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617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doc.docx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doc.docx

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doc

 

中山大学文件

 

中大教务〔2009〕34号

关于开展2009年度校级精品课程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等文件精神,为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我校决定组织开展2009年度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评选条件、标准

精品课程申报评选条件、标准参照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附件1)。

2、申报范围

凡连续3年以上为本科生开设的各类课程。

3、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为我校专职教师,并具有教授职称。

二、申报程序

课程负责人填写“2009年度中山大学精品课程申报表”(附件2),申报表一式三份(含电子版),经院系审核后报送教务处(医科类报送医学教务处),已获校级精品课程不重复申报。

2009年推荐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原则上在2003-2009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创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择优选送。

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需提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方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三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

录像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附件3)。

三、申报时间

各申报单位务必于2009年4月24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教务处或医学教务处。

四、联系方式

1、教务处

教务处联系人:

电子邮箱地址:

医学教务处联系人:

邮箱地址:

本文附件不再印发文字稿,请从“中大主页——教学教务——教务处——教学研究——点击教学研究进入课程建设——新闻通知中下载。

 

附件:

1.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2007年)

2.2009年度中山大学精品课程申报表

3.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日

 

主题词:

教育学校精品课程△通知

中山大学校长办公室2009年4月13日印发

责任校对:

附件1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本科,2007)

 

一、评审指标说明

二、评审指标内涵

 

二○○七年三月

一、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

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20%。

5.总分计算:

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审标准

分值

(Mi)

评价等级(Ki)

A

B

C

D

E

1.0

0.8

0.6

0.4

0.2

 

20

1-1

课程

负责

人与

主讲

教师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8分

1-2

教学

队伍

结构

及整

体素

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养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4分

1-3

教学

改革

与教

学研

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省部级以上成果;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8分

27

2-1

课程

内容

[1]

2-1-A

理论课程

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

11分

2-1-B

实验课程

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

内容

组织

与安

教学内容

安排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8分

2-3

实践

教学

[2]

实践教学

内容

设计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

8分

 

15

3-1

教材

及相

关资

教材建设

与选用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或资料清单;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

5分

3-2

实践

教学

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

5分

3-3

网络

教学

环境

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运行机制良好;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5分

教学

方法

手段

20

4-1

教学

设计

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设计。

8分

4-2

教学

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

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12分

4-3

教学

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18

5-1

同行

及校

内督

导组

评价

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和声誉

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根据申报表4-5和5-2中所列材料)。

6分

5-2

学生

评教

学生评价

意见

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根据申报表4-5中所列材料)。

6分

5-3

录像

资料

评价

课堂实录

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6分

特色

及政

策支

专家依据《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5-1中所报特色及创新点打分

50分

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

50分

[1]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

进行评价。

[2]实践教学含社会调查、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

 

附件2

 

2009年度中山大学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单位

课程名称

课程层次(本/专)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课程负责人

申报日期

 

二○○年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职称

电话

学位

职务

传真

所在院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研究方向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课程负责人:

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职称

电话

学位

职务

传真

所在院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研究方向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⑵-1

基本

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职称

电话

学位

职务

传真

所在院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研究方向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主讲教师情况⑶

2⑶-1

基本

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职称

电话

学位

职务

传真

所在院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研究方向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主讲教师情况⑷

2⑷-1

基本

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职称

电话

学位

职务

传真

所在院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研究方向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3.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学缘结构:

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4-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4-2实践(验)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4-2-5创新与特点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4-5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5.自我评价

5-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5-2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6.课程建设规划

6-1-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6-1-2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6-2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7.学校的政策措施

所在高校、院系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8.所在单位意见

 

院(系)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9.说明栏

附件3

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2004年)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关于国家精品课程“需在网上提供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的规定,参考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以及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的《平台与媒体标准族谱(CELTS-17)》,制定本技术标准。

本标准包括音、视频素材采集和录像上网共享的基本技术要求。

它从资源开发的角度,定义了各类资源应符合的技术要求,所有国家精品课程上网教学录像的开发、制作均应以此为标准执行。

 

1.录像环境(即讲课教室)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2.音频素材采集的技术要求

数字化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11KHZ。

量化位数大于为8位。

存储格式为WAV、MP3、MIDI或流式音频格式。

音频数据都要制作成流式媒体格式(rm、wma或m3u)格式。

语音采用标准的普通话(英语及民族语言版本除外)配音。

英语使用标准的美式或英式英语配音,特殊语言学习和材料除外。

音频播放流畅。

3.视频素材采集的技术标准

视频集样使用Y、U、V分量采样模式,采样基准频率为13.5MHz。

彩色视频素材每帧图像颜色数不低于256色。

黑白视频素材每帧图像灰度级不低于128级。

存储格式为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或流式媒体格式之一。

所有视频数据都需要制作成流式媒体格式(rm、ra、wmv或asf格式)。

视频类素材中的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

音频播放流畅。

4.视频上网发布标准

发布系统符合国际标准,如流媒体采用RTP、RTCP、UDP、MMS、RTSP及HTTP等流媒体协议。

视频服务器为各高校负责架设的服务器,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较强的冗余能力,支持每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保证评审、公示和发布后的正常浏览。

服务器端视频文件建议使用avi、wmv、asf或rm格式,编码方式采用Mpeg-4标准,使用流媒体服务器对外发布。

建议视频格式采用至少总比特率为300kbps、帧速度为30fps、大小为320*240。

客户端能够支持WindowsMediaPlayer或者RealOnePlayer等常见媒体播放器,用户可交互地选择播放音视频课件,并可对音视频课件实现播放、暂停、停止、跳跃等功能。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应按照本要求制作,连同课程其他教学资源一道存储在本校服务器上,对外实现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