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总教案《走进化学世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510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总教案《走进化学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总教案《走进化学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总教案《走进化学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总教案《走进化学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总教案《走进化学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总教案《走进化学世界》.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总教案《走进化学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总教案《走进化学世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总教案《走进化学世界》.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总教案《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2.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索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认识化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媒体辅助教学、组织学生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认识化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化学、了解化学的激情。

2.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难点: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突破:

现实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观、最真实的来源,因此在介绍“什么是化学”时尽量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入手,从他们熟悉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领悟陌生的概念,在熟悉的环境中理解新的知识。

【课题分析】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课件,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

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实验准备】:

试管、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用酚酞写好的“化学”纸。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附课件绪言1)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顾旧识:

1.在九年级以前,你所了解的哪些知识是与化学有关的?

2.你知道的化学学科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是研究什么的?

(情景设计)

展示图片:

1.小猫为什么不怕热?

结论: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兴趣实验:

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

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交流讨论:

1.你想象的未来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展示图片:

课件图片。

2.什么是化学?

板书: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去研究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即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3.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利生产农药和化肥——增加粮食的产量

用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健康

化开发新能源、合成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生活变得美好

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物质内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

后你如何利用它们制造新产品

知道人类认识、利用、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二、化学研究的对象

1)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2)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半导体、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

3)知道物质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现象了解一些有关化学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初步了解了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作业:

记住并能默写元素周期表中的前10种元素的名称及对应的符号。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与人们有什么关系(应用在哪些方面)?

①人们的衣食住行;

②工业、农业、国防、卫生等;

③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

④高分子材料,新产品的研发等。

教后记:

第二课时:

(附课件绪言2)

回顾旧识:

1.什么是化学?

为什么要学化学?

2.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引入新课(情景设计)

探究实验:

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的水混合。

把一块旧手绢浸入配好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的拧干,用镊子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地抖动手绢,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湿透的手绢有没有变化?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讲授新课:

三、人类对化学学科的认识简史

第一阶段:

发现和使用火

第二阶段:

很漫长,发现了一些应用产品:

1.冶金工业:

(1)铜的冶炼孔雀石铜

(翠绿色)(红色)

(2)铁的冶炼铁矿石铁

2.陶瓷工业

3.酿造业:

酒、醋

4.黑火药:

硝(硝酸钾)、磺(硫磺)、炭(木炭)

比例:

一硫二硝三木炭

5.造纸、染料

出示:

我国古代在化学领域的成就图。

第三阶段: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学科。

第四阶段:

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现阶段:

已能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探索纳米技术制造出特定功能的产品。

展示图片:

现代化学研究所使用的仪器和制造的新材料。

四、如何学好化学:

1.树立信心。

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

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

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

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

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

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

总结: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结:

略。

作业:

1.记住并能默写元素周期表中的后10种元素的名称及对应的符号。

2.预习第一单元课题1(了解大概内容并能说出你认为的重点)。

3.配套练习绪言。

板书设计:

略。

教后记: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

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索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认识化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实验、组织学生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化学、了解化学的激情。

重点:

1.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归纳。

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3.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难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实验准备:

1.澄清石灰水、镁条、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酚酞

2.蜡烛、小刀、火柴、酒精灯、试管。

课时:

一课时(附课件1.1)

提问回忆:

什么是化学?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怎样的规律呢?

观察实验:

1.纸条撕碎。

2.镁条燃烧。

3.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

4.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

5.石灰石中加稀盐酸。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物理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物质形态的变化(形状、状态)。

请同学们举例。

4.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常见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

思考:

有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例如:

灯泡发光、发热;红墨水滴加到水中等。

小结: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2)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思考:

观察一瓶酒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说出酒精有哪些性质?

讨论:

以上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2.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有何区别?

3.“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字,如酒精能燃烧。

(你能偷东西、你会骂人、你能跑。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A、汽油挥发B、粉碎矿石C、水变成冰D、木材燃烧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钢铁生锈C、瓦斯爆炸D、锅炉爆炸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发光B、空气液化C、光合作用D、海水晒盐

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

该变化的类型是,你依据的理由是现象。

6.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

7.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①酒精挥发②白糖溶于水③食物腐烂④铁矿石炼铁⑤汽车胎爆炸⑥电灯发光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④⑤

8.下列成语工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木已成舟C.百炼成钢D.大浪淘沙

9.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