事业项目(水利工程)依赖融资项目收益状况,发行单位不担保
大部分在本地流通,流动性不强,免交国税、地方税,税后收益率比较高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是地方政府债券的最大买主
2.公司债
抵押债券:
公司以动产/不动产抵押(中小公司)
信用债券:
无抵押(信用高的大公司)
商业银行对公司债投资有限:
①收益要纳国税、地税
②私人企业,风险大
③二级市场流动性不如政府债
3.股票
风险大,大多数国家禁止投资,德国、奥地利、瑞士允许,随管制放松和也污水综合发展,投资股票已成为可能
4.商业票据
信誉卓越的大公司发行,比企业贷款安全,期限短、流动性强、利于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欧洲票据市场和美国票据市场较发达
5.银行承兑票据
对从事进出口等业务客户提供的信用担保,承诺任何条件下偿付其债务,从中收费
安全、市场规模大,信誉好的票据可以央行贴现
可以增加银行资产流动性、获得投资收益
6.回购协议
对一种证券现实的购买或出售,承诺未来买回来,证券持有者收入为买卖差价
7.中央银行票据
央行为调节超额准备金向商银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实质是央行债券
3个月-1年
8.金融创新工具
新渠道、投资风险
9.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种类
可以:
国库券、国家建设债券、国家投资债券、国家特种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央行票据、回购协议、银行承兑票据
不可以:
信托投资、股票、投资非自用不动产、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C.管理
(1)确定管理标准与目标:
资产负债状况、集中程度、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目标收益率
(2)对宏观经济与利率走势进行预测
(3)证券组合要考虑因素
①控制利率敏感的证券投资需要:
缺口管理工具、期限管理与市场价值模型
②投资与流动性计划的协调:
流动性与盈利性、风险敞口
③担保要求的评估:
哪些证券可以作为向央行融资的担保
④风险头寸评估:
长短搭配控制利率敏感性,资本成本和收益
⑤预期收益率:
可能的损失
⑥税收情况
(4)银行管理层确定证券组合管理的基本政策与战略
①证券组合的规模:
扣除了满足贷款需要等流动性要求后的资金额/必须满足的担保要求/比较证券与贷款等其他用途资金的盈利性
②投资工具与质量:
担保所要求的证券规模与形式/风险与税收状况
贷款风险大、无投资专家的银行要买国债、政府机构债、央行票据、投资级(BBB)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政府作保的建设翟、投资债,尤其是小银行
③证券期限政策与策略:
最长期限(中长期债券质量随时间变化、市场利率随时间变化)/不同期限的配合(利率敏感性、有效持续期限—循环投资组合、等距离到期投资组合、纲领是到期投资组合)
(5)选出证券投资组合的管理机构
董事会负最终责任
2.收益与风险
首先要保证能获取收益
A.收益
形式:
利息收入、在投资收入、资本利得、提供证券服务的手续费、作为证券经销商和做市商获得的投标差价
①票面收益率=利息/票面金额(只考虑利息)
②当期收益率=票面收益额/市场现价(更符合实际,只考虑利息)
③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率+资本收益率(考虑资本利得)
到期收益率=(每期利息+买卖差价/持有期间)/((买入价+卖出价)/2)*100%
持有期间和利息都是年化的,到期收益率才是年化
B.风险
(1)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①系统性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对整个证券市场产生影响,不可通过多元化分散
但是系统性风险对不同证券影响程度不一样,选系统性风险最小的
②非系统性风险:
个别风险,可以多元分散
(2)内部经营风险和外部风险
①内部风险
个人风险:
主要负责人才敢和健康状况
财产风险: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经济环境原因
经营风险:
可行性研究失败、资产运用不合理、债务过多
责任风险:
环境污染、运输事故、质量问题
②外部风险
信用风险:
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合同,发行人经营能力、资金实力、稳定性、前景
中央政府债>一般政府债>政府机构地方政府>公司证券
债券评级P230投资级是银行主要对象
市场风险:
证券市场和经济形势变化—分散化
利率风险:
市场利率变化—证券价格与利率反比
购买力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实际收益
流动性风险:
变现损失,交易费用
C.风险测度
(1)标准差法P232包括系统性风险也包括非系统性风险
(2)β系数法P233
D.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风险降低收益上升是可能的,银行目标
3.投资一般策略
有效证券组合:
投资总额一定下,风险相同,预期收益最高的证券组合
考虑三个因素:
①每种证券的风险
②证券组合中各证券的比例
③证券组合中各种证券收益的相关度——相关系数Pxy=COV(X.Y)/(X的方差*Y的方差)
(1)分散化投资法
期限分散(最重要):
梯形期限法—把全部资金平均投入到各种期限的证券上,最短的证券收回后再次投放到最长的,循环往复,保持各种期限证券相等数额,获得各种证券平均收益率,风险分散
优点:
简便易行/不必受市场利率影响—预测错误、变动反应/获得各种证券的平均收益率
缺点:
不灵活—错失机会/流动性不高—短期少
调整:
收回的视条件投放长/短期,加大短期必中
地域分散:
各个地区发行的
类型分散:
各种行业证券
发行者分散:
债务人多样
(2)期限分离法
全部资金投放在一种期限的证券上风险大
短期投资战略:
面临高度流动性需求认为短期利率下跌,全部或绝大部买短期
高度流动性和灵活性,受短期利率变动影响大
长期投资战略:
绝大部分投资于长期证券,适用流动性需求低时
价格波动小、票面收益率高、较高收益、灵活性流动性差
杠铃投资战略:
一部分短一部分长,基本无中
优点:
比较灵活,根据市场利率变动进行调整/保持较高收益同时,有一定流动性和灵活性
缺点:
必须根据对市场预测来安排,风险较大
(3)灵活调整法(操纵收益率曲线法)
依证券收益曲线变化而随机组合、灵活调整
与杠铃法区别:
是否考虑要保持另一端有一定证券
优点:
主动性强、灵活度大、准确预测收益率高
缺点:
风险大,要求预测准,适合分析能力强的大银行
(4)证券调换法
市场处于暂时性不均匀而使不同证券存在相对收益优势时,用相对劣势的证券调换相对优势的证券可以套取无风险收益
方法:
①价格调换:
其它相同价格不同
②收益率调换:
其他相同,收益率不同
③市场内部差额调换:
两种证券在期限、票面利率、风险等方面只有一个不同
④利率预测调换:
利率变化对收益率产生较差影响换成较好影响的
⑤减税调换:
超额累进所得税—出售价格下跌证券,资本上受一定损失但税收优惠
4.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离与融合
银行业与证券业共同经济基础——国际贸易共同组织基础——欧洲中世纪大商人
A.历史
(1)早期的自然分离阶段
英国1694英格兰银行(商业银行)19世纪前后商人银行(发行证券票据承销)
美国:
多数独立,有的融合
日本:
20C20S分离
历史自发形成自然状态:
商业银行资金存贷\信用业务证券公司:
发行证券/票据承销
(2)20世纪初期融合阶段
商业银行向投资银行业务扩展,直接担任承销商,设立证券附属公司,综合化、自由化,政府限制少,证券推销部门
(3)经济危机后的分离阶段
银行倒闭重要原因:
银行从事高风险证券业务
1933《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任何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商业银行,除了可以进行投资或代理,经营指定政府债券,用自有资本有限买卖股票债券外,不能同时经营证券投资等长期性投资业务
证券公司不能从事吸收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
日本1948《证券交易法》分业经营
(4)20C70S依赖的现代融合阶段
金融创新,监管放款,银行自行/通过下属机构提供证券服务
1977批准银行证券代理业务
1989通过子公司经营证券业务、销售和适用公司信用债券
1991财政部建议允许合业,跨州经营、发展成欧洲模式的全能银行
英国:
1986《金融大改革法案》BigBang合业
日本:
1981《新银行法》修改后《证券交易法》
欧洲:
法国1988
西方各国:
放松管理,业务自由化、国际化,银行与证券业高级融合阶段
不再是分散、小额经营,而是实力雄厚、高度社会化、电子化、大型化、综合化
B.模式及其利弊
(1)分业经营模式
典型代表:
2030-2070美国、日本、英国
背景:
美国:
融合降低金融调控能力,促成经济危机:
①银行业大规模介入证券业,动用储蓄资金短期资金购买证券,证券市场价格大幅波动,金融体系不稳定性
②缺乏必要风险管理措施,向客户提供证券抵押贷款,承受国大风险,增大证券市场不稳定性,上扬阶段,融资交易放大市场泡沫,下跌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③监管体系不健全、法规不完善
英国一开始就是分业发展起来的,2030后分业经营,但体制不严格,主要不是由于法律规范造成,是历史惯例的结果
优点:
①利于培养两种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②为两种业务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封闭的环境,避免竞争摩擦和合业经营可能带来的集团内竞争和内部协调难
③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和客户安全,避免商业银行风险过大
④利于抑制金融危机产生,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缺点:
①竞争抑制性
②双方缺乏优势互补,不能将优势充分利用,也不能用对方业务推动本源业务发展
③不利于银行进行公平国际竞争,尤其是面对欧洲大型全能银行
(2)混业经营模式(全能银行制度)
代表:
德国\瑞士\法国
欧洲大陆国家混业经营原因:
①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密切是混业经营的客观基础:
银行直接掌握生产资金,垄断财团;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渗透
②商业银行扩展业务范围是混业经营形成的内在要求:
竞争、提高盈利水平、分散风险
③金融法规是混业经营前提条件:
宽松
优点:
①使两种业务相互促进、支持,优势互补
证券业务利用商业银行的资金、网络,全能银行通过证券业务密切同企业关系,争取客户
②有利于降低银行自身的风险:
利率与证券行情成反比
③使全能银行充分掌握企业经营状况,降低贷款和证券承销的风险
④加强了银行业竞争,利于优胜劣汰提高效益
缺点:
①容易形成金融市场垄断,不公平竞争
②过大的综合性银行集团会产生集团内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的问题
③可能会带来新的更大的金融风险
C.我国商业银行
正在由严格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
①改革开放初期,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专业化;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混业经营
②20C80-90全面混业经营,专业银行组建各自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机构,监管不力
③1993提出分业经营1995《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奠定分业经营格局
④金融控股公司大量出现
⑤07金融危机对全球混业经营提出挑战,2010美国对混业经营极爱昂监管而不是禁止,我国混业经营会在审慎监管中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