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城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607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通城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通城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通城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通城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通城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通城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docx

《湖北省通城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通城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通城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docx

湖北省通城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

湖北省通城二中201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下图是几个地区(①②③)农业基本情况的比较图。

读图回答1~2题。

1.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乳畜业

2.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D.墨累—达令盆地

  世界上有一条国际公认的优质奶牛带,位于北纬40°~47°。

这一带地区,气候干爽,阳光充沛,草质优良,特别适宜奶牛的生长。

世界乳业强国的乳制品工业区,几乎都在这个纬度带上。

据此回答3~5题。

3.得其(奶牛带)利,我国某省区乳业生产“牛气十足”,总产值居全国第一,该省区是(  )

A.黑龙江         B.内蒙古

C.新疆D.青海

4.与欧洲西部乳畜业相比,该省区(  )

A.草场资源不足B.生产现代化水平高

C.市场距离较远D.奶牛品种低劣

5.该省区乳畜业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相比,最显著的差异是(  )

A.专业化程度B.商品率

C.产品种类D.集约化程度

读图,回答6~7题。

6.有关M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B.是该国的高新技术工业区

C.是该国人口大量迁入地区D.风能资源丰富

7.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A.当地广阔的市场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先进的科技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黑龙江省五常市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一系列调查。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0题。

8.民间有“一餐五常米,浑忘酒肉香”的说法,下面关于该兴趣小组同学的调查信息中,能支持该说法的是(  )

A.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B.土质肥沃的黑土

C.昼夜温差大的气候D.山环水绕的地形

9.调查发现在国际市场上,美国玉米价格低于我国。

其主要原因是我国(  )

A.专业化水平较高B.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C.机械化水平低D.廉价劳动力丰富

10.该小组同学发现,我国面粉加工企业多选择进口小麦,本土小麦出粉率和面粉质量低是其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要提高我国本土小麦的竞争力,亟需(  )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21世纪以来,中国服目装工业实施“大进大出、以进养出”的策略,在当今全球服装出口总值中,“MadeinChina”的服装占到了三分之一。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决定我国服装产业发展规模和产品种类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市场

C.生产技术D.劳动力

12.我国这类服装产业应布局在(  )

A.廉价劳动力充足的中西部地区B.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

C.原材料丰富的地区D.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

  某地农民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咱种啥他吃啥”为“他吃啥咱种啥”,既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据此回答13~14题。

13.决定该地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  )

A.国家政策和措施B.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

C.市场需求D.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性

14.当地农民为了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污染且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②使用高效化肥

③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④采用生物措施防治害虫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读我国甲、乙两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15~16题。

15.两城市发展进入(  )

A.城市化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

16.导致两城市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B.城市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建设的加快

C.城市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D.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

A.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B.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C.住宅区 工业区 旅游区D.住宅区 绿化区 工业区

18.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建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B.②处建大型仓库——地价较低

C.③处建绿化带——减少污染防治D.④处建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据此完成19~20题。

19.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市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 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20.目前,一般城市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价格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D.土地利用效率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据图完成21~22题。

2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①    B.②C.③D.④

2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⑤B.⑥C.⑦D.⑧

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4.此图可以说明(  )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③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甲乙两图分别为沿某条经线x和沿某条纬线y绘制的部分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25~26题。

25.经线x与纬线y分别是(  )

A.0°与38°NB.20°E与43°N

C.20°W与30°ND.40°W与50°N

26.关于图中自然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热带草原带

B.

表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甲图自然带分布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甲乙两图中的荒漠带自然环境均是由于深居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致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B.天山山脉C.南岭D.祁连山脉

28.该山地中段森林带分布的高度可能是(  )

A.1000米以下B.1000~1500米

C.3500米以上D.2000~2500米

下图中的a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分布现状示意图,b图为该地域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29~30题。

29.导致自然带图示变化过程的原因,还能造成(  )

①自然灾害减少 ②全球各地降水增加

③雪线高度上升 ④农耕纬度提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0.造成图示变化过程的人类活动可能有(  )

①积极兴修水利工程 ②采伐林木扩大耕地

③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④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通城二中2014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地理答卷

一、选择题(6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目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40分)

31.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8分)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___________%。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

___________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__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_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012·哈尔滨检测)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1:

下图为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2:

下图为世界37个城市人均产值与人均轿车使用量图。

材料3:

漫画《不堪重负》。

(1)据材料1分析,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在该地城市

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内部地域功能分区最不明显的是阶段______________。

(2分)

(2)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该问题在香港不太严

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除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外,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城市环境问题?

(4分)

 

33.读全国苹果分布及优势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苹果的分布区主要在________,属于________(温度带),云贵高原能够达

 

到苹果生长所需的温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苹果的重要产地中,新疆阿克苏苹果的含糖量最高。

试分析原因。

 

(3)在渤海湾苹果优势带中,决定苹果生产品种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________。

该区域国土

 

整治的主要课题是对__________________的整治。

(4)说明西北黄土高原优势带内种植苹果的环境效益。

 

34.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高一期中考试

地理答案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了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

根据坐标图可以看出①地区种植业比重很高、畜牧业比重小、商品率低,符合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第2题,本题考查了各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情况。

②地区畜牧业和种植业比重大致相当,且商品率很高,应为典型的混合农业生产区;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与②地区相似,而大自流盆地为澳大利亚的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答案:

1.A 2.D

解析:

第3题,从纬度位置和气候干爽、阳光充沛、草质优良等关键信息,可以排除青海、黒龙江和新疆。

第4题,内蒙古牧区草原广阔、地广人稀,市场距离较远。

第5题,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都较高,商品率也都较高。

它们的显著差异是产品种类不同,前者是乳制品,后者主要是牛肉。

答案:

3.B 4.C 5.C

解析:

第6题,首先判断M区域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大平原贯通南北,是冷、暖气流的通道,故风能资源丰富;美国的高新技术工业区位于西海岸,南部与西部为美国的阳光地带,是人口大量迁入地区。

第7题,自然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农业技术先进是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该区域的农产品主要面向外部市场,故A错误。

答案:

6.D 7.A

解析:

第8题,该地米质好,说明其有机质含量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第9题,美国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而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劳动效率低,因此玉米价格较高。

第10题,我国小麦品质不高,要想提高竞争力只有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小麦品种。

答案:

8.C 9.C 10.A

解析:

第11题,我国服装生产为进口加工型产业,进口原料,加工后出口成衣。

由此说明决定我国服装产业发展规模和产品种类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第12题,由题干和图可知,我国此类服装产业主要供应国际市场,所以应布局在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以方便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

答案:

11.B 12.D

解析:

第13题,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

第14题,使用有机肥和采用生物措施防治害虫,可以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污染,并且有利于保护环境。

答案:

13.C 14.B

解析:

第15题,根据图示可知,两城市中心区人口都在减少,而近郊区人口增加迅速,可推断此时两城市进入郊区城市化阶段。

第16题,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但近年来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根本原因。

答案:

15.B 16.D

解析:

第17题,由图可知,甲区域有多条交通线路经过,交通通达度最高,应为商业区;乙分布于商业区外缘,应为住宅区;丙位于城市外缘,且位于季风垂直的郊外,应为工业区。

第18题,中心商务区多建在市中心,故A项错误;大型仓库应建在地价较低,交通便利的地区,故B项错误;为减少工业区对住宅区的污染,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故C项正确;食品加工厂应建在河流的上游,D项错误。

答案:

17.B 18.C

解析:

第19题,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地租,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一是距市中心远近;二是交通通达度。

第20题,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应选择在地价较低的区域建造,远郊地区地价较低,利于建造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答案:

19.B 20.A

21解析: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

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

答案:

A

22解析: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⑥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气候变暖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温室气体所致。

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是循环流动,而能量则是双向流动。

答案:

23.D 24.A

解析:

第25题,经线x经过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该地位于0°经线以东,应为20°E;根据纬线y中天山位置,应位于43°N附近。

第26题,甲图荒漠带受副高、信风控制出现荒漠;乙图深居内陆出现荒漠,D项错误。

答案:

25.B 26.D

解析:

第9题,该山地西段降水较东、中段多,可判断该山地可能是天山山脉。

第10题,降水量的多少影响森林带的分布高度,该山地中段2000~2500米降水量最多,可能分布有森林带。

答案:

27.B 28.D

解析:

破坏森林,矿物燃烧,导致全球变暖。

自然灾害增多,干旱、半干旱地区将更干旱,雪线上升,农耕纬度变高。

答案:

29.C 30.B

31解析:

(1)题,从2010年图和2000年图上我们可以得出0~4岁婴幼儿的比重分别是6.0%和7.0%,由此可知,2010年比2000年大约下降了1%。

(2)题,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

第(3)题,从2010年向前推20~24年即可得出结论。

第(4)题,从两年的金字塔图上不难看出两年龄阶段的比例差异,其原因可以是1953年新中国成立,医疗保健状况改善,生活水平提高,而1982年与计划生育有关。

答案:

(1)1

(2)2010(3)1986 1990

(4)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

32解析:

(1)题,材料1反映了城市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交通。

城市形成初期功能区分区不明显。

(2)题,从漫画中的“城市道路”和“汽车”可知为城市交通拥挤。

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香港人均小汽车使用量很少,故拥挤不明显。

第(3)题,城市环境问题还有污染、就业、社会安定、居住条件等问题。

答案:

(1)交通(河流交汇处) 1

(2)城市交通拥挤 人均小汽车使用量少(或交通道路网规划合理)

(3)环境污染问题;就业问题;社会安定问题;居住条件问题等。

33解析:

(1)题,苹果是典型的暖温带水果,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云贵高原能够种植苹果是受海拔的影响。

(2)题,新疆晴天多、光照强、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糖分的积累。

第(3)题,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市场。

渤海湾优势带属于华北平原,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是对盐碱地的整治。

第(4)题,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苹果树的种植增加了地表林木覆盖率,可以有效固坡、护坡,防治水土流失,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答案:

(1)环渤海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 暖温带 海拔高

(2)干旱少雨、光照强;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3)市场 盐碱地

(4)可以防治水土流失,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34解析:

本题通过塔里木盆地商品棉生产基地的建设,考查了农场的分布、影响长绒棉生长的有利条件、限制性因素及农业发展不合理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

(1)结合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区为塔里木盆地。

干旱是本区突出的特点,从而推知农场应分布在水源条件好的盆地周围绿洲地带。

该区域为我国优质长绒棉基地,分析其有利条件时首先要结合当地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和人文条件考虑,然后找出与其“优质”有关的因素。

(2)农产品的销售要从产品本身、市场需求、交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3)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要从当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中的不利条件进行分析。

注意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如文字中提到的棉花收获季节,大量外地民工前来采摘,说明当地劳动力不足。

(4)解答此题一方面审清题意,题目要求分析“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抓住关键词“过度扩大”“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环境进行分析。

答案:

(1)分布规律:

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

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