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解析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5194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解析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名校解析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名校解析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名校解析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名校解析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解析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名校解析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解析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校解析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名校解析安徽省合肥市众兴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

众兴中学2018-2019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地球上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是(  )

A.地球处在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C.地球具有稳定的光照条件

D.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

【答案】B

【解析】

地球上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地球大气层,地球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变,形成了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其中氧适宜生物的呼吸,故B项正确。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太阳风、黑子B.黑子、日珥

C.耀斑、日珥D.耀斑、黑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分析解答。

【详解】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点睛】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

色球层上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3.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4.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答案】3.C4.D

【解析】

【3题详解】

地球自转线速度因纬度而异,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由图可知,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甲乙丙丁,所以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甲>乙>丙>丁,A正确。

【4题详解】

除极点外,地球各地的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均为每小时15°,故四地的自转角速度丁=丙=乙=甲,D项正确。

5.如图是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读图完成: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纵波传播到距地表2900千米左右深度时完全消失

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距地表17千米左右深度时同时减慢

D.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的快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波的特点,试题较为简单。

【详解】横波传播到距地表2900千米左右的深度时完全消失,A错误;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以穿过固液气三态,故B错;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距地表17千米左右时同时加快,故C错。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横波快,本题答案D。

读下图,完成以下各题。

6.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7.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地面辐射——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答案】6.A7.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难度较小。

【6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故A正确。

【7题详解】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通过大气逆辐射实现,图中C为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8.读“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题。

P地所处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B

【解析】

P地处于300S附近,所处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选择B。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梅雨》诗中写到: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读天气符号图,完成下列问题。

9.表示暖锋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0.下列关于暖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冷空气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②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降水

③过境后气压升高④过境后气温上升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1.若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在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因素情况下,则此时气温最低的地点是()

A.aB.bC.cD.d

【答案】9.D10.B11.A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示锋面系统符号可知,a、b为冷锋,c为准静止锋,d为暖锋,故D项正确。

【10题详解】

暖锋是暖空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故①③错,②④对,故B项正确。

【11题详解】

a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b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c位于准静止锋暖气团一侧,受暖气团控制;d位于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若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在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因素情况下,则此时气温最低的地点是a,故A项正确。

12.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①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②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 

③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④阿尔卑斯山雪线高度降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总的来说,全球变暖的影响应该是弊大于利的。

温度升高后,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为变暖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不适合粮食的种植,导致粮食产量下降,①正确;高纬度地区会因为变暖而降水增加,会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因此,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②正确,③错误;温度升高,阿尔卑斯山雪线高度会升高,④错误。

因此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

【点睛】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海平面上升:

(1)低地被淹;

(2)海岸被冲蚀;(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5)旅游业受到危害;(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

2、对植物的影响:

(1)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

(2)气候的变化可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

3、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

(2)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3)在变暖的过程中,地球会面临更多的极端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

如持续性干旱,高峰热浪、极端暴雨洪水,沿海地区受超强台风的影响,极端猛烈的风暴潮灾害等等。

(4)由于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饮水缺乏、粮食减产、流行疾病等次生灾害增加。

4、受气候变化影响,一些绿洲可能会消失。

3、对农业的影响

(1)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

(2)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13.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①B.④C.⑤D.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水循环示意图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详解】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对地表径流环节施加的影响。

读图可知,①为水汽输送,④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⑥为地下径流,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通过水循环的知识,判断图中各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的环节。

14.下列渔场中成因不同于其他几个的是(  )

A.北海渔场B.纽芬兰渔场C.北海道渔场D.秘鲁渔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洋流的地理意义。

【详解】秘鲁渔场的成因是秘鲁沿岸处在东南信风带内,东南信风从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该补偿流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

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是寒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

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

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利于形成大的渔场。

故选D。

1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促进高低纬的热能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B.使南北半球大陆西岸为寒冷干燥的气候

C.促使南北半球大陆东岸增温增湿

D.洋流只对帆船时代的航海事业有影响,对当代航海影响不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洋流能够促进高低纬的热能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平衡,故A正确;中低纬度大陆西岸为寒流,气候为炎热干燥;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西岸为暖流,气候温和多雨,故B错误;中低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为寒流,降温减湿,故C错误;顺洋流提高航行速度,减少运费;逆洋流降低航行速度,增加运费,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当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人们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摆脱这一困境.完成下列小题.

16.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

A.冰川水、河水、湖泊水B.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

17.下列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

A.修建水库B.海水淡化C.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D.开渠引水

【答案】16.B17.C

【解析】

【16题详解】

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水资源是指开发利用成本较低、难度较小,取用方便的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冰川水属于淡水,但是不方便取用,A、C项错误;大气水、土壤水不能直接被人类利用,D项错误。

故该题选B。

【17题详解】

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开源是指增加水的来源,节流是指减少水的消耗。

修建水库、海水淡化、开渠引水都是属于开源的措施,A、B、D项与题意不符;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属于节约利用水资源。

所以选C。

如图为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8.甲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B.地堑C.地垒D.向斜

19.图中冲积扇的成因(  )

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

【答案】18.A19.D

【解析】

【18题详解】

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

根据图中的甲处的岩层向上弯曲,说明该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故答案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瀑布和峡谷,C错误;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图示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主要是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D正确;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A错误;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B错误。

故答案选D。

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

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土壤D.植被

21.从地形看,南疆的绿洲主要分布在

A.河流峡谷地带B.河流下游平原

C.山麓冲积扇D.河口三角洲

【答案】20.B21.C

【解析】

考点:

河流地貌对聚落、交通线的影响。

【20题详解】

南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是生产生活的主要制约因素。

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有高山冰雪融水或地下水,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因此,B项正确。

【21题详解】

河流峡谷地带虽然水源充足,但地势起伏大,平地少,人口分布较少;绿洲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盆地边缘为河流流出山口的区域,这些地区一般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山麓冲积扇,C项正确。

内流河下游水量少,甚至断流,河口三角洲很少。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上升B.植被破坏

C.气候变化D.农业开发

23.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22.A23.D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根据图示:

图中地壳的运动引起地形抬升,地形抬升,使背风坡受湿润气流的影响减少,气候变得干旱,形成草地和荒漠。

所以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上升。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

该区域①②③时期地理环境的变迁主要是由于该山的出现,阻挡了气流,则使背风坡一侧降水减少。

而导致植被的变化,故答案选D项。

【点睛】本题以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要素在地里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关键在于学生从三图中分析某一事物的变化—地形,从而引出其他事物的变化,且学生要了解非地带性的影响因素:

地形、洋流、海陆分布、水分等。

如图,某地理考察队沿AB一线对澳大利亚大陆进行科学考察。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4.沿AB一线,自然带先后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更替,这反映了自然带的(  )

A.经度地带性B.纬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25.由A→B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大陆是(  )

A.欧亚大陆B.非洲大陆C.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

【答案】24.A25.A

【解析】

【分析】

经度地带性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

【24题详解】

图中由A到B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植被越来越稀疏,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为经度地带性,A正确。

【25题详解】

由A→B自然景观差异为经度地带性,一般说来,从经度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地区是中纬度地区,亚欧大陆在中纬度地区的东西跨度最广,由A→B自然景观差异最大,A正确。

【点睛】该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和大洲的具体结合,要求学生具有准确的地理空间匹配能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读二分二至图(左图)与某太阳光照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虚线表示极圈或回归线)。

(1)写出左图中①、④两处节气名称:

①________;④________。

(2)当地球上的昼夜状况如右图中所示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________值.

此时A点夜长是________ 小时。

(3)右图中A,B,C,D四地线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________,A,B,C,D四点中地方时相同的是________。

(4)当地球上的昼夜状况如右图中所示时,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A,B,C三地黑夜由长至短排列顺序是________。

【答案】

(1).冬至

(2).秋分(3).小(4).24(5).A<D<B<C(6).A、B(7).B>C>A(8).A>C>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二分二至图和太阳光照图为基础,综合考查学生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

【详解】

(1)读左图可知,①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③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图中地球公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同为逆时针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可判断②处为春分,④处为秋分。

(2)读右图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A点位于北极圈,夜长为24小时.

(3)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右图中A、B、C、D四地纬度值大小关系为A>D>B>C,所以四地线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D<B<C;四点中,A、B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

(4)读右图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H=90°-纬度差,A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66°34′)=0°,B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23°26′)=90°,C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0°)=66°34′;所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B>C>A。

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因此,A、B、C三地黑夜由长至短排列顺序是A>C>B。

【点睛】关于二分二至图的判读,应先判断出夏至和冬至的位置,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春分和秋分。

27.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注出各风带的风向箭头,并把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填在下面:

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从大气运动与降水的关系来看,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下沉则不易形成降水,由此判断上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有规律移动,在气压带和风带的过渡地带,

可以形成特殊的气候类型,如C和D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

(2)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3)地中海气候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学生要能够准确的画出气压带和风带图,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

【详解】

(1)风向主要从高压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B处于低纬度地区,介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是信风带;C位于副热带地区,气体以下调为主,是副热带高压带;D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区,是西风带。

(2)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下沉则不易形成降水,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空气与上升为主,降水较多。

(3)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是西风带,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

【点睛】学生要熟练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明确气压带气流的运动情况,风带的风向。

28.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是:

甲________;乙________;AB________。

(2)该地上覆岩层是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甲地还是乙地?

原因是?

【答案】

(1)背斜;向斜;断层

(2)沉积

(3)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4)甲地;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比较坚固,不易积水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图示的岩层的变形与变位信息,结合不同的地质作用的成因和不同地质构造在实践中的应用。

【详解】

(1)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陷,判断为向斜;AB处岩层断裂、错位判断为断层。

(2)上覆岩层为沉积作用的结果。

(3)背斜顶部的缺失主要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即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4)背斜的拱形弯曲能起支撑作用,符合力学原理,且能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

【点睛】背斜和向斜的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