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四年级下册第78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224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四年级下册第78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8四年级下册第78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8四年级下册第78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8四年级下册第78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8四年级下册第78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四年级下册第78单元.docx

《8四年级下册第78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四年级下册第78单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四年级下册第78单元.docx

8四年级下册第78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教学难点

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

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

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四、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

(学生自主读书)

  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五、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的新词。

同桌互相检查。

二、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二)小组交流。

  (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如: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

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

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教师引导: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

图示法等)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

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

(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3.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

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

(出示插图投影,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

(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

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5.随文练笔(出示插图幻灯片):

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

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敢于怀疑

伽利略伟大

一丝不苟

教学反思:

当学生明白到伽利略的试验证明亚里多德的话有错时,我就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那喜欢亚里多德的同学你们的态度改变了吗?

有同学说:

“亚里多德说这句话虽然有错,但他给人类发展做出的贡献非常大,人们还称他为‘学问之神’,所以我还喜欢亚里多德,但我也喜欢伽利略。

”这不证明了课标指出的“课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独特体会是多么的深刻精辟啊!

此时老师再多的语言都是多余的。

26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

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要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

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谈谈读后的收获

  2、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

说明了什么?

  

(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

三、全班交流

  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

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

  自读提示:

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

    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

(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

  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

(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

"哎呦!

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

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

"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

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3、齐读最后一段。

思考:

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

(结合实际)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板书设计

 修改女像

    全神贯注忘记朋友

            如果……而且……就……

教学反思:

以读为本,让学生自由读,默读,快速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在不断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初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结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同桌互说,顾及到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27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专心致志,忘我学习的精神。

2、学会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赏心悦目""唯一""一丝不苟"等词。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勤动笔积累材料的做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赏心悦目""唯一""一丝不苟"等词。

教学过程:

  一、启

  1、师生共同读课题。

启发激趣:

鱼在什么地方游?

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鱼游到纸上又究竟是怎么一个故事?

  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及本课时学习任务。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学生用掌握的整体理解课文的方法并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一、二条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

  3、学生汇报分段,归纳段意情况,教师点拔订正。

  4、学生汇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我"在西湖玉泉遇到一个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画鱼的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方法三(学习第一段)

  1、学法提示:

  

(1)课文写"我"喜欢花港更喜欢玉泉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定这一自然段?

  (3)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

这一段讲"我"常到西湖玉泉观鱼。

"我"更喜欢玉泉,是因为在玉泉观鱼"池清澈见底"、"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了心情舒畅。

作者写这一段这下文起了铺垫作用。

  2、理解旁批中的问题。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练知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自检、教师点拔订正。

  七、结

  学生质疑。

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专心致志,忘我学习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启

  上节刘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学了课文的第一段。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三、四、五条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一、三、四点。

学生齐读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常规性读课文。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学生读、想、说、写,教师重点辅导后劲生。

  三、知一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

  2、学生读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三、四段)

  1、学法提示:

 

(1)联系第二段想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这从中可看出青年的什么品质?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

  因为那位青年式笔细描,一丝不苟地画金鱼的每个部位,像姑娘绣花的捭细致;有时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的动态,金鱼仿佛活的一样,游动起来。

这说明青年画的金鲑十分生动形象。

所以小姑娘说"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

  2、学生述说:

  作者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

 

(1)从他的动作、神态。

 

(2)对大家的议论,,他没有任何反应。

 (3)讲看鱼、画鱼十分投入。

  师点拔:

我们要学习青年这种忘我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得更为出色。

  3、从"他不说一句话"和"胸前的厂徽上"看出他是个聋哑青年。

  4、"鱼游到心里"是指对金鱼非常熟悉,头脑中形成了金鱼准确、生动的形象。

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两者之间的关系:

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先反复观察,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

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

  5、学生说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总结。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练知

  学生做习题三、四、五,教师巡视辅导。

  1、学生谈学习体会。

  2、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和我以过位青年的逐步认识为线索,表现了这位聋哑青年专注、勤奋的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留心周围的事物,并运用听、问的方式进行观察,有了见闻的感受及时记下来,这是我们积累材料的方法。

  七、结

  1、学生自说学习所得,教师予以肯定。

  2、教师提出学生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鱼游在水里→鱼游到心里→鱼游到纸上

         自由自在  呆呆地站  一丝不苟

          赏心悦目  静静地看  挥笔速写

               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进行语文字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感受到青年人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这样的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不仅读出词语表面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背后蕴含的东西。

在这样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28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想像父亲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的。

学习父亲不怕艰辛和困难、坚持不懈的好品质。

3、有感情的读文。

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他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亲情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都见过菜地,院子里的小块平地可以开垦成菜地,田里的菜地又大又平,分成一畦一畦的。

你觉得在山坡种地会有问题吗?

(学生发表看法)

  2.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

是什么精神呢?

  3.(板书课题:

父亲的菜园)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

让我们快速读课文。

  4.出示提纲,指导自读

  

(1)初步阅读,读通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②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想法。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二、提出疑问,梳理问题

  1.同桌之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读第一、二节。

思考为什么要开垦新菜园?

  3.父亲要开垦新菜园家人态度如何?

用一个词语来说明,父亲的态度如何?

也用一个词语来说明。

  4.哪部分具体介绍了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

他遇到什么困难?

是怎样克服的?

(学生默读,在书本上批注)

  5.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6.全班讨论,理清课文的思路。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三、合作探究,初步感悟

  1.指名读课文。

注意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2.出示生词,指导读准确:

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联系上下文,指导理解词语。

  坚毅:

坚定有毅力。

文中指在山区找一块菜地是相当困难的,家人都觉得不可能,面对家人的疑惑,父亲却非常有信心有决心。

  狰狞:

面目凶恶的样子。

文中指父亲刚开出的菜地,被暴雨冲走泥土,露出了无法种植的岩石。

  气馁:

失掉勇气和信心。

  贫瘠:

土地薄,不肥沃。

  疑惑不解:

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4.讨论感悟,指导理解句子。

  ①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

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

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父亲的对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不仅了解,而且热爱,用"难为"和"拼了命",说出了这块菜地的贫瘠与荒凉,所以父亲才不顾眼前利益,决定把这一季豌豆翻进土里,育肥土地。

作业:

朗读课文,完成课训

板书设计:

父亲的菜园

           精心伺候 

           细心翻地  豌豆肥土   四处拾粪

           种豌豆   似信非信   翻豌豆    疑惑不懈

教学反思:

读书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充分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实施有效指导的过程,以读代讲在尊重学生对课文个体化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从而挖掘它的人文思想,并能指导学生的行动。

提高了读书活动的实效性,教育他们学会敬重父母。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

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

2、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2、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3、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

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

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

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

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

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同学进行评价:

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情感浑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愤怒学习的人,这节棵课,让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评议

  1、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

  3、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

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作业:

完成课时特训

2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

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他是谁呢?

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相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

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可能说:

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