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具和蒙特梭利的观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901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氏教具和蒙特梭利的观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蒙氏教具和蒙特梭利的观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蒙氏教具和蒙特梭利的观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蒙氏教具和蒙特梭利的观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蒙氏教具和蒙特梭利的观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蒙氏教具和蒙特梭利的观点.docx

《蒙氏教具和蒙特梭利的观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氏教具和蒙特梭利的观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蒙氏教具和蒙特梭利的观点.docx

蒙氏教具和蒙特梭利的观点

蒙氏教具

一、插座圆柱体:

 

功能:

培养儿童辨别大小、高低、粗细、深浅的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发展手和手臂肌肉的协调动作。

二、粉红塔:

(配全套投影卡10张)

功能:

透过视觉正确获得对三维空间差别变化的知觉,了解递进递减的关系;培养逻辑思考能力,感知正方体的特征;发展幼儿动作及视觉、触觉的协调。

三、棕色梯:

(配全套投影卡10张)

功能:

对物体宽窄的识别,了解递进、递减的关系;学习长方体的概念,培养专注的观察能力;发展眼、手、肌肉的动作协调。

四、色板:

(完全标准的色板哦)

功能:

培养儿童分辨颜色的能力和对色彩的美感.颜色的对比及组合能力的准备。

五、神秘袋:

(10全套的几何体)

功能:

木袋及不同形状的几何体组成。

进行分类的学习。

六、构成三角形(5盒装):

功能:

透过视觉认识三角形;通过对多边形的组合与分解了解三角形与多边形的几何关系和相等概念。

七、二项式:

功能:

①培养数学思考能力;②作为代数教具二顶式的间接准备。

八、数棒:

(配全套数字卡)

功能:

1、认识了解数的集合体及数词,认识数字1-10。

2、十进位法的预备,入数的概念。

九、纺锤棒与箱:

功能:

指导“0”的概念,加强数与量的集合概念。

十、数字与筹码:

功能:

帮助儿童了解数与量的关系,认识奇数与偶数。

十一、十进位系统(配全套数字卡):

功能:

了解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进行银行取钱的亲子游戏,如:

爸爸写一个数字,交给妈妈到宝宝(银行职员)那里取如数的钱。

十二、接龙减龙游戏:

功能:

加减的运算。

十三、分数小人:

功能:

知道一个整体如何分成若干部分,作为进入分数的预备;引入对称的概念;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十四、1-100连续数数板:

功能:

按照操作订正卡,加强数和数的顺序性练习,引导幼儿正确排列出1-100的顺序。

培养对照改错的能力。

十五、加减法板:

配加法订正卡1张

功能:

帮助儿童进行数的记忆;了解数的组合及分辩,并进行个位数的加算练习。

十六、除法板:

功能:

练习数字减速法的运算,是写前的预备。

十七、乘法板:

功能:

练习数字除速法的运算,是写前的预备

十九、邮票游戏:

功能:

通过“邮票游戏”进行加、减、乘、除算法的练习。

二十、笔划砂字板:

认识笔划书写、提早学习字的组成。

蒙氏教育的概述  “蒙氏教育”顾名思义是以一位教育家的名字命名的。

她是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

(MariaMontessori,1870~1952年)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

招收3~6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

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

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1909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

1913年~1915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

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

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则: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反对填鸭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

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

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

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

  蒙台梭利认为:

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

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

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只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

“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

启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

蒙氏教育的原则:

  以儿童为主——为的孩子打造的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充分的教具提供——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

所以,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能提供丰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他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

蒙台梭利科学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敏感期”,而给予适切的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拥有一套蕴含无限教育价值的学具,这套学具利用幼儿感觉的敏感性,透过可供幼儿操作的教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

尊重幼儿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学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

在心爱乐园的亲子课堂中,家长不仅可以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还可以和宝宝一起上课,在课程中增进亲子感情。

蒙氏教育的价值: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广百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学前教育发达国家极受关注,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及一百多个国家。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

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

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

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

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

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

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

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

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台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

她说:

“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

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四岁。

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2-3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

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3.协调性敏感期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

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

应该在2到3岁时出现。

  4.触觉敏感期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

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

这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的心灵。

  5.语言的敏感期2个月左右幼儿就开始吸收语言,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

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

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

她说:

“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