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备课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人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421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备课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人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备课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人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备课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人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备课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人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备课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人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备课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人版.docx

《高二语文备课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人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备课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人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备课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人版.docx

高二语文备课学案412谏太宗十思疏人版

2019年高二语文备课学案:

4.1.2(谏太宗十思疏)(人版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学习目标 

1、引导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学习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导入: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

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

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

【三】阅读课文。

 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

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四】分析课文第一节。

1、重点字词

〔1〕实词求木之长者长: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义:

将崇极天之峻崇:

永保无疆之休休:

情不能胜其欲胜:

〔2〕词类活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

使动用法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

〔3〕句式

虽……〔犹〕………而况………乎:

虽然……尚且……何况是 ……呢

定语后置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4〕句内停顿

如: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5〕重点语句翻译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b/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

c/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研读探讨

〔1〕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第1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

积累道 义是治国之本;以“”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翻译第一段:

五、分析课文第2段:

 

1、重点字词

承天景命景: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殷: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克:

董之以严刑董:

震之以威怒震:

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苟:

心: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深慎:

2.特殊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句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3、重点语句翻译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

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译: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译:

4、研读探讨

〔1〕、为什么会出现人民“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的情况?

 

答:

〔2〕、为什么君王会出现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答:

〔3〕、作者反复提醒君王的目的是什么?

 

答:

翻译第二段:

 

第二课时 

【一】研读第三段

(1)重点字词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忽:

将有作作:

思谦冲以自牧冲:

牧:

那么思慎始而敬终敬:

虑壅蔽壅蔽:

惧谗邪,那么思正身以黜恶黜:

宏此九德宏:

简能而任之简:

可以尽豫游之乐豫:

不言而化化:

亏无为之大道亏:

那么思知止以安人安:

惧满溢,那么思江海下百川下:

乐盘游乐:

忧懈怠忧:

〔2〕重点语句

a.念高危,那么思谦冲而自牧。

译:

B、虑壅蔽,那么思虚心以纳下。

译: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那么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译:

2、魏征是唐代名臣,他心中治国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

3、要实现“垂拱而治”,必须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答:

4、君王要怎样做才能出现这样的局面?

 

答:

5、假设要”简而能任,择善而从”,君王就必须怎样?

 

答:

6、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可以归纳为几戒?

 

答:

7、为什么君王要此十思五戒?

 

答:

8、作者为了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在行文上有此什么特点?

 

答:

9、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

可以概括为“五戒”:

“见可欲”、“将有作”这是戒奢侈

“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是戒骄傲;

“乐盘游”、“忧懈怠”是戒放纵;

“虑壅蔽”、“惧谗邪”是戒小人;

“思所加”、“罚所及”是戒赏罚不公。

 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 

【三】翻译第三段

 

【四】从课文中找出几条成语

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五】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正反对比论证。

 〔2〕比喻论证 

2、语言特点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

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

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

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原文与翻译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臣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那么纵情以傲物。

竭诚那么胡越为一体,傲物那么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那么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那么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那么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那么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那么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那么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那么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那么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那么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那么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译文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大职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行衰减,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

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

〔因为〕在深深忧患当中一定会竭尽诚意对待臣民,成功以后,就放纵自己情感傲慢地对待别人。

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的国家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会使骨肉亲属也能成为陌路之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威风吓唬他们,最终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会感恩,表面上恭顺而内心里不服。

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民众;〔他们就象水一样〕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难道能不再重视吗?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看见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地位高高在上而且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害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容纳百川;喜爱游乐打猎,就要想到放开一面为限度;担心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被蒙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的意见;担心有说坏话的人,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奸恶的人;施加恩泽,就要想到不要因为偏爱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

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争相效力,君臣无事烦扰,〔您〕可以尽情享受巡游的乐趣,享有神仙的长寿,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教化。

为何一定要劳神费思,代替下臣行使职事,牢损耳目,有背无为而治的道理呢?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古今通假

1、振之以威怒:

通“震”,威吓

〔二〕古今异义

1.必固其根本

古:

树根;今: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古:

大;今:

景象

3.慎始而敬终

古:

谨慎;今:

尊敬

4.念高危,那么思谦冲以自牧

古:

虚;今:

冲击

5.虽董之以严刑

古:

监督;今:

董事

6.居域中之大

古:

处在;今:

居住

7.傲物那么骨肉为行路

古:

路人;今:

走路

8.人君当神器之重

古:

专指帝位;今:

神奇的器具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那么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2〕思无以怒以滥刑:

用刑。

2.形容词作动词

1〕既得志,那么纵情以傲物:

傲视。

3.容词作名词

1〕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要的位置。

2〕居域中之大:

重大的地位。

3〕简能而任之:

才能的人。

4〕择善而从之:

正确的意见。

5〕那么思正身以黜恶:

邪恶的人。

6〕居安思危:

安宁的时候;危急的时候。

7〕惧谗邪:

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8〕将有作:

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

4.使动用法

1)欲流之远者:

使……流得远。

2)思国之安者:

使……安定。

3)那么思止以安人:

使……安。

4)思虚心以纳下:

使……谦虚。

5)思正身以黜恶:

使……端正。

6)必固其根本:

使……牢固。

7)宏兹九德:

使……光大。

〔四〕一词多义

1、居

1〕居域中之大:

担负

2〕居安思危:

处在……的情况中

2、长

1〕臣闻求木之长者:

生长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生长

3〕塞远而流长也:

与“短”反义

3、固〔多时为虚词但此时为实词〕

1〕固其根本:

使……牢固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牢固

4、善

1〕择善而从之:

正确的意见

2〕善始者实繁:

5、下

1〕那么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2〕必竭诚以待下:

在下位的人

3〕那么思虚心以纳下:

在下位的人

6、危

1〕居安思危:

危难的时候

2〕念高危,那么思谦冲以自牧:

7、诚

1〕诚能见可欲:

如果

2〕竭诚那么吴越为一体:

诚心

3〕必竭诚以待下:

诚心

8、能

1〕诚能见可欲:

能够

2〕简能而任之:

有才能的人〔名词〕

9、思

1〕那么思……〔等句〕:

考虑

2〕总此十思:

要思考的东西

二、文言虚词

1、盖

1〕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盖在殷忧

2、以

1〕用、行:

戒奢以俭

2〕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虽董之以严刑

3〕用:

振之以威怒

4〕用来:

那么思知足以自戒

那么思知止以安人

那么思三驱以为度

那么思虚心以纳下

那么思正身以黜恶

5〕而:

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

6〕因为:

那么思无以怒而滥刑

7〕连词,不翻译:

那么纵情以傲物

3、那么

1〕就:

那么纵情以傲物

2〕那么:

竭诚那么吴越为一体

傲物那么骨肉为行路

……那么思……

4、之

1〕主谓间:

臣闻求木之长者

欲流之远者

思国之安者

2〕同“的”: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代百司之职役哉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3〕代词:

a〕代指“天下”: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b〕代指“臣民”:

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

c〕代指“有才能的人”:

简能而任之

d〕代指“善者”:

择善而从之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竭诚那么吴越为一体,傲物那么骨肉为行路。

2.倒装句

1〕那么纵情以傲物:

那么以傲物纵情

2〕董之以严刑:

以严刑董之

3〕振之以威怒:

以威怒振之

4〕那么思知足以自戒:

那么思知足以戒自

5〕那么思谦冲而自牧:

那么思谦冲而牧自

3.省略句

1〕盖〔陛下〕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2〕虽〔陛下〕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其〕苟免〔严刑〕而不怀仁,〔百姓〕貌恭而心不服。

3〕怨不在大,可畏唯人〔之力量也〕。

4〕〔水〕载舟〔水〕覆舟,〔斯〕所宜深慎。

5〕诚〔陛下〕能见可欲,那么思知足以自戒。

6〕〔陛下〕垂拱而治。

7〕〔陛下〕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4.被动句

1〕文武并〔被〕用,垂拱而治。

2〕虑〔被〕壅蔽,那么思虚心以纳下。

四、难句翻译

1、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

臣即使是最愚昧无知的人,〔也〕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像陛下您这种〕明智的人呢!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

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居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

〔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人确实很多,〔但〕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4、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译:

因为〔陛下〕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

5、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译:

即使〔陛下〕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人民,用神威吓唬《“振”通“震,威吓”》他们,最终〔人民〕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陛下〕的仁慈。

6、念高危,那么思谦冲而自牧。

译: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7、虑壅蔽,那么思虚心以纳下。

译:

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使自己的心谦虚下来并采纳下面的意见。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那么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那么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译: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争相效力,君臣无事烦扰,〔您〕可以尽情享受巡游的乐趣,享有神仙的长寿,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教化。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盖在殷忧〔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那么纵情以傲物。

竭诚,那么吴越为一体;傲物,那么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5〕,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那么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6〕,那么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那么思谦冲而自牧〔7〕;惧满溢,那么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8〕,那么思三驱以为度〔9〕;忧懈怠,那么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那么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那么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那么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10〕。

简能而任之〔11〕,择善而从之,那么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

【注释】

〔1〕神器:

帝位。

〔2〕居域中之大:

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3〕景:

大。

〔4〕殷:

深。

〔5〕董:

督责,监督。

〔6〕作:

兴作,建筑。

指兴建宫室之类。

〔7〕谦冲:

谦虚。

自牧:

自我修养。

〔8〕盘游:

打猎游乐。

〔9〕三驱:

一年打猎三次。

《礼·王制》:

“天子诸侯无事,那么岁三田〔猎〕。

〔10〕九德:

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

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

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

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译文:

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

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

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

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

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

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果真能够做到:

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

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很多补益。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

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