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11章 酸与碱 单元巩固训练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965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改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11章 酸与碱 单元巩固训练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京改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11章 酸与碱 单元巩固训练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京改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11章 酸与碱 单元巩固训练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京改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11章 酸与碱 单元巩固训练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京改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11章 酸与碱 单元巩固训练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京改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11章 酸与碱 单元巩固训练题解析版.docx

《京改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11章 酸与碱 单元巩固训练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改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11章 酸与碱 单元巩固训练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京改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11章 酸与碱 单元巩固训练题解析版.docx

京改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11章酸与碱单元巩固训练题解析版

第11章酸与碱

一、选择题

1.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般能使石蕊试液显(     )

A. 红色                                     B. 蓝色                                     C. 紫色                                     D. 无色

2.能区分稀硫酸和稀盐酸所用试剂为( )

A. 碳酸钠粉末                         

B. 硝酸银溶液                         

C. 氯化钡溶液                         

D. 氧化铜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食盐不是盐                       B. 纯碱不是碱                       C. 水银不是银                       D. 干冰不是冰

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氢氧化钠                               

D. 碳酸钙

5.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溶液的温度一直升高、pH一直增大          

B.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先放热后吸热

C. 4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D. 该实验是将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6.做馒头的面粉发酵过度会变酸,要除去酸味可在面团中加入

A. 烧碱                                    B. 白醋                                    C. 小苏打                                    D. 食盐

7.某学生测定的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

A. 用10mL量筒量取了7.5mL水                               B. 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6.7克

C. 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地水的pH为5.2                  

D. 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8.针对下列情况所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为防止食品受潮可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 重要文件、档案可用碳素墨水书写

C. 水壶中的水垢可用食盐水除去                             

D. 土壤呈酸性可用熟石灰改良

9.常用牙膏的pH范围是8、5~9,对它的酸碱性判断正确的是

A. 呈酸性                               

B. 呈碱性                               

C. 呈中性                               

D. 无法判断

10.若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肯定的是( )

A. 溶质质量都减少          

B. 溶剂质量都增大          

C. 溶液质量都增大          

D. 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11.将20克10%的盐酸和2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滴加石蕊试液,溶液为(  )

A. 紫色                                  

B. 蓝色                                  

C. 红色                                  

D. 无法判断

12.胃酸过多的人可适当多喝的饮品是( )

A. 苹果醋                               

B. 柠檬水                               

C. 苏打水                               

D. 碳酸饮料

1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CO2

Ca3(PO4)2

葡萄糖(C6H12O6)

Zn(OH)2

类别

有机物

氧化物

A. A                                           

B. B                                           

C. C                                           

D. D

14.不同物质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中PH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盐酸

CuSO4溶液

NaCl溶液

Na2CO3溶液

NaOH溶液

PH

<7

<7

=7

=7

>7

>7

A. pH<7一定是酸的溶液                                        

B. pH>7一定是酸的溶液

C. pH=7一定是酸的溶液                                        

D. 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15.生活中常有发生亚硝酸钠中毒事件的报道,这是因为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工业用盐中常混有亚硝酸钠,有关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部分资料如下表:

如要检验食盐中有无亚硝酸钠,下列判定方法错误的是( )

A. 在食盐中加人盐酸,观察有无红棕色气体放出

B. 蒸干100克100℃食盐饱和溶液,称量溶质的质量是不是39.12克

C. 用pH试纸测定食盐溶液的酸碱性

D. 把食盐加热到320℃以上观察有无刺激性气体放出

二、填空题

16.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数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该无色溶液可能是________

A.氯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  D.________

17.某同学用玻璃棒沾取酚酞试液在滤纸上画了一朵月季花,将滤纸放到浓氨水的瓶口上放,滤纸上很快出现一朵________的月季花。

再把此滤纸放到浓盐酸的瓶口上放,花儿逐渐________。

18.今有①肥皂水②食盐水③杨梅汁④白糖水⑤蒸馏水五种液体,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其中pH<7的是________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显________色;pH>7的是________ (填序号),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显________色。

19.把生锈的铁钉(铁锈的成分Fe2O3)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铁锈会溶解,溶液变成黄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铁锈完全溶解后,还看到有气泡产生,经检验是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0.实验室有A、B两种溶液,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A、B两种溶液的pH大小关系是A________B(填“大于”或“小于”).要测定A、B溶液的酸碱度,其做法是________.

21.东东同学发现盛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他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作出猜想:

白色固体物质可能是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的________.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他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2. 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有________ ;可能变成其它颜色的是________ 。

①喷石灰水  ②喷水  ③直接放入CO2中  ④喷水后放入CO2中 ⑤喷稀硫酸 

23.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_A.Zn+2HCl=ZnCl+H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SO2+2NaOH=Na2SO3+H2O    D.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4.某小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试管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试管Ⅱ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为蓝色,则其中的溶质是________。

③试管Ⅲ中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该小组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集气瓶容积均为250mL;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目的:

证明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一:

分别将液体全部注入集气瓶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________,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

M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N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判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为确保实验目的的达成,该方案中还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

25.小明家的新房装修,瓦工师傅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收工时瓦工师傅把未用完的石灰浆用沙土盖上,以备第二天再用,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石灰浆因变质而失效.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石灰浆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小明想通过实验验证石灰浆的变质情况,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加一定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_ 

________ 

该石灰浆部分变质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________ 

(3)由此小明联想到实验室里的一些药品必须密封保存.实验室中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药品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如澄清的石灰水;

②药品具有挥发性,如________;

③________,如浓硫酸.

四、综合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6.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pH值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1

1.2

1.4

1.6

2.0

7.0

11.0

12.2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溶质与其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________色.

27.用化学方法可制取纯净的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应用中和反应原理制取氯化钠固体.

(1)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__色;

(2)如图,往该烧杯中继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紫色,再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充分混合,过滤后得到无色滤液.

①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用pH试纸测

(2)中滤液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

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________,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4)若测得滤液pH为8,继续往滤液滴加稍过量的盐酸,目的是________;蒸发该滤液以除去过量的盐酸,该操作利用的盐酸的性质是________,继续蒸发滤液得到固体的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28.向一含有盐酸的氯化铁溶液边震荡边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画了如图,要表明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

请看图分析:

(1)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化学式为________

(2)图中部分线段有误,请在答题卡的图中,重新画出溶液溶质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曲线(要求标出abc折线点)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答案解析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试液呈碱性,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观察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碱指示剂的变色,酚酞与酸性、中性不变色,碱性变红,石蕊与酸变红,与碱变蓝,中性不变色。

2.【答案】C

【解析】A、稀硫酸和稀盐酸都能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气泡,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错误;A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和稀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银、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错误;B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盐酸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正确;C符合题意;

D、稀硫酸、稀盐酸均能氧化铜反应,出现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的现象,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错误。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物质的鉴别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根据特征反应现象判定区分物质,一般选用一种试剂分别与其反应,要求现象明显。

3.【答案】A

【解析】:

A、食盐是氯化钠,属于盐,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正确;

C、水银是汞,不是银,正确;

D、干冰是二氧化碳,不是冰,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组成和类别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答案】A

【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要减少,A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要增加,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质量要增加,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很稳定,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吸水潮解,碳酸钙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解答

5.【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图示可知,实验中溶液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会降低,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结束后温度会慢慢冷却,B不符合题意;

C.40s时溶液pH小于7,则溶液中的溶质为盐酸钠和氯化钠,C不符合题意;

D.由溶液最初pH小于7再增大可知,该实验是将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与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的剩余。

6.【答案】C

【解析】【分析】要除去面团中的酸味,需要用碱性物质或和酸反应生成中性的物质,结合题中的四个选项逐个分析,利用排除法找到正确选项.

【解答】A、要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味,需要用碱性物质,但不能用强碱,故排除A氢氧化钠;

B、白醋属于酸性物质,不能除去面团中的酸,故B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面团中的酸发生反应,并产CO2生气体,使面团发酵更大,故C合题意;

D、氯化钠为盐,属于中性,不能除去酸味,故排除D;

故选C

7.【答案】C

【解析】【解答】A.选取量筒时要选择比所量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所以选用10mL量筒量取了7.5mL水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固体物质的质量时,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因此可称得某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6.7克,B不符合题意;

C.用广泛pH试纸溶液的pH时,精确到整数,所以不可能测得某地水的PH为5.2,C符合题意;

D.粗盐中常含有难溶性杂质及可溶杂质,杂质含量不同,粗盐中氯化钠的含量不同,可能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量筒的正确使用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的精确度分析,天平只能称准到0.1g;根据pH试纸只能测定0-14的整数值分析;根据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分析。

8.【答案】C

【解析】【解答】A、生石灰能和水反应,为防止食品受潮可用生石灰做干燥剂,A不符合题意;

B、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重要文件、档案可用碳素墨水书写可长时间保存,B不符合题意;

C、水垢是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和食盐水不发生反应,不能用食盐水除去,C符合题意;

D、熟石灰呈碱性,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可改良酸性土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质的性质决定。

9.【答案】B

【解析】答案:

B

溶液的酸碱性通常可以用pH表示,通常pH是一个介于0和14之间的数,当pH<7的时候,溶液呈酸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碱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中性.

因为“牙膏的pH范围是8.5~9”,则其pH>7,说明溶液呈碱性

故选:

B

10.【答案】D

【解析】【解答】A、浓盐酸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质减少,浓硫酸溶质不变,故A错误;

B、浓盐酸溶剂质量不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剂质量增加,故B错误;

C、浓盐酸挥发出溶质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易吸水而使溶液质量增加,故C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稀,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变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变稀.本题考查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溶液的组成进行.

11.【答案】C

【解析】【解答】设2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质量为x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NaOH+HCl=NaCl+H2O

 40       36.5

20g×10%    x

解得 x=1.825g

20g10%的盐酸含有溶质为20g×10%=2g>1.825g,所以反应后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所以本题答案为:

C

12.【答案】C

【解析】【解答】A、苹果醋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可适当不能多喝,故选项错误.

B、柠檬水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可适当不能多喝,故选项错误.

C、苏打水显碱性,胃酸过多的人可适当能多喝,故选项正确.

D、碳酸饮料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可适当不能多喝,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分析】根据题意,胃酸过多的人可适当多喝显碱性的饮品,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应用、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答】A、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B、磷酸钙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葡萄糖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锌属于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不属于有机物;根据盐的定义分析;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14.【答案】D

【解析】【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解答】

A、pH小于7的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硫酸镁属于盐,水溶液的pH小于7.错误;

B、pH大于7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水溶液的pH大于7.错误;

C、氯化钠属于盐,水溶液的pH等于7.错误;

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B

【解析】【分析】A、亚硝酸钠和盐酸反应有红棕色气体放出;

B、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

C、亚硝酸钠溶液显碱性;

D、亚硝酸钠在320℃以上时能够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氮.【解答】

A、在食盐中加入盐酸,观察有无红棕色气体放出可以判断氯化钠中是否含有亚硝酸钠.正确;

B、因为不知道100℃时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溶解度,不能通过此法判断氯化钠中是否含有亚硝酸钠.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食盐溶液的酸碱性,如果显碱性,说明其中含有亚硝酸钠,如果显中性,说明其中不含有亚硝酸钠.正确;

D、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