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5732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docx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docx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答案

第四部分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如下:

事故案例分析1

     1.D2.C3.ABDE4.ABCE

 5.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滑块的下行程运动与双手的限制联系起来,强制操作者必须双手同时推按操纵器,滑块才向下运动。

此间如果操作者的一只手离开或双手离开操纵器,在手伸人危险区之前,滑块停止下行程或超过下死点,使双手没有机会进人危险区,从而避免受到伤害。

   按操纵器的形式不同,分为双手按钮式和双手手柄式。

 6.

(1)提高送、取料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代替人工送、取料;

   

(2)设计安全化模具,缩小模口危险区,设置滑块小行程,使人手无法伸进模口区;

   (3)采用手用工具送取料,避免人的手臂伸入模口区;

   (4)在操作区采用安全装置,保障滑块下行程期间,人手处于危险模口区之外;

  (5)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机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6)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事故案例分析2

     1.B2.A3.ABC4.CD5.BCD

   6.

(1)临时工在移动设备时,未切断操作箱上的进线电源。

     

(2)移动式皮带机未按规定安装接地或接零,也未安装漏电保护器。

     (3)对临时工管理混乱。

人厂的临时工,没有按规定签订用工合同,没有进行上岗前各种安全教育。

   7.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以下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断开电源。

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和平开关只能控制一根线,有可能切断零线而没有断开电源。

     

(2)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到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3)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

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

救护人员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①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断电。

     ②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③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

注意抛掷金属线之前,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注意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

事故案例分析3

1.B2.C3.ACD4.AB

5.专家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因果分析图法等。

 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1)熟悉分析系统;

 

(2)确定顶上事件;

 (3)确定分析的边界;

 (4)详细调查事故的原因;

 (5)确定不予考虑的事件;

 (6)确定分析的深度;

 (7)编制事故树;

 (8)事故树定性分析;

 (9)事故树定量分析。

6.

(1)安全出口被锁,安全通道过窄,导致事故发生后,工人无法快速疏散;

 

(2)未对工人进行应急培训或应急演练,导致工人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能力,不能及时利用消防器材进行灭火;

(3)单位负责人临阵脱逃,没有指挥应急抢险;

 (4)事先没有编制应急救援预案,也未确定应急救援组织及人员的应急职责。

事故案例分析4

1.C2.D3.ABC4.ACD

5.桥式起重机的两个主梁都制成均匀向上拱起的形状,称上拱度。

桥式起重机制成一定上拱度的形状,是防止起重机在吊物时,主梁产生下挠;尽量减少小车在吊物运行中产生的附加阻力或自行滑动。

此外,具有一定的上拱度,当起重机吊起负荷时,能使大车运行机构处于较有利的工作状态。

6.桥式起重机应设以下安全防护装置:

超载限制器、升降限位器、运行限位器、连锁保护装置(由建筑物登上起重机的门与大车运行机构之间;由司机室登上桥架的舱口门与小车运行机构之间;设在运动部分的司机室进人司机室的通道口与小车运行机构之间)、缓冲器、安全声光报警、登机信号按钮、扫轨板、活动零件防护罩等。

  起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有:

 

(1)起重作业人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国家认定有资格的培训机构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持证操作。

 

(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企业有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吊运前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和手套;检查清理作业场地,确定搬运路线,清除障碍物。

 (4)吊运前,应对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吊钩等各种机具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可靠。

 (5)吊装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坚守岗位,并按照《起重吊运指挥信号》规定的联络信号,统一指挥。

 (6)用两台起重机吊运一个重物,应在企业有关部门的直接监督下进行,并装有专用吊重平衡梁,吊运时起重钢丝绳应当保持垂直,每台起重机所受的负荷量不能超过其最大起重量。

 (7)起重机吊运的重物应当捆缚吊挂得牢固平稳,吊运时,应当先稍离地面试吊,证实重物挂牢,制动性能良好和起重机稳定后,再继续起吊。

捆缚吊运带有锋利菱角的重物时,应当放垫。

禁止斜吊,禁止吊拔,埋在地下或凝结在地面、设备上的东西。

 (8)起重机吊运重物时,一般应走吊运通道,禁止从人头上越过,禁止在吊运的重物上站人,禁止对吊挂着的重物加工。

不许吊着重物在空中长时期停留,在特殊情况下,如需暂时停留时,应禁止一切人员在重物下面站立或通过。

起重机吊着重物时,司机和指挥人员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岗位。

 (9)当起重机运行时,禁止人员上下,禁止从事检修工作,禁止从一个桥式起重机跨越到另一个桥式起重机上去。

除停车检修外,禁止在桥式起重机的轨道上走人。

桅杆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工作时,其悬臂所及的工作区域内禁止站人。

使用起重电磁铁的起重机,应当划定一定的工作区域,在此区域内禁止有人。

 (10)有主、副两套起升机构的起重机,不允许同时利用主、副钩工作(设计允许的专用起重机除外)。

 (11)起重机驾驶人员要做到“十不吊”。

事故案例分析5

1.C2.C3.C4.ACD5.ABCD

6.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5)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6)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

 (7)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7.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全面负责;

 

(2)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

 (3)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的首次安全评估应委托国家认可的有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评估;

 (4)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事故案例分析8

1.C2.C3.AC4.AB

5.经理孟某玩忽职守。

6.电焊工违章操作,电焊熔渣引燃可燃物质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事故案例分析9

1.D2.C3.BC4.ABC

5.

(1)气温高,车间内有热源,但没有降温措施,致使室温过高,而且用敞口容器盛胶,使苯及汽油大量挥发(蒸发);

 

(2)公司使用价格较低、毒性较高的燃料汽油作为橡胶溶剂,使得配制的胶浆中的含苯化物含量较高;

 (3)没有通风设施。

 以上原因造成车间空气中苯和汽油浓度都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数倍,而且又不为工人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所以会连续发生女刷胶工苯及汽油中毒事件。

6.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2)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5)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6)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7)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案例分析10

1.D2.AB3.ABC

4.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2)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教育、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3)应当对有缺陷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改,消除这一事故隐患;

   (4)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5)同时增加补充:

加大安全投人;为员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建立企业应急预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违章操作;

   (6)为员工提供瓦斯浓度检测仪器,定期检测瓦斯超标情况;对瓦斯监控系统的传感器维修(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安全生产法》有相关要求)。

事故案例分析11

1.D2.B3.ABCD

4.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有关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见GB6441一86附录A中A.6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见GB6441一86附录中A中A.7不安全行为。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有关规定,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⑦其他。

5.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有关规定,这起事故结案归档材料如下:

 

(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2)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

 (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5)物证、人证材料;

 (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论断书;

 (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10)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12)注明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

6.

(1)预案编制准备: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制订编制计划,收集资料,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应急能力与应急资源评估;

 

(2)应急预案的编写;

 (3)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4)应急预案的实施;

 (5)应急预案的演练;

 (6)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事故案例分析12

1.A2.B3.ACD4.ABC

5.“瞎炮”未经排除,管理人员就下令继续采矿作业是强令冒险作业。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46条规定,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此“而降低工资、福利等待遇……”,所以依据法律规定,吴某等人“请求煤矿补发工资和当月奖金”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

6.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事故案例分析13

1.D2.A3.AB4.BC

5.燃煤属于自燃性物质。

6.硫属于腐蚀性物质。

事故案例分析14

1.A2.D3.BCD4.BC

5.花炮应为爆炸性物质。

6.库房的现实危险性由库房固有危险性、危险性抵消因子决定。

事故案例分析15

1.B2.D3.BCD4.ABC

5.氧化釜搅拌器转动轴密封填料处发生泄漏,生产副厂长王某指挥工人处理不当,导致泄漏更加严重,釜内物料(其成分主要是醋酸)从泄漏处大量喷出,在釜体上部空间迅速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遇到金属撞击产生的火花即发生爆燃,并形成大火。

因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氧化釜发生物料泄漏,泄漏后的处理方法不当,生产副厂长王某违章指挥,工人无知作业。

6.生产经营指挥者颜某对这起事故负全面责任。

事故案例分析16

1.C2.C3.BCD4.AD

5.县人民法院对此案的判决不正确。

《工伤保险条例》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而制定的。

是否能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只取决于是否应当认定为工伤,而与伤害责任无关。

即只要依法认定张某为工伤,被诉人(厂方)就应全额支付工伤保险费,张某本人无须承担。

6.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事故案例分析17

1.C2.C3.D4.ABD5.ABCD

6.这起火灾事故是由动火引起的。

动火前虽取样分析合格,办理动火证,但由于对一楼管道法兰的密封状况不摸底,最终酿成了事故。

事故分析会上,经分析确认,循环机出口总管的三通法兰有轻微泄漏现象。

该法兰距二楼动火处约1m多高,而且不垂直。

所以取样时很难取到微漏的易燃物质。

再加上动火时防护措施不当,造成火星及焊渣四溅,开始没事,后来火星引燃微漏的易燃物质。

另外,该法兰处在加高压垫时衬了一层铝板,火灾发生后,铝制品迅速溶化,致使火势增大。

7.

(1)在合成车间厂房内动火应按特殊动火对待,特别是在循环机周围,应禁止动火。

众所周知,合成车间厂房二楼为氮氢压缩机和循环机,设备多,管道密,各台压缩机1一6段压缩的均为易燃易爆气体,静动密封点多,在这一区域动火极不安全。

因此即使分析     合格,动火时仍要小L."谨慎,防护措施更应切实有效。

否则,尽管分析合格,仍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2)循环机周围在开车生产时,应不动火或少动火。

我们知道,循环机的作用是将氨合成塔未彻底反应的氮氢气经冷凝分离后再由循环机加压重新送人氨合成塔。

因此,循环机周围及管道内输送的是氮氢气,氢气属爆炸气,爆炸下限低,一旦泄漏,遇明火或经摩擦产生静电火花,极易发生着火和爆炸事故。

因此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允许动火。

 (3)动火证的签发和安全措施的制订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焊渣火星掉到下面,引燃微漏的法兰,说明防范措施上有漏洞,类似这样的动火应该采取隔离措施,将火星和焊渣拢住而不许其四溅,如果隔离措施得当,这起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4)动火前的防范措施要切实可行。

这起事故发生之前,动火人和监护人采取的防范措施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蒸汽和灭火器在循环机传送的气体着火时根本不起作用,因为传送气体压力高达30MPa,蒸汽和灭火器显然达不到灭火目的。

8.

(1)压缩机厂房一楼的电缆应有防护装置,或应架设在远离可燃气泄漏的安全处。

至少不能架设在有火灾先烧毁电缆的地方。

 

(2)由于一楼为各台压缩机的机窝和各分离器、冷却器,压缩机的润滑油污染设备管道和地面,一旦有火灾,火势极易蔓延,所以要定期清理管道设备上的油污。

 (3)由于扩改建的原因,造成合成车间一楼设备过多,致使原来设计的空间小,过于狭窄,稍遇事故,极易形成连锁反应,造成更大损失,这些问题都是扩建时应该考虑而没考虑到的。

 (4)为使高压法兰密封效果更好,有的企业在高压法兰加高压垫时衬上一块铝质密封垫,这样的铝制垫也许对密封有好处,可一遇火灾,事故极易蔓延,火势不但难以控制,反而会迅速扩大。

因此,从这起事故看,高压法兰处不宜加铝制品垫片。

事故案例分析18

1.A2.D3.ABC4.BCD

5.

(1)触电、发电设备及其供电系统;

 

(2)灼烫,锅炉;

 (3)其他爆炸,锅炉;

 (4)机械伤害,空压机;

 (5)其他爆炸,天然气系统。

6.拨打119报警。

事故案例分析19

1.A2.C3.ABC4.BCD

5.应重点检查:

(1)是否制定了危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

 

(2)仓库保管员报告后,主管领导是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

 (3)在应急抢救的同时,是否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

6.还应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事故案例分析20

1.A2.ABC3.BCD4.ACD

5.应该确认事故可能的类型、地点;事故的范围和影响人数;按所需应急反应级别,预测事故严重度等内容。

6.事故调查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案例分析21

1.A2.B3.ABD4.ABD

5.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是:

 

(1)防止与限制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燃烧、爆炸性混合物(可燃气体在空气中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

 

(2)消除各类点火源;

 (3)预先采取措施,使得一旦发生燃烧爆炸危险,能够阻止和限制火灾遇爆炸后蔓延及扩展。

事故案例分析22

1.B2.A3.BCD4.BCD

5.企业安全教育不够深人,船员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

6.明火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明火作业应履行审批程序。

事故案例分析23

1.C2.C3.ABD4.BCD

5.其他爆炸,火灾,淹溺,灼烫,机械伤害。

6.不是。

事故案例分析24

1.CB2.BCD3.ABC

5.保护现场的原始状态。

6.避免踩踏事故现场的物品。

事故案例分析25

1.B2.A3.ABD4.AD

5.

(1)乙烯单体在空气中的浓度处在爆炸极限范围内;

 

(2)具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

 (3)以上二者相互作用。

6.(任选4项)

 

(1)材料强度不够(各种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的);

  

(2)外力(自然或人为的)破坏;

 (3)内压失控超高;   

(4)焊缝开裂或其他连接部位(螺栓、法兰、丝扣等)密封不严;

 (5)误操作(开错阀门、按错开关等)。

事故案例分析26

 1.A2.C3.AC4.BCD5.ABC

6.下列条件中任选6项:

  

(1)符合当地产业结构规划;

   

(2)基本建设项目经过批准;

   (3)选址符合城乡规划,并与周边建筑、设施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4)厂房和仓库的设计、结构、和材料以及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5)生产设备、工艺符合安全标准;

   (6)产品品种、规格、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7)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8)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9)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

   (10)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和人员,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7.  

(1)矿山企业;

   

(2)建筑施工企业;

   (3)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4)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5)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

事故案例分析27

1.C2.D3.BC4.ACD

5.

(1)有能够确保充装安全和充装质量的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措施;

 

(2)有按照有关规定接受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相关的气瓶检验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以及负责气瓶充装安全工作的安全人员;

 (3)有与气瓶充装和管理相适应的场地、设备、设施、检测手段等,并能向使用者提供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气瓶。

6.气瓶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移动式、可重复充装的压力容器。

由于经常装载易燃、易爆、有毒及腐蚀性等危险介质,压力范围遍及高压、中压、低压,因此气瓶除具有一般固定式压力容器的性质外,在充装、搬运和使用方面还有一些特殊问题,如气瓶在移动、搬运过程中,易发生碰撞而增加瓶体爆炸的危险;气瓶经常处于贮存物的罐装和使用的交替进行中,即处于承受交变载荷状态;气瓶在使用时,一般与使用者之间无隔离或其他防护措施。

所以要保证安全使用,除了要求它符合压力容器的一般要求外,还需要有一些专门的规定和要求。

事故案例分析28

1.D2.B3.BC4.ACD5.金属钠是一种遇水或受潮时,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与可燃气体,无须明火就能导致爆炸的物质。

正确保存金属钠的方法是:

必须将其浸在煤油或柴油中,并密封在金属容器中。

在本案中,由于所用储存方法无法确保钠与空气和水分隔绝,所以发生爆炸。

6.煤块(煤粉)由于表面积大,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易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并被氧化而放热。

若堆积在一起,热量难以散失,蓄积起来引起升温,达到引燃温度,就会发生自燃现象。

事故案例分析29

1.A2.ABD3.BD

4.

(1)严格控制管道中液体流速,使其低于限制流速(可查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有关资料);

 

(2)设置符合标准的接地装置。

5.

(1)漏油蒸发的油气在空气中浓度超过爆炸下限或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

 

(2)由于胶管内轻油流速大大超过规定的容许流速,致使胶管内产生静电,而且没有安装接地装置,使静电得以积聚。

当静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对地放电,导致火灾。

事故案例分析30

1.A2.A3.CD4.ABD5.AD

6.驾驶员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7.不能。

事故案例分析31

1.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由于司机违章驾车、超载装运、运输车辆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车辆及其零部件发生故障、路况或气象条件不良等原因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撞车、倾翻等事故,致使发生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火灾、爆炸事故。

2.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有如下安全要求:

   

(1)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应符合要求,禁止使用电瓶车、翻斗车、铲车、自行车等运输爆炸物品,禁止用叉车、铲车、翻斗车等运输易燃、易爆液化气体等危险化学品;

   

(2)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在车辆上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器材、消防器材等;

   (3)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

   (4)车厢应有防止摩擦打火的措施;

   (5)槽、罐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齐全的安全设施及附件;

   (6)运输车辆应有防止电火花和导除静电设施;

   (7)运输车辆应按规定设置危险物品标志;

   (8)车辆的技术状况必须处于良好状态。

3.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安全要求:

   

(1)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应有相应的资质;

   

(2)运输工具、车辆必须符合要求,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3)托运剧毒化学品应向公安部门申办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4)驾驶员、装卸员、押运员等应经过相应培训,持证上岗; (5)容器:

容器直径越小,火焰在其中越难蔓延,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则越小。

当容器直径或火焰通道小到某一数值时,火焰不能蔓延,可消除爆炸危险;

 (6)火源能量:

火源能量越高,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6.预防可燃气体发生爆炸的措施原则:

 

(1)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设备、管道、容器密闭,防止可燃气体泄漏;

     取代可燃气体或控制可燃气体的用量;

     负压操作;

     通风换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